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七俠聚會樂未央

關燈
道:“各位原來沖着張某人而來。

    擺下這等大陣仗,可将張翠山忒也瞧得重了。

    ”中間那黑衣漢子微一遲疑,垂下劍尖,又讓開了道路。

     張翠山道:“素素,你先走!”殷素素抱着無忌正要走出,猛地裡風聲響動,五柄長劍一齊指住了無忌。

    殷素素一驚,急忙倒退。

    那五人跟着踏步而前,劍尖不住顫動,始終不離無忌身周尺許。

     俞蓮舟雙足一點,倏地從人叢之外飛越而入,雙手連拍四下,每一記都拍在黑衣人的手腕之上,四柄指着無忌的長劍接連飛入半空。

    這四下拍擊出手奇快,四柄長劍竟似同時飛上。

    他左手跟着反手擒拿,抓住了第五人的手腕,中指順勢點了那人腕上穴道,但覺着手處柔軟滑膩,似是女子之手,急忙放開。

    那人手腕麻痹,當的一聲,長劍落地。

     那五人長劍脫手,急忙退開。

    月光下青光閃動,又是兩柄長劍刺了過來,但見劍刃平刺,鋒口向着左右,每人使的都是一招“大漠平沙”,劍勢不勁,似無傷人之意。

     俞蓮舟心道:“昆侖劍法!原來是昆侖派的。

    ”待劍尖離胸将近三寸,突然胸口一縮,雙臂回環,左手食指和右手食指同時擊在劍刃的平面之上。

    這兩下敲擊中使上了武當心法,照理對方長劍非出手不可,豈知手指和劍刃相觸,陡覺劍刃上傳出一股柔勁,竟将他這一擊之力化解了一小半,長劍并未脫手。

    但那二人終究抵擋不住,騰騰騰退出三步。

    一人站立不定,摔倒在地,另一人“啊喲”一聲,吐出一口鮮血。

     自六艘小舟橫江以來,對方始終沒一人出過聲,這時“啊喲”一聲驚呼,聲音柔脆,聽得出是女子口音。

    中間那黑衣人左手輕擺,各人轉身便走,頃刻間消失在灌木之後。

    但見這幹人大半身材苗條,顯是穿了男裝的女子。

     俞蓮舟朗聲道:“俞二、張五拜上鐵琴先生,請恕無禮了。

    ”那些黑衣人并不答話,隐隐聽得有人輕聲一笑,乃女子之聲。

     殷素素将無忌放下地來,緊緊握住他手,說道:“這些大半是女子啊。

    二伯,她們都是昆侖派的麼?”俞蓮舟道:“不,是峨嵋派的。

    ”張翠山奇道:“峨嵋派的?你怎說拜上鐵琴先生?” 俞蓮舟歎道:“她們自始至終不出一聲,臉上又以黑帕蒙住,那自是不肯以真面目示人了。

    五劍指住無忌,那是昆侖派的‘寒梅劍陣’。

    兩人平劍刺我,又使昆侖派的‘大漠平沙’。

    她們既然冒充昆侖派,我便将錯就錯,提一提昆侖派掌門鐵琴先生何太沖。

    ” 殷素素道:“你怎知她們是峨嵋派的?認出了人麼?” 俞蓮舟道:“不,這些人功力都不算深,想是當今峨嵋掌門滅絕師太的徒孫一輩,或許是她的小弟子,我并不認得。

    但她們以柔勁化解我指擊劍刃的功夫,确是峨嵋心法。

    要學别派的招式陣法不難,但一使到内勁,真相就瞞不住了。

