第17章 精神支柱
關燈
小
中
大
“晚報、晚報……”一個稚嫩的聲音在遠處響起。
賣報的又來了,這回可不能放過了。
李一凡突然來了精神,站了起來,整理了一下衣服,到盥洗間對着鏡子理了理頭發,看了看自己疲倦的面容、發青的眼袋,苦笑了笑,然後用手沾點水揉搓了一會兒,待發白的臉上逐漸有了些許紅暈,又用手指挑了點美寶蓮在手心抹勻,輕輕搽在臉上,從衣架上挂着的紅色提包裡取出五角錢,下樓去買了一張還散發出油墨香味兒的晚報。
當她從那小男孩手裡接過報紙後,就迫不及待地邊回家邊看起來,搜尋了一版、二版,沒有。
三版是理論文章,四版是國際新聞,五版是副刊,六版是地方新聞,靜了靜,她又來了精神,一篇一篇地看起來,仍然沒有。
七版隻有一篇文章《當家才知鹽米貴》,是吹捧一個民營企業家的,肯定是拿錢買宣傳。
文後署着報告文學幾個字,作者叫雲舟,是本市一個愛走上層的作家,和市委書記握了一次手,也要寫一篇《親切的關懷》,和市長打過一次照面,又要寫一篇《榜樣的力量》。
她翻到最後一版,娛樂新聞。
她徹底失望了,将報紙丢在沙發上,就給仲秋打電話。
仍然找不到人。
他到哪去了?她是多麼希望今天在報上登出來啊!難道江紅的話當了真?她有這樣大的能力,不讓報紙登出來?不會,她算老幾?也許過幾天會出來的,也許明天、明天的明天…… 她又伸手拿起耳機,撥了星光台,報了陽昆的呼機号。
她要找他。
從今早上送梅子離開到現在,沒有一點消息。
就是到學校上課,也該回來了。
她看了看表,再過五十分鐘,該去接梅子了。
她死死地盯着電話機,巴心不得它叫,就是不叫。
怎麼不回電話呢?時間一秒秒地熬過去了。
她心裡急得慌,又抓起了耳機按了重撥鍵。
受話器裡響起了小姐甜美的聲音:“請講。
” “小姐,請你急呼一六七九。
”李一凡說完,意猶未盡,又補了一句,“請你多呼幾次。
” 李一凡靠在沙發上,等着,一秒、二秒……十秒……一分、二分…… 電話機默默地坐着。
屋内死一樣的寂靜。
她能聽見腕上的羅西尼石英表時針分針走動的聲音,更聽得見心房裡那顆心跳動的咚咚聲。
該死的,你為什麼不回電話…… 過了一周多,她才給陽昆寫了回信,又過了三天,她才把信丢進了電影院旁邊那個綠色的郵筒。
二十天後,她收到了陽昆的第二封信。
陽昆說,一個副總編帶他去抓發行了,第一封信寄出不幾天,他們就出發了,跑了七八個區鄉,花了半個多月。
他很着急,想早點看到她的回信,了解學校和她的情況。
看了信,當天晚上就給她回信。
李一凡拿起信封一看郵戳,信居然走了五天,她又拿出第一封信來看,也是五天。
五天,到北京、到巴黎、紐約都綽綽有餘了!還是在一個市内。
真是山高水遠路漫長!幾天後,李一凡又将給她的信投進了郵筒,她本想像第一次那樣再過幾天,但想到那郵路,怕他等。
半個月後的一天下午,下課後,李一凡正要回寝室,班上的生活委員叫住了她:“李一凡,你的信。
” 她走過去,伸出手:“給我。
” “給?”生活委員拿起信在手中搖了搖,“要簽字。
” “幹嘛,還要簽字?” “挂号信,能不簽?” 誰給我寄挂号信?爸爸媽媽?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沒有什麼重要的東西,他們寄這種信幹什麼?李一凡簽了字,急忙拿過信來,首先看寄信地點,上面寫着“本市紅山報社”,筆迹是陽昆的。
他有什麼事,值得用挂号信?她急忙拆開信,迅速看起來。
其中有一段流露出陽昆心中的不快:縣裡一個單位的職工給我反映紅山餐廳忽視環保,污染環境,而且還把黴變食品混在好食品裡出售。
我走訪知情人,并實地進行了解,寫了一篇批評稿件,交給值班編輯,層層都說好。
報紙就要搞這種輿論監督,才有讀者。
總編室主任還對我說,小陽呀,你在這裡沒有任何關系,不像我們,牽來扯去的。
大膽幹,年輕有為。
我好高興呀!這是我到報社後獨立寫的第一篇批評稿。
可是,在最後一關被卡住了,沒有能夠登出來。
我心裡那個氣,真無法形容。
就像十月懷胎,最後卻遭流産一樣。
我最大的氣憤不是我的這麼多時間白花了,而是明知不對應該批評的卻不準批評!作為記者,作為報社的一個職工,我的良心何在?我問總編室主任,他無可奈何地苦笑,似有難言之隐。
思來想去,我覺得應該去找總編問個明白。
宣傳部就在另一幢樓,我去找向總編向副部長。
他說:“你不找我,我還要找你吔。
這文章是我撤的。
我請示了文書記吔。
即使有這種事情,我們自己的報紙怎麼能登?你以為記者是無冕皇帝,到處都可以批
