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 不識張郎是張郎

關燈
為襯,并排放着六根聖火令。

     張無忌吃了一驚,站起身來。

    中華明教本有十二枚聖火令,前代教主失卻,上次靈蛇島會鬥,張無忌奪回了六枚,由此而得悉古波斯武功的原委,想不到小昭又送來餘下的六枚。

    如此則十二枚聖火令盡歸原主,他這教主當得名正言順,小昭這份禮物,可說隆重之極。

    他心中一酸,眼眶不由得紅了。

     智慧王從辯箱中取出一封錦緞包裹的書信,雙手呈給張無忌。

    張無忌接過,說道:“智慧王請坐。

    ”智慧王見張無忌展讀本教教主的書函,便站在一旁恭候,大聖、常勝兩位寶樹王也站起身來。

    張無忌攤開信箋,見箋上以中華文字寫道:張公子尊鑒:自分别以來,沒一個時辰不想念你。

    你身子安好嗎?反蒙的大業順利嗎?奉上聖火令六枚,這本來是中華聖教的東西。

    你見到聖火令時,請記得萬裡之外的小丫頭小昭。

    她的命運連這聖火令也不如,因為她不能見到你,不能天天伴在你身邊。

    願明尊佑護你!我盼望終有一天能回到你身邊,再做你的小丫頭,那時我總教的教主也不做了。

     信箋下角畫了一朵小小的紅色火焰,另畫了一雙纖手,雙手之間系有一根細細的鐵鍊,但鐵鍊中間已割斷。

     張無忌看着信,怔怔的出了好一會兒神,終于一折信箋,收入懷中,從銀箱中取出聖火令,放在中間桌上,高聲向衆人宣布:“昔年本教不幸,十二枚聖火令遺失,幸而波斯總教代為妥善保管。

