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 秘笈兵書此中藏
關燈
小
中
大
了趙敏之言,當下隻牽引撥動鶴筆翁的拳腳,對付鹿杖客時卻是太極拳的招數,叫道:“鶴先生,不用擔心,你我二人合力,定能宰了這頭淫鹿。
汝陽王已封你為……封你為……”一時卻想不到合适的官職。
趙敏叫道:“鶴先生,你封官的官诰,便在這兒。
”說着從懷中取出一束紙片一揚,讀道:“嗯,是大元護國揚威大将軍,快加把勁啊。
” 張無忌右掌拍出,将鹿杖客逼向左側,正好鶴筆翁的左掌為他引得自左而右擊到,成為左右夾攻之局。
鹿杖客和鶴筆翁數十年來親厚勝于同胞,原不信他會出賣自己,但此刻眼見鶴筆翁接連五招,都是攻向自己要害,拳腳中又積蘊全力,直欲制自己死命,哪裡還有半分情誼?他憤慨異常,喝道:“你貪圖富貴,全不顧念義氣麼?” 鶴筆翁急道:“我……我是……”趙敏接口道:“不錯,你這是迫不得已,為了要做護國揚威大将軍,得罪師兄,那也無話可說了。
”張無忌右手加力,凝神牽帶,鶴筆翁揮掌拍出,砰的一聲響,重重擊在鹿杖客肩頭。
鹿杖客大怒,反手出掌,将鶴筆翁左邊牙齒打落數枚。
鶴筆翁怒喝:“師哥,你也太不分好歹,又不是我故意打你。
” 鹿杖客怒道:“是誰先動手了?”他見聞雖博,卻不知世間竟有乾坤大挪移第七層神功的偌大威力,以鶴筆翁如此武功修為,即令張無忌能勝他殺他,卻決計不能倒轉他掌力,移來擊打自己,是以絲毫沒疑心是敵人從中作怪。
鶴筆翁急欲表明心迹,罵道:“賊小子,你搗鬼!”趙敏叫道:“是啊,不用再叫他師哥,罵他‘賊小子’便了。
”張無忌左掌壓住了鹿杖客掌力,右手牽引,鶴筆翁左掌擊上了鹿杖客右頰,登時高高腫起。
張無忌見鹿杖客憤怒欲狂,紅了雙眼,反掌向師弟鶴筆翁擊去,乘着二人互攻之際,左手重重出指,點了鹿杖客的穴道,見鶴筆翁在一旁心慌意亂,當即也伸指點中他穴道,跟着雙掌探出,一掌按在鹿杖客肩頭,一掌按在鶴筆翁背心,催動九陽真氣,将兩人體内的玄冥陰氣逐步化去。
待得将鶴筆翁體内陰氣化去了三四成,再轉手去消耗鹿杖客體内的陰氣。
如此周而複始,玄冥二老苦練數十年的玄冥陰氣終于去了十之七八,此後不能再練,否則陰毒攻心,猶似張無忌幼時所受。
玄冥二老從此退而為武林中的三流庸手,再也不複是一流角色了。
張無忌幼時中了玄冥神掌,苦撐多年,受盡煎熬,直到此時方始得報,哈哈一笑,解了二人穴道。
玄冥二老大怒,各出右掌向張無忌胸口擊去。
張無忌不讓不避,受了他們掌力。
波的一聲,二老手臂劇痛,胸口氣血翻湧,委頓在地,站不起身。
以他二人此時武功修為,連趙敏往日手下的神箭八雄也及不上了。
張無忌也不再懲罰二老,和趙敏一同回到少林寺中,察看趙敏頭頂傷勢,見并無大無礙,忽然想起一事,道:“敏妹,你身上湊巧帶着紙張,這一來不由得鹿杖客不信。
” 趙敏笑吟吟地從懷中取出一束紙張,在他面前一揚,笑道:“你猜這是什麼?”張無忌笑道:“你叫我猜的東西,反正我定是一輩子也猜不出的,也懶得費神了。
”趙敏将紙張放在他手裡。
