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心煩意亂

關燈
日子一天天過去。

    早上送梅子到幼兒園,傍晚又去接她回家。

    周而複始。

    其餘時間就呆在家裡。

    上班時,總說一天時間不夠用,每天像打仗一樣,有時一分一秒都要算着花。

    如今,有的是時間!這裡還沒花出去,那裡又湧上來了。

     離開校門後,基本上就沒有多少時間看書了,現在正好過過書瘾。

    說過書瘾,也沒得這樣容易。

    畢竟不是學生時代了,畢竟不是有目的的讀書了。

    她從書櫥裡拿出《日瓦戈醫生》,這可是被當年的蘇聯欽定為大毒草的書啊!學生時代,有幾個在班上以讀到這本書為身份的象征的同學,腋下夾着這本書的趾高氣揚的神态,至今還留在她腦海裡。

    後來,書店公開擺起賣,她去買來了。

    陽昆倒是看完了,她隻是匆匆浏覽了一遍。

    現在,她想仔細看,但沒有看幾頁,就放到一邊了。

    她的手觸到了《荊棘鳥》,算了,同名電視劇已看過了。

    她的眼光落在了《沉默的羔羊》上。

    早幾年就看過同名電影,而且是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的。

    她是和陽昆一起看的,但看完後,始終沒有弄懂為什麼會叫這麼一個名字。

    “TheSilenceoftheLambS”,翻譯過來不是“沉默的羔羊”,而應是“羔羊的沉默”。

    但是,這個名字和電影的主題很不相一緻。

    電影裡沒有看見過一隻羊呀!難道是象征?是比喻?是說那女主角史達琳是羔羊?她可沒有沉默!……她和陽昆讨論了很久,也沒有個結果。

    小說翻譯過來後,她趕緊去買了一本,想弄清這個為什麼。

    但拿到書後,因為其他事,就把這“羔羊”放到了一邊,自己的書,反正有時間看。

    這真正應了那句“買書不會看,借書看得快”的俗語。

    這下好了,她可以從書中找到答案了。

     有人說,人在寂寞或者煩躁的時候,最好看偵探書。

    它可以使你遨遊八荒的思想很快集中。

    可這本偵探書卻沒有這能耐。

    書攤開放在她手裡,還沒看幾頁,那思想就如脫缰的野馬,老是要從書中跑出去,跑到公司,跑到公安局,跑到幼兒園,跑到劉枚,跑到陽昆,跑到……她搖搖頭,收回野馬。

    可是那目光在書上老是不聽話,總要看錯行,總記不住前面看的什麼……算了,不看了!但好奇心又在驅使她,看看書裡有沒有羔羊?既然叫這個名字,作家總有他的理由和目的。

    書裡肯定會有羔羊的。

    她一目十行地看。

    嚴格地說,這不是在看,而是在找。

    她終于看見有“羔羊”在書中出現了!她好高興,激動得拿書的左手都有點發抖。

    她把書翻回幾頁(目的是弄明白這“羔羊”是怎樣出現的),快速看起來。

    這是女警官史達琳為了偵破連續殺人案,最後一次去關押地詢問“食人魔王”萊克特醫生的對話:萊克特醫生顯得很失望。

    “真感人!叫人心裡熱乎乎的。

    ”他說,“你在蒙大拿的養父操了你嗎,克拉麗絲?” “沒有。

    ” “他沒有試試?” “沒有。

    ” “是什麼使你帶着馬一起跑的?” “他們要殺她。

    ” “你知道是什麼時候嗎?” “不完全知道。

    我一直都在擔心這事兒。

    她長得越來越胖了。

    ” “那麼是什麼促使你逃走的?是什麼讓你選擇那特定的一天動身的?” “我不知道。

    ” “我想你知道。

    ” “這事兒我一直就在擔心。

    ” “是什麼促使你動身的,克拉麗絲?出發時幾點鐘?” “很早,天還沒亮呢。

    ” “那麼是什麼東西把你弄醒了。

    是什麼把你弄醒了?做夢了嗎?做了什麼夢?” “我醒來時聽到羔羊叫。

    我在黑暗中醒來,羔羊在厲聲地叫。

    ” “他們在屠宰早春羊?” “是的。

    ” “你做了什麼?” “我無力為它們做任何事,我隻是個——” “收——舊報紙、舊衣服、舊冰箱……”“打——牛奶。

    ”此起彼伏的吼聲從窗外鑽進來,幹擾了李一凡剛剛集中起來的注意力。

    她站起來,伸了個懶腰,活動活動了身子,拿起喝得底朝天的茶杯去續開水。

     這就是羔羊的由來?這和主題……外面還在一聲聲地叫。

    她的思想又如脫缰的野馬,無目的地狂奔起來,奔到了幼兒園,梅梅,你在幹啥?奔到了楊昆,奔到了劉枚,奔到了公安局、奔到了檢察院、奔到了仲秋,怎麼?又返回到陽昆…… 那個秋風秋雨的晚上,好像是一個周末。

    她做好晚飯,等他回來吃。

    按照常規,他該回來了。

    可是,他突然打電話回家說,有急事,不能回來吃晚飯了。

    直到梅子都睡了,十點過了,他才在醉意微熏中回來了。

    正在看電視的她立即給他送去了一杯溫熱的茶水:“看你——快醉過去了。

    ” 他接過茶水,喝了一口:“凡,謝謝你!” “在哪裡吃嗎?喝多了傷身。

    ” “你說得沒錯,但人家老勸,他……” “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