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 秘笈兵書此中藏

關燈


    烈火旗再噴火焰,又燒死燒傷了數百人,餘人仍奮勇而上。

    洪水旗掌旗使唐洋揮動黑旗,毒水噴出,跟着厚土旗擲出毒砂,将元兵打得七零八落。

    雖有數百人攻上山峰,盡為銳金、巨木二旗殲滅。

     猛聽得山下擂鼓聲急,五個千人隊人衆豎起巨大盾牌,列成橫隊,如一道鐵牆般緩緩推前。

    這麼一來,烈火、毒水、毒砂等均已無所施其技,即令巨木旗以巨木上前撞擊,看來也隻能撞開幾個缺口,無濟于事。

     空聞方丈眼見事急,說道:“張教主,請各位迅速退去,保存我中原武林的元氣。

    今日雖敗,日後更可卷土重來。

    ”正惶急間,忽聽得山下金鼓大振,一枚火箭沖天而起,跟着殺聲四起。

    楊逍大喜,說道:“教主,咱們的援兵來啦!”從山頂下望,瞧不見山下情景,但煙塵騰空,人喧馬嘶,援軍顯是來得甚衆。

     張無忌高聲叫道:“援軍已到,大夥兒沖啊!”山上群雄各挺兵刃,沖殺下去。

    張無忌又叫:“各位英雄,先殺官,後殺兵!”群雄紛紛呐喊:“先殺官,後殺兵!” 蒙古軍每十名士兵為一個十人隊,由十夫長率領,其上為百人隊、千人隊、萬人隊,層層統屬,臨陣時如心使臂,如臂使手,如手使指。

    張無忌傳令專揀元軍官長殺戮,若是兩軍對壘,列陣攻戰,此法難行,因官長大都在後督戰;但此刻元軍在山坡上散戰,元兵雖精,官長武功終究不及中原英俠,幾名千夫長、百夫長遭殺。