張無忌就燭光一看,隻見這些紙張乃是兩本色已轉黃的書卷,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細如蠅頭的工整小楷。
第一本上開頭寫着“武穆遺書”四字,内文均是行軍打仗、布陣用兵的精義要訣。
第二本開頭四字是:“九陰真經”,内文盡是諸般神奇的武功,翻到最後,“九陰白骨爪”和“白蟒鞭”等赫然在内。
他心中一凜,說道:“你……你是從周姑娘身上取來的?” 趙敏笑道:“當她不能動彈之時,我焉有不順手牽羊之理?這些陰毒功夫我可不想學,但取來毀了,勝于留在她手中害人。
” 張無忌随手翻閱《九陰真經》,讀了幾頁,隻覺文義深奧,一時難解,然決非陰毒邪辟的武學,說道:“這經上所載武功,其實極是精深,依法修煉,一二十年之後,相信成就非同小可,若是隻求速成,學得一些皮毛,那就害人害己了。
”頓了一頓,又道:“那位身穿黃衫的楊姊姊,武功與周姑娘明明是一條路子,然而招數正大光明,醇正之極,似乎便也是從這《九陰真經》中而來。
” 趙敏道:“她說‘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雕俠侶,絕迹江湖’,這四句話是什麼意思?”張無忌搖頭道:“日後咱們見到太師父,請教他老人家,或許能明白其中緣由。
” 趙敏點了點頭,又道:“無忌哥哥,那位楊姊姊給了你一個小包,是什麼東西啊?”張無忌從懷裡取出那青布小包,放在桌上,說道:“這是那楊姊姊從周姑娘身上取來的,說道:‘所有疑窦,由此索解’,我一直不敢打開來看。
”趙敏道:“為什麼不敢?你怕這是周姑娘做下壞事的證據,是不是?你心裡還對周姑娘舊情不忘,是不是我去了蒙古之後,你便又去找她了?宋青書那時就算不死,也已是廢人一個,地久天長,你還是會跟她在一起,把我放在腦後,想也不想了。
”說着淚水便如珍珠斷線,瑟瑟而下。
張無忌伸左臂将她摟住,吻了吻她臉,說道:“我隻盼天長地久,永遠如此不變。
敏妹,你伴在我身邊,我是說不出的快活,生怕這小包一打開,有什麼古怪物事,害得你我之間有了芥蒂,沒現下這樣平安喜樂……”趙敏笑逐顔開,柔聲道:“那麼這小包裡的物事,咱們不要看,抛人井裡算了。
無忌哥哥,我也覺得現今好得很,老天爺待我們已太好了,最好什麼都不要變。
”張無忌道:“不,要變的。
咱倆還得拜堂成親,生個娃娃!”趙敏羞澀一笑,道:“生個小鞑子嗎?”張無忌笑道:“他一半是漢人,一半是鞑子,日後他去蒙古也可以,來中原也可以。
人家既不當他是小南蠻,也不當他是小鞑子!” 趙敏伸臂摟住張無忌頭頸,喜道:“無忌哥哥,那妙得很。
”她瞧了瞧桌上的小包,好奇心起,說道:“隻要你對我決不變心,咱們瞧瞧包裡的東西也不妨。
”說着拿過小包,輕輕解開包上的絲線細繩。
裡面露出個小小白色瓷瓶,上以朱漆寫着五個小字“十香軟筋散”。
另外是兩塊黑色鐵片,人手沉甸甸的,與常鐵相較,如果大小厚薄相同,這鐵片幾有五倍之重。
隻見一塊鐵片上刻蝕有七個小字“普渡山東桃花島”,另一塊刻着一幅地圖,道路盤旋曲折,繁複異常,沿路刻有極小的箭頭指示。
