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回 九州島中諸列國并入強秦

關燈
詩曰: 野草閑花遍地愁,龍争虎鬥幾時休。

     賢愚千載知誰是,貴賤同歸土一丘。

    詞曰: 檢盡殘篇斷簡,細評千古英雄。

    功名富貴笑談中,回首一場春夢。

    昨日香車寶馬,今朝禾黍秋風。

    誰強誰弱總成空,傀儡棚中搬弄。

     卻說武王克商,封建諸侯,爵五品而土三等:公侯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不滿為附庸,蓋千八百國。

    周室既衰,轉相吞并,數百年間,列國耗盡。

    其見于《春秋》傳經者,總一百二十四國。

    自夷王之世,衛康叔七世孫頃侯首壞王制,并邶墉之地。

    春秋晉滅十二國:耿、霍、魏、虢、虞、焦、楊、韓、逼陽、肥、陸渾、鼓;楚滅二十一國:息、弦、黃、夔、鄧、權、江、六、蓼、庸、賴、陳、舒、鸠、蔡、唐、頓、胡、申、随、杞、莒;齊滅四國:譚、遂、紀、鄣;秦滅四國:梁、滑、蜀、義渠,又滅西戎十二國。

    吳滅二國:徐、州來;越滅二國:吳、郯。

    又魯滅項,邾滅須句,衛滅邢,莒滅曾阝,鄭滅許,蔡滅狄,沈滅溫,宋滅曹。

    又,趙無恤滅代,晉荀瑤滅夙繇,趙滅中山。

    春秋之世,其見于征伐會盟最著者十二國,而莫強于晉。

    北方諸侯,惟晉之号令是聽。

    初,成王九年,封弟叔虞于唐,号為晉。

    姬姓,侯爵,稱叔虞為唐侯。

    傳晉侯燮、武侯甯族、成侯服人、厲侯福、靖侯宜臼、僖侯司徒、獻侯籍、穆侯費。

    穆侯生太子仇,及成師。

    穆侯薨,弟殇侯篡立,仇襲殺殇叔而自立。

    犬戎之難,晉文侯仇将兵救周,平王賜以河内附庸,而晉始大。

    傳子昭侯伯,封其叔父成師于曲沃,号為桓叔。

    晉都于翼。

    曲沃日強,而翼漸弱,于是翼與曲沃分為二。

    昭侯傳孝侯平、鄂侯郄、哀侯光、小子侯、晉侯缗,為曲沃武公所滅。

    曲沃自桓侯成師始封,傳莊伯鮮、武公稱,乃滅翼而繼晉統。

    傳獻公詭諸,并吞各國,而晉日強。

    傳奚齊卓子、惠公夷吾、懷公圉,而文公重耳立,大霸諸侯。

    其事迹已見第八回中。

    以後世為霸主。

    傳襄公驩、靈公夷臯。

    靈公不君,厚斂以雕牆;從台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

    趙盾驟谏,公屢使人殺之,不果。

    盾出奔。

    盾弟趙穿,攻靈公于桃園而弒之。

    盾未出境而複返,迎立文公之少子成公黑臀。

    成公傳景公據。

    初,晉獻公使趙夙禦戎,畢萬為右,滅耿,滅霍,滅魏,賜趙夙耿、畢萬魏以為大夫,夙為趙氏之祖,萬為魏氏之祖。

    文公時,先轸将中軍,後為範氏。

    荀林父将中行(蓋改中軍為中行也),後為中行氏。

    林父之弟荀首,食邑于智,後為智氏。

    曲沃桓叔之子莊伯,封弟韓萬于韓原,後為韓氏。

    謂之六卿。

    諸侯不必多序,惟趙氏有存孤之事,不得不詳其實。

     據《左傳》,趙盾之子朔娶晉成公之女莊姬,生趙武。

    朔早卒。

    盾之弟趙嬰,通于侄婦莊姬,趙同、趙括以為讨,放之于齊。

    嬰曰:“我在,故栾氏不作;我去,吾二昆其殆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勿聽。

    嬰夢天使謂己:“祭餘,餘福汝。

    ”祭之,明日而行。

    莊姬為趙嬰之亡,故谮之于晉侯曰:“趙同、趙括将為亂,栾書、卻至為證。

    晉殺趙同、趙括。

    武從姬氏畜于公宮,因以其田與祁奚。

    晉景公夢大厲,被發及地,搏膺而踴曰:“殺餘孫不義,餘得請于帝矣!”壞大門及寝門而入。

    公懼。

    入于室又壞戶。

    公覺,召桑田巫占之,巫言如夢。

    公曰:“何如?”曰:“不食新麥。