    今此大業克成,上代教主心願得償,我教上下,永感總教盛德高義。

    ”從懷中取出先前奪來的六枚聖火令,并列放在桌上,雙膝一曲,向桌上的十二枚聖火令跪下。

     明教群豪紛紛跪下。

    趙敏未人明教,但人人均跪,自己不便獨自站立,也跟着衆人跪了下來。

    波斯明教的使者,自大聖、智慧、常勝三寶樹王以下,也都向聖火令跪拜。

     張無忌等行禮畢,又向波斯使者緻謝,言詞紛繁,波斯使節未能盡解。

    趙敏朗聲道:“總教義氣大大的,禮物重重的,各位使者遠來辛苦的,感謝哉,感謝哉!”衆人哈哈大笑,皆大歡喜。

    擂鼓奏樂,擺設筵席,款待總教使節。

     張無忌捧出“乾坤大挪移心法”羊皮,鄭重包入錦緞,請總教使節帶回波斯,回贈總教聖教主。

    此心法本屬總教所有,當年流入中華,總教聖處女黛绮絲、小昭所以來到中華,目的即為取回心法。

    張無忌已習得心法,此後自可在教中擇徒傳授,俾心法在中華流傳。

    他将羊皮回贈總教,意義正與總教回贈聖火令相同,使得小昭立下大功。

    趙敏又取出當年被張無忌以利劍剖損其後補起的金盒,放入曾插在小昭鬓邊的那朵珠花,托大聖王送交小昭。

     張無忌心念小昭的情意,不免心頭郁郁。

    智慧王于宴後拿出一個小包,悄悄遞給張無忌,輕聲道:“這是我們教主私人送給張教主的。

    ”張無忌接了,回到後堂打開一看,裡面是兩套内衣、一雙鞋子,看針線是小昭親手所做,穿上鞋子,大小恰好合式,不禁淚水潸潸而下。

    相隔雖久,她仍記得自己的腳樣尺寸,平日相思之深,可想而知。

     張無忌将三位寶樹王請到後堂,把自己所悟到的“乾坤大挪移神功”以及“聖火令神功”擇要傳授了一些。

    三位寶樹王大喜,伏地拜謝,宣稱來中華此行,領到神功,比什麼酬謝都更貴重。

     過了兩天,張無忌傳授神功已畢,修書回覆小昭,中土明教列隊歡送,恭送波斯總教使節回歸。

    張無忌、趙敏、楊逍、範遙、朱元璋等各有大批貴重禮物回贈。

     衆人回到應天府明教聖火大堂,教中諸首領站立堂前。

    張無忌打開一個錦緞包裹,取出陽頂天手書聖火令遺訓。

    當年張無忌命各人進入光明頂秘道時,已讓各人閱過。

    當時局勢緊急,各人未及細閱,此時重讀,衆人見了遺訓筆迹,又見到遺訓上十來個“陽頂天”的朱印,心下感動,拜伏在地。

    張無忌雙手捧着遺訓,朗聲誦讀道:曆代教主傳有聖火令三大令、五小令,年月既久,教衆頗有不奉行大小八令者,緻教規廢弛。

    餘以德薄,未能正之,殊有愧于明尊暨曆代教主付托之重。

    日後重獲聖火令後,此三大令及五小令當頒行全教,吾中土明教之重振,實賴于此。

    茲将此祖傳之大小八令申述之于後,後世總領明教者,祈念明尊愛護世人之大德,祖宗創業之艱難,并緻力重獲聖火令,振作奮發,俾吾教光大于世焉。

     他跟着誦讀陽教主遺訓中所錄的“聖火令三大令、五小令”: 聖火令三大令: 第一令,不得為官做君:吾教自教主以至初入教弟子,皆以普救世人為念,決不圖謀私利。

    是以不得投考科舉,不得應朝廷征聘任用,不得為将帥丞相,不得做任何大小官吏,更不得自立為君主,據地稱帝。

    于反抗外族君皇之時,可暫以‘王侯’、‘将軍’等為名,以資号召。

    一旦克成大業,凡我教主以至任何教衆,均須退為平民,僻處草野,兢兢業業,專注于救民、渡世、行善去惡。

    不得受朝廷榮銜、爵位、封贈,不得受朝廷土地、金銀賜與。

    唯草野之人,方可為民抗官、殺官護民;一旦為官為君,即置草良于度外矣。

     第二令,不得虐民害民:本教以救民護民為宗旨,凡有利于平民百姓者,皆為本教應作應為之無上要務。

    本教所需,可搶劫官府、官倉、官庫、财主、大戶,可受平民捐獻,亦可向民征糧。

    但必須百姓先食飽,我教衆方可動箸。

    如遇饑荒,有糧食時先施百姓,我教衆後食;若糧不足,則我教衆不食。

    教衆與百姓争鬧鬥毆,傷百姓者罪加一等,雙方有過,先罰教衆。

     第三令,不得自相争鬥:凡我教衆,不論身為教主、左右光明使、護教法王、旗使、門使,或初入門弟子,不得互相分派争鬥,如意見不合,僅可辯論争執,粗言咒罵、辱及祖宗亦不算犯令,何人出手毆擊,即為犯令,殺傷教友人身、人命,更為大罪。

