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舉火燎天何煌煌

關燈
拍手呵呵大笑,對我們再不在意,我們又老爺長、老爺短地對他們恭敬奉承,馬屁拍到十足。

    吳祯兄弟曾想去弄些麻藥來,半途上麻翻了這夥兇人,救出少林群僧。

    可是我們細想,這件事來龍去脈半點不知,眼看這夥兇人又甚精明幹練,武功了得,沒的一個失手,打草驚蛇,反誤了大事,是以始終沒敢下手。

    到得河間府,遇上了六輛大車,也都有人押解,車中坐的卻是些俗家人。

    吃飯之時,我聽得一個少林和尚跟一個新來的客人招呼,說道:‘宋大俠,你也來啦!’” 張無忌站起身來,忙問:“他說是宋大俠?那人怎生模樣?”朱元璋道:“那人微胖身材,五六十歲年紀,三絡長須,相貌清雅。

    ” 張無忌聽得正是宋遠橋的形相,又驚又喜,再問其餘諸人的容貌身形,果然俞蓮舟、張松溪、莫聲谷三人也均在内,又問:“他們都受了傷嗎?還是戴了铐鐐?” 朱元璋道:“沒铐鐐,也瞧不出什麼傷,說話飲食都跟常人無異,隻精神不振,走起路來有點虛虛晃晃。

