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風雲突變
關燈
小
中
大
一男一女出于職業習慣,從皮包裡摸出記事薄和派克簽字筆擱在桌子上,也不吭氣,隻是打量着仲秋。
幹了這麼多年記者,盡管這是第一次處于這種地位,但沒有吃過豬肉,至少看見過豬跑,他是多多少少知道這些人的德行的。
好歹自己是大報記者,而且是名記者,也不虛。
他也像打量采訪對象那樣觀察着對方。
樊科長看不出實際年齡,大蓋帽下的那張臉保養得很好,隻是兩個眼角有幾條放射狀的魚尾紋,兩個下眼袋顯得大,就像趙忠祥的。
他也用探究的眼光迎接着仲秋。
王姓女檢察官畢竟年輕,可能是男的助手,見仲秋這樣看她,顯得有點不自在,主動收回眼光,将它落在記事簿上。
樊科長也收回了眼光,端起茶杯,用杯蓋專注地拂去水面上的泡沫和細碎的茶葉末,品了一口,打破了寂靜:“仲主任,我們經常讀到你的文章。
今天有幸一見。
你在哪個部門?” 王檢察官用筆在本子上飛快地寫着。
這有什麼記的?仲秋心裡掠過一絲不快。
說:“社會生活部。
向副總沒有告訴你?”他故意把“副”字說得很清楚。
“說了。
”樊科長幹笑了笑,“随便問問。
是寫社會新聞?” 仲秋點了點頭,心裡在猜度着:看你倆葫蘆裡裝的什麼藥。
“我們對你們搞新聞的,一直覺得挺神秘。
天上地下,大事小事都在寫。
這些事你們怎麼知道呢?” “跟你們辦案一樣,詳細了解、采訪,占有第一手材料後才寫成稿件。
” “比如說,寫一個關于搶劫的案件?” “一是找被搶劫的事主,二是找周圍的目擊者或者知情人。
”他突然來了興趣,把這兩個人當成了虛心求教的新聞系的實習生,“如果破了案或者正在破案,就主要找公安人員,特别是負責偵破此案的同志介紹情況。
” 王檢察官低着頭,迅速地記着。
由于過分專心或者是一種習慣,她的緊閉的雙唇朝右邊歪着,把原先看着不錯的鵝蛋臉扭曲了。
“有沒有不能報道的?”樊科長一直看着仲秋,就像看着一個到手的獵物。
“有。
這取決于公安局。
” “如果是強xx案呢?” “和搶劫案一樣。
其他的,凡是案件方面的采寫,程序都差不多。
” “如果當事人亂說,或者目擊者亂說呢?” “你還要調查了解,還要依靠公安噻。
就像你們辦案一樣,也是要用事實說話,要客觀公正。
” “如果記者不客觀公正呢?” “這也和你們檢察院一樣,都有法律法規來約束和制裁的。
我們還有《職業道德準則》嘛。
”仲秋心裡還是不明白這二人究竟要幹啥?這樣聊下去,他桌子上的大樣何時才能看完?不如主動出擊,“你們還有什麼事?” 樊科長急忙說:“還有。
仲主任,我們想請你談談李一凡訴江兵強xx案一事。
” 仲秋一聽,心裡老大不舒服。
有事就直說嘛,饒這麼大一個圈。
你們有的是時間,我可沒有!他端起茶杯問:“找我,談什麼呀?” “你是這個案子的當事人呀。
” 聽到“當事人”三字,心裡總覺得有點那樣,但那天晚上自己也算一個當事人。
他喝了口茶水,說:“這事,我已經對派出所的辦案民警說清楚了。
你們沒有看到那案卷?” “看到了。
我們想再請你回憶回憶,有什麼出入?” “沒有。
”仲秋回答的嘎巴幹脆。
“我們收到了一些不同意見,找你核實。
”樊科長抿了抿茶水,說,“你以前認識李一凡嗎?” 這是什麼意思?仲秋盯了一眼面無表情的樊科長,說:“不認識。
” “那天晚上,你到那裡去幹什麼?” 他基本上知道對方葫蘆裡裝的什麼藥了。
剛才饒了一大圈,不是求教,而是掃清外圍,步步為營。
采訪高手遇到了訊問高手。
他面帶愠色,放慢語速,更正道:“我不是到那裡去,我是騎車經過那裡。
”他向着王檢察官說,“你要記清楚。
怎麼,有問題?” “好像你家不在哪個方向,報社也不在那邊?” 這是個什麼問題,家不在哪個方向,就不能去了?現在是什麼年月,就是文化大革命那個極左時期也沒有對公民也這種規定。
