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回 齊桓公晉重耳五霸稱尊
關燈
小
中
大
,王乃止。
子反欲娶之,巫臣又止之。
乃以與連尹襄老,襄老戰死于邲,不獲其屍。
其子黑要烝于夏姬,巫臣使謂夏姬曰:“歸鄭,吾聘汝。
”夏姬遂以求襄老之屍為名,歸于鄭。
巫臣因謀聘齊之役,遂适鄭,娶夏姬以奔于晉。
子反怨巫臣之娶夏姬也,遂殺巫臣之族,而分其室。
巫臣乃通吳于晉。
教吳乘車,教吳戰陣,教吳叛楚,蠻夷屬于楚者,吳盡取之。
而吳于是始大,通吳于上國。
蓋夏姬善彭祖交接之術,以故老而複少者三,巫臣必欲娶之,以傳其術。
歸巫臣後,又生男女數人,至百餘歲,猶如二三十歲時,後與巫臣皆仙去。
所著有《夏姬秘訣》二十七卷,皆言男女采補交接之事,其書不傳,即今妖狐術也。
此系閑話不提。
卻說鄭既受盟于楚,又二于晉,楚子圍鄭,晉苟林父救鄭,與戰于邲,晉師大敗,鄭屬于楚。
初,楚莊王宴群臣,命美人行酒,日暮酒酣,燭滅,有引美人衣者,美人授絕其冠纓,請取火視之。
王曰:“奈何顯一婦人之節,而辱士乎?”命曰:“今日與寡人飲,不絕纓者不歡。
”群臣盡絕其纓而火,極歡而罷。
及圍鄭之役,有一臣常在前。
五戰五獲首,遂得勝,詢之,則夜絕纓者也。
因以美人賜之,人心悅服,楚遂大霸諸侯。
楚莊王旅卒,子共王審立。
晉悼公周複霸,三駕而楚不敢與争。
春秋之世,自晉文公後,晉霸于北,北方諸侯晉主之。
楚霸于南,南方諸侯楚主之。
齊服于晉,秦服于楚,而鄭為必争之地。
鄭服于晉,則楚伐鄭。
鄭服于楚,則晉代鄭。
所謂伐者,入其鄉邑,淫其婦女,擄其人民,服則盟而還之,不甚殺人。
故鄭風不過婦女淫亂,猶可以為國也。
如是者八十餘年,鄭幾于亡。
後賴于産為政,善于治國,又善于事大國,乃四十餘年不被兵。
宋向戌善于晉執政趙文子,又善于楚令尹子木,請合二國之好,弭兵釋争,為會于宋。
除齊、秦外,使二國之屬國交相見,于是秦晉分霸。
楚屬國陳侯、蔡侯、北燕、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晉,晉屬國宋公、魯侯、鄭伯、許男朝于楚,如是者十八年。
自晉會諸侯于平邱,而晉不複主諸侯。
是年,楚公子比弒靈王,公子棄疾殺比自立,是為平王。
平王使伍奢為太子建師,費無極為副,為建娶妻于秦,無極與迎,先歸,謂平王曰:“秦女極美,王可自取之。
”平王遂自娶建妻,置建于城父。
費無極複讒建将叛,王執伍、奢,使司馬奮揚殺子建,奮揚告建使行,建奔宋。
平王使召伍、奢二子,伍尚來歸,弟伍員奔吳。
楚殺奢尚,伍員欲報之,求用于吳。
吳自巫臣教戰以來,而吳漸強,至壽夢稱王。
壽夢四子,長諸樊,次餘祭,次夷昧,次季劄。
劄甚賢,壽夢欲立劄,劄讓不可,乃立諸樊,約以次相傳,必緻國于劄。
三兄俱以酒色狂樂,自促其壽。
及夷昧卒,以國授劄,劄逃去。
吳人立夷昧之子僚。
諸樊之子光使專諸弒僚而自立,是為阖闾。
用伍員,複以孫武子為将則伐楚。
五戰及郢,楚昭王奔随。
吳人入郢,以班楚宮,而淫其婦女,孫子乃去。
伍員使人取平王之屍,鞭之三百。
申包胥乞師于秦,秦伯使就館。
包胥依庭牆則哭,勺飲不入口者七日。
秦哀公為賦《無衣》,秦師乃出。
申包胥以秦師救楚,于越乘吳兵在楚,興師入吳。
阖闾聞有越師,又與秦戰不勝,乃棄楚歸吳,昭王入郢複位。
吳伐越,越子勾踐禦之,敗吳于槜李。
阖闾傷将指卒,子夫差嗣立。
