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旨稱面旨,由内降隻曰中旨,宣示四方則曰宣旨,手诏則曰手書。
至于禁中諸門,悉緘鎖,題以臣邦昌謹封。
會康王入于歸德,邦昌勸進,康王在歸德即位,是為高宗。
宋國複興,而貶邦昌于潭州,賜死。
初,徽宗與斡離不同行,初見席地坐定,斡離不遣王讷譯奏帝雲:『自古聖賢之君,無過堯舜,猶有揖遜,歸于有德,曆代革運底事,想上皇心下煞理會得。
本國比取契丹,所得妃嫔兒女,盡配諸軍亢賞。
以上皇昔有海上之恩甚厚,今盡令兒女依舊相随,服色官職一皆如故。
』因勸酒曰:『事有遠近,但且放心,必有快活時。
』帝緻謝曰:『當日為兄弟,今日為囚虜,豈非運數?尚賴太子保佑,全活千口。
近嘗求代嗣子遠朝大國,望為主張。
』斡離不曰:『上畔未肯。
』帝曰:『兩朝主盟,惟佶獲罪,非将相之過,故請以一身仰答天譴,願不及他人。
』斡離不曰:『此意甚好。
』于是酒五行,斡離不面請王婉容位帝姬與粘罕次子作婦,許之燕王,以乏食死于途,殓以馬槽,猶露雙足。
上皇伏而哭之,哀甚。
曰『吾行且相及。
』時執兵虜人,亦皆泣下。
帝與斡離不同獵,忽有二人前谒。
斡離不指曰:『此上皇故臣郭藥師、張令徽參見。
』二人皆再拜,令徽即退,藥師獨叩馬跪奏曰:『念臣昔與上皇為君臣,向在燕京死戰數回,力不能勝,遂歸金國,有負上皇恩德。
』言訖淚下。
又再拜帝曰:『天時人事,理合如此,但當日欠一死耳。
』藥師退,斡離不曰:『藥師煞忠于南朝。
』帝曰:『藥師豢養過厚而未嘗收功,卒贻大禍。
』斡離不曰:『此人不忠于天祚,則必不忠于南朝。
』帝曰:『是』。
是時,武臣曹勳侍行,帝拆禦衣寫字置領中曰:『可便即真來救父母。
』并押記九字,付勳使遁,歸遺康王。
訓诰丁甯,且囑且泣曰:『無忘吾北行之苦。
』又以拭淚白紗手帕子付勳曰:『見時深緻我思念,淚下之痛,父子未期相見,惟早清中原,速迎父母。
此外吾不能多緻語言,氣已哽吾脰故也。
俟到燕山爾乃去。
』又曰:『如見王,但奏,有可清中原之謀,悉舉行之,無以予為念。
』道過堯山縣,有燕人百餘人,守上皇所乘車曰:『上皇活燕民十餘萬人,我輩老幼,感恩不已,願識天表。
』左右以奏,上皇為揭簾見之,皆羅拜曰:『皇帝活燕人十餘萬,陰德甚多,即見回銮,不須懮抱。
』上皇曰:『汝等知當時救護之力耶?吾獲謗不少,今困厄反甚于汝輩無食時,豈非天也?』燕人各嗟惋而去。
至真定府,上皇乘馬,與斡離不并騎,入門前有引旗,寫太上皇帝府中,兩街居人見旗皆恸哭。
斡離不請看打球,侍中劉彥宗具傳斡離不之意,跪奏雲:『久聞上皇聖學甚高,願乞一打球詩。
』其請頗恭。
上皇曰:『自城破以來,無複好懷。
』遂作一詩,寫付彥宗。
彥宗捧讀稱歎,即與斡離不又番語似講解其意,斡離不點頭,令諷誦數過,乃起謝,上皇亦謝其恭也。
時金人以長木為障,障外有兵,每數一竅,容人看外,外亦窺内。
間語曰:『南家有兵到某所矣。
』次又曰:『主上提兵一萬,在河北,每金人車馬過河,即奪去,大軍所以未敢離此。