    蒙古精兵指揮無人,登時亂成下一團。

     張無忌等沖到山腰,隻見山下旌旗招展,南首旗上一個“徐”字,北首旗上一個“常”字,知道是徐達與常遇春到了。

    徐常二人奉命帶兵進攻豫南一帶,得到布袋和尚說不得傳訊,獲悉教主受困少室山,便帶兵星夜來援。

    徐達與常遇春所率教衆都是久經戰陣之士,兼之人數衆多,逼迫元軍西退。

     另一路元軍萬人隊追趕假裝棄寺逃走的群豪,直追向西方山谷。

    俞蓮舟、張松溪、殷梨亭率同數百名輕功卓越的好漢,邊鬥邊退,逃入谷中。

    元軍萬夫長見山谷三邊均是峭壁,地勢趵險,但眼見敵人為數不多,谷中縱有埋伏,也盡能對付得了,于是揮軍緊追人谷。

    俞蓮舟等奔到懸崖之下,崖上早有數十條長索垂下,各人攀援而上。

    那萬夫長眼見中計,急令退軍,不料谷口烈火、考砂、羽箭、毒水紛紛射來,巨木旗将一段段巨木堆起,封住了谷口。

     便在此時,元軍第二路敗兵又到,見前無去路,便漫山遍野地四散奔逃。

    張無忌和徐達先後趕到,均叫:“可惜!”倘若事先聯絡妥善,将元軍第二個萬人隊一齊驅入谷中,便可一鼓而殲。

    張無忌既沒料到元軍隻分兵一半追趕,又不知援軍會來得如此神速。

    畢竟指揮戰陣,非其所長,《武穆遺書》上所傳戰法雖佳,但即學即用,終究難以運用精妙,立奏奇功。

    且古今情勢有變,元軍已遠較當年金兵健銳,若不是徐達、常遇春及時趕到,少林寺固劫數難逃,而困入谷中的第一個元軍萬人隊,也終于會給友軍救出。

     當下徐達号令部隊搬土運石,再在谷口加封,一隊隊弓箭手攀到崖頂,居高臨下地向谷中發箭。

    元軍身處絕地,無力還手,唯有找尋山石隐身躲藏。

     不久常遇春率隊趕到,與張無忌會見,久别重逢,均不勝之喜。

    朱元璋因知徐達、常遇春二人與張無忌交好,因此半個月前來登封逼宮時,刻意支開了二人的兵馬。

    常遇春大叫:“搬開土石,咱們沖進去将衆鞑子殺個幹淨。

    ”徐達笑道:“谷中無水無米,不出七八日,鞑子渴的渴死,餓的餓死,何勞你我兄弟動手?”常遇春笑道:“總是親手殺的幹脆。

    ”他年紀雖較徐達為長,但平時素服徐達智謀,便不再說。

     徐常二人久經戰陣,每一号令均妥善扼要。

    張無忌自知遠為不及,即請徐常二人指揮,搜殺潰散的元兵。

    這一晚少室山上歡聲雷動,明教義軍和各路英雄慶功祝捷。

    群雄連日在少林寺中吃的都是素齋,口中早已淡得難過,這時大酒大肉,開懷飽啖。

     席間張無忌問起常遇春身子如何,是否遵照他所開藥方調理。

    常遇春哈哈大笑,說道:“教主,你不必擔心,老常體健如牛,一餐要吃三斤肉、六大碗飯。

    打起仗來,三日三夜不睡覺也不當他一回事。

    ”言下之意,自是說不必服什麼藥。

    張無忌想起胡青牛昔日的言語,諄諄勸他須當服藥保重。

    常遇春惟惟答應,心下卻不以為然。

     徐達滿斟了一杯酒,奉給張無忌,說道:“恭賀教主,請盡此杯!”張無忌接過飲了。

    徐達說道:“屬下平日欽佩教主肝膽照人、武功絕倫,不料用兵竟也如此神妙,實是本教之福,蒼生之幸。

    ”張無忌哈哈大笑,說道:“徐大哥,你不用恭維我了。

    今日大勝,一來是徐常二位大哥來得神速,二來是靠了嶽武穆的遺教。

    小弟實無半分功勞。

    ”徐達奇道:“怎地是嶽武穆的遺教?還盼教主明示。

    ” 張無忌從懷中取出一本黃紙書冊,封面上寫着《武穆遺書》,翻到“兵困牛頭山”那一節,遞了過去。

    徐達雙手接過,細細讀了一遍,不禁又驚又佩,歎道:“嶽武穆用兵如神,實非後人所及。

    倘若嶽武穆今日尚在世間,率領中原豪傑,何愁不把鞑子逐回漠北。

    ”說着恭恭敬敬将遺書交回。

     張無忌卻不接過,說道:“‘武林至尊,寶刀屠龍,号令天下,莫敢不從’,這十六個字的真義,我今日方知。

    所謂‘武林至尊’,不在寶刀本身,而在尋刀中地圖找到的遺書。

    以此兵法臨敵,定能戰必勝、攻必克,最終自是‘号令天下,莫敢不從’了。

    否則單憑一柄寶刀,又豈真能号令天下?徐大哥,這部兵書我轉贈于你,望你克承嶽武穆遺志,還我河山,直搗黃龍。

