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針其膏兮藥其肓

關燈
常遇春體質強壯,雄健過人,早已抵受不住而一命嗚呼了。

     胡青牛盥洗已畢,慢慢踱将出來,見常遇春臉色紅潤,精神健旺,不禁一驚,暗想:“一個聰明大膽,一個體魄壯健,這截心掌的掌傷,倒給他治好了。

    ” 張無忌于是又開了一張調理補養的方子,什麼人參、鹿茸、首烏、茯苓,諸般大補的藥物都開在上面。

    胡青牛家中所藏藥材,無一而非珍品,藥力特别渾厚。

    如此調補了十來日,常遇春竟神采奕奕,武功盡複舊觀。

    他對張無忌道:“小兄弟,我身上傷勢已經好了、你每曰陪我露宿,也不是道理。

    咱們就此别過。

    ” 這一個多月之中,張無忌與他共當患難,相互舍命全交,已結成了生死好友,一旦分别,自是戀戀不舍,但想常遇春終不能長此相伴,隻得含淚答應。

     常遇春道:“小兄弟,你也不須難過,三個月後,我再來探望,其時如你身上寒毒已然去盡,便送你去武當山和你太師父相會。

    ” 他走進茅舍,向胡青牛拜别,說道:“弟子傷勢痊可,雖是張兄弟動手醫治,但全憑師伯醫書指引,又服食了師伯不少珍貴藥物。

    多謝師伯!”胡青牛點點頭,道:“那算不了什麼。

    你傷勢已愈,所減者也不過是四十年的壽算而已。

    ”常遇春問道:“什麼?”胡青牛道:“依你體魄,本來至少可活過八十歲。

    但那小子用藥有誤,下針時手勁不對,以後每逢陰雨雷電,你便會周身疼痛,大概在四十歲上,便要見閻王去了。

    ” 常遇春哈哈一笑,慨然道:“大丈夫濟世報國,若能建立功業,便三十歲亦已足夠,何必四十?要是碌碌一生,縱然年過百歲,亦隻徒然多耗糧食而已。

    ”胡青牛點了點頭,便不再言語了。

    (按:《明史·常遇春傳》:“(常遇春)暴疾卒,年僅四十。

    ”) 張無忌直送到蝴蝶谷口,常遇春一再催他回去,兩人才揮淚而别。

    張無忌心下暗暗立志:“我糊裡糊塗地醫錯了常大哥,害得他要損四十年壽算。

    他身子在我手中受損,難道日後便不能在我手中受益?我總要設法醫得他和以前一般無異。

    ” 自此胡青牛每日為張無忌施針用藥,消散他體内寒毒。

    張無忌卻孜孜不倦地閱讀醫書,記憶藥典,遇有疑難不明,便向胡青牛請教。

    這一着大投胡青牛之所好,便即詳加指點。

    有時張無忌提一些奇問怪想,也頗能觸發胡青牛以前從未想到過的某些靈思。

    他初時打算将張無忌治愈之後,便即下手将他害死,但這時覺得這少年一死,谷中便少了唯一可以談得來的良伴,倒不想他就此早愈早死。

     如此過了數月,有一日胡青牛忽然發覺,張無忌無名指外側的關沖穴、臂彎上二寸的清冷淵、眉後陷中的絲竹空等穴道,下針後竟半點消息也沒有。

    這些穴道均屬手少陽三焦經。

    三焦分上焦、中焦、下焦,為五髒六腑的六腑之一,自來醫書之中,說得玄妙秘奧,難以捉摸。

    (按:中國醫學的三焦,據醫家言,當即指人體的各種内分泌而言。

    今日科學昌明,然西醫對内分泌與荷爾蒙之功能和調治仍所知不多,自來即為醫學中一項極為困難的部門。

    )胡青牛潛心苦思,使了許多巧妙方法,始終不能将張無忌體内散入三焦的陰毒逼出。

    十多日中,累得他頭發也白了十餘根。

     張無忌見他勞神焦思,十分苦惱,心下深為感激,又是不安,說道:“胡先生,你已盡心竭力為我驅毒。

