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迦葉如來示教指誨而告之曰:汝於未來釋迦牟尼所。
當得授記。
故今見我。
我為說法而成熟之。
阿難白佛言:世尊,賢護勝上童真。
如是富金寶盈積豪盛自在。
謙柔卑下無憍骜心。
甚為奇特。
佛言阿難。
大智不於财寶欲樂而生骜。
賢護。
久修善行。
善法所資常食福果。
賢護。
蒙佛阿難共稱歎已,恭敬合掌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憐愍攝護一切衆生。
欲少請問願垂聽許。
佛告賢護。
我先聽汝。
汝有所疑今汝問。
我當為汝分别解說。
賢護白佛言:世尊,衆生雖知有識。
如寶閉在箧中不顯不知。
尊,不知此識作何形狀。
何故名識。
衆生死時手足亂動。
眼色變異制不自由。
諸根喪滅諸乖離。
識遷於身去至何所。
自性如何作何色相。
雲何舍離此身更受馀身。
雲何身分棄之於而牽諸入獲當來報。
受種種身差别不同。
世尊,雲何衆生身謝滅已更生諸入。
雲何今生積福業來生得之。
今身為福當來身食。
雲何識能滋長於身。
雲何識入随身轉變。
佛言:善哉哉賢護。
善哉善問。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當為汝說。
賢護白佛言:世尊,唯然奉教。
佛告護。
識之運轉遷滅往來,猶如風大。
無色無形不可顯現。
而能發動萬物示衆殊狀。
或搖振木摧折破裂出大音聲。
或為冷為熱觸衆生身。
作苦作樂。
風無手足面目形容。
亦無黑白黃諸色。
賢護。
識界亦爾。
無色無形無光明顯現。
以因緣故顯示種種功用殊異。
當知受覺法亦複如是無色無形。
以因緣故顯發功用。
賢護。
衆生死此。
受覺法界識界皆舍離身。
識運覺法界。
受馀身者,譬如風大吹衆妙花。
花住於此香流至遠。
風體不取妙花之香。
香體風及與身根俱無形色。
而非風力香不遠至。
賢護。
衆生身死。
識持受覺法界以至他生。
因父緣而識讬之。
受覺法界。
皆随於識亦複如是,如從花勝力而鼻有嗅。
從嗅勝力而得香境。
如從風身勝力。
得風色觸。
因風力香得至遠。
如是從識有受。
從受有覺。
從覺有法。
遂能知善與不善。
賢護。
又如畫工料理壁闆。
諸所畫處如法端潔。
随意所為圖繪衆像,則工之智俱無形色。
而為種種奇容異狀。
如是識智無形而生六色。
謂因眼見色眼識無形。
因耳聞聲無形色。
因鼻知香香無形色。
因舌知味味無形色。
因身知觸觸無形色。
法入諸境皆悉無識無形色亦複如是, 賢護。
識棄此身受他生者,衆生死時識為業障所纏。
報盡命終猶如滅定阿羅漢識。
如羅漢入滅盡定。
其阿羅漢識從身滅轉。
如是死者之識棄身及界。
乘於念力而作。
是知彼如我某乙生平所作事業。
臨終鹹現憶念明了。
身之與心二受逼切。
賢護。
識是何義。
識名為能生衆類雜報身牙。
知覺想念同苞於識。
知苦知樂知惡知善及善惡境。
故名為識。
如汝所雲何識離此身而受馀報。
賢護。
識之遷身。
如面之像現之於鏡。
如印之文顯之於泥。
譬如出光之所及衆闇鹹除。
日沒光謝闇便如故。
闇無形質非常無常能得其處。
識亦如是,無質形因受想顯。
識在於身如闇之體。
視不可見不可執持。
如母懷子不能自知是男是女。
黑白色根具不具。
手足耳目類與不類。
飲食熱刺其子便動覺知苦痛。