道路盡處分叉,盡頭各繪有一本小小書本。
鐵片背後又刻着四排十六個小字,每排四字: 武穆遺書 九陰真經 驅胡保民 是為号令 張無忌拿着鐵片,怔怔出神:“那位楊姊姊向芷若問得屠龍刀和倚天劍的下落,這瓶‘十香軟筋散’又從芷若身上取出,那麼我們在小島上中毒、蛛兒給人殺害,全都是芷若下的手。
鐵片上說道‘是為号令’,當然是指屠龍刀而言。
原來她先從屠龍刀和倚天劍中取得鐵片地圖,再到桃花島尋得《武穆遺書》和《九陰真經》。
芷若,芷若,你為什麼做這些事?”心中一痛,左手緊握鐵片,連手掌也疼痛起來。
張無忌心想一直冤枉了趙敏,怔怔地望着她,隻見她容顔憔悴,雙頰瘦削,一雙妙目也正深情地凝望着自己,體會到這幾個月來她所受的折磨當真非人所堪,心下好生憐惜,伸臂抱住了她,顫聲道:“敏妹,我……我真對你不起……若不是你聰明機靈,糊塗透頂的張無忌要是将你殺了,那便如何是好?”趙敏笑道:“你舍得殺我麼?那時你認定我是兇手,可是見到我時怎麼又不殺?” 張無忌一呆,歎道:“我不論什麼時候都舍不得你,敏妹,我對你實是情之所鐘,不能自已。
倘若我表妹真的是你所殺,我可不知如何是好了。
這些日子來真相逐步大白,我雖為芷若惋惜,卻也忍不住心下竊喜。
”趙敏聽他說得誠懇,倚在他懷裡。
良久良久,兩人都不說話。
趙敏輕輕地道:“無忌哥哥,我和你初次相遇綠柳山莊,後來一起跌入地牢,那時怎想得到日後能跟你在一起?”張無忌“嗤”的一聲笑,伸手抓住她左腳,脫下了她鞋子。
趙敏笑道:“一個大男人,卻來欺侮弱女子。
”張無忌道:“你是弱女子麼?你詭計多端,比十個男子漢還厲害。
”趙敏笑道:“多承張大教主誇贊,小女子愧不敢當。
” 說到這裡,兩人一齊哈哈大笑。
這幾句對答,正是當年兩人在綠柳山莊的地牢中所說。
隻是當日兩人說這幾句話時滿懷敵意,今夕卻柔情無限。
張無忌笑道:“你怕不怕我再搔你的腳底?”趙敏笑道:“不怕!”張無忌便伸手握住了她腳,二人均感幸福喜樂。
次晨張無忌一早起身,躍上高樹瞭望,見山下敵軍旌旗招展,人馬奔騰,營中号角聲此起彼落,顯是調兵遣将,十分忙碌。
詢問探訊的教衆,得知元兵另一個萬人隊也已開到,總共已是兩個萬人隊。
張無忌道:“敏妹!”趙敏應道:“嗯,怎麼?”張無忌微一遲疑,道:“沒什麼,我随口叫你一聲。
”他本想與趙敏商議打退元兵之法,以她之足智多謀,定有妙策,但轉念一想:“她是朝廷郡主,背叛父兄而跟随于我,再要她定計去殺自己蒙古族人,未免強人所難。
”是以話到口邊,又忍住了不說。
趙敏鑒貌辨色,已知其意,歎了口氣,說道:“無忌哥哥,你能體諒我的苦衷,我也不用多說了。
” 張無忌回入室中,彷徨無策,随手取出趙敏昨晚取來的那兩本小冊,看了幾頁《九陰真經》,又再翻閱《武穆遺書》,披覽了幾章,無意中看到“兵困牛頭山”五個小字,心中一動,仔細看下去,卻是嶽飛叙述當年如何為金兵大軍包圍、如何從間道脫困、如何突出奇兵、如何内外夾攻而大獲全勝,種種方略,記叙詳明。
