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查理五世的葬禮》一劇。
②第六庭屬輕罪法庭。
③尼侬,本名安娜·德·朗克洛(1620—1705),是極為著名的風流女子。
④吉爾·布拉斯,見《〈人間喜劇〉前言》第6頁注②。
⑤芭斯塔(1797—1865),意大利著名歌唱家;瑪利勃朗(1808—1836),西班牙女歌唱家;佛洛麗納是《人間喜劇》中一個著名女演員的名字。
一個古怪的年輕人,法國貴族院議員的兒子,藝術家,猜透了她的心思,認出了斯塔爾夫人①那樣的天才在她額頭上标出的福星。
最後,她父親成了百萬富翁回來了。
由于她過去的經曆,她一定要叫那些情人接受各種考驗,而她自己則始終不受約束。
她擁有一座華麗的古堡,有用人,有車馬,一言以蔽之,凡是奢侈生活中最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應有盡有,而且她要捉弄那些向她求婚的人,直到她四十歲時為止。
到了那個年齡,她才嫁人。
這部隻印一冊的《一千零一夜》,持續了一年左右,使莫黛斯特從精神上得到了滿足。
她經常把生活放在自己的手心上,富有哲理意味地、極為心酸、極為認真、極為頻繁地自問:“那麼,以後又怎麼樣呢?” ①斯塔爾夫人(1766—1817),法國女作家,内克的女兒,以才思敏捷着稱。
所以,她在這深深的泥潭中,不能不陷得齊腰那麼深。
有才具的人一旦堕入這種泥潭,便迫不及待地要通過他們從事的事業的大量工作以自拔。
莫黛斯特若不是天性高潔,又青春年少,恐怕早已進修道院了。
這種精神上的滿足,使這位仍然滿腦子天主教天命思想的姑娘樂善好施,相信天國廣大無邊。
她将慈善事業當成應該畢生從事的事業。
她象花萼深處的小蟲一樣,憂郁悲傷地爬着,隐藏在心中的異想天開的念頭再也找不到食糧了。
于是她平心靜氣地給貧苦婦女的孩子縫制長袖内衣!于是她心不在焉地聽着拉圖奈爾先生責罵杜梅先生“用王牌壓了”他的“第十三張牌”,或者罵他抽走了自己的最後一張主牌。
信仰推動莫黛斯特走上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
她幻想到了自己變得——從天主教的角度來講——無可指摘的那一天,便達到了一種聖潔的境界,那時,連上帝也會傾聽她的話語,使她如願以償。
“按照耶稣的說法,信仰可以移山;救世主将他的門徒帶到了太巴列湖①上。
可是我,我隻請求主給我一個丈夫,”她心中想道,“這比帶我到海上遨遊容易多了。
” 她在整個四旬齋封齋期嚴守齋戒,毫不違例。
她心想,此後某一天,她從教堂裡出來的時候,就會遇到一個與她相般配的漂亮青年,一個她的母親可以同意的小夥子。
這個年輕人會瘋狂地愛上她,尾随而來。
她要天主給她派來一名天使,還給天主規定了日期。
結果到了那一天,卻是一個相當令人作嘔的窮人對她窮追不舍。
天下着瓢潑大雨,外面一個小夥子也沒有。
她到碼頭上去散步,看見一些英國男子下船來。
可是他們都帶着本國女人,而且幾乎個個都象莫黛斯特一樣漂亮,她看不見迷途的哈羅爾德②的蹤影。
這時,她象馬利烏斯③坐在自己幻想破滅的廢墟上一樣,忍不住痛哭起來。
有一天,她又第三次“傳喚”天主。
這一次,她以為自己夢寐以求的人兒已經來到了教堂,硬要拉圖奈爾夫人到每一根柱子那裡仔細瞧上一遍,還以為那個人考慮周到,躲藏起來了。
①據《新約·馬太福音》第十四、十五章:耶稣遭人厭棄,帶了門徒渡過加利利海,到外給人治病。
加利利海即太巴列湖,在巴勒斯坦東北部。
②哈羅爾德,上述《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的主人公。
③馬利烏斯(公元前157—86),古羅馬大将及政治家。
一生征戰,七次被任命為羅馬執政官,卻始終未能掌權。
