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燕雲十八飛騎 奔騰如虎風煙舉

關燈
到親友血仇,忍不住向之叫罵。

    喝聲一起,登時越來越響。

    衆人見蕭峰随行的不過一十八騎,他與丐幫及少林派均有仇怨,而适才數掌将丁春秋擊得連連退避,更成為星宿派的大敵,動起手來,就算丐幫兩不相助,各路英雄、少林僧侶,再加上星宿派門人,以數千人圍攻蕭峰一十九騎契丹人馬,就算他真有通天的本領,也決計難脫重圍。

    聲勢一盛,各人膽氣便也更加壯了。

     蕭峰帶同一十八騎,快馬奔馳地來到中原,隻盼忽施突襲,将阿紫救歸南京,絕未料到竟有這許多對頭聚集在一起。

    他自幼便在中原江湖行走,與各路英雄不是素識,便是相互聞名,知道這些人大都是俠義之輩,所以與自己結怨,一來因自己是契丹人,二來是有人從中挑撥,出于誤會。

    聚賢莊之戰實非心中所願,今日若再大戰一場,多所殺傷,徒增内疚,自己縱能全身而退,攜來的“燕雲十八騎”不免傷亡慘重,心下盤算:“好在阿紫已經救出,交給了她父母,阿朱的心願已了,我得急謀脫身,何必跟這些人多所糾纏?”轉頭向段譽道:“兄弟,此時局面惡劣,你我兄弟難以多叙,你暫且退開,山高水長,後會有期。

    ”他要段譽避在一旁,免得奪路下山之時,旁人出手誤傷了他。

     段譽眼見各路英雄數逾千人,個個要擊殺義兄,不由得激起了俠義之心,大聲道:“大哥,做兄弟的跟你結義之時,說什麼來?咱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今日大哥有難,兄弟焉能苟且偷生?”他以前每次遇到危難,都是施展淩波微步的巧妙步法,從人叢中奔逃出險,這時眼見情勢兇險,胸口熱血上湧,決意和蕭峰同生共死,以全結義之情,這一次是說什麼也不逃了。

     一衆豪傑大都不識段譽是何許人,見他自稱是蕭峰的結義兄弟,決意與蕭峰聯手和衆人對敵,這麼一副文弱儒雅的模樣,年輕又輕,自是誰也沒将他放在心上,叫嚷得隻有更兇。

     蕭峰道:“兄弟,你的好意,哥哥甚是感謝。

    他們想要殺我,卻也沒這麼容易。

    你快退開,否則我要分手護你,反而不便迎敵。

    ”段譽道:“你不用護我。

    他們和我無怨無仇,如何便來殺我?”蕭峰臉露苦笑,心頭湧上一陣悲涼之意:“倘若無怨無仇便不加害,世間種種怨仇,卻又從何而生?” 段正淳低聲向華赫艮、範骅、巴天石諸人道:“這位蕭大俠于我有救命之恩,待會危急之際,咱們沖入人群,助他脫險。