    若有紛争,交由上級判斷是非,此後即須聽命息争,永保和好。

     聖火令五小令: 第一令:凡我教衆,須守信義,出言如山,不得違諾失信,對教外人士亦當守信。

     第二令:同教教衆,即為兄弟姊妹,情同骨肉,重情重義,生死不渝。

     第三令:尊敬長上,孝順父母,友愛弟兄,照顧朋友。

     第四令:尊重婦女,不得輕薄調戲。

    任何處女寡婦,如與之有夫妻之事,即須娶之為妻,否則須莊重相對。

    朋友妻,不可戲,朋友女,不亂語。

     第五令:視明教如性命,長上有令,必須竭力遵行,叛教通敵者殺無赦。

    對教外人士和氣相待,甘居下風,不可妄自得罪,為本教樹敵。

    戒葷之禁,今後取消。

     張無忌念畢,再拿起波斯總教使節送來的聖火令,說道:“這是波斯總教日前送歸本教的聖火令,上面所刻的三大令、五小令,文字内容和陽教主遺訓中所錄一字不錯。

    本教在失去聖火令之前,已将令上三大令、五小令盡數錄下。

    陽教主隻是照抄上代遺刻而已。

    ”頓了一頓,朗聲道:“衆位兄弟,聖火令回歸本教,實是萬千之喜。

    聖火令上記的是本教曆代祖傳的大令大訓,咱們該不該鄭重遵奉?”明教衆人齊聲說道:“自然該當鄭重遵奉。

    ” 彭瑩玉說道:“教主容察:前代教主在聖火令上刻此三大令、五小令之時,百姓受官府欺壓淩剝,苦不堪言。

    本教為衆百姓出頭,自己自然不可去做官家、做官府。

    但今日鞑子占我江山,神州淪于異族,我教的最大宗旨,奠過于驅除胡虜,拯救千萬百姓于鞑子的鐵蹄踐踏之下。

    教主做官家、衆兄弟做官府,并不是為了欺壓百姓,而是拯救百姓,保護百姓。

    因此屬下等奉請教主為百姓而稱王。

    ”楊逍、範遙、韋一笑等随即附和。

     張無忌道:“衆位兄弟,咱們為了此事,已僵持多日。

    本人堅決不願稱帝稱王,決心決意,遵從聖火令大令。

    我明教屠龍刀誓殺暴虐害民的君主、誅滅貪官污吏,千年百年,此志不變。

    ”說着從腰間拔出屠龍寶刀,提過一張梨木椅子,大聲道:“我張無忌身為中華明教教主,對着我中華明教千萬好兄弟,謹此立誓。

    若違此誓,明教千千萬萬兄弟以我為敵;我若違此誓,有如此椅!”烏光一閃,屠龍刀一刀劈落,如入清水,嗤的一聲輕響,将椅子劈為兩半。

     衆人見他心意堅決,且上代确有遺訓,便不再苦勸張無忌自立為王。

    衆人鄭重宣誓,今後努力普惠世人,善濟百姓,克苦為民。

     此後朱元璋改稱“吳王”,在鄱陽湖與陳友諒會戰,周颠、五行旗等人相助朱元璋,将陳友諒殺得大敗,斃于湖中。

    後來更滅了張士誠、方國珍等敵對勢力。

    朱元璋派徐達帶兵北伐,将元順帝趕人塞外沙漠,蒙古人在中華所建的元朝就此滅亡。

    朱元璋倒還記得明教,将他所建的朝代稱為“明朝”。

    但因明教維護百姓,朝廷官府便對其殘殺鎮壓,時日既久,後世首領無能,明教終于也漸漸式微了。

     這日張無忌料理了教中事務,交代給楊逍、範遙、彭瑩玉暫行代理,自己即日要履行諾言,送趙敏前往蒙古,自己也寄迹蒙古,從此不回中土,日後教主一任,必須另擇賢能。

    他和趙敏安排好行裝,諸事辦妥,這日無事,想起父親外号“銀鈎鐵劃”,于是拿了一本碑帖,習練書法,盼能傳承父志。

    豈知毛筆在手,筆毛柔軟,雖運起九陽神功加上乾坤大挪移手法,也難以控縱。

     趙敏見他提筆在手,神色不樂,便道:“無忌哥哥,你曾答允我做三件事,第一件是為我借屠龍刀一觀,第二件是當日在濠州不得與周姊姊成禮,這兩件你已經做了。

    還有第三件事呢,你可不能言而無信。

