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回 李老子釋迦氏說法談經

關燈
詩曰: 圖利貪名滿世間,不知破衲道人閑。

     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富貴百年難保守,輪回六道易循環。

     勸君早覓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難。

     卻說自洪荒以來,已有男仙東王公,姓木,名倪,字君明;女仙西王母,姓楊,名回,字婉妗。

    男子得道者,名隸東王公;女子得道者,名隸西王母。

    周時,仙已八萬餘人。

    夫仙家之所寶三,曰精、神、氣。

    其入門之訣三,曰煉精,養神,運氣。

    運氣之法,叩齒按摩,以鼻吸東南方生氣,周身運轉,人亦多能為之,但恐或助或忘,為之久而有作辍耳。

    若煉精,人多惑于釋氏之戒,疑而不信,以為真仙,宜從苦修得。

    不知生子繼嗣,豈從苦中得乎?且物彩人精尚能神通,況于人乎?夫男女媾精,大易垂焉,采補不過拾女子之餘精以自益。

    又婦女身中,恒結有金丹,譬如草上露時,急吸取之,則壽而仙。

    而法并無損于女,若有損者,即屬旁門外道,天誅之所必及者也。

    至于養神,力修天仙正路,無上至真之道,最上一乘之法。

    不特道家用此而飛升,即佛家亦由此而得度。

    蓋佛氏之教多端,縱苦行勤修,俱屬皮毛影響,其有得道者,修法與仙家同。

    佛家明心見性,即仙家養神法。

    又鬼得汞而成仙,太陰煉形術,大抵少婦為多。

    三教俱本于易,道教則兼先後天。

    其言幻,言屍解飛升,以煉精、養神、運氣為丹頭,難學而易成,成則為仙。

     釋教本乎先天。

    其言寂,言前生來世,以明心見性為覺悟,易學而難成,成則為佛,為菩薩。

    儒教本乎後天。

    其言庸,言倫常、修、齊、治、平,極其至,為聖,為賢。

    所以經世有大忠、大孝、大貞,及有功德于民者,則為神。

    儒教前回已經表過,佛教回末便見。

    今先将道教序明。

     孔子雲:“竊比于我老彭。

    ”彭祖姓籛名铿,帝颛顼之孫,陸終氏之仲子。

    陸終氏娶鬼方之女,孕而不育十一年,開左右脅而出六人,其三日老彭。

    封于大彭之墟,即彭城也。

    至殷之末,年七百餘歲而有少容,好恬靜,惟以養神治生為事。

    善于補導之術,禦女多多益辦。

    周穆王聞之以為大夫,稱疾不與政事,王使采女乘辎耕,往問以道。

    彭祖與采女交,悉授以諸般秘法。

    采女歸,轉以教王,王試為之,有驗。

    彭祖知之,乃去,不知所往。

    彭祖以善禦女緻壽,嘗喪四十九妻,生五十四子,而婢妾不與焉。

    所著有《房中秘術》一百八十六卷。

    彭祖尚未仙去,天又續生老子。

    孔子嘗問禮于老聃,又曰:“吾見老子,其猶龍乎?”老子者,即太上老君也。

    于商陽甲時分神化氣,始寄胎于元妙王女理氏腹中。

    理氏食李而孕,八十一年。

    暨武丁庚辰二十四祀二月十五日卯時,降生于楚之苦縣濑鄉曲仁裡,從母左腋而生于李樹下,指樹曰:“此吾姓也。

    ”生時白首,面黃白色,額有參牛達理,日月角懸,長耳短目,鼻純骨,雙柱,耳有三漏門,美須廣颡,疏齒方口,姓李名耳,字伯陽,号老聃。

    周文王為西伯,召為守藏吏。

    武王時為柱下史。

    成王時,遊西極大秦、竺幹等國,号古先生,化導其國,後流為佛。

    康王時還歸于周,複為柱下史。

    昭王時,複欲開化西域。

    駕青牛車,過函谷關,關令尹喜知之,求得其道,與尹喜同度流沙。

    穆王時複還中國。

    敬王十七年,孔子問禮于老聃。

    烈王時過秦,秦獻公問以曆數。

    秦時降峽河之濱,授道安期生。

    漢文帝時降,文帝遣使問之。

    老子曰:“道德尊貴,非可遙問。

    ”帝即命駕詣之。

     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域中有四,大王居一焉。

    子雖有道,猶朕民也。

    不能屈,何乃高乎?朕足使富貴貧賤人。

    ”老子乃拊掌坐躍,冉冉在虛空中,如雲之升,去地百餘丈。

    良久俯而答曰:“今上不至天,中不類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之富貴貧賤乎?”帝下辇,稽首禮謝。

    授帝以道、德二經。

    漢桓帝時降天台,授葛孝先上清、靈寶、大洞諸經。

    唐高祖時降羊角山,語吉善行,唐公受命符。

    玄宗天寶初,降丹鳳門,帝親享于興慶宮。

    宋政和二年,降華陽洞天,授梁先生加句天童護命經。

    蓋無世不出,先塵劫而行化,後無極而常存,隐顯莫測,變化無窮,普度天人,不可具述。

     老子于漢順帝時,傳道于張道陵。

    張道陵字輔漢,子房八世孫,身長九尺二寸,龐眉廣颡,朱頂綠睛,隆準方頤,目有三角,伏犀貫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