    ”範骅道:“是!”向拔刃相向的數千豪傑瞧了幾眼,說道:“對方人多,不知主公有何妙策?”段正淳搖搖頭,說道:“大丈夫恩怨分明,盡力而為,以死相報。

    ”大理衆士齊聲道:“自當如此!” 這邊姑蘇燕子塢諸人也在輕聲商議。

    公冶乾自在無錫與蕭峰對掌賽酒之後,對他極為傾倒,力主出手相助。

    包不同和風波惡對蕭峰也甚佩服,躍躍欲試地要上前助拳。

    慕容複卻道:“衆位兄長,咱們以興複為第一要務,豈可為了蕭峰一人而得罪天下英雄?”鄧百川道:“公子之言甚是。

    咱們該當如何?” 慕容複道:“收攬人心,以為己助。

    ”突然間長嘯而出,朗聲說道:“蕭兄,你是契丹英雄,視我中原豪傑有如無物,區區姑蘇慕容複今日想領教閣下高招。

    在下死在蕭兄掌下,也算是為中原豪傑盡了一分微力,雖死猶榮。

    ”他這幾句話其實是說給中原豪傑聽的,這麼一來,不論勝敗,中原豪傑自将姑蘇慕容氏視作了生死之交。

     群豪雖有一拼之心,卻誰也不敢首先上前挑戰。

    人人均知,雖然戰到後來終于必能将他擊斃,但頭上數十人卻非死不可,這時忽見複容複上場,不由得大是欣慰,精神為之一振。

    “北喬峰、南慕容”,二人向來齊名,慕容複搶先出手,就算最後不敵,也已大殺對方兇焰,耗去他不少内力。

    霎時間喝彩之聲,響徹四野。

     蕭峰忽聽慕容複挺身挑戰,也不由得一驚,雙手一合,抱拳相見,說道:“素聞公子英名,今日得見高賢,大慰平生。

    ” 段譽急道:“慕容兄,這可是你的不是了。

    我大哥初次和你相見,素無嫌隙,你又何必乘人之危?何況大家冤枉你之時,我大哥曾為你分辯?”慕容複冷冷一笑,說道:“段兄要做抱打不平的英雄好漢,一并上來賜教便是。

    ”他對段譽糾纏王語嫣,不耐已久,此刻趁機發作了出來。

    段譽道:“我有什麼本領來賜教于你?隻不過說句公道話罷了。

    ” 便在此時,四個少林寺玄字輩老僧走到蕭峰身前,合十說道:“蕭大爺,敝寺方丈有請,請移步内殿說話。

    ”一名老僧轉身向群雄朗聲說道:“各位朋友請了,我少林寺方丈玄慈大師有請蕭峰蕭大爺,跟他分說一件要事,說完之後,蕭大爺便即出來,和各位相見。

    請各位暫且休息一會。

    ”群雄聽了,噪聲稍止,有的便坐下地來。

     段譽生怕少林寺有加害蕭峰的陰謀,說道:“大哥,我陪在你身邊!”蕭峰點頭道:“甚好。

    ”随着四名老僧入内。

    來到大殿,領路的老僧向殿上幾名老僧打了招呼,又有十餘名老僧随衆入内。

    蕭峰心下暗驚,見這幾個老僧個個步履穩實,目光炯然,料來必是寺中玄字輩的好手,心想這些人待會群起而攻,我蕭峰今日要斃命于斯了,向走在身側的段譽低聲道:“兄弟,你到外面去照看一下我的随從,再照護你爹爹。

    ”段譽微笑搖頭,低聲道:“少林派不會加害我爹爹。

    所謂義結金蘭,即是同生共死!”蕭峰心中感動,輕輕握了握他手。

     衆人片刻間走入禅房,玄慈方丈已站在門口相迎,肅請各人坐了。

    知客僧送上清茶,玄慈和段譽招呼幾句,向蕭峰介紹幾位外來高僧,說明神山、神音、觀心、道清、覺賢、融智各人的身份,再說了玄字輩衆僧的名号。

    玄慈大師從懷中取出一頂棉帽,戴在頭上,合十向蕭峰微笑道:“蕭大爺,可認得老僧嗎?” 蕭峰一見之下,立時認出,躬身說道:“玄慈大師,又是遲老先生。

    ”玄慈微笑點頭。

    隻見四名老僧各從懷中取出一頂棉帽,戴在頭上。

    蕭峰躬身向玄渡說道:“玄渡大師,杜老先生。

    ”向玄因行禮,道:“玄因大師,金老先生。

    ”向玄止行禮,道:“玄止大師,褚老先生。

    ”向玄生行禮,道:“玄生大師,孫老先生。

    ”玄渡身上有傷,仍由弟子攙扶着,他黯然道:“阿朱姑娘活潑可愛,她叫老僧好好保重身子,可惜她卻先走一步了。

    ”蕭峰心中一酸,強忍淚水。

     玄慈說道:“各位師兄,這位蕭君曾在少林寺學藝,本師是玄苦師弟。

    玄苦師弟兩年多前為人所殺,當時寺中大都認定是蕭君下的手。

    老衲與玄寂師弟曾細查玄苦師弟斷骨的傷勢,發覺兇手的掌力狠猛異常,并非少林派武功。

    我們又想蕭君會使丐幫的‘降龍二十八掌’,那也是威猛陽剛的掌力,于是老衲自己,再加上玄渡、玄因、玄止、玄生等幾位師兄弟,我們五人改穿了俗家衣帽,在浙東天台山道的涼亭中,和蕭君相遇,邀得他全力施為,盡展所長。

    這五掌一一對過,我師兄弟互瞧一眼,心中都是同一句話:‘不是喬峰殺的!’ “本寺玄字輩僧衆之中,玄難、玄寂、玄通三位師弟當時有事外出,餘下群僧中,我五人算得排在前面的硬手了。