賣報的又來了,這回可不能放過了。
李一凡突然來了精神,站了起來,整理了一下衣服,到盥洗間對着鏡子理了理頭發,看了看自己疲倦的面容、發青的眼袋,苦笑了笑,然後用手沾點水揉搓了一會兒,待發白的臉上逐漸有了些許紅暈,又用手指挑了點美寶蓮在手心抹勻,輕輕搽在臉上,從衣架上挂着的紅色提包裡取出五角錢,下樓去買了一張還散發出油墨香味兒的晚報。
當她從那小男孩手裡接過報紙後,就迫不及待地邊回家邊看起來,搜尋了一版、二版,沒有。
三版是理論文章,四版是國際新聞,五版是副刊,六版是地方新聞,靜了靜,她又來了精神,一篇一篇地看起來,仍然沒有。
七版隻有一篇文章《當家才知鹽米貴》,是吹捧一個民營企業家的,肯定是拿錢買宣傳。
文後署着報告文學幾個字,作者叫雲舟,是本市一個愛走上層的作家,和市委書記握了一次手,也要寫一篇《親切的關懷》,和市長打過一次照面,又要寫一篇《榜樣的力量》。
她翻到最後一版,娛樂新聞。
她徹底失望了,将報紙丢在沙發上,就給仲秋打電話。
仍然找不到人。
他到哪去了?她是多麼希望今天在報上登出來啊!難道江紅的話當了真?她有這樣大的能力,不讓報紙登出來?不會,她算老幾?也許過幾天會出來的,也許明天、明天的明天…… 她又伸手拿起耳機,撥了星光台,報了陽昆的呼機号。
她要找他。
從今早上送梅子離開到現在,沒有一點消息。
就是到學校上課,也該回來了。
她看了看表,再過五十分鐘,該去接梅子了。
她死死地盯着電話機,巴心不得它叫,就是不叫。
怎麼不回電話呢?時間一秒秒地熬過去了。
她心裡急得慌,又抓起了耳機按了重撥鍵。
受話器裡響起了小姐甜美的聲音:“請講。
” “小姐,請你急呼一六七九。
”李一凡說完,意猶未盡,又補了一句,“請你多呼幾次。
” 李一凡靠在沙發上,等着,一秒、二秒……十秒……一分、二分…… 電話機默默地坐着。
屋内死一樣的寂靜。
她能聽見腕上的羅西尼石英表時針分針走動的聲音,更聽得見心房裡那顆心跳動的咚咚聲。
該死的,你為什麼不回電話…… 過了一周多,她才給陽昆寫了回信,又過了三天,她才把信丢進了電影院旁邊那個綠色的郵筒。
二十天後,她收到了陽昆的第二封信。
陽昆說,一個副總編帶他去抓發行了,第一封信寄出不幾天,他們就出發了,跑了七八個區鄉,花了半個多月。
他很着急,想早點看到她的回信,了解學校和她的情況。
看了信,當天晚上就給她回信。
李一凡拿起信封一看郵戳,信居然走了五天,她又拿出第一封信來看,也是五天。
五天,到北京、到巴黎、紐約都綽綽有餘了!還是在一個市内。
真是山高水遠路漫長!幾天後,李一凡又将給她的信投進了郵筒,她本想像第一次那樣再過幾天,但想到那郵路,怕他等。
半個月後的一天下午,下課後,李一凡正要回寝室,班上的生活委員叫住了她:“李一凡,你的信。
” 她走過去,伸出手:“給我。
” “給?”生活委員拿起信在手中搖了搖,“要簽字。
” “幹嘛,還要簽字?” “挂号信,能不簽?” 誰給我寄挂号信?爸爸媽媽?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沒有什麼重要的東西,他們寄這種信幹什麼?李一凡簽了字,急忙拿過信來,首先看寄信地點,上面寫着“本市紅山報社”,筆迹是陽昆的。
他有什麼事,值得用挂号信?她急忙拆開信,迅速看起來。
其中有一段流露出陽昆心中的不快:縣裡一個單位的職工給我反映紅山餐廳忽視環保,污染環境,而且還把黴變食品混在好食品裡出售。
我走訪知情人,并實地進行了解,寫了一篇批評稿件,交給值班編輯,層層都說好。
報紙就要搞這種輿論監督,才有讀者。
總編室主任還對我說,小陽呀,你在這裡沒有任何關系,不像我們,牽來扯去的。
大膽幹,年輕有為。
我好高興呀!這是我到報社後獨立寫的第一篇批評稿。
可是,在最後一關被卡住了,沒有能夠登出來。
我心裡那個氣,真無法形容。
就像十月懷胎,最後卻遭流産一樣。
我最大的氣憤不是我的這麼多時間白花了,而是明知不對應該批評的卻不準批評!作為記者,作為報社的一個職工,我的良心何在?我問總編室主任,他無可奈何地苦笑,似有難言之隐。
思來想去,我覺得應該去找總編問個明白。
宣傳部就在另一幢樓,我去找向總編向副部長。
他說:“你不找我,我還要找你吔。
這文章是我撤的。
我請示了文書記吔。
即使有這種事情,我們自己的報紙怎麼能登?你以為記者是無冕皇帝,到處都可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