    ”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使醫緩治之。

    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恐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病不可為也。

    在育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針之不及,藥不至焉。

    ”公曰:“良醫也。

    ”厚為禮而歸之。

    六月丙午,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

    饋人為之召桑田巫,示而殺之。

    将食,腹脹如廁,陷而卒。

    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及日中,負晉侯出于廁,遂以為殉。

    景公之未薨也,韓厥言于晉侯曰:“成李之勳,宣孟之忠,而無後,為善者其懼矣。

    ”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孔子《春秋》,載晉殺其大夫趙同、趙括,并不及朔,此聖經之班班可據者也。

    乃《史記》載有屠岸賈為難。

    及程嬰、公孫杵臼存孤事,不知何據。

    或曰:“此漢韓信存孤故事。

    信當鐘室難作,信家有客,匿其三歲兒;知蕭何素與信善,不得已為呂後所劫。

    客私往見之,微示信無後意。

    蕭何仰天歎曰:“冤哉!冤哉!”淚淫淫下。

    客見其誠,以情告。

    何驚曰:“若能匿淮陰侯兒乎。

    中國不可居矣,急逃南粵趙佗,必能保此兒。

    ”遂作書遣客,匿兒于佗,曰:“此淮陰侯兒,公善視之。

    佗養以為子,而封之海濱,賜姓韋,用韓之半也。

    今其族豪于廣南海濡間。

    因漢人為之立傳,不便明言,遂以呂後為屠岸賈,以韓為趙,以蕭何家為公宮,而程嬰、公孫杵臼,乃韓信客名。

    司馬遷作《史記》因之,遂為千古疑案,若今之小說然,非實錄也。

     景傳厲公州蒲,為栾書,中行偃所弒。

    使迎襄公曾孫悼公周于京師而立之。

    悼公年方十四,而甚賢明,任用魏绛等,救災患,薄賦斂,節器用,時用民,重興霸業,三駕而楚不敢與之争。

    悼公傳平公彪、昭公夷。

    六卿漸強而專權,晉侯漸弱而不能制。

    再傳頃公去疾、定公午、出公鑿。

    智瑤與韓、魏、趙滅範氏、中行氏而分其地。

    晉出公告于齊、魯,請伐四卿,四卿反攻其君。

    晉侯奔齊,道死,智伯立昭公之曾孫驕,是為哀公,而專其政。

    及智伯宣子卒,智襄子為政,求地于韓魏,韓魏皆與之。

    又求地于趙,趙襄子不與。

    遂率韓康子、魏桓子以攻趙。

    初,趙簡子使尹铎治晉陽。

    铎請曰:“繭絲乎?保障乎?” 簡子曰:“保障哉?”铎因省賦稅以纾民力。

    至是襄子思其言,乃走晉陽,三家決水灌之,城不浸者三闆,沈竈産蛙,民無叛意。

    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韓魏二子曰:“臣聞唇亡則齒寒,今智伯帥韓魏而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

    ”二子乃陰與張孟談約。

    趙夜使人殺守堤之吏,反決水以灌智伯軍。

    二子翼而擊之,大敗其衆,盡滅其族,而三分其地。

    威烈王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晉哀公傳幽公柳,為其夫人秦嬴所弒。

    魏文侯立烈公止,傳孝公颀、靖公俱酒。

    于周安王二十五年甲辰,三晉共廢其君俱酒為家人,而三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