』語訖,即故視左右,如金人傍來之狀,若有畏而不敢留者。
衆皆喜,以為不日救至。
複有病人卧于牆下雲:『西南有錢相公,兵四五十萬來。
』會天大風,喬貴妃制绛紅袍備緩急。
兵至,即以衣上皇為出奔之計。
每十數日又作他語一新,後乃知為虜計,故欲緩上皇之意及愚衆人,虜謀多此類。
上皇所乘牛車,牛五頭,兩虜牽駕,不通華語,次顯肅皇帝後,次廚傳及本殿一行内人車,計行八百六十餘裡。
自過浚州,即行生路,跋涉荒迥,旬月不見屋宇,車牛皆壞死,壞亦不補,至暮即嚴兵外守。
每食,上皇及後共破一羊、粟一鬥,諸王帝姬及合分,或四位破一羊,惟皇太後懿節皇後,别有館伴二人,早暮必來瞻見聖容。
乃退至真定府,方盡換牛乃行。
金天會五年五月,二帝至金上京,入朝晟于幹元殿,封太上皇為昏德公,少帝為重昏侯,後遂移入五國城。
初張邦昌之被殺也,晟聞之大怒,而高宗遣使者至金,密說契丹漢人令叛金為内應。
晟得其書益怒,又令元帥府伐宋,高宗走揚州。
是時方遣婁室平陝西,諸将欲罷陝西兵,并力南伐,粘罕不可。
于是婁室、蒲察帥師,繩果、婆盧火監戰,平陝西,銀術可守太原,耶律餘睹留西京,粘罕會東軍于黎陽津,進兵至東平。
宋知濟南府劉豫以城降,離速烏林答大欲追高宗于揚州。
帝前一夕渡江,以書請存趙氏社稷。
先是,帝嘗緻書元帥府,稱大宋皇帝構緻書大金元帥帳前,至是乃貶去大号,自稱宋康王趙構謹緻書元帥閣下。
是時撻懶、兀術、拔離速等分道南伐,兀術之軍渡江,追帝入于杭州,官守皆逃去,遂取杭州。
帝入海,金兵自明州行海三百裡追之,弗及。
兀術還自杭州,遂取秀州、平江趨鎮江遇宋将韓世忠。
至于禁中諸門,悉緘鎖,題以臣邦昌謹封。
會康王入于歸德,邦昌勸進,康王在歸德即位,是為高宗。
宋國複興,而貶邦昌于潭州,賜死。
初,徽宗與斡離不同行,初見席地坐定,斡離不遣王讷譯奏帝雲:『自古聖賢之君,無過堯舜,猶有揖遜,歸于有德,曆代革運底事,想上皇心下煞理會得。
本國比取契丹,所得妃嫔兒女,盡配諸軍亢賞。
以上皇昔有海上之恩甚厚,今盡令兒女依舊相随,服色官職一皆如故。
』因勸酒曰:『事有遠近,但且放心,必有快活時。
』帝緻謝曰:『當日為兄弟,今日為囚虜,豈非運數?尚賴太子保佑,全活千口。
近嘗求代嗣子遠朝大國,望為主張。
』斡離不曰:『上畔未肯。
』帝曰:『兩朝主盟,惟佶獲罪,非将相之過,故請以一身仰答天譴,願不及他人。
』斡離不曰:『此意甚好。
』于是酒五行,斡離不面請王婉容位帝姬與粘罕次子作婦,許之燕王,以乏食死于途,殓以馬槽,猶露雙足。
上皇伏而哭之,哀甚。
曰『吾行且相及。
』時執兵虜人,亦皆泣下。
帝與斡離不同獵,忽有二人前谒。
斡離不指曰:『此上皇故臣郭藥師、張令徽參見。
』二人皆再拜,令徽即退,藥師獨叩馬跪奏曰:『念臣昔與上皇為君臣,向在燕京死戰數回,力不能勝,遂歸金國,有負上皇恩德。
』言訖淚下。
又再拜帝曰:『天時人事,理合如此,但當日欠一死耳。
』藥師退,斡離不曰:『藥師煞忠于南朝。
』帝曰:『藥師豢養過厚而未嘗收功,卒贻大禍。
』斡離不曰:『此人不忠于天祚,則必不忠于南朝。
』帝曰:『是』。