張無忌拍案大叫:“天助我也!”掩住兵書,靜靜思索,這少室山上的情勢,雖與嶽飛當年被困牛頭山時的情景大不相同,然用其遺意,未始不能出奇制勝。
他越想越欽服,暗想嶽武穆果是天縱奇才,如此險着,常人哪裡想得到,又想用兵之道便如武功一般,若未得高人指點,高下巧拙,相去實不可以道裡計。
他以手指蘸了茶水,在桌上繪畫圖形,雖覺行險,卻未始不能僥幸得逞,心想以寡敵衆,終不能以堂堂正正之陣取勝。
當下心意已決,來到大雄寶殿,請空聞方丈召集群雄。
片刻間各路英雄齊到殿中。
張無忌居中一站,說道:“此刻鞑子兵馬聚集山下,料想不久便會大舉攻山。
咱們雖然昨日小勝,挫了鞑子的銳氣,但鞑子倘若不顧性命地蜂擁而上,彼衆我寡究屬難以抵擋。
在下不才,蒙衆位英雄推舉,暫充主帥。
今日敵忾同仇,請各位暫聽在下号令。
”群雄齊道:“但有所命,自當凜遵,不敢有違。
”張無忌道:“好!吳旗使聽令!” 銳金旗掌旗使吳勁草踏上一步,躬身道:“屬下聽令。
”心想:“教主發令,第一個便差遣到我,實是我莫大榮幸。
不論命我所做之事如何艱危,務須舍命以赴。
”張無忌說道:“命你率領本旗兄弟,執掌軍法,哪一位英雄好漢不遵号令,銳金旗長矛短斧齊往他身上招呼。
縱然是本教耆宿、武林長輩,俱無例外。
”吳勁草大聲道:“得令!”從懷中抽出了一面小小白旗,持在手中。
吳勁草本人的武功聲望,在江湖上未臻一流之境,旁人對他原不如何重視。
但自那。
廣場上五行旗大顯神威,群雄均知他手中這面白旗所到之處,跟着而來的便是五百支羽箭、五百根标槍、五百柄短斧,任你本領通天,霎時之間也成為一團肉醬,是以見他白旗展動,心中都是一凜。
原來張無忌翻閱《武穆遺書》,見第一章便說:“治軍之道,嚴令為先。
”他知這些江湖豪士向來人人自負,各行其是,個别武功雖強,聚在一起卻是烏合之衆,若非申令部勒,令人人遵從指揮,決不能與蒙古精兵相抗,因此第一件事便命銳金旗監令執法。
張無忌指着殿前的一堵照壁,說道:“衆位英雄,凡輕功高強,能一躍而上此堵照壁的,請一獻身手。
”群雄中登時有不少人臉現不滿,心道:“這是什麼當口,卻叫我們來幹這無關緊要的縱高蹿低?”有些前輩高手更覺他小觑了人,大是不愉。
張松溪排衆而出,說道:“我能躍上。
”躍上照壁,輕輕從另一面翻下,武當派梯雲縱輕功名聞天下,以張松溪的能耐,要躍過這堵照壁可說不費吹灰之力,但他毫不賣弄,隻老老實實地遵令躍上,再行翻下。
接着俞蓮舟、殷梨亭、楊逍、範遙、韋一笑等高手依次遵行,隻見群雄如穿花蝴蝶,接二連三地躍過牆去,有的炫耀輕功,更在半空中演出諸般花式,躍到四百餘人,餘下便再無人試。
這堵照壁着實不低,若非輕功了得,卻也不易一躍而上。
群雄武功修為不同,擅于拳腳兵刃的,輕功往往便甚平常。
江湖上的成名人物無不有自知之明,決不肯當衆自暴其短。
張無忌見這四百餘人之中,少林派僧衆占了八九十人,心想:“少林是武林中第一大門派,果然名不虛傳。
單以輕功一項而論,好手便遠較别派為多。
”于是傳令道:“俞二伯、張四伯、殷六叔,請你們三位帶同擅長輕功的衆位英雄,虛張聲勢,假裝寺中人衆盡數逃走,引得敵軍來追,一到後山,便即如此如此。