    世上人人都要死的,我這散入三焦的陰毒驅除不去,那是命數使然,你也不必太過費心,為了救我一命而有損身子。

    ” 胡青牛哼了一聲,淡淡地道:“你瞧不起我們明教、天膺教,我幾時要救你性命了?隻是我治不好你,未免顯得我‘蝶谷醫仙’無能。

    我要治好你之後,再殺了你。

    ” 張無忌打了個寒噤,聽他說來輕描淡寫,似乎渾不當一回事,但知他既說出了口,決計不再變更,歎了口氣,說道:“我看我身上的陰毒終是驅除不掉,你不用下手,我自己也會死的。

    世人似乎隻盼别人都死光了,他才快活。

    大家學武練功,不都是為了打死别人麼?” 胡青牛望着庭外天空,出神半晌,幽幽地道:“我少年之時潛心學醫,立志濟世救人,可是救到後來卻不對了。

    我救活了的人,竟反過面來狠狠地害我。

    有一個少年,在貴州苗疆中了金蠶蠱毒,那是無比的劇毒,中者固然非死不可,而且臨死之前身曆天下諸般最難當的苦楚。

    我三日三晚不睡,耗盡心血救治了他,和他義結金蘭,情同手足,又把我親妹子許配給他為妻。

    哪知後來他卻害死了我親妹子。

    你道此人是誰?他今日正是名門正派中鼎鼎大名的首腦人物啊。

    ” 張無忌見他臉上肌肉扭曲,神情極是苦痛,心中油然而生憐憫,暗想:“原來他生平經曆過如此慘事,這才養成了‘見死不救’的性子。

    ”問道:“這個忘恩負義、狼心狗肺的人是誰?”胡青牛咬牙切齒地道:“他……他便是華山派的掌門人鮮于通。

    ”張無忌道:“你怎不去找他算賬?” 胡青牛歎道:“我前後找過他三次,都遭慘敗,最後一次還險些命喪他手。

    此人武功了得,更兼機智絕倫,他的外号便叫做‘神機子’,我實在遠不是他對手。

    何況他身為華山派掌門,人多勢衆。

    我明教這些年來四分五裂,教内高手自相殘殺,個個自顧不暇,沒人能夠相助。

    再說,我也恥于求人。

    這場怨仇,隻怕難報了。

    唉,我苦命的妹子,我自幼父母見背,兄妹倆相依為命……”說到這裡,眼中淚光瑩然。

     張無忌心想:“他其實并非冷酷無情之人。

    ”胡青牛突然厲聲喝道:“今日我說過的話,從此不得跟我再提,如洩漏給旁人知曉,我治得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張無忌本想頂撞他幾句,但忽地心軟,覺得此人遭遇之慘,亦不下于己,便道:“你請放心,我決計不說便是。

    ”胡青牛摸了摸他頭發,歎道:“可憐,可憐!”轉身進了内堂。

     胡青牛自和張無忌這日一場深談,又察覺他散入三焦的寒毒終究難除,即使以精深醫術為他調理,亦不過多延數年之命,竟對他變了一番心情。

    雖自此再不向他吐露自己的身世和心事,但見他善解人意,山居寂寞,大是良伴,便日日指點他醫理中的陰陽五行之變、方脈針灸之術。

    張無忌潛心鑽研,學得甚為用心。

    胡青牛見他悟性甚高,對《黃帝蝦蟆經》、《西方子明堂灸經》、《太平聖惠方》、《針灸甲乙經》、孫思邈《千金方》等醫學尤有心得,不禁歎道:“以你的聰明才智,又得遇我這個百世難逢的明師,不到二十歲,該當便能和華佗、扁鵲比肩,隻是……唉,可惜,可惜!” 言下之意自是說等你醫術學好,壽命也終了,這般苦學,又有何用?張無忌心中卻另有一番主意,他決意要學成高明醫術,待見到常遇春時,将他大受虧損的身子治得一如原狀,又盼能令俞岱岩不必靠人扶持,能自己行走。