衆生來去屈伸視瞬。
語笑說擔運負重。
作諸事業識相具顯。
而不能知識之所在。
止於身中不知其狀。
賢護。
識之自遍入諸處。
不為諸處之所染污。
六根六境五煩惱陰。
識遍止之不為其染。
由此而顯識之事賢護。
如木機關系執一所作種種業。
或行走騰躍或跳擲戲舞。
於意雲何。
機關所作是誰之賢護白佛言:智慧狹淺非能決了。
佛告賢護。
當知皆是作業之力。
作業無形但智運耳。
如身之機關。
以識之力作諸事業。
仙通乾闼婆龍神人天阿修羅等。
種種趣業鹹悉依之。
識能身。
如工作機關。
識無形質普持法界智力具足。
乃至能知宿命之事。
譬如日光。
惡業衆生諸不淨。
死屍臭穢無偏等照。
不為諸惡之所污染。
識亦如是,雖處豬狗食不淨類諸惡趣身而不為彼之所染污。
賢護。
識舍此身随善惡業遷受馀報。
譬如風大出深山邃谷。
入於薝蔔香之林。
其風便香。
經於糞穢死屍臭惡穢污之所。
其風便臭。
若風香臭俱至。
風則香臭并盛者先顯。
風無形質香臭無形。
然風持香臭遷之於遠。
識棄此身持善惡業。
遷受馀報亦複是,猶彼風大持物香臭緻於他所。
又如人夢見衆色像種種事業。
而不自知安眠而卧。
福德人命盡識遷。
亦複如是安隐不覺。
如夢遷化無所恐懼。
識之遷出不由喉口及諸竅穴。
莫測從莫知徑戶。
爾時賢護勝上童真。
頂禮佛足。
白佛言世尊,雞鵝等子其卵未熟。
周匝細密從何入。
子死卵中卵殼不破。
無隙無竅識從何出。
佛言賢護。
譬如烏麻薝蔔花熏。
其油香名薝蔔油。
與凡麻油好惡殊隔。
油先無香以花熏種油遂成香。
香不破麻而入。
亦不破麻而複無形質留止油内。
但以因緣力故。
香遷油内油成香澤。
雞鵝子識入出於卵。
亦複如是,薝蔔香遷於油内。
識之遷運。
如日流
當得授記。
故今見我。
我為說法而成熟之。
阿難白佛言:世尊,賢護勝上童真。
如是富金寶盈積豪盛自在。
謙柔卑下無憍骜心。
甚為奇特。
佛言阿難。
大智不於财寶欲樂而生骜。
賢護。
久修善行。
善法所資常食福果。
賢護。
蒙佛阿難共稱歎已,恭敬合掌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憐愍攝護一切衆生。
欲少請問願垂聽許。
佛告賢護。
我先聽汝。
汝有所疑今汝問。
我當為汝分别解說。
賢護白佛言:世尊,衆生雖知有識。
如寶閉在箧中不顯不知。
尊,不知此識作何形狀。
何故名識。
衆生死時手足亂動。
眼色變異制不自由。
諸根喪滅諸乖離。
識遷於身去至何所。
自性如何作何色相。
雲何舍離此身更受馀身。
雲何身分棄之於而牽諸入獲當來報。
受種種身差别不同。
世尊,雲何衆生身謝滅已更生諸入。
雲何今生積福業來生得之。
今身為福當來身食。
雲何識能滋長於身。
雲何識入随身轉變。
佛言:善哉哉賢護。
善哉善問。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當為汝說。
賢護白佛言:世尊,唯然奉教。
佛告護。
識之運轉遷滅往來,猶如風大。
無色無形不可顯現。
而能發動萬物示衆殊狀。
或搖振木摧折破裂出大音聲。
或為冷為熱觸衆生身。
作苦作樂。
風無手足面目形容。
亦無黑白黃諸色。
賢護。
識界亦爾。
無色無形無光明顯現。
以因緣故顯示種種功用殊異。
當知受覺法亦複如是無色無形。
以因緣故顯發功用。
賢護。
衆生死此。
受覺法界識界皆舍離身。
識運覺法界。