    ” 張翠山點頭道:“二哥以指擊劍,她們還是撤劍的好,受傷倒輕。

    峨嵋派的内功本是極好的,隻是未有适當功力便貿然運使,遇上高手,不免要吃大虧。

    二哥倘若真将她們當作敵人,這兩個女娃娃早就屍橫就地了。

    可是峨嵋派跟咱們向來是客客氣氣的啊。

    ” 俞蓮舟道:“恩師少年之時,受過峨嵋派祖師郭襄女俠的好處,因此他老人家諄諄告誡,決不可得罪了峨嵋門下弟子,以保昔年的香火之情。

    我以指擊劍,發覺到對方内勁不對時,收勢已然不及,終于傷了二人。

    雖是無心之失,總違了恩師的訓示。

    ” 殷素素笑道:“好在你最後說是向鐵琴先生請罪,不算正面得罪了峨嵋派。

    ” 這時他們的座船早已順水流向下遊,影蹤不見。

    六艘小船均已沉沒,舟中槳手濕淋淋地一個個爬上岸來。

    殷素素道:“這些都是峨嵋派的麼?”俞蓮舟低聲道:“多半是巢湖的糧船幫。

    ”殷素素望了一眼地下的五柄長劍,俯身想拾起瞧瞧。

    俞蓮舟道:“别動她們兵刃,若劍上刻得有名字,咱們以後便沒法假作不知。

    這就走吧!”殷素素這時對這位二伯敬服得五體投地,應道:“是!”攜了無忌之手,走向江岸大道。

     經過一叢灌木,隻見數丈外的一株大柳樹上系着三匹健馬。

    無忌喜呼起來:“有馬,有馬!”他在冰火島上從未見過馬匹,來到中土後,一直想騎一騎馬,隻是一路乘船,始終未得其便。

    四人走近馬匹,見柳樹上釘着一張紙條。

     張翠山取下看時,見紙上寫道:“敬奉坐騎三匹,以謝毀舟之罪。

    ”字是炭條寫的,倉促之際,字迹甚是潦草,筆緻柔軟,顯是女子手筆。

    殷素素笑道:“峨嵋派姑娘們畫眉用的炭筆,今。

    用來寫字條給武當大俠。

    ”俞蓮舟道:“她們倒也客氣得很。

    ”解下馬匹,三人分别乘坐。

    無忌坐在母親身前,大為興奮。

     張翠山道:“反正咱們形迹已露,坐船騎馬都是一般。

    ”俞蓮舟道:“不錯。

    前邊道上必定尚有波折,倘若迫不得已要出手,下手千萬不可重了。

    ”他适才無意間傷了兩名峨嵋門下弟子,心下耿耿不安。

     殷素素好生慚愧,心想:“二伯隻不過下手重了一些,本意亦非傷人,不過逼對方撤劍,她們自行硬挺,這才受傷。

    比之我當年肆意殺了這許多少林門人,過錯之輕重,真不可同日而語了。

    一人做事一身當,以後不可再讓二伯為難。

    ”說道:“二伯,這千人全是沖着我夫婦而來,對你可恭敬得很。

    前面要是再有阻攔,由弟妹打發便是,倘真不行,再請你出手相援。

    ” 俞蓮舟道:“你這話可見外了。

    咱兄弟同生共死,分什麼彼此?”殷素素不便再說,問道:“他們明知二伯跟我夫婦在一起,怎地隻派些年輕的弟子來攔截?”俞蓮舟道:“想是事急之際,不及調動人手。

    而且年輕弟子,大家不識,輸了也不打緊。

    ” 張翠山見了适才峨嵋派衆女的所為,料是為了尋問謝遜的下落而來,說道:“原來義兄跟峨嵋派也結下了梁子,我在冰火島上卻沒聽他說起過。

