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回 堯讓舜舜讓禹總為斯民

關燈
詩曰: 百歲光陰似水流,道高德重把名留。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遠憂。

     卻說帝堯陶唐氏,乃高辛氏之子,摯之弟也。

    生于丹陵,育于母家伊侯之國。

    後徙祁,故曰伊祁氏,以祁為姓。

    年十三,佐摯封植,封于陶。

    年十五,改封唐,故又号陶唐氏。

    年十八,代摯為天子,以火德王,色尚白,都于平陽之安邑,今山西平陽縣是也。

    甲辰元載,時以年為載。

    帝智如神,而仁如天,就之如日,望之如雲,茅茨不剪,太羹不和,飯于上簋,飲于土铏。

    命羲氏、和氏置閏法,定四時成歲,以授民時。

    時有蓂莢生于庭,十五日以前,日生一葉,十五日以後,日落一葉。

    月小盡,則一葉厭而不落,觀之可知旬朔。

     帝巡狩方嶽,觀于華。

    華封人祝曰:“嘻!請祝聖人,願聖人多福多壽多男子。

    ”帝曰:“辭,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

    ”封人曰:“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何事之有?天下有道,與物皆昌;天下無道,修德就閑,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于帝鄉,何辱之有?”帝置敢谏之鼓,使天下得盡其言;立诽謗之木,使天下得攻其過。

    作樂曰《大章》。

    帝治天下五十載,不知天下治與不治,百姓願戴己與不願戴己。

    問左右,左右不如;問外朝,外朝不知。

    問在野,在野不知。

    乃微服遊于康衢。

    聞童謠曰:“立我烝民,莫非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有老人含哺鼓腹,擊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卻說黃帝之後瞽瞍,娶妻握登,見大虹,意有所感,而生舜于姚墟。

    故瞽瞍姓妫,舜以姚為姓。

    舜母早喪,瞽瞍更娶後妻壬婦而生象。

    象為人極傲,瞽瞍愛後妻之子,常欲殺舜,舜巧避之,而又不失為子之道。

    年二十,以孝聞。

    耕于曆山,曆山之人皆讓畔;漁于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于河濱,河濱之人器不苦窳缺壤。

    作什器于壽丘,就時于負夏。

    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堯得舜于服澤之陽,問曰:“我欲緻天下,奈之何?”對曰:“執一無失,行微無怠,忠信無倦,而天下自來。

    ”曰:“奚事?”對曰:“事天。

    ”日:“奚任?” 對曰:“任地。

    ”曰:“奚務?”對曰:“務人。

    ”曰:“人之情奈何?”對曰:“妻子具而孝衰于親,嗜欲得而信衰于友。

    夫人道則吉,反道則兇,猶影響也。

    ”初,帝娶散宜氏之女曰女皇,生九男二女。

    長子丹朱不肖,好聚男子,朋淫于家。

    其八于雖無失德,亦無恁好處,俱不足以承天下。

    帝求賢自代,群臣舉舜,帝亦素知舜賢,乃以二女娥皇、女英妻舜。

    舜以德化,二女皆執婦道,帝賢之。

    曆試以諸艱難之事,舜皆能勝任,遂與舜以相位。

    時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謂之八恺。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謂之八元。

    此十六族,世濟其美。

    堯未及舉,舜于是舉之。

    帝鴻氏有不才子,号曰渾沌,即歡兜。

    少昊氏有不才子,号曰窮奇,即共工,颛顼氏有不才子,号曰梼杌,即鲧。

    缙雲氏有不才子,号曰饕餮,即三苗。

    天下謂之兇,堯未能去,舜皆投之四裔,乙卯七十二載,舜攝位,乃命鲧之子禹治水。

     自洪荒以來。

    原自水多地少,漫山遍野,甚是厲害。

    初,堯使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四方之極邊,看驗日影與星宿,以驗四時。

    乃知四方海水極低,可以洩水。

    因求能治水者,四嶽舉鲧。

    帝曰:“鲧方命圮族,不可用。

    ”四嶽力舉之,帝不得已,乃命鲧治水。

    鲧承命,乃作城以禦水,聚民居之,水至而民盡淹死。

    又以荊州有息壤,息壤者乃是一塊大石,徑六尺八寸,上有城池山川人物,甚是生得奇巧可觀。

    原系衆水之母,鲧遍尋,掘出之。

    隻道掘出水之根原,則水患自可息滅,豈知自掘出之後,水來救母,霪雨不止,水愈大了,浩浩蕩蕩,高出于衆山之上,将略小山頭盡行沒了,各處經過,勞而無功。

     至于九年,徒然勞民傷财,竟不能治一水。

    舜相堯,知其兇頑虐民,乃命祝融殛鲧于羽山。

    鲧死三年不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熊,尋化為黃龍,入于羽淵,反将息壤竊去。

    不知己之不是,反怨堯舜将他殛也。

    乃糾集黨類巫支祁、天吳、相柳氏等,一同鼓起水來,于是水勢愈覺大了。

    堯與舜日夜憂心,各處諸侯告急。

    舜思鲧既靈異,盜去息壤,助水為害,必得鲧之後裔治之,則彼自悅服,息壤可得,水患可除矣。

    又見禹克勤克儉,日懋乃德,知慮如神,乃命禹為司空,付以治水之任。

     禹傷父鲧功不成而受誅,乃勞身焦思,虔誠禱于上下神祗,仰空咨嗟。

    俄見上帝授以太上呼召萬靈之書,且命之曰:“凡有鬼怪蛇龍護惜巢穴者,可先攻之以火,繼之以兵箭。

    若再不可治,可攻之以神力。

    ”遂令其臣狂章、虞餘、黃魔、大費、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