    ”張無忌吃了一驚,道:“你……你……你又有什麼古靈精怪的事要我做?” 趙敏嫣然一笑,說道:“我的眉毛太淡,你給我畫一畫。

    這可不違反武林俠義之道吧?”張無忌提起筆來,笑道:“從今而後,我天天給你畫眉。

    ” 忽聽得窗外有人咯咯輕笑,說道:“無忌哥哥,你可也曾答允了我做一件事啊。

    ”正是周芷若的聲音。

     窗子緩緩推開,周芷若一張俏臉似笑非笑地現在燭光之下。

    張無忌驚道:“你……你又要叫我做什麼了?”周芷若微笑道:“你要知道就出來,我說給你聽。

    ”張無忌回頭向趙敏瞧了一眼,又回頭向周芷若瞧了一眼,霎時之間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憂,手一顫,一枝筆掉在桌上。

     趙敏輕推張無忌,道:“你且出去,聽她說要你做什麼?”張無忌躍出窗子,見周芷若緩緩走遠,便走快幾步,和她并肩而行。

    周芷若問道:“你明天送趙姑娘去蒙古,她從此不來中土,你呢?”張無忌道:“我多半也從此不回來了。

    你要我做一件事,是什麼?”周芷若緩緩地道:“一報還一報!那日在濠州,趙敏不讓你跟我成親。

    此後你到蒙古,盡管你日日夜夜都和趙敏在一起,卻不能拜堂成親。

    ”張無忌一驚,問道:“那為什麼?”周芷若道:“這不違背俠義之道吧?” 張無忌道:“不拜堂成親,自然不違背俠義之道。

    我跟你本來有婚姻之約,後來可也沒拜堂成親。

    好!我答允你。

    到了蒙古之後,我不和趙敏拜堂成親,但我們卻要一樣做夫妻、一樣生娃娃!”周芷若微笑道:“那就好。

    ” 張無忌奇道:“你這樣跟我們為難,有什麼用意?”周芷若嫣然一笑,說道:“你們盡管做夫妻、生娃娃,過得十年八年,你心裡就隻會想着我,就隻不舍得我,這就夠了。

    ”說着身形晃動,飄然遠去,沒人黑暗之中。

     張無忌心中一陣惘然,心想今後隻要天天和趙敏形影不離,一樣做夫妻、生娃娃,不拜堂成親,那也沒什麼。

    “為什麼過得十年八年,我心裡就隻想着芷若,就隻不舍得芷若?”又想:“她其實并沒跟宋青書成親,和我又曾有婚姻之約。

    她做了不少對不起我的事,此刻想來,也并沒真的對我壞。

    有些事情,她是受了師父逼迫,不得不做。

    她雖盜了屠龍刀和倚天劍,但現下屠龍刀複歸我手,表妹殷離也沒死…… “愛我極深、很想嫁我的,除了芷若,自然還有敏妹,還有蛛兒,還有小昭……” 張無忌天性隻記得别人對他的好處,而且越想越好,自然而然原諒了别人的過失,别人所以對他不起,往往也是為了愛他,想到後來,把别人的缺點過失都想成了好處,即使心頭還留下一些小小渣滓,也會想:“誰沒過錯呢?我自己還不是曾經對不起人家?小昭待我真好,她已得回了乾坤大挪移心法,這個聖處女教主不做也不打緊。

    蛛兒不練千蛛萬毒手了,說不定有一天又來找回我這個大張無忌,我答允過娶她為妻的……” 這四個姑娘,個個對他曾銘心刻骨地相愛,他隻記得别人的好處,别人的缺點過失他全都忘記了。

    于是,每個人都是很好很好的…… 注:我國古代相傳,以守宮(蜥蜴狀小動物)和藥物搗爛成糊,點于處女手臂,殷紅之色曆久不消,稱為“守宮砂”,婚後即退,以此法可試知是否處女。

    現代醫藥之學未能證明此法為真,因此已摒棄不用。

    但藥方自來守秘不傳,亦未能以實驗證明為假。

    書中故事所述為古代生活及風俗信念,當時古人信此不疑,故叙其事。

    到底為真為假,無由以現代科學知識判斷。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