受馀身者,譬如風大吹衆妙花。
花住於此香流至遠。
風體不取妙花之香。
香體風及與身根俱無形色。
而非風力香不遠至。
賢護。
衆生身死。
識持受覺法界以至他生。
因父緣而識讬之。
受覺法界。
皆随於識亦複如是,如從花勝力而鼻有嗅。
從嗅勝力而得香境。
如從風身勝力。
得風色觸。
因風力香得至遠。
如是從識有受。
從受有覺。
從覺有法。
遂能知善與不善。
賢護。
又如畫工料理壁闆。
諸所畫處如法端潔。
随意所為圖繪衆像,則工之智俱無形色。
而為種種奇容異狀。
如是識智無形而生六色。
謂因眼見色眼識無形。
因耳聞聲無形色。
因鼻知香香無形色。
因舌知味味無形色。
因身知觸觸無形色。
法入諸境皆悉無識無形色亦複如是, 賢護。
識棄此身受他生者,衆生死時識為業障所纏。
報盡命終猶如滅定阿羅漢識。
如羅漢入滅盡定。
其阿羅漢識從身滅轉。
如是死者之識棄身及界。
乘於念力而作。
是知彼如我某乙生平所作事業。
臨終鹹現憶念明了。
身之與心二受逼切。
賢護。
識是何義。
識名為能生衆類雜報身牙。
知覺想念同苞於識。
知苦知樂知惡知善及善惡境。
故名為識。
如汝所雲何識離此身而受馀報。
賢護。
識之遷身。
如面之像現之於鏡。
如印之文顯之於泥。
譬如出光之所及衆闇鹹除。
日沒光謝闇便如故。
闇無形質非常無常能得其處。
識亦如是,無質形因受想顯。
識在於身如闇之體。
視不可見不可執持。
如母懷子不能自知是男是女。
黑白色根具不具。
手足耳目類與不類。
飲食熱刺其子便動覺知苦痛。
衆生來去屈伸視瞬。
語笑說擔運負重。
作諸事業識相具顯。
而不能知識之所在。
止於身中不知其狀。
賢護。
識之自遍入諸處。
不為諸處之所染污。
六根六境五煩惱陰。
識遍止之不為其染。
由此而顯識之事賢護。
如木機關系執一所作種種業。
或行走騰躍或跳擲戲舞。
於意雲何。
機關所作是誰之賢護白佛言:智慧狹淺非能決了。
佛告賢護。
當知皆是作業之力。
作業無形但智運耳。
如身之機關。
以識之力作諸事業。
仙通乾闼婆龍神人天阿修羅等。
種種趣業鹹悉依之。
識能身。
如工作機關。
識無形質普持法界智力具足。
乃至能知宿命之事。
譬如日光。
惡業衆生諸不淨。
死屍臭穢無偏等照。
不為諸惡之所污染。
識亦如是,雖處豬狗食不淨類諸惡趣身而不為彼之所染污。
賢護。
識舍此身随善惡業遷受馀報。
譬如風大出深山邃谷。
入於薝蔔香之林。
其風便香。
經於糞穢死屍臭惡穢污之所。
其風便臭。
若風香臭俱至。
風則香臭并盛者先顯。
風無形質香臭無形。
然風持香臭遷之於遠。
識棄此身持善惡業。
遷受馀報亦複是,猶彼風大持物香臭緻於他所。
又如人夢見衆色像種種事業。
而不自知安眠而卧。
福德人命盡識遷。
亦複如是安隐不覺。
如夢遷化無所恐懼。
識之遷出不由喉口及諸竅穴。
莫測從莫知徑戶。
爾時賢護勝上童真。
頂禮佛足。
白佛言世尊,雞鵝等子其卵未熟。
周匝細密從何入。
子死卵中卵殼不破。
無隙無竅識從何出。
佛言賢護。
譬如烏麻薝蔔花熏。
其油香名薝蔔油。
與凡麻油好惡殊隔。
油先無香以花熏種油遂成香。
香不破麻而入。
亦不破麻而複無形質留止油内。
但以因緣力故。
香遷油内油成香澤。
雞鵝子識入出於卵。
亦複如是,薝蔔香遷於油内。
識之遷運。
如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