    ”俞蓮舟歎道:“峨嵋派門規極嚴,派中又大多是女弟子。

    滅絕師太自來不許女弟子們随便行走江湖。

    這次峨嵋派竟也跟天鷹教為難,我們當時頗感詫異,直到最近方始明白,原來河南蘭封金瓜錘方評方老英雄有一晚突然被害,牆上留下了‘殺人者混元霹靂手成昆也’十一個血字。

    ” 殷素素問道:“那方評是峨嵋派的麼?”俞蓮舟道:“不是。

    滅絕師太俗家姓方,那方老英雄是滅絕師太的親哥哥。

    ”張翠山和殷素素同時“哦”的一聲。

     無忌忽然問道:“二伯,那方老英雄是好人還是壞人?”俞蓮舟道:“聽說方老英雄種田讀書,從不和人交往,自然不是壞人。

    ”無總道:“唉,義父這般胡亂殺人,那就不該了。

    ”俞蓮舟大喜,輕舒猿臂,将他從殷素素身前抱了過來,撫着他頭,說道:“孩子,你知道不能胡亂殺人,二伯很歡喜。

    人死不能複生,便罪孽深重、窮兇極惡之輩,也不能随便下手殺他,須得讓他有一條悔改之路。

    ” 無忌道:“二伯,我求你一件事。

    ”俞蓮舟道:“什麼?”無忌道:“倘若他們找到了義父,你要他們别殺他。

    因為義父眼睛瞎了,打他們不過。

    ”俞蓮舟沉吟半晌,道:“這件事我答允不了。

    我能勸得了的便勸,但我自己,決計不殺他便是。

    ”無忌呆呆不語,眼中垂下淚來。

     天明時四人到了一個市鎮,在客店中睡了半日,午後又再趕路。

    有時殷素素和丈夫共乘一騎,讓無忌一試控缰馳騁之樂。

    無忌究是孩子心情,騎了一會兒馬,為謝遜擔憂的心事也便淡忘了。

     一路無話,不一日過了漢口。

    這天午後将到安陸,忽見大路上有十餘名客商急奔下來,見了俞蓮舟等四人,急忙搖手,叫道:“快回頭,快回頭,前面有鞑子兵殺人擄掠。

    ”一人對殷素素道:“你這娘子忒也大膽,碰到了鞑子兵可不是當耍的。

    ”俞蓮舟問道:“有多少鞑子?”一人道:“十來個,兇惡得緊哩。

    ”說着便向東逃竄而去。

     武當七俠生平最恨的是元兵殘害良民。

    張三豐平素督訓甚嚴,門人不許輕易和人動手,但若遇到元兵肆虐作惡,對之下手卻不必容情。

    因此武當七俠若是遇上大隊元兵,隻有走避,若見少數元兵行兇,往往便下手除去。

    俞張二人聽說隻十來名元兵,心想正好為民除害,便縱馬迎了上去。

     行出三裡,果聽得前面有慘呼之聲。

    張翠山一馬當先,見十餘名元兵手執鋼刀長矛,正攔住了數十個百姓大肆殘暴。

    地下鮮血淋漓,已有七八個百姓身首異處。

    一名元兵提起一個三四歲的孩子,用力一腳,将他高高踢起,那孩子在半空中大聲慘呼,落下來時另一名元兵又揮足踢匕将他如同皮球般踢來踢去。

    隻踢得幾腳,那孩子早沒了聲息,已然斃命。

    張翠山怒極,從馬背上飛躍而起,人未落地,砰的一拳,已擊在一名伸腳欲踢孩子的元兵胸口。