    ” 徐達大吃一驚,忙道:“屬下何德何能,怎敢受教主如此厚賜?”張無忌道:“徐大哥不必推辭。

    我為天下蒼生而授此兵書于你。

    ”徐達大喜,捧着兵書,雙手顫抖。

    張無忌又道:“武林傳言之中,尚有兩句話道:‘倚天不出,誰與争鋒?’屠龍刀與倚天劍中所藏的秘密,除兵書外,尚有一部武功秘笈。

    我體會這幾句話的真意,兵書是驅趕鞑子之用,但若有人一。

    手掌大權,竟然作威作福,以暴易暴,世間百姓受其荼毒,那麼終有一位英雄手執倚天長劍,來取暴君首級。

    統領百萬雄兵之人縱然權傾天下,也未必便能當倚天劍之一擊。

    徐大哥,這番話請你記下了。

    ” 徐達汗流浃背,說道:“屬下謹遵教主令旨。

    ”心想:“教主将《武穆遺書》贈我,我自當凜遵教主之教,好好使用此書。

    ”将《武穆遺書》供在桌上,對着恭恭敬敬地磕了四個頭,又拜謝張無忌贈書之德。

    此後徐達果然用兵如神,連敗元軍,最後統兵北伐,直将蒙古人趕至塞外,威震漠北,建立一代功業。

     自此中原英雄傾心歸附明教。

    明教數百年來一直為人所不齒,被視為妖魔淫邪,經此一番天翻地覆的大變,竟成為中原群雄之首,克成大漢子孫中興的大業。

    其後朱元璋起了異心,疊施奸謀而登帝位,但他圖謀明教教主之位,終不得逞,不過助他打下江山的主要是明教中人,是以國号不得不稱個“明”字。

    明朝內洪武元年戊申至崇祯十七年甲申,二百七十七年的天下,均得明教之助而來。

     朱元璋登基後,不願讓自己大業之成,明教占了太多功績,又不願朝廷政務受到明教教主的牽絆幹預,因此盡力泯滅與明教有關的痕迹瓜葛,不少出身于明教的功臣大将,隻因不擁他為明教教主,便莫名其妙、不明不白地慘遭殺害。

    馮勝、傅友德、藍玉等大将全家受戮,株連甚廣,史有明文。

    而據野史傳聞,常遇春因病早亡,徐達卻遭朱元璋下毒暗害而死。

    明朝開國諸大将中,能得保天年而獲善終者,隻湯和一人而已。

    此人庸庸碌碌,向來唯朱元璋之命是從,是以不為朱元璋所忌。

     此後張無忌等人繼續留待少林寺中,為戰陣中受傷的群豪治理療護,并等待李天垣迎回屠龍刀和倚天劍。

    群豪泰半均想親眼目睹這江湖上盛傳數十載的兩件神兵利器,眼見左右無事,也多留在少室山上。

     又過得十餘日,李天垣與彭瑩玉自海外小島歸返,快馬馳回少室山,攜着兩隻長形木箱,呈交給張無忌。

    張無忌打開木箱,隻見屠龍刀和倚天劍都已在齊柄處斷成兩截。

    屠龍刀斷口處中空,張無忌将那片畫明地圖的鐵片放入,正好紋絲合縫,牢牢嵌住,舞動寶刀時不會發出聲響。

    倚天劍斷口處同樣可以嵌入另一塊寫着“普渡山東桃花島”的鐵片。

     群雄得知屠龍刀複出,都擁到廣場來觀看。

     張無忌三根手指持着刀背,提起半截屠龍刀,人手仍頗為沉重,霎時間百感交集,自己父母為此刀而喪命,近二十餘年來江湖上紛擾不休,皆是為了此刀。

    群雄聚集少林,主旨也是為了這柄寶刀。

    怎想到寶刀出現,竟已斷折無用。

     他正自沉吟,銳金旗掌旗使吳勁草上前說道:“啟禀教主,屬下是鐵匠出身,學過鑄造刀劍之法,待屬下試試,不知是否能将這寶刀、寶劍接續完好。

    ”楊逍喜道:“吳旗使鑄劍之術天下無雙,教主不妨命他一試。

    ”張無忌點頭道:“這兩柄利器如此斷了,确也可惜。

    吳旗使試試也好。

    ”’ 吳勁草向烈火旗掌旗使辛然說道:“鑄刀鑄劍,關鍵在于火候,須得辛兄相助一臂之力。

    咱哥兒倆便即動手如何?”辛然笑道:“生柴燒火,原是兄弟的拿手本事。

    ” 于是二人指揮屬下,搭起一座高爐,爐口火孔口徑不到一尺。

    吳勁草将屠龍刀的半截刀柄牢牢砌在爐中,斷截處對準火孔。

    烈火旗諸般燃料均是現成,頃刻間便生起一爐熊熊大火。

    吳勁草右臂已斷,隻剩下一條左臂。

    他身旁放着十餘件兵刃,目不轉睛地望着爐火,每見爐火變色,便将兵刃放入爐中試探火力,待見爐火自青變白,當下左手提起鋼鉗,鉗起半截屠龍刀,和刀柄的半截并在一起,在火焰中熔燒。