”武當派俞張殷三俠齊聲接令。
張無忌一一分派,何者埋伏,何者斷後,何者攻堅,何者側擊,俱各詳細安排。
楊逍等見他設計巧妙,而布陣迎敵,又如此井井有條,若有預謀,無不驚訝,卻不知他乃襲用嶽武穆遺法,隻是因地形有異、部屬不同,而略加更改而已。
張無忌分派已畢,最後說道:“空聞方丈、空智大師兩位,清率同峨嵋派諸位,救死扶傷。
”周芷若既不在山上,峨嵋派無人為首,張無忌自覺與峨嵋派嫌隙甚深,不便指揮,因此請空聞、空智這兩位德高望重的神僧率領,料想峨嵋群弟子不緻抗命。
他号令一下,峨嵋派的男女弟子果然默然接令,并無異言。
張無忌朗聲說道:“今日中原志士,齊心合力,共與鞑子周旋。
少林派執掌鐘鼓的諸位師父,便請擂鼓鳴鐘。
”群雄轟然歡呼,抽刀拔劍,意氣昂揚。
烈火旗将寺中積儲的柴草都搬了出來,堆在寺前,點火燃燒,片刻間煙焰沖天而起。
厚土旗在各處佛殿頂上鋪以泥沙,烈火旗再在泥沙上堆柴澆油,點燃火頭,如此縱火,不緻延燒殿身,從山下遠遠望将上來,卻見數百間寺院到處有熊熊大火冒上。
山下元軍先聽得鐘鼓響動,已自戒備,待見山上火起,都道:“不好,蠻子放火燒寺,定要逃走。
” 俞蓮舟率領一百五十餘名輕功卓越的好漢,從少室山的左側奔了下去。
奔不到山腰,元軍已大聲鼓噪,列隊追來。
群雄四散亂走,好叫元軍羽箭沒法集中施射。
第二批由張松溪率領,第三批由殷梨亭率領。
每人背上各負一個大包袱,包中藏的不是木闆,便是衣被。
在元軍看來,果是棄寺逃命的狼狽情狀,羽箭射中包袱,卻傷不到人。
元軍于煙霧之中看不清人數多寡,當下分兵一萬追趕,餘下一個萬人隊留在原地防變。
張無忌向楊逍道:“楊左使,鞑子将軍頗能用兵,并不全軍追逐。
這倒麻煩了。
”楊逍道:“是,此事确實可憂。
” 隻聽得山下号角響起,元軍兩個千人隊分從左右攻上山來,山坡崎岖,蒙古兵馬卻馳騁如飛,長矛鐵甲,軍容甚盛。
待元軍先鋒攻到半山亭邊,張無忌一揮手,烈火旗人衆從兩側搶開,伏在草中。
待敵軍二千人馬又前進百餘丈,辛然一聲呼哨,噴筒中火油射出,烈火忽發,都往馬匹身上燒去。
群馬悲嘶驚叫,一大半滾下山去,登時大亂。
元軍軍紀嚴明,前隊雖敗,後隊毫不為動,号令之下,三個千人隊棄去馬匹,步攻而前
汝陽王已封你為……封你為……”一時卻想不到合适的官職。
趙敏叫道:“鶴先生,你封官的官诰,便在這兒。
”說着從懷中取出一束紙片一揚,讀道:“嗯,是大元護國揚威大将軍,快加把勁啊。
” 張無忌右掌拍出,将鹿杖客逼向左側,正好鶴筆翁的左掌為他引得自左而右擊到,成為左右夾攻之局。
鹿杖客和鶴筆翁數十年來親厚勝于同胞,原不信他會出賣自己,但此刻眼見鶴筆翁接連五招,都是攻向自己要害,拳腳中又積蘊全力,直欲制自己死命,哪裡還有半分情誼?他憤慨異常,喝道:“你貪圖富貴,全不顧念義氣麼?” 鶴筆翁急道:“我……我是……”趙敏接口道:“不錯,你這是迫不得已,為了要做護國揚威大将軍,得罪師兄,那也無話可說了。
”張無忌右手加力,凝神牽帶,鶴筆翁揮掌拍出,砰的一聲響,重重擊在鹿杖客肩頭。