    那元兵哼也沒哼一聲,軟癱在地。

    另一名元兵挺起長矛,往張翠山背心刺到。

     無忌驚叫:“爹爹小心!”張翠山回過身來,笑道:“你瞧爹爹打鞑子兵。

    ”但見長矛離胸口已不到半尺,左手倏地翻轉,抓住矛杆,跟着向前一送,矛柄撞在那元兵胸口。

    那元兵大叫一聲,翻倒在地,眼見不活了。

     衆元兵見張翠山如此勇猛,發一聲喊,四下裡圍上。

    殷素素縱身下馬,搶過元兵手中長刀,砍翻了兩個。

    衆元兵見勢頭不對,落荒逃竄,但這些元兵兇惡成性,便在逃走之時,仍揮刀亂殺百姓。

    俞蓮舟大怒,叫道:“别讓鞑子走了。

    ”急奔向西,攔住四名元兵的去路。

    張翠山和殷素素也分頭攔截。

    三人均知元兵雖然兇惡,武功卻平常,無忌比他們要強得多,不用分心照顧。

     無忌跳下馬來,見二伯和父母縱躍如飛,拍手叫道:“好,好!”突然之間,那名給張翠山用矛杆撞暈的元兵霍地躍起,伸臂抱住無忌,翻身躍上馬背,縱馬疾馳。

     俞蓮舟和張翠山夫婦大驚,齊聲呼喊,發足追趕。

    俞蓮舟兩個起落,已奔到馬後,左手拍出一掌,身随掌起,按到了那元兵後心。

    那元兵竟不回頭,倏地反擊一掌。

    波的一聲響,雙掌相交,俞蓮舟隻覺對方掌力猶如排山倒海相似、一股極陰寒的内力沖将過來,霎時間全身寒冷透骨,身子晃了幾下,倒退了三步。

     那元兵的坐騎也吃不住俞蓮舟這一掌的震力,前足突然跪地。

    那元兵抱着無忌,順勢前躍,已縱出丈餘,展開輕身功夫,頃刻間奔出了十餘丈。

     張翠山跟着追到,見二哥臉色蒼白,受傷竟然不輕,急忙扶住。

     殷素素心系愛子,沒命地追趕,但那元兵輕身功夫極高,越追越遠,到後來隻見遠處大道上一個黑點,轉了一個彎,再也瞧不到了。

    殷素素怎肯死心,隻是疾追。

    她不再想到這元兵既能掌傷俞蓮舟,自己便算追上了,也決非他敵手,心中隻一個念頭:“便是性命不保,也要奪回無忌。

    ” 俞蓮舟低聲道:“快叫弟妹回來,從長……從長計議。

    ”張翠山挺起長矛,刺死了身前的兩名元兵,問道:“傷得怎樣?”俞蓮舟道:“不礙事,先……先将弟妹叫回來要緊。

    ”張翠山生怕剩下來的元兵之中尚有好手在内,自己一走開,他們便過來向俞蓮舟下手,擋下四下裡追逐,一個個地盡數搠死,這才拉過一匹馬來,上馬向西追去。

     趕出數裡,隻見殷素素兀自狂奔,但腳步蹒跚,顯已筋疲力盡,張翠山俯身将她抱上馬鞍。

    殷素素手指前面,哭道:“不見了,追不到啦,追不到啦。

    ”雙眼一翻,暈了過去。

    張翠山終是挂念俞蓮舟的安危,心道:“該當先顧二哥,再顧無忌。

    ”勒轉馬頭,奔了回來,見俞蓮舟正閉目打坐,調勻氣息。

     過了一會兒,殷素素悠悠醒轉,叫道:“無忌,無忌!”俞蓮舟慘白的臉色也漸漸紅潤,睜開眼來,低聲道:“好厲害的掌力!”張翠山聽師兄開口說話,知道性命已然無礙,這才放心,但仍不敢跟他言語。