    那宋大俠聽少林和尚這麼說,隻苦笑了一下,沒答話。

    那少林和尚再想說什麼,押解的兇人便過來拉開了他。

    此後兩批人前後相隔十餘裡,再不同食同宿,屬下從此也沒再見到宋大俠他們。

    七月初三,我們載着少林和尚到了大都。

    ” 張無忌道:“啊,到了大都,果然是朝廷下的毒手。

    後來怎樣?”朱元璋道:“那夥兇人領着我們,将一群少林和尚送去西城一座大廟,叫我們也睡在廟裡。

    ”張無忌問道:“那是什麼廟?”朱元璋道:“屬下進寺之時,曾擡頭瞧了瞧廟前的匾額,見是叫做‘萬安寺’,便因這麼一瞧,吃了個兇人的一下馬鞭。

    當晚我們兄弟們悄悄商量,這些兇人定然放不過我們,勢必要舉人滅口,天一黑,我們便偷着走了。

    ” 張無忌道:“事情确是兇險,幸好這批兇人倒也沒追趕。

    ” 湯和微笑道:“朱大哥也料到了這着,事先便安排下手腳。

    我們到鄰近的騾馬行中去抓了七個騾馬販子來,跟他們對換了衣服,然後将這七人砍死在廟中,臉上斬得血肉模糊,好讓那些兇人認不出來。

    又将跟我們同來的大車車夫也都殺了,銀子散得滿地,裝成是兩夥人争銀錢兇殺一般。

    待那夥兇人回廟,再也不會起疑。

    ” 張無忌心中一驚,見徐達臉上有不忍之色,鄧愈顯得頗為尴尬,湯和說來得意洋洋,隻朱元璋卻絲毫不動聲色,恍若沒事人一般。

    張無忌暗想:“這人下手好狠,實是個厲害角色。

    ”說道:“朱大哥此計雖妙,但從今而後,咱們決不可再行濫殺無辜。

    ” 這是教主的訓谕,朱元璋等一齊起立,躬身說道:“謹遵教主令旨。

    ”後來朱元璋、徐達、鄧愈、湯和等行軍打仗,果然恪遵張無忌的令旨,不敢随便殺戮無辜,終于民心歸順,得成一代大業。

     張無忌道:“朱大哥七位探聽到少林、武當兩派高手的下落,此功不小。

    待安排了抗元起義的大事之後,咱們便去大都相救兩派高手。

    ”他說過公事,再和徐達等相叙私誼,說起那日偷宰張員外耕牛之事,一齊拊掌大笑。

     當晚張無忌大會教衆,焚火燒香,宣告各地并起,共抗元朝,諸路教衆務當相互呼應,要累得元軍疲于奔命,那便大事可成。

     是時定下方策,教主張無忌率同光明左使楊逍、青翼蝠王韋一笑執掌總壇,為全教總帥。

    白眉鷹王殷天正,率同天鷹旗下教衆,在江南起事。

    布袋和尚說不得率領劉福通、杜遵道、羅文素、盛文郁、王顯忠、韓皎兒等人,在河南颍川一帶起事。

    彭瑩玉和尚率領徐壽輝、部普旺、明五等,在江西贛、饒、袁、信諸州起事。

    說不得以前曾在汝甯、信陽州扶助棒胡,以明教為号召起義反元,彭瑩玉曾在袁州扶助周子旺起義反元,均遭撲滅,兩人奉命聯絡棒胡及周子旺所屬舊人,再次起事。

    鐵冠道人率領布三王、孟海馬等,在湘楚荊襄一帶起事。

    周颠率領芝麻李、趙君用等在徐宿豐沛一帶起事。

    朱元璋、徐達、湯和、鄧愈、花雲、吳良、吳祯,會同常遇春寨中人馬,和孫德崖等在淮北濠州起兵,奉韓山童為首領。

    冷謙會同西域教衆,截斷自西域開赴中原的蒙古救兵。

    五行旗歸總壇調遣,何方吃緊,便向何方應援。

    (按:文中張無忌、楊逍、殷天正、殷野王、韋一笑為虛構人物,其餘諸人及起兵地點均大緻根據史書所載。

    ) 這等安排方策,十九出于楊逍和彭瑩玉的計謀。

    張無忌宣示出來,教衆歡聲雷動。

     張無忌取出從光明頂秘道中得來的前陽教主手書“聖火令三大令、五小令”,這大小八令當年如人人遵行,明教便無近日的大危難。

    張無忌站上高台,朗聲說道:“我教以普救世人為宗旨,凡不得虐民害民,不得自相紛争等等,那是容易做到的。

    ‘聖火令第一大令’最關要緊,衆兄弟請聽了。

    ” 他鼓足中氣,令蝴蝶谷中數千教衆人人聽聞廣第一令:不得為官作君。

    吾教自教主以至初入教弟子,皆以普救世人為念,決不圖謀私利。

    是以不得投考科舉,不得應朝廷征聘任用,不得為将帥丞相,不得作任何大小官吏,更不得自立為君主,據地稱帝。

    于反抗外族君皇之時,可暫以‘王侯’、‘将軍’等為名,以資号召。

    一旦克成大業,凡我教主以至任何教衆,均須退為平民,僻處草野,兢兢業業,專注于救民、渡世、行善去惡,不得受朝廷榮銜、爵位、封贈,不得受朝廷土地、金銀賜與。

    唯草野之人,方可為民抗官、殺官護民;一旦為……官為君,即置草民于度外矣。

     他把這“聖火令第一大令”誠誠懇懇地讀了出來,各教衆聽了,無不凜然。

     張無忌又道:“咱們現下都是草野小民,這聖火第一大令做來不難。

    一旦咱們創下了基業,占下了大都大城,大家記得,千萬不可稱皇稱帝。

    與老百姓作對,也就是和我張無忌作對。

    ”楊逍跟着說道:“衆位兄弟,大家這時候須當立定腳跟,等到将來有了功業,手中有了大權,有了城池兵馬,再要放開,那就難得很了。

    ”衆人都慷慨宣誓,決意為民,決不謀權圖利。

     此後明教教衆果然在各地攻城掠地,創下好大基業。

    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等一幹人攻下應天府,建為都城,朱元璋才稱“吳王”,不敢稱帝。