    他上身脫得赤條條的,火星濺在身上恍如不覺,全神貫注,心無旁骛。

    張無忌心想:“鑄造刀劍雖是小道,其中卻也有大學問、大本領在。

    若是尋常鐵匠,單是這等炎熱便已抵受不住。

    ” 忽聽得啪啪兩聲,拉扯風箱的兩名烈火旗教衆暈倒在地。

    辛然和烈火旗掌旗副使搶上前去,拖開暈倒的兩人,親自拉扯風箱鼓風。

    這兩入内功修為均頗不弱,這一使勁鼓風,爐火直蹿上來,火焰高達丈許,蔚為奇觀。

     過得半炷香時分,吳勁草突然叫道:“啊喲!”縱身後躍,滿臉沮喪之色。

    衆人吃了一驚,看他手中時,隻見一柄鐵鉗已熔得扭曲不一成模樣,屠龍刀卻毫無動靜。

    吳勁草搖頭道:“屬下無能。

    這屠龍寶刀果然名不虛傳。

    ”辛然和烈火旗副使暫停扯風,退在一旁。

    二人全身衣褲汗濕,便似從水中爬起來一般。

     趙敏忽道:“無忌哥哥,那些聖火令不是連屠龍刀也砍不動麼?”張無忌道:“啊,是了!”他從懷中取出六枚聖火令,交給吳勁草道:“刀劍不能複原,那也罷了。

    聖火令是本教至寶,可不能損毀。

    ”吳勁草道:“是!”躬身接過,見六枚聖火令非金非鐵,堅硬無比,在手中掂了掂斤兩,低頭沉思。

     張無忌道:“若無把握,不必冒險。

    ”吳勁草不答,隔了一會,才從沉思中醒轉,說道:“屬下無禮,請教主原宥。

    這聖火令乃用白金玄鐵混合金剛砂等物鑄就,烈火決不能熔。

    屬下大為疑惑,不知當年如何鑄成,委實不明其理,一時想出了神。

    ” 趙敏向張無忌橫了一眼,笑道:“日後教主要去波斯,會見一位要緊人物,那時你可随同前去,向他們的高手匠人請教。

    ”張無忌忸怩道:“我去波斯幹什麼?”趙敏微笑道:“大家心照不宣。

    ”又向吳勁草道:“你瞧,聖火令上還刻得有花紋文字,以屠龍刀、倚天劍之利,尚且不能損它分毫,這些花紋文字又用什麼家夥刻上去的?” 吳勁草道:“要刻花紋文字,卻倒不難。