    俞蓮舟緩緩站起,低聲問道:“無影無蹤了吧?”殷素素哭道:“二伯,怎……怎麼是好?”俞蓮舟道:“你放心,無忌沒事。

    這人武功高得很,決不會傷害小孩。

    ”殷素素道:“可是……可是他擄了無忌去啦。

    ” 俞蓮舟點了點頭,左手扶着張翠山肩頭,閉目沉思,隔了好一會兒,睜眼說道:“我想不出那人是何門派,咱們上山去問師父。

    ”殷素素大急,說道:“二伯,怎生想個法兒,先奪回無忌。

    那人是何門派,不妨日後再問。

    ”俞蓮舟搖了搖頭。

     張翠山道:“素素,眼下二哥身受重傷,那人武功又如此高強,咱們便尋到了他,也無可奈何。

    ”殷素素急道:“難道便……便罷了不成?”張翠山道:“不用咱們去尋他,他自會來尋咱們。

    ” 殷素素原甚聰明,隻因愛子被擄這才驚惶失措,這時一怔之下,已然明白。

    那元兵武功如此了得,連俞蓮舟也給他一掌震傷,自然是假扮的。

    他打傷俞蓮舟後,再要取他夫婦二人性命絕非難事,但隻将無忌擄去,用意自在逼問謝遜下落。

    當時張翠山長矛随手一撞,那人便假裝昏暈,其時三人誰也沒留心他的身形相貌,此刻回想,那人依稀似是滿腮虬髯……和尋常元兵也沒什麼分别。

     張翠山将師兄抱上馬背,自己拉着馬缰,三騎馬緩緩而行。

    到了安陸,找一家小客店歇了。

    張翠山吩咐店夥送來飯菜後,就此閉門不出,生怕遇上元兵,又生事端。

     他三人在途中殺死這十餘名元兵後,料知大隊元兵過得數日便會來大舉殘殺劫掠,報複洩忿,附近百姓不知将有多少遭殃。

    但當時遇上這等不平之事,在勢又不能袖手不顧。

    這正是亡國之慘,莽莽神州,人人均在劫難之中。

     俞蓮舟潛運内力,在周身穴道流轉療傷。

    張翠山坐在一旁守護。

    殷素素倚在椅上,卻又怎睡得着?到得中夜,俞蓮舟站起身來,在室中緩緩走了三轉,舒展筋骨,說道:“五弟,我一生之中,除了恩師之外,從未遇到過如此高手。

    ” 殷素素終是記挂愛兒,說道:“他擄去無忌,定是要逼問義兄的下落,不知無忌肯不肯說。

    ”張翠山昂然道:“無忌倘若說了出來,還能是我們的孩兒麼?”殷素素道:“對!他一定不會說的。

    ”突然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張翠山忙問:“怎麼啦?”殷素素哽咽道:“無忌不說,那惡賊……那惡賊定會逼他打他,說不定還會用……用毒刑。

    ” 俞蓮舟歎了口氣。

    張翠山道:“玉不琢,不成器,讓這孩子經曆些艱難困苦,未必沒好處。

    ”他話是這麼說,但想到愛子此時不免婉轉呻吟,正在忍受極大痛楚,又不勝悲憤憐惜。

    然而若他這時正平平安安地睡着,那定已說出了謝遜的下落,如此忘恩負義,卻比挨受毒刑又壞得多。

    張翠山心想:“甯可他即刻死了,也勝于做無義小人。

    ”轉眼望了妻子一眼,見她目光中流露出哀苦乞憐的神色,蓦地一驚:“那惡賊倘若趕來,以無忌的性命相脅,說不定素素便要屈服。

    ”說道:“二哥,你好些了麼?” 他師兄弟自幼同門學藝,一句話一一個眼色之間,往往便可心意相通。

    俞蓮舟一瞧他夫婦二人的神色,已明白張翠山用意,說道:“好,咱們連夜趕路。

    ” 三人乘黑繞道,盡揀荒僻小路而行。

    三人最害怕的,倒不是那人追來下手殺了自己,而是怕他在自己眼前,将諸般慘酷手段加于無忌之身。

     如此朝宿宵行,差幸一路無事。

    但殷素素心懸愛子,山中夜騎,又受了風露,忽然生起病來。

    張翠山雇了兩輛騾車,讓俞蓮舟和殷素素分别乘坐,自己騎馬在旁衛護。

    這日過了襄陽,到太平店鎮上一家客店投宿。

     張翠山安頓好了師兄,正要回自己房去,忽然一條漢子掀開門簾,闖進房來。

    這漢子身穿青布短衫褲,手提馬鞭,打扮似是個趕腳的車夫。

    他向俞張二人瞪了一眼,冷笑一聲,轉身便走。

    張翠山知他不懷好意,心下惱他無禮,眼見那漢子摔下的門簾蕩向身前,左手抓住門簾,暗運内勁,向外送出。

    門簾的下擺飛了起來,啪的一聲,結結實實打在他背心。

     那漢子身子一晃,跌了個狗吃屎,爬起身來,喝道:“武當派的小賊,死到臨頭,還敢逞兇!”口中這般說,腳下卻不敢有絲毫停留,徑往外走,但腳步踉跄,适才吃門簾這麼一擊,受創竟然不輕。