鹿杖客大怒,反手出掌,将鶴筆翁左邊牙齒打落數枚。
鶴筆翁怒喝:“師哥,你也太不分好歹,又不是我故意打你。
” 鹿杖客怒道:“是誰先動手了?”他見聞雖博,卻不知世間竟有乾坤大挪移第七層神功的偌大威力,以鶴筆翁如此武功修為,即令張無忌能勝他殺他,卻決計不能倒轉他掌力,移來擊打自己,是以絲毫沒疑心是敵人從中作怪。
鶴筆翁急欲表明心迹,罵道:“賊小子,你搗鬼!”趙敏叫道:“是啊,不用再叫他師哥,罵他‘賊小子’便了。
”張無忌左掌壓住了鹿杖客掌力,右手牽引,鶴筆翁左掌擊上了鹿杖客右頰,登時高高腫起。
張無忌見鹿杖客憤怒欲狂,紅了雙眼,反掌向師弟鶴筆翁擊去,乘着二人互攻之際,左手重重出指,點了鹿杖客的穴道,見鶴筆翁在一旁心慌意亂,當即也伸指點中他穴道,跟着雙掌探出,一掌按在鹿杖客肩頭,一掌按在鶴筆翁背心,催動九陽真氣,将兩人體内的玄冥陰氣逐步化去。
待得将鶴筆翁體内陰氣化去了三四成,再轉手去消耗鹿杖客體内的陰氣。
如此周而複始,玄冥二老苦練數十年的玄冥陰氣終于去了十之七八,此後不能再練,否則陰毒攻心,猶似張無忌幼時所受。
玄冥二老從此退而為武林中的三流庸手,再也不複是一流角色了。
張無忌幼時中了玄冥神掌,苦撐多年,受盡煎熬,直到此時方始得報,哈哈一笑,解了二人穴道。
玄冥二老大怒,各出右掌向張無忌胸口擊去。
張無忌不讓不避,受了他們掌力。
波的一聲,二老手臂劇痛,胸口氣血翻湧,委頓在地,站不起身。
以他二人此時武功修為,連趙敏往日手下的神箭八雄也及不上了。
張無忌也不再懲罰二老,和趙敏一同回到少林寺中,察看趙敏頭頂傷勢,見并無大無礙,忽然想起一事,道:“敏妹,你身上湊巧帶着紙張,這一來不由得鹿杖客不信。
” 趙敏笑吟吟地從懷中取出一束紙張,在他面前一揚,笑道:“你猜這是什麼?”張無忌笑道:“你叫我猜的東西,反正我定是一輩子也猜不出的,也懶得費神了。
”趙敏将紙張放在他手裡。
張無忌就燭光一看,隻見這些紙張乃是兩本色已轉黃的書卷,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細如蠅頭的工整小楷。
第一本上開頭寫着“武穆遺書”四字,内文均是行軍打仗、布陣用兵的精義要訣。
第二本開頭四字是:“九陰真經”,内文盡是諸般神奇的武功,翻到最後,“九陰白骨爪”和“白蟒鞭”等赫然在内。
他心中一凜,說道:“你……你是從周姑娘身上取來的?” 趙敏笑道:“當她不能動彈之時,我焉有不順手牽羊之理?這些陰毒功夫我可不想學,但取來毀了,勝于留在她手中害人。
” 張無忌随手翻閱《九陰真經》,讀了幾頁,隻覺文義深奧,一時難解,然決非陰毒邪辟的武學,說道:“這經上所載武功,其實極是精深,依法修煉,一二十年之後,相信成就非同小可,若是隻求速成,學得一些皮毛,那就害人害己了。
”頓了一頓,又道:“那位身穿黃衫的楊姊姊,武功與周姑娘明明是一條路子,然而招數正大光明,醇正之極,似乎便也是從這《九陰真經》中而來。