    先在聖火令上遍塗白蠟,在蠟上雕以花紋文字,然後注以烈性酸液,以數月功夫,慢慢腐蝕。

    其間不斷更換酸液,待得刮去白蠟,花紋文字便刻成了。

    屠龍刀和倚天劍中所藏玄鐵小片,也是用這法子刻成的。

    小人所不懂的乃是熔鑄之法。

    ”辛然叫道:“喂,到底幹不幹啊?”吳勁草向張無忌道:“教主放心,辛兄弟的烈火雖然厲害,卻損不了聖火令分毫。

    ” 辛然心中卻有些惴惴,道:“我盡力扇火,倘若燒壞了本教聖物,我可吃罪不起。

    ”吳勁草微笑道:“量你也沒這等能耐,一切由我擔待。

    ”于是将兩枚聖火令夾住半截屠龍刀,然後取過一把新鋼鉗,挾住兩枚聖火令,将寶刀放入爐火再燒。

     烈焰越沖越高,直燒了大半個時辰,眼看吳勁草、辛然、烈火旗副使三人在烈火烤炙之下,越來越神情委頓,漸漸要支持不住。

     鐵冠道人張中向周颠使個眼色,左手輕揮,兩人搶上接替辛然與烈火旗副使,用力扯動風箱。

    張周二人的内力比之那二人又高得多了,爐中筆直一條白色火焰騰空而起。

     吳勁草突然喝道:“顧兄弟,動手!”銳金旗掌旗副使手持利刃,奔到爐旁,白光一閃,挺刀便向吳勁草胸口刺去。

    旁觀群雄無不失色,齊聲驚呼。

    吳勁草赤裸裸的胸膛上鮮血射出,一滴滴地落在屠龍刀上,血液遇熱,立時化成青煙袅袅冒起。

    吳勁草大叫:“成了!”退了數步,一跤坐在地下,左手中握着一柄黑沉沉的大刀,那屠龍刀的兩段刀身已鑲在一起。

     衆人這才明白,原來鑄造刀劍的大匠每逢鑄器不成,往往滴血刃内,古時幹将莫邪夫婦甚至自身跳人爐内,才鑄成無上利器。

    吳勁草此舉,可說是古代大匠的遺風了。

     張無忌忙扶起吳勁草,察看他傷口,見這一刀入肉甚淺,并無大礙,當下将金創藥為他敷上,包紮了傷口,說道:“吳兄何必如此?此刀能否續上,無足輕重,卻讓吳兄吃了這許多苦。

    ”吳勁草道:“皮肉小傷,算得什麼?倒讓教主操心了。

    ”站起身來,提起屠龍刀看時,隻見接續處天衣無縫,隻隐隐有一條血痕,不禁十分得意。

     張無忌看那兩枚人爐燒過的聖火令果然絲毫無損,接過屠龍刀來,往兩根從元兵手中搶來的長矛上砍去,嗤的一聲輕晌,雙矛應手而斷,端的是削鐵如泥。

     群雄大聲歡呼,均贊:“好刀!好刀!” 吳勁草捧過兩截倚天劍,想起銳金旗前掌旗使莊铮,以及本旗的數十名兄弟均命喪此劍之下,忍不住眼淚奪眶而出,說道:“教主,此劍殺了我莊大哥,殺了我旗不少好兄弟,吳勁草恨此劍人骨,不能為它接續。

    願領教主罪責。

    ”說着淚如雨下。

     張無忌道:“這是吳大哥的義氣,何罪之有?”拿起兩截斷劍,走到峨嵋派靜玄身前,說道:“此劍原是貴派之物,便請師太收管,轉交周……交給宋夫人。

    ” 靜玄一言不發,接過兩截斷劍。

     張無忌拿着那柄屠龍刀,微一沉吟,向空聞道:“方丈,此刀是我義父得來,現下我義父皈依三寶,身屬少林,此刀該當由少林派。

    ” 空聞雙手亂搖,說道:“此刀已數易其主,最後是張教主派人千辛萬苦地尋來,又是貴教吳旗使接續複原。

    何況今日天下英雄共推。

    張教主為尊,論才論德,論淵源,論名位,此刀自當由張教主掌管,那是天經地義的了。

    ” 群雄齊聲附和,均說:“衆望所歸,張教主不必推辭。

    ” 張無忌隻得收下,心想:“若得憑此寶刀而号令天下武林豪傑,共驅胡虜,原是眼前的大事。

    ”隻聽得群雄紛紛說道:“武林至尊,寶刀屠龍,号令天下,莫敢不從!”下面本來還有“倚天不出,誰與争鋒?”這兩句,但衆人看到倚天劍斷折後不能接續,這兩句也沒人再提了。

    明教銳金旗下諸人與那倚天劍實有切齒大恨,今日眼見屠龍刀複原如初,倚天劍卻成了兩截斷劍,無不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