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字作喪亂意彷徨

關燈
張翠山滿懷傷痛惱怒,難以發洩,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時辰,悄悄起身,決意去打都大錦一頓出口氣。

    他生怕大師兄、四師兄幹預,不敢發出聲息,将到大廳時,見廳上一人背負着雙手,不停步地走來走去。

    黑暗朦胧中見這人身長背厚,步履凝重,正是師父。

    張翠山藏身柱後,不敢走動,心知即令立刻回房,也必為師父知覺,他查問起來,自當實言相告,不免招來一頓訓斥。

     隻見張三豐走了一會兒,仰視庭除,忽然伸出右手,在空中一筆一畫地寫起字來。

    張三豐文武兼資,吟詩寫字,弟子們司空見慣,也不以為異。

    張翠山順着他手指的筆畫瞧去,原來寫的是“喪亂”兩字,連寫了幾遍,跟着又寫“荼毒”兩字。

    張翠山心中一動:“師父是在空臨《喪亂帖》。

    ”他外号叫做“銀鈎鐵劃”,原是因他左手使爛銀虎頭鈎、右手使镔鐵判官筆而起,他自得了這外号後,深恐名不副實,為文士所笑,于是潛心學書,真草隸篆,一一遍習。

    這時見師父指書的筆緻無垂不收,無往不複,正是王羲之《喪亂帖》的筆意。

     這《喪亂帖》張翠山兩年前也曾臨過,雖覺其用筆縱逸,清剛峭拔,總覺不及《蘭亭詩序帖》、《十七帖》各帖的莊嚴肅穆,氣象萬千。

    這時他在柱後見師父以手:指臨空連書“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這十八個字,一筆一畫之中充滿了怫郁悲憤之氣,登時領悟了王羲之當年書寫這《喪亂帖》時的心情。

     王羲之是東晉時人,其時中原闆蕩,淪于異族,王謝高門,南下避寇,于喪亂之餘,先人墳墓一再慘遭損毀,自是說不出滿腔傷痛,這股深沉的心情,盡數隐藏在《喪亂帖》中。

    張翠山翩翩年少,無牽無憂,從前怎能領略到帖中的深意?這時身遭師兄存亡莫測的大禍,方懂得了“喪亂”兩字、“荼毒”兩字、“追惟酷甚”四字。

     張三豐寫了幾遍,長長歎了口氣,步到中庭,沉吟半響,伸出手指,又寫起字來。

    這一次寫的字體又自不同。

    張翠山順着他手指的走勢看去,但見第一字是個“武”字,第二字寫了個“林”字,一路寫下來,共是二十四字,正是适才提到過的那幾句話:“武林至尊,寶刀屠龍。

    号令天下,莫敢不從。

    倚天不出,誰與争鋒?”想是張三豐正自琢磨這二十四個字中所含的深意,推想俞岱岩因何受傷?此事與倚天劍、屠龍刀這兩件傳說中的神兵利器到底有什麼關聯? 隻見他将那二十四個字一遍又一遍翻來覆去地書寫,筆畫越來越長,手勢卻越來越慢,到後來縱橫開阖,宛如施展拳腳一般。

    張翠山凝神觀看,不禁又驚又喜,師父所寫的二十四個字合在一起,分明是一套高明武功,每一字包含數招,便有數般變化。

    “龍”字和“鋒”字筆畫甚多,“刀”字和“下”字筆畫甚少,但筆畫多的不覺其繁,筆畫少的不見其陋,其縮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縱也險勁,如狡兔之脫,淋漓酣暢,雄渾剛健,俊逸處似風飄,似雪舞,厚重處如虎蹲,如象步。

    這二十四個字中共有兩個“不”字,兩個“天”字,但兩字寫來形同而意不同,氣似而神不似,變化之妙,又各具一功。

    張翠山目眩神馳,随即潛心記憶。

     近年來張三豐極少顯示武功,殷梨亭和莫聲谷兩個小弟子的功夫大都是宋遠橋和俞蓮舟代授,因此張翠山雖是他的第五名弟子,其實已是他親授武功的關門弟子。

    從前張翠山修為未到,雖見到師父施展拳劍,往往未能深切體會到其中博大精深之處。

    近年來他武學大進,這一晚兩人更心意相通,情緻合一,以遭喪亂而悲憤,以遇荼毒而怫郁。

    張三豐情之所至,将這二十四個字演為一套武功。

    他書寫之初原無此意,而張翠山在柱後見到更屬機緣巧合。

    師徒倆心注神會,沉浸在武功與書法相結合、物我兩忘的境界之中。

     這一套拳法,張三豐一遍又一遍地反複演展,足足打了兩個多時辰,待到月臨中天,他長嘯一聲,右掌直劃下來,當真是星劍光芒,如矢應機,霆不暇發,電不及飛,這一直乃“鋒”字最後一筆。