    這是他的兩大心願,若能如願以償,此後自己壽元再盡,也無所憾了。

     谷中安靜無事,歲月易逝,如此過了兩年有餘,張無忌已一十四歲。

    這兩年中,常遇春曾來看過他幾次,說張三豐知他病況頗有起色,甚為欣喜,命他便在蝴蝶谷多住些日子,以求痊愈。

    張三豐和六名弟子各有衣物用品相贈,都說對他甚是想念記挂,由于門派有别,不便前來探視。

    七人并有禮物送給胡青牛,感謝他醫治無忌。

    張無忌對太師父和六位師伯叔也思念殊深,恨不得立時便回武當山去相見。

    常遇舂又說起谷外消息,近年來蒙古人對漢人欺壓日甚,衆百姓衣食不周,群盜并起,眼見天下大亂;同時江湖上自居名門正派者和給目為魔教邪派之間的争鬥,也愈趨激烈,雙方死傷均重,冤仇越結越深。

    常遇春每次來到蝴蝶谷,均稍住數日即去,似乎教中事務頗為忙碌。

     一日晚間,張無忌讀了一會兒王好古所著醫書《此事難知》,覺得昏昏沉沉的甚是困倦,當即上床安睡。

    次日起身,更覺頭痛得厲害,想去找些發散風寒的藥物來服食,走到廳上,見日影西斜,原來已是午後。

    他吃了一驚:“這一覺睡得好長,看來是生了病啦。

    ”一搭自己脈搏,卻無異狀,更是暗驚:“莫非我陰毒發作,陽壽已盡?” 走到胡青牛房外,隻見房門緊閉,輕輕咳嗽了一聲。

    隻聽胡青牛道:“無忌,今兒我身子有些不适,咽喉疼痛,你自個兒讀書吧。

    ”張無忌應道:“是。

    ”他關心胡青牛病勢,說道:“先生,讓我瞧瞧你喉頭好不好?”胡青牛低沉着嗓子道:“不用了。

    我已對鏡照過,并沒大礙,已服了牛黃犀角散。

    ” 當天晚上,童兒送飯進房,張無忌跟着進去,見胡青牛臉色憔悴,躺在床上。

    胡青牛揮手道:“快出去。

    你知我生的是什麼病?那是天花啊!”張無忌看他臉上手上,果有點點紅斑,心想天花之疾發作時極為厲害,調理不善,重則緻命,輕則滿臉麻皮,胡青牛醫道精湛,雖染惡疾,古無後患,但終究不禁擔心。

     胡青牛道:“你不可再進我房,我用過的碗筷杯碟,均須用沸水煮過,你和童兒不可混用。

    ”沉吟片刻,又道:“無忌,你還是出谷去,到外面借宿半個月,免得我将天花傳給了你。

    ”張無忌忙道:“不必。

    先生有病,我若避開,誰來服侍你?我好歹比這兩個童兒多懂些醫理。

    ”胡青牛道:“你還是避開的好。

    ”但說了良久,張無忌總是不肯。

    這幾年來兩人朝夕與共,胡青牛雖性子怪僻,師生間自然而然已頗有情誼,何況臨難相避,實大違無忌的本性。

    胡青牛道:“好吧,那你決不能進我房來。

    ” 如此過了三日,張無忌晨夕在房外問安,聽胡青牛雖話聲嘶啞,精神倒還健旺,飯量反較平時為多,料想無礙。

    胡青牛每日報出藥名分量,那童兒便煎了藥給他遞進去。

     到第四天下午,張無忌坐在草堂之中,誦讀《黃帝内經》中一篇《四氣調神大論》,讀到“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大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不禁暗暗點頭,心道:“這幾句話說得真不錯,口渴時再去掘井,要跟人動手時再去打造兵刃,确實來不及了。