    我師兄弟所使掌力,有剛有柔,有厚有綿,蕭君定須全力以赴,不能取巧,否則難免立斃于當場。

    就算他能瞞得過我們其中一人,決不能五人全都瞞過。

    後來他跟老衲對掌,老衲使一招般若掌的‘一空到底’,正當掌力全空之際,蕭君的掌力竟也忽然放空,老衲這一下如是誘招,趁機發力,他非肋骨齊斷不可。

    蕭君和我五人在山道上邂逅相逢,隻為了不肯傷我,甯可甘冒大險,全撤掌力。

    他連一個素不相識的老人也不肯輕易加害,焉能殺害傳他藝業的恩師?以掌法而論,玄苦師弟決不是蕭君所殺!以心地而論,更非蕭君所殺!” 玄渡、玄因、玄止、玄生四僧齊聲說道:“方丈師兄當時便有此推斷。

    我四人事後詳加推敲,議論他掌法、掌力中諸般細微曲折之處,亦都毫無疑義。

    ” 玄慈森然道:“當時在天台山道上,我們五人先已立下了主意,倘若察覺蕭峰果真是兇手,我們便即五人合力,誅除了他,不但為玄苦師弟報此血仇,也為武林除去一個禍胎。

    ”轉頭向蕭峰道:“蕭施主,我們今日說這番話,不是向你賣好,乃是向神山師兄等諸位高僧說明,并非我少林弟子妄殺無辜,而我少林派不正戒律。

    ” 蕭峰躬身道:“是。

    多謝方丈大師為我洗刷冤屈。

    ” 玄慈臉現慈和,緩緩說道:“蕭施主,現今我坦率相告:你一心追尋的那個帶頭大哥,便是老衲玄慈!”衆人聽了,都忍不住全身劇震。

     隻聽玄慈續道:“當日在天台山道上,我知你并非殺害玄苦師弟的兇手,于是在跟你對掌時突然撤去掌力,确是要讓你一掌打死了我,報你父母的大仇!” 蕭峰陡然間獲知真相,心緒兀自難平,但種種疑團也終于得解:“當時既有人傳來假訊,說我爹爹要來少林寺藏經閣搶奪武功秘笈,中原武人要設法阻止,理所當然應由少林寺方丈率領帶頭;而與汪前幫主情好莫逆的武林前輩,自以玄慈方丈為首。

    隻因我出身少林,素知玄慈方丈為人慈和,決不緻沒來由地帶人去殺我爹娘,我心有所偏,便對清清楚楚現身在我面前的帶頭大哥視而不見,再也不去想上一想,玄慈方丈便該是帶頭大哥!這人在我心中,乃是窮兇極惡之輩,跟方丈大師無論如何連不上一起。