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叫曰:“夫差!爾忘越王之殺爾父乎?”王應曰:“唯!不敢忘。
”三年乃報越。
吳伐越,敗越于夫椒,遂入越。
越勾踐以甲楯五千,栖于會稽,用範蠡計,使大夫種困于平城,因吳太宰嚭以行成于吳,夫差将許之。
伍員不可。
勿聽,員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後,吳其為沼乎?”吳及越平。
勾踐返國,勞身焦思,卧薪嘗膽,養士愛民,與範蠡、文種謀。
以古今絕色,如花似玉,國色天香之美女西施饋吳。
西施得寵,教之荒淫失政。
吳内荒于色,外荒于兵,而國日危矣。
伍員數谏,反賜之死。
吳伐齊,敗齊師于艾陵,與晉定公會于潢池。
而吳霸諸侯,越勾踐日夜謀吳,生聚教訓,知衆可用,因吳與晉會,乘虛伐吳。
吳王兵敗,栖于姑蘇。
使人行成于碎。
-勾踐舉許之,範蠡不可,勾踐聽之,夫差自殺。
勾踐以衆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緻貢于周天子。
周王使人賜以胙命為伯,使号令齊、楚、秦、晉,歃血盟而去。
橫行江淮,諸侯畢賀。
迨範蠡去,而文種誅,勢稍弱。
其後六卿分晉,并為韓、趙、魏三國。
田和篡齊,新國四,加舊國秦、楚、燕,是為戰國七雄。
至秦孝公用商鞅之計,而秦漸強,并吞之勢成矣。
夫春秋之世,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男女亂倫,恬不為怪。
公卿大夫,易室飲酒。
先師孔子,為世道人心憂懼,乃因魯史以作《春秋》,為百王之大法。
而物則彜民,賴以不墜。
不知孔子之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子反欲娶之,巫臣又止之。
乃以與連尹襄老,襄老戰死于邲,不獲其屍。
其子黑要烝于夏姬,巫臣使謂夏姬曰:“歸鄭,吾聘汝。
”夏姬遂以求襄老之屍為名,歸于鄭。
巫臣因謀聘齊之役,遂适鄭,娶夏姬以奔于晉。
子反怨巫臣之娶夏姬也,遂殺巫臣之族,而分其室。
巫臣乃通吳于晉。
教吳乘車,教吳戰陣,教吳叛楚,蠻夷屬于楚者,吳盡取之。
而吳于是始大,通吳于上國。
蓋夏姬善彭祖交接之術,以故老而複少者三,巫臣必欲娶之,以傳其術。
歸巫臣後,又生男女數人,至百餘歲,猶如二三十歲時,後與巫臣皆仙去。
所著有《夏姬秘訣》二十七卷,皆言男女采補交接之事,其書不傳,即今妖狐術也。
此系閑話不提。
卻說鄭既受盟于楚,又二于晉,楚子圍鄭,晉苟林父救鄭,與戰于邲,晉師大敗,鄭屬于楚。
初,楚莊王宴群臣,命美人行酒,日暮酒酣,燭滅,有引美人衣者,美人授絕其冠纓,請取火視之。
王曰:“奈何顯一婦人之節,而辱士乎?”命曰:“今日與寡人飲,不絕纓者不歡。
”群臣盡絕其纓而火,極歡而罷。
及圍鄭之役,有一臣常在前。
五戰五獲首,遂得勝,詢之,則夜絕纓者也。
因以美人賜之,人心悅服,楚遂大霸諸侯。
楚莊王旅卒,子共王審立。
晉悼公周複霸,三駕而楚不敢與争。
春秋之世,自晉文公後,晉霸于北,北方諸侯晉主之。
楚霸于南,南方諸侯楚主之。
齊服于晉,秦服于楚,而鄭為必争之地。
鄭服于晉,則楚伐鄭。
鄭服于楚,則晉代鄭。
所謂伐者,入其鄉邑,淫其婦女,擄其人民,服則盟而還之,不甚殺人。
故鄭風不過婦女淫亂,猶可以為國也。
如是者八十餘年,鄭幾于亡。
後賴于産為政,善于治國,又善于事大國,乃四十餘年不被兵。