” 趙敏道:“她說‘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雕俠侶,絕迹江湖’,這四句話是什麼意思?”張無忌搖頭道:“日後咱們見到太師父,請教他老人家,或許能明白其中緣由。
” 趙敏點了點頭,又道:“無忌哥哥,那位楊姊姊給了你一個小包,是什麼東西啊?”張無忌從懷裡取出那青布小包,放在桌上,說道:“這是那楊姊姊從周姑娘身上取來的,說道:‘所有疑窦,由此索解’,我一直不敢打開來看。
”趙敏道:“為什麼不敢?你怕這是周姑娘做下壞事的證據,是不是?你心裡還對周姑娘舊情不忘,是不是我去了蒙古之後,你便又去找她了?宋青書那時就算不死,也已是廢人一個,地久天長,你還是會跟她在一起,把我放在腦後,想也不想了。
”說着淚水便如珍珠斷線,瑟瑟而下。
張無忌伸左臂将她摟住,吻了吻她臉,說道:“我隻盼天長地久,永遠如此不變。
敏妹,你伴在我身邊,我是說不出的快活,生怕這小包一打開,有什麼古怪物事,害得你我之間有了芥蒂,沒現下這樣平安喜樂……”趙敏笑逐顔開,柔聲道:“那麼這小包裡的物事,咱們不要看,抛人井裡算了。
無忌哥哥,我也覺得現今好得很,老天爺待我們已太好了,最好什麼都不要變。
”張無忌道:“不,要變的。
咱倆還得拜堂成親,生個娃娃!”趙敏羞澀一笑,道:“生個小鞑子嗎?”張無忌笑道:“他一半是漢人,一半是鞑子,日後他去蒙古也可以,來中原也可以。
人家既不當他是小南蠻,也不當他是小鞑子!” 趙敏伸臂摟住張無忌頭頸,喜道:“無忌哥哥,那妙得很。
”她瞧了瞧桌上的小包,好奇心起,說道:“隻要你對我決不變心,咱們瞧瞧包裡的東西也不妨。
”說着拿過小包,輕輕解開包上的絲線細繩。
裡面露出個小小白色瓷瓶,上以朱漆寫着五個小字“十香軟筋散”。
另外是兩塊黑色鐵片,人手沉甸甸的,與常鐵相較,如果大小厚薄相同,這鐵片幾有五倍之重。
隻見一塊鐵片上刻蝕有七個小字“普渡山東桃花島”,另一塊刻着一幅地圖,道路盤旋曲折,繁複異常,沿路刻有極小的箭頭指示。
道路盡處分叉,盡頭各繪有一本小小書本。
鐵片背後又刻着四排十六個小字,每排四字: 武穆遺書 九陰真經 驅胡保民 是為号令 張無忌拿着鐵片,怔怔出神:“那位楊姊姊向芷若問得屠龍刀和倚天劍的下落,這瓶‘十香軟筋散’又從芷若身上取出,那麼我們在小島上中毒、蛛兒給人殺害,全都是芷若下的手。
鐵片上說道‘是為号令’,當然是指屠龍刀而言。
原來她先從屠龍刀和倚天劍中取得鐵片地圖,再到桃花島尋得《武穆遺書》和《九陰真經》。
芷若,芷若,你為什麼做這些事?”心中一痛,左手緊握鐵片,連手掌也疼痛起來。
張無忌心想一直冤枉了趙敏,怔怔地望着她,隻見她容顔憔悴,雙頰瘦削,一雙妙目也正深情地凝望着自己,體會到這幾個月來她所受的折磨當真非人所堪,心下好生憐惜,伸臂抱住了她,顫聲道:“敏妹,我……我真對你不起……若不是你聰明機靈,糊塗透頂的張無忌要是将你殺了,那便如何是好?”趙敏笑道:“你舍得殺我麼?那時你認定我是兇手,可是見到我時怎麼又不殺?” 張無忌一呆,歎道:“我不論什麼時候都舍不得你,敏妹,我對你實是情之所鐘,不能自已。