    張三豐仰天遙望,說道:“翠山,這路書法如何?” 張翠山吃了一驚,想不到自己躲在柱後,師父雖不回頭,卻早知道了,走到廳口,躬身道:“弟子得窺師父絕藝,當真大飽眼福。

    我去叫大師哥他們出來一齊瞻仰,好麼?”張三豐搖頭道:“我興緻已盡,隻怕再也寫不成那樣的好字了。

    遠橋、松溪他們不懂書法,便看了也領悟不多。

    ”說着袍袖一揮,迸了内堂。

     張翠山不敢去睡,生怕着枕之後,适才所見到的精妙招術就此忘了,當即盤膝坐下,一筆一畫、一招一式地默默記憶,當興之所至,便起身試演幾手。

    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才将那二十四字二百一十五筆中的騰挪變化盡記在心。

     他躍起身來,習練一遍,自覺揚波搏擊,雁飛雕振,延頸協翼,勢似淩雲,全身都輕飄飄的,有如騰雲駕霧一般,最後一掌直劈,呼的一響,将自己的衣襟掃下一大片來。

    張翠山心下驚喜,蓦回頭,隻見日頭曬在東牆。

    他揉了揉眼睛,隻怕看錯了,一定神,才知日已過午,原來潛心練功,不知不覺地已過了大半天。

     張翠山伸袖抹抹額頭汗水,奔至俞岱岩房中,隻見張三豐雙掌按住俞岱岩胸腹,正自運功為他療傷。

    張翠山出來一問,才知宋遠橋、張松溪、殷梨亭三人一早便去了,各人見他靜坐默想,都不來打擾他用功。

    龍門镖局的一幹镖師也已下山。

    張翠山這時全身衣履都浸濕了汗水,但急于師兄之仇,不及沐浴更衣,帶了随身的兵刃衣服,拿了幾十兩銀子,又至俞岱岩房中,說道:“師父,弟子去了。

    ”張三豐點了點頭,微微一笑,意示鼓勵。

     張翠山走近床邊,隻見俞岱岩滿臉灰黑之氣,顴骨高聳,雙頰深陷,眼睛緊閉,除了鼻中尚在微微呼吸之外,直與死人無異。

    他心中酸痛,哽咽道:“三哥,我便粉身碎骨,也要為你報仇。

    ”說着跪下向師父磕了個頭,掩面奔出。

     他騎了那匹長腿青骢馬,疾下武當,這時天時已晚,隻行了五十餘裡天便黑了。

    他剛投店,天空烏雲密布,接着便下起傾盆大雨來。

    這一場雨越下越大,直落了一晚竟不停止。

    次日清晨起來,但見四下裡霧氣茫茫,耳中隻聽到沙沙雨聲。

    張翠山向店家買了蓑衣笠帽,冒雨趕路。

    虧得那青骢馬甚為神駿,大雨之中,道路泥濘滑溜,但仍奔馳迅捷。

     趕到老河口過漢水時,但見黃浪混濁,江流滾滾,水勢兇險,一過襄樊,便聽得道路傳言,說道下遊流水溝決了堤,傷人無數。

    這一曰來到宜城,隻見遭水災的難民拖兒帶女地逃了上來,情況可憐,大雨兀自未止,人人淋得甚為狼狽。

     張翠山正行之間,見前面一行人騎馬趕路,镖旗高揚,正是龍門镖局的衆镖師。

    張翠山催馬上前,掠過了镖隊,回馬過來,攔在當路。

     都大錦見是張翠山追到,心下驚惶,結結巴巴地道:“張……張五俠有何見教?”張翠山道:“水災的難民,都總镖頭瞧見了麼?”都大錦沒料到他會問這句話,怔了一怔,道:“怎麼?”張翠山冷笑道:“要請善長仁翁,拿些黃金出來救濟災民啊。

    ”都大錦臉上變色,道:“我們走镖之人,在刀尖子上賣命混口飯吃,有什麼力量赈濟救災?”張翠山低沉着嗓子道:“你把囊中那二千兩黃金,都給我拿出來。

    ”都大錦手握刀柄,說道:“張五俠,你今日硬找上我姓都的了?”張翠山道:“不錯,我吃定你啦。

    ” 祝史兩镖頭各取兵刃,和都大錦并肩而立。

    張翠山仍空着雙手,嘿嘿冷笑,說道:“都總镖頭,你受人之祿,可曾忠人之事?這二千兩黃金,虧你有臉放在袋裡。

    ” 都大錦一張臉漲成了紫醬色,說道:“俞三俠可不是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