    曆史明文記載,有書生向朱元璋建議:“高建牆、廣積糧、緩稱王。

    ”其實是因明教有聖火令第一大令之約束,朱元璋後來要脫離明教、不受聖火令規範,這才開國稱帝,封官贈爵。

    那都是後話了。

     張無忌又道:“單憑本教一教之力,難以撼動元朝近百年的基業,須當聯絡天下英雄豪傑,群策群力,大功方成。

    眼下中原武林的首腦人物半數為朝廷所擒,總壇即當設法營救。

    明日衆兄弟散處四方,遇上機會便即殺鞑子動手,總壇也即前赴大都救人。

    今日在此盡歡,此後相見,未知何日。

    衆兄弟須當義氣為重,大事為先,決不可争權奪利,互逞殘殺。

    若有此等不義情由,總壇決不寬饒。

    ” 衆人齊聲答應:“教主令旨,決不敢違!”呼喊聲山谷鳴響。

     當下衆人歃血為盟,焚香為誓,決死不負大義。

     是晚月明如晝,諸路教衆席地而坐,總壇的執事人員取出素餡圓餅,分飨諸人。

    衆人見圓餅似月,說道這是“月餅”。

    後世傳說,漢人相約于八月中秋食月餅殺鞑子,便因是夕明教聚義定策之事而來。

     張無忌又宣示道:“本教曆代相傳,不茹葷酒。

    但眼下處處災荒,隻能有什麼便吃什麼,何況咱們今日第一件大事,乃是驅除鞑子,衆兄弟不食葷腥,精神不旺,難以力戰。

    自今而後,廢了不茹葷酒這條教規。

    咱們立身處世,以大節為重,飲食禁忌,隻是餘事。

    ”自此而後,明教教衆所食月餅,便有以豬肉為餡的。

     次日清晨,諸路人衆向張無忌告别。

    衆人雖均是意氣慷慨的豪傑,但想到此後血戰四野,不知誰存誰亡,大事縱成,今日蝴蝶谷大會中的群豪隻怕活不到一半,不免俱有惜别之意。

    是時蝴蝶谷前聖火高燒,也不知是誰忽然朗聲唱了起來:“焚我殘軀,熊熊聖火。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衆人齊聲相和: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

    喜樂悲愁,皆歸塵土。

    萬事為民,不圖私我。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那“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的歌聲,飄揚在蝴蝶谷中。

    群豪白衣如雪,一個個走到張無忌面前,躬身行禮,昂首而出,再不回顧。

    張無忌想到如許大好男兒,此後一二十年之中,行将鮮血灑遍中原大地,忍不住熱洎盈眶。

     但聽歌聲漸遠,壯士離散,熱鬧了數日的蝴蝶谷重歸沉寂,隻剩下楊逍、韋一笑,以及朱元璋等寥寥數人。

     張無忌詳細詢明萬安寺坐落的所在,以及那幹兇人形貌,說道:“朱大哥,此間濠泗一帶、方當大亂,不可錯過了起事之機。

    你們不必陪我上大都去,咱們就此别過。

    ” 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等齊道:“但盼教主馬到成功,屬下等靜候好音。

    ”拜别了張無忌,出谷自去舉事。

     張無忌道:“咱們也要動身了。

    小昭,你身有铐鐐,行動不便,就在這裡等我吧。

    ”小昭委委屈屈地答應了,但一直送出谷來,送了三裡,又送三裡,終是不肯分别。

     張無忌道:“小昭,你越送越遠,回去時路也要不認識啦。

    ”小昭輕聲道:“教主,你到了大都,會見到那個趙姑娘嗎?”張無忌道:“說不定能見得到。

    ”小昭道:“你要是見到她,代我求她一件事成不成?”張無忌奇道:“你有什麼事求她?”小昭雙臂一伸,道:“向趙姑娘借倚天劍一用,把這鐵鍊兒割斷了,否則我終身便這麼給綁着不得自由。

    ”張無忌見她神情楚楚,心下憐惜,便道:“隻怕她不肯将寶劍借給我,何況要一直借到這裡。

    ”小昭道:“那麼……那麼,你将我帶到她跟前,請她寶劍一揮,不就成了?”張無忌笑道:“說來說去,你還是要跟我上大都去。

    楊左使,你說咱們能帶她嗎?” 楊逍心知張無忌既這麼說,已有攜她同去之意,說道:“那也不妨,教主衣着茶水,也得有個人服侍,隻是鐵鍊聲丁丁當當,引人注目。

    這樣吧,叫她裝作生病,坐在大車之中,平時不可出來。

    ”小昭大喜,忙道:“多謝教主,多謝楊左使。

    ”向韋一笑看了一眼,又加上一句:“多謝韋法王。

    ”韋一笑道:“多謝我幹什麼?你小心我發起病來,吸你的血。

    ”說着露出滿口森森白牙,裝個怪樣。

    小昭明知他是開玩笑,卻也不禁有些害怕,退了三步,道:“你……你别吓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