     俞蓮舟瞧在眼裡,并不說話。

    到得傍晚,張翠山道:“二哥,咱們動身吧!”俞蓮舟道:“不,今晚不走,明天一早再走。

    ”張翠山微一轉念,已明白了他心意,登時豪氣勃發,說道:“不錯!此處離本山已不過兩天路程,咱師兄弟再不濟,也不能堕了師門威風。

    在武當山腳下,兀自朝宿晚行地趕路避人,那算什麼話?” 俞蓮舟微笑道:“反正行藏已露,且瞧瞧武當派的弟子如何死到臨頭。

    ” 兩人一起走到張翠山房中,并肩坐在炕上,閉目打坐。

    這一晚紙窗之外,屋頂之上,總有七八人來來去去地窺伺,但再也不敢進房滋擾了。

    殷素素昏昏沉沉地睡着。

    俞張二人也不去理會屋外敵人。

    次日用過早飯後動身。

    俞蓮舟坐在騾車之中,叫車夫去了車廂的四壁,四邊空蕩蕩的,便于觀看。

     隻走出太平店鎮甸數裡,便有三乘馬自東追了上來,跟在騾車之後,相距十餘丈,不即不離地蹑着。

    再走數裡,隻見前面四名騎者候在道旁,待俞蓮舟一行過去,四乘馬便跟在後面。

    數裡之後,又有四乘馬加入,前後已共有十一人。

    趕車的驚慌起來,悄聲對張翠山道:“客官,這些人路道不正,遮莫是強人?須得小心在意。

    ”張翠山在中午打尖之處,又多了六人,這些人打扮各不相同,有的衣飾富麗,有的卻似販夫走卒,但人人身上均帶兵刃。

    一幹人隻聲不出,聽不出口音,但大都身材瘦小、膚色黝黑,似乎來自南方。

    到得午後,已增到二十一人。

    有幾個大膽的縱馬逼近,到距騾車兩三丈處這才勒馬不前。

    俞蓮舟在車中隻管閉目養神,正眼也不瞧他們一下。

     傍晚時分,迎面兩乘馬奔了下來。

    當先乘者是個長須老者,空着雙手。

    第二騎的乘者卻是個豔裝少婦,左手提着一對雙刀。

    兩騎馬停在大道正中,擋住了去路。

     張翠山強抑怒氣,在馬背上抱拳說道:“武當山俞二、張五這廂有禮,請問老爺子尊姓大名。

    ”那老者皮笑肉不笑地說道:“金毛獅王謝遜在哪裡?你隻須說了出來,我們決不跟武當弟子為難。

    ”張翠山道:“此事在下不敢做主,須得先向師尊請示。

    ” 那老者道:“俞二受傷,張五落單。

    你孤身一人,不是我們這許多人的敵手。

    ”說着伸手腰間,取出一對判官筆來。

    判官筆的筆尖鑄作蛇頭之形。

     張翠山外号“銀鈎鐵劃”,右手使判官筆,于武林中使判官筆的點穴名家無一不知,一見這對蛇頭雙筆,心中一凜。

    他當年曾聽師父說過,高耐有一派使判官筆的,筆頭鑄作蛇形,其招數和點穴手法跟中土大不相同,大抵是取毒蛇的陰柔毒辣之性,招術滑溜狠惡,這一派叫做青龍派,派中出名的高手隻記得姓泉,名字叫什麼卻連師父也不知道,于是抱拳說道:“前輩是高麗青龍派的麼?不知跟泉老爺子如何稱呼?” 那老者微微一驚,心想:“瞧你也不過三十來歲年紀,卻恁地見識廣博,竟知道我來曆。

    ”這老者便是高麗青龍派的掌門人,名叫泉建男,是嶺南三江幫幫主卑詞厚禮地從高麗聘請而來。

    他到中土未久,從未出過手,想不到一露面便給張翠山識破,當下蛇頭雙筆一擺,說道:“老夫便是泉建男。

    ” 張翠山道:“高麗青龍派跟中土武林向無交往,不知武當派如何得罪了泉老英雄,還請明示。

    ”泉建男道:“老夫跟閣下無冤無仇,我們高麗人也知道中原有個武當派,武當七俠是行俠仗義的好男子。

    老夫隻想請問:金毛獅王謝遜躲在哪裡?” 他這番話雖不算無禮,但詞鋒咄咄逼人,同時判官筆這麼一擺,跟在騾車之後的人衆便四下分散,團團圍上,顯是若不明言謝遜的下落,便隻有動武一途。

     張翠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