宋向戌善于晉執政趙文子,又善于楚令尹子木,請合二國之好,弭兵釋争,為會于宋。
除齊、秦外,使二國之屬國交相見,于是秦晉分霸。
楚屬國陳侯、蔡侯、北燕、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晉,晉屬國宋公、魯侯、鄭伯、許男朝于楚,如是者十八年。
自晉會諸侯于平邱,而晉不複主諸侯。
是年,楚公子比弒靈王,公子棄疾殺比自立,是為平王。
平王使伍奢為太子建師,費無極為副,為建娶妻于秦,無極與迎,先歸,謂平王曰:“秦女極美,王可自取之。
”平王遂自娶建妻,置建于城父。
費無極複讒建将叛,王執伍、奢,使司馬奮揚殺子建,奮揚告建使行,建奔宋。
平王使召伍、奢二子,伍尚來歸,弟伍員奔吳。
楚殺奢尚,伍員欲報之,求用于吳。
吳自巫臣教戰以來,而吳漸強,至壽夢稱王。
壽夢四子,長諸樊,次餘祭,次夷昧,次季劄。
劄甚賢,壽夢欲立劄,劄讓不可,乃立諸樊,約以次相傳,必緻國于劄。
三兄俱以酒色狂樂,自促其壽。
及夷昧卒,以國授劄,劄逃去。
吳人立夷昧之子僚。
諸樊之子光使專諸弒僚而自立,是為阖闾。
用伍員,複以孫武子為将則伐楚。
五戰及郢,楚昭王奔随。
吳人入郢,以班楚宮,而淫其婦女,孫子乃去。
伍員使人取平王之屍,鞭之三百。
申包胥乞師于秦,秦伯使就館。
包胥依庭牆則哭,勺飲不入口者七日。
秦哀公為賦《無衣》,秦師乃出。
申包胥以秦師救楚,于越乘吳兵在楚,興師入吳。
阖闾聞有越師,又與秦戰不勝,乃棄楚歸吳,昭王入郢複位。
吳伐越,越子勾踐禦之,敗吳于槜李。
阖闾傷将指卒,子夫差嗣立。
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叫曰:“夫差!爾忘越王之殺爾父乎?”王應曰:“唯!不敢忘。
”三年乃報越。
吳伐越,敗越于夫椒,遂入越。
越勾踐以甲楯五千,栖于會稽,用範蠡計,使大夫種困于平城,因吳太宰嚭以行成于吳,夫差将許之。
伍員不可。
勿聽,員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後,吳其為沼乎?”吳及越平。
勾踐返國,勞身焦思,卧薪嘗膽,養士愛民,與範蠡、文種謀。
以古今絕色,如花似玉,國色天香之美女西施饋吳。
西施得寵,教之荒淫失政。
吳内荒于色,外荒于兵,而國日危矣。
伍員數谏,反賜之死。
吳伐齊,敗齊師于艾陵,與晉定公會于潢池。
而吳霸諸侯,越勾踐日夜謀吳,生聚教訓,知衆可用,因吳與晉會,乘虛伐吳。
吳王兵敗,栖于姑蘇。
使人行成于碎。
-勾踐舉許之,範蠡不可,勾踐聽之,夫差自殺。
勾踐以衆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緻貢于周天子。
周王使人賜以胙命為伯,使号令齊、楚、秦、晉,歃血盟而去。
橫行江淮,諸侯畢賀。
迨範蠡去,而文種誅,勢稍弱。
其後六卿分晉,并為韓、趙、魏三國。
田和篡齊,新國四,加舊國秦、楚、燕,是為戰國七雄。
至秦孝公用商鞅之計,而秦漸強,并吞之勢成矣。
夫春秋之世,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男女亂倫,恬不為怪。
公卿大夫,易室飲酒。
先師孔子,為世道人心憂懼,乃因魯史以作《春秋》,為百王之大法。
而物則彜民,賴以不墜。
不知孔子之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