    蕭峰有眼無珠,一愚至此,白白送了阿朱的姓名。

    ”思及阿朱,心中更是酸痛。

     玄慈淡淡地道:“老衲當年做了這件大錯事,早已甘願就死。

    蕭施主,請你上來一掌打死我吧。

    為你爹娘報仇,是人子應有之義。

    老衲未能及早明言,以緻有多人為此送命。

    衆位師兄弟,蕭峰殺我,乃是完結一段因果,既有此因,便有此果。

    任誰不得伸一指加害于他!”垂手低眉,挺胸而前,隻待蕭峰下手。

     蕭峰負手背後,緩緩走上幾步,說道:“方丈大師,當年有人假傳訊息,大師誤信人言,緻有雁門關外不幸之事。

    倘若蕭峰身居大師之位,亦當如此作為。

    方丈大師行事居心,沒半點違了佛旨。

    玄苦恩師自不是大師所殺,然我義父義母、趙錢孫等人,究竟死于何人之手?”玄慈道:“老衲慚愧,這些人雖非我所殺,但确是因我而死。

    老衲迄今尚不明兇手是誰。

    ” 蕭峰道:“既然兇手迄今未明,蕭峰此時亦不以一指加于方丈大師。

    蕭峰愚蠢糊塗,過去糾纏于仇怨之中,不能自解脫縛,以緻多傷人命。

    此事終有水落石出的一日,到時自當再向方丈請益。

    ” 玄慈合十道:“你要報仇,随時來取我命便是。

    但今日山下有數千人誓要殺你,施主縱然神勇,終究寡不敵衆。

    施主何不暫避鋒頭,從後山而出?群雄之前,自有少林寺擔待。

    ” 蕭峰搖了搖頭,道:“蕭某在聚賢莊上殺傷多人,雖說是迫不得已,自衛保命,畢竟出手兇殘。

    外間既有人要找蕭峰報仇,蕭某如何能縮身閃躲。

    但如加以抗禦,又須殺傷人命,該當如何,還請大師指點明路。

    ” 玄慈道:“我知你心存慈念,憑此一念,即可多造功德。

    ”蕭峰道:“弟子不敢求多造功德,隻盼少作罪業。

    ”玄慈道:“咱們學武之人,心中常存少作罪業的一念,便是功德。

    ”蕭峰道:“多謝大師教誨。

    這就告辭。

    ”向衆僧團團躬身行禮,轉身出外。

    段譽跟了出去。

     兩人回到山門之外,群雄轟的一聲站起。

     慕容複踏上幾步,朗聲說道:“蕭峰,今日中原群雄要殺你報仇,由我先來下手。

    ”蕭峰道:“你要找我報仇,是因為我殺了姑蘇慕容家哪一個人嗎?”慕容複無言可對,隻道:“你和我齊名已久,今日要分個高下。

    ” 丁春秋為蕭峰數掌擊退,大感面目無光,而自己的種種絕技并未得施,當下縱身而前,打個哈哈,道:“姓蕭的,老夫看你年輕,适才讓你三招,這第四招卻不能讓了。

    ” 遊坦之上前說道:“姓莊的多謝你救了阿紫姑娘,可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姓蕭的,咱們今日便來作個了斷。

    ” 蕭峰見三大高手以鼎足之勢圍住了自己,而少林群僧東一簇,西一撮,看似雜亂無章,其實暗含極厲害的陣法,這情形比之當日聚賢莊之戰又更兇險得多。

    雖然适才和玄字輩衆高僧已釋仇解怨,但外面擺了羅漢大陣的少林僧未必得知諒解。

    忽聽得幾聲馬匹悲嘶之聲,十九匹契丹駿馬一匹匹翻身滾倒,口吐白沫,斃于地下。

     十八名契丹武士連聲呼叱,出刀出掌,刹那間将七八名星宿派門人砍倒擊斃,另有數名星宿門人卻逃了開去。

    原來丁春秋上前挑戰,他的門人便分頭下毒,算計了契丹人的坐騎,要蕭峰不能倚仗駿馬腳力沖出重圍。

     蕭峰一瞥眼間,看到愛馬在臨死之時眼望自己,流露出戀主的凄涼之色,想到乘坐此馬日久,千裡南下,更是朝夕不離,不料卻于此處喪于奸人之手,胸口熱血上湧,激發了英雄肝膽,一聲長嘯,說道:“慕容公子、莊幫主、丁老怪,你們便三位齊上,蕭某何懼?”他惱恨星宿派手段陰毒,呼的一掌,向丁春秋猛擊出去。

     丁春秋領教過他掌力的厲害,雙掌齊出,全力抵禦。

    蕭峰順勢一帶,将己彼二人的掌力都引了開來,斜斜劈向慕容複。

    慕容複最擅長本領是“鬥轉星移”之技,将對方使來的招數轉換方位,反施于對方,但蕭峰一招挾着二人的掌力,力道太過雄渾,同時掌力急速回旋,實不知他擊向何處,勢在無法牽引,當即凝運内力,雙掌推出,同時向後飄開三丈。

     蕭峰身子微側,避開慕容複的掌力,大喝一聲,猶似半空響了個霹靂,左拳向遊坦之擊出。

    他身材魁偉,比遊坦之足足高了一個頭,這一拳打出,正對準了他面門。

    遊坦之對他本存懼意,聽到這一聲大喝宛如雷震,更加心驚。

    蕭峰這一拳來得好快,掌擊丁春秋,斜劈慕容複,拳打遊坦之,雖說有先後之分,但三招接連而施,快如電閃,遊坦之待要招架,拳力已及面門,總算他勤練《神足經》後,體内自然而然地生出反應,腦袋向後急仰,兩個空心筋鬥向後翻出,這才在間不容發之際避開了這千鈞一擊。

     遊坦之忽覺臉上一涼,隻聽得群雄“咦”的一聲,一片片碎布如蝴蝶般四散飛開。

    遊坦之蒙在臉上的面幕竟為蕭峰這一拳擊得粉碎。

    旁觀衆人見丐幫幫主一張臉凹凹凸凸,一塊紅,一塊黑,滿是創傷疤痕,五官糜爛,醜陋可怖已極,無不駭然。

     蕭峰于三招之間,逼退了當世三大高手,豪氣勃發,大聲道:“拿酒來!”一名契丹武士從死馬背上解下一隻大皮袋,快步走近,雙手奉上。

    蕭峰拔下皮袋塞子,将皮袋高舉過頂,微微傾側,一股白酒激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