    國家擾亂後再去平變,雖複歸安定,也已元氣大傷。

    治病也當在疾病尚未發作之時着手。

    但胡先生的天花是外感,卻不能未病先治。

    ”又想到内經《陰陽應象大論》中那幾句話:“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髒。

    治五髒者,半死半生也。

    ”心道:“良醫見人疾病初萌,即當治理。

    病入五髒後再加醫治,已隻一半把握了。

    似我這般陰毒散人五髒六腑,何止半死半生,簡直便是九死一生。

    ” 正贊歎前賢卓識、行複自傷之際,忽聽得隐隐蹄聲,自谷外直響進來,不多時已到了茅舍之外,隻聽一人朗聲說道:“武林同道,求見醫仙胡先生,求他老人家治病。

    ” 張無忌走到門口,見門外站着一名面目黝黑的漢子,手中牽着三匹馬,兩匹馬上各伏着一人,衣上血迹模糊,顯見身受重傷。

    那漢子頭上綁着一塊白布,布上也染滿鮮血,一隻右手用繃帶吊在脖子上,看來受傷也屬不輕。

     張無忌道:“各位來得不巧,胡先生自己有病,卧床不起,沒法為各位效勞。

    還是另請高明吧!”那漢子道:“我們奔馳數百裡,命在旦夕,全仗醫仙救命。

    ” 張無忌道:“胡先生身染天花,病勢甚惡,此是實情,決不敢相欺。

    ”那漢子道:“我三人此番身受重傷,若不得蝶谷醫仙施救,必死無疑。

    相煩小兄弟禀報一聲,且聽胡先生如何吩咐。

    ”張無忌道:“既是如此,請問尊姓大名。

    ”那漢子道:“我三人賤名不足道,便請說是華山派鮮于掌門的弟子。

    ”說到這裡,身子搖搖欲墜,已支持不住,突然間嘴一張,噴出一大口鮮血。

     張無忌一凜,心想華山派鮮于通是胡先生的大仇人,不知他對此如何處置,走到胡青牛房外,說道:“先生,門外有三人身受重傷,前來求醫,說是華山派鮮于掌門的弟子。

    ”胡青牛輕輕“咦”的一聲,怒道:“不治,不治,快趕出門去!” 張無忌道:“是。

    ”回到草堂,向那漢子道:“胡先生病體沉重,難以見客,還請原諒。

    ”那漢子皺起眉頭,正待繼續求懇,伏在馬背上的一個瘦小漢子忽地擡起頭來,伸手彈出,隻見金光閃動,啪的一響,一件小小暗器擊在草堂正中桌上。

    那瘦漢子說道:“你拿這朵金花去給‘見死不救’,說我三人都是給這金花的主兒打傷的。

    那人眼下便來尋他晦氣,‘見死不救’倘若治好了我們的傷,我們三人便留在這裡,助他禦敵。

    我三人武功便算不濟,也總是多三個幫手廣張無忌聽他說話大刺刺的,遠不及第一個漢子有禮,走近桌邊,見那暗器是一朵黃金鑄成的梅花,和真梅花一般大小,白金絲作的花蕊,打造得十分精巧。

    他伸手去拿,不料那瘦子這一彈手勁甚強,金花嵌入桌面,竟取不出來,隻得拿過一把藥鑷,挑了幾下,方才取出,心想:這瘦子的武功不弱,但在這金花的主兒手下卻傷得這般厲害,他說那人要來尋仇,倒須跟先生說知。

    ”于是手托金花,走到胡青牛房外,轉述了那瘦小漢……的話。

     胡青牛道:“拿進來我瞧。

    ”張無忌輕輕推開房門,揭開門簾,見房内黑沉沉的宛似夜晚,他知天花病人怕風畏光,窗戶都用氈子遮住。

    胡青牛臉上蒙着一塊青布,隻露出一對眼睛。

    張無忌暗自心驚:“不知青布之下,他臉上的痘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