仲秋心裡有點毛
幹了這麼多年記者,盡管這是第一次處于這種地位,但沒有吃過豬肉,至少看見過豬跑,他是多多少少知道這些人的德行的。
好歹自己是大報記者,而且是名記者,也不虛。
他也像打量采訪對象那樣觀察着對方。
樊科長看不出實際年齡,大蓋帽下的那張臉保養得很好,隻是兩個眼角有幾條放射狀的魚尾紋,兩個下眼袋顯得大,就像趙忠祥的。
他也用探究的眼光迎接着仲秋。
王姓女檢察官畢竟年輕,可能是男的助手,見仲秋這樣看她,顯得有點不自在,主動收回眼光,将它落在記事簿上。
樊科長也收回了眼光,端起茶杯,用杯蓋專注地拂去水面上的泡沫和細碎的茶葉末,品了一口,打破了寂靜:“仲主任,我們經常讀到你的文章。
今天有幸一見。
你在哪個部門?” 王檢察官用筆在本子上飛快地寫着。
這有什麼記的?仲秋心裡掠過一絲不快。
說:“社會生活部。
向副總沒有告訴你?”他故意把“副”字說得很清楚。
“說了。
”樊科長幹笑了笑,“随便問問。
是寫社會新聞?” 仲秋點了點頭,心裡在猜度着:看你倆葫蘆裡裝的什麼藥。
“我們對你們搞新聞的,一直覺得挺神秘。
天上地下,大事小事都在寫。
這些事你們怎麼知道呢?” “跟你們辦案一樣,詳細了解、采訪,占有第一手材料後才寫成稿件。
” “比如說,寫一個關于搶劫的案件?” “一是找被搶劫的事主,二是找周圍的目擊者或者知情人。
”他突然來了興趣,把這兩個人當成了虛心求教的新聞系的實習生,“如果破了案或者正在破案,就主要找公安人員,特别是負責偵破此案的同志介紹情況。
” 王檢察官低着頭,迅速地記着。
由于過分專心或者是一種習慣,她的緊閉的雙唇朝右邊歪着,把原先看着不錯的鵝蛋臉扭曲了。
“有沒有不能報道的?”樊科長一直看着仲秋,就像看着一個到手的獵物。
“有。
這取決于公安局。
” “如果是強xx案呢?” “和搶劫案一樣。
其他的,凡是案件方面的采寫,程序都差不多。
” “如果當事人亂說,或者目擊者亂說呢?” “你還要調查了解,還要依靠公安噻。
就像你們辦案一樣,也是要用事實說話,要客觀公正。
” “如果記者不客觀公正呢?” “這也和你們檢察院一樣,都有法律法規來約束和制裁的。
我們還有《職業道德準則》嘛。
”仲秋心裡還是不明白這二人究竟要幹啥?這樣聊下去,他桌子上的大樣何時才能看完?不如主動出擊,“你們還有什麼事?” 樊科長急忙說:“還有。
仲主任,我們想請你談談李一凡訴江兵強xx案一事。
” 仲秋一聽,心裡老大不舒服。
有事就直說嘛,饒這麼大一個圈。
你們有的是時間,我可沒有!他端起茶杯問:“找我,談什麼呀?” “你是這個案子的當事人呀。
” 聽到“當事人”三字,心裡總覺得有點那樣,但那天晚上自己也算一個當事人。
他喝了口茶水,說:“這事,我已經對派出所的辦案民警說清楚了。
你們沒有看到那案卷?” “看到了。
我們想再請你回憶回憶,有什麼出入?” “沒有。
”仲秋回答的嘎巴幹脆。
“我們收到了一些不同意見,找你核實。
”樊科長抿了抿茶水,說,“你以前認識李一凡嗎?” 這是什麼意思?仲秋盯了一眼面無表情的樊科長,說:“不認識。
” “那天晚上,你到那裡去幹什麼?” 他基本上知道對方葫蘆裡裝的什麼藥了。
剛才饒了一大圈,不是求教,而是掃清外圍,步步為營。
采訪高手遇到了訊問高手。
他面帶愠色,放慢語速,更正道:“我不是到那裡去,我是騎車經過那裡。
”他向着王檢察官說,“你要記清楚。
怎麼,有問題?” “好像你家不在哪個方向,報社也不在那邊?” 這是個什麼問題,家不在哪個方向,就不能去了?現在是什麼年月,就是文化大革命那個極左時期也沒有對公民也這種規定。
仲秋心裡有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