是時,武臣曹勳侍行,帝拆禦衣寫字置領中曰:『可便即真來救父母。
』并押記九字,付勳使遁,歸遺康王。
訓诰丁甯,且囑且泣曰:『無忘吾北行之苦。
』又以拭淚白紗手帕子付勳曰:『見時深緻我思念,淚下之痛,父子未期相見,惟早清中原,速迎父母。
此外吾不能多緻語言,氣已哽吾脰故也。
俟到燕山爾乃去。
』又曰:『如見王,但奏,有可清中原之謀,悉舉行之,無以予為念。
』道過堯山縣,有燕人百餘人,守上皇所乘車曰:『上皇活燕民十餘萬人,我輩老幼,感恩不已,願識天表。
』左右以奏,上皇為揭簾見之,皆羅拜曰:『皇帝活燕人十餘萬,陰德甚多,即見回銮,不須懮抱。
』上皇曰:『汝等知當時救護之力耶?吾獲謗不少,今困厄反甚于汝輩無食時,豈非天也?』燕人各嗟惋而去。
至真定府,上皇乘馬,與斡離不并騎,入門前有引旗,寫太上皇帝府中,兩街居人見旗皆恸哭。
斡離不請看打球,侍中劉彥宗具傳斡離不之意,跪奏雲:『久聞上皇聖學甚高,願乞一打球詩。
』其請頗恭。
上皇曰:『自城破以來,無複好懷。
』遂作一詩,寫付彥宗。
彥宗捧讀稱歎,即與斡離不又番語似講解其意,斡離不點頭,令諷誦數過,乃起謝,上皇亦謝其恭也。
時金人以長木為障,障外有兵,每數一竅,容人看外,外亦窺内。
間語曰:『南家有兵到某所矣。
』次又曰:『主上提兵一萬,在河北,每金人車馬過河,即奪去,大軍所以未敢離此。
』語訖,即故視左右,如金人傍來之狀,若有畏而不敢留者。
衆皆喜,以為不日救至。
複有病人卧于牆下雲:『西南有錢相公,兵四五十萬來。
』會天大風,喬貴妃制绛紅袍備緩急。
兵至,即以衣上皇為出奔之計。
每十數日又作他語一新,後乃知為虜計,故欲緩上皇之意及愚衆人,虜謀多此類。
上皇所乘牛車,牛五頭,兩虜牽駕,不通華語,次顯肅皇帝後,次廚傳及本殿一行内人車,計行八百六十餘裡。
自過浚州,即行生路,跋涉荒迥,旬月不見屋宇,車牛皆壞死,壞亦不補,至暮即嚴兵外守。
每食,上皇及後共破一羊、粟一鬥,諸王帝姬及合分,或四位破一羊,惟皇太後懿節皇後,别有館伴二人,早暮必來瞻見聖容。
乃退至真定府,方盡換牛乃行。
金天會五年五月,二帝至金上京,入朝晟于幹元殿,封太上皇為昏德公,少帝為重昏侯,後遂移入五國城。
初張邦昌之被殺也,晟聞之大怒,而高宗遣使者至金,密說契丹漢人令叛金為内應。
晟得其書益怒,又令元帥府伐宋,高宗走揚州。
是時方遣婁室平陝西,諸将欲罷陝西兵,并力南伐,粘罕不可。
于是婁室、蒲察帥師,繩果、婆盧火監戰,平陝西,銀術可守太原,耶律餘睹留西京,粘罕會東軍于黎陽津,進兵至東平。
宋知濟南府劉豫以城降,離速烏林答大欲追高宗于揚州。
帝前一夕渡江,以書請存趙氏社稷。
先是,帝嘗緻書元帥府,稱大宋皇帝構緻書大金元帥帳前,至是乃貶去大号,自稱宋康王趙構謹緻書元帥閣下。
是時撻懶、兀術、拔離速等分道南伐,兀術之軍渡江,追帝入于杭州,官守皆逃去,遂取杭州。
帝入海,金兵自明州行海三百裡追之,弗及。
兀術還自杭州,遂取秀州、平江趨鎮江遇宋将韓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