②第六庭屬輕罪法庭。
③尼侬,本名安娜·德·朗克洛(1620—1705),是極為著名的風流女子。
④吉爾·布拉斯,見《〈人間喜劇〉前言》第6頁注②。
⑤芭斯塔(1797—1865),意大利著名歌唱家;瑪利勃朗(1808—1836),西班牙女歌唱家;佛洛麗納是《人間喜劇》中一個著名女演員的名字。
一個古怪的年輕人,法國貴族院議員的兒子,藝術家,猜透了她的心思,認出了斯塔爾夫人①那樣的天才在她額頭上标出的福星。
最後,她父親成了百萬富翁回來了。
由于她過去的經曆,她一定要叫那些情人接受各種考驗,而她自己則始終不受約束。
她擁有一座華麗的古堡,有用人,有車馬,一言以蔽之,凡是奢侈生活中最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應有盡有,而且她要捉弄那些向她求婚的人,直到她四十歲時為止。
到了那個年齡,她才嫁人。
這部隻印一冊的《一千零一夜》,持續了一年左右,使莫黛斯特從精神上得到了滿足。
她經常把生活放在自己的手心上,富有哲理意味地、極為心酸、極為認真、極為頻繁地自問:“那麼,以後又怎麼樣呢?” ①斯塔爾夫人(1766—1817),法國女作家,内克的女兒,以才思敏捷着稱。
所以,她在這深深的泥潭中,不能不陷得齊腰那麼深。
有才具的人一旦堕入這種泥潭,便迫不及待地要通過他們從事的事業的大量工作以自拔。
莫黛斯特若不是天性高潔,又青春年少,恐怕早已進修道院了。
這種精神上的滿足,使這位仍然滿腦子天主教天命思想的姑娘樂善好施,相信天國廣大無邊。
她将慈善事業當成應該畢生從事的事業。
她象花萼深處的小蟲一樣,憂郁悲傷地爬着,隐藏在心中的異想天開的念頭再也找不到食糧了。
于是她平心靜氣地給貧苦婦女的孩子縫制長袖内衣!于是她心不在焉地聽着拉圖奈爾先生責罵杜梅先生“用王牌壓了”他的“第十三張牌”,或者罵他抽走了自己的最後一張主牌。
信仰推動莫黛斯特走上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
她幻想到了自己變得——從天主教的角度來講——無可指摘的那一天,便達到了一種聖潔的境界,那時,連上帝也會傾聽她的話語,使她如願以償。
“按照耶稣的說法,信仰可以移山;救世主将他的門徒帶到了太巴列湖①上。
可是我,我隻請求主給我一個丈夫,”她心中想道,“這比帶我到海上遨遊容易多了。
” 她在整個四旬齋封齋期嚴守齋戒,毫不違例。
她心想,此後某一天,她從教堂裡出來的時候,就會遇到一個與她相般配的漂亮青年,一個她的母親可以同意的小夥子。
這個年輕人會瘋狂地愛上她,尾随而來。
她要天主給她派來一名天使,還給天主規定了日期。
結果到了那一天,卻是一個相當令人作嘔的窮人對她窮追不舍。
天下着瓢潑大雨,外面一個小夥子也沒有。
她到碼頭上去散步,看見一些英國男子下船來。
可是他們都帶着本國女人,而且幾乎個個都象莫黛斯特一樣漂亮,她看不見迷途的哈羅爾德②的蹤影。
這時,她象馬利烏斯③坐在自己幻想破滅的廢墟上一樣,忍不住痛哭起來。
有一天,她又第三次“傳喚”天主。
這一次,她以為自己夢寐以求的人兒已經來到了教堂,硬要拉圖奈爾夫人到每一根柱子那裡仔細瞧上一遍,還以為那個人考慮周到,躲藏起來了。
①據《新約·馬太福音》第十四、十五章:耶稣遭人厭棄,帶了門徒渡過加利利海,到外給人治病。
加利利海即太巴列湖,在巴勒斯坦東北部。
②哈羅爾德,上述《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的主人公。
③馬利烏斯(公元前157—86),古羅馬大将及政治家。
一生征戰,七次被任命為羅馬執政官,卻始終未能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