倘若我表妹真的是你所殺,我可不知如何是好了。
這些日子來真相逐步大白,我雖為芷若惋惜,卻也忍不住心下竊喜。
”趙敏聽他說得誠懇,倚在他懷裡。
良久良久,兩人都不說話。
趙敏輕輕地道:“無忌哥哥,我和你初次相遇綠柳山莊,後來一起跌入地牢,那時怎想得到日後能跟你在一起?”張無忌“嗤”的一聲笑,伸手抓住她左腳,脫下了她鞋子。
趙敏笑道:“一個大男人,卻來欺侮弱女子。
”張無忌道:“你是弱女子麼?你詭計多端,比十個男子漢還厲害。
”趙敏笑道:“多承張大教主誇贊,小女子愧不敢當。
” 說到這裡,兩人一齊哈哈大笑。
這幾句對答,正是當年兩人在綠柳山莊的地牢中所說。
隻是當日兩人說這幾句話時滿懷敵意,今夕卻柔情無限。
張無忌笑道:“你怕不怕我再搔你的腳底?”趙敏笑道:“不怕!”張無忌便伸手握住了她腳,二人均感幸福喜樂。
次晨張無忌一早起身,躍上高樹瞭望,見山下敵軍旌旗招展,人馬奔騰,營中号角聲此起彼落,顯是調兵遣将,十分忙碌。
詢問探訊的教衆,得知元兵另一個萬人隊也已開到,總共已是兩個萬人隊。
張無忌道:“敏妹!”趙敏應道:“嗯,怎麼?”張無忌微一遲疑,道:“沒什麼,我随口叫你一聲。
”他本想與趙敏商議打退元兵之法,以她之足智多謀,定有妙策,但轉念一想:“她是朝廷郡主,背叛父兄而跟随于我,再要她定計去殺自己蒙古族人,未免強人所難。
”是以話到口邊,又忍住了不說。
趙敏鑒貌辨色,已知其意,歎了口氣,說道:“無忌哥哥,你能體諒我的苦衷,我也不用多說了。
” 張無忌回入室中,彷徨無策,随手取出趙敏昨晚取來的那兩本小冊,看了幾頁《九陰真經》,又再翻閱《武穆遺書》,披覽了幾章,無意中看到“兵困牛頭山”五個小字,心中一動,仔細看下去,卻是嶽飛叙述當年如何為金兵大軍包圍、如何從間道脫困、如何突出奇兵、如何内外夾攻而大獲全勝,種種方略,記叙詳明。
張無忌拍案大叫:“天助我也!”掩住兵書,靜靜思索,這少室山上的情勢,雖與嶽飛當年被困牛頭山時的情景大不相同,然用其遺意,未始不能出奇制勝。
他越想越欽服,暗想嶽武穆果是天縱奇才,如此險着,常人哪裡想得到,又想用兵之道便如武功一般,若未得高人指點,高下巧拙,相去實不可以道裡計。
他以手指蘸了茶水,在桌上繪畫圖形,雖覺行險,卻未始不能僥幸得逞,心想以寡敵衆,終不能以堂堂正正之陣取勝。
當下心意已決,來到大雄寶殿,請空聞方丈召集群雄。
片刻間各路英雄齊到殿中。
張無忌居中一站,說道:“此刻鞑子兵馬聚集山下,料想不久便會大舉攻山。
咱們雖然昨日小勝,挫了鞑子的銳氣,但鞑子倘若不顧性命地蜂擁而上,彼衆我寡究屬難以抵擋。
在下不才,蒙衆位英雄推舉,暫充主帥。
今日敵忾同仇,請各位暫聽在下号令。
”群雄齊道:“但有所命,自當凜遵,不敢有違。
”張無忌道:“好!吳旗使聽令!” 銳金旗掌旗使吳勁草踏上一步,躬身道:“屬下聽令。
”心想:“教主發令,第一個便差遣到我,實是我莫大榮幸。
不論命我所做之事如何艱危,務須舍命以赴。
”張無忌說道:“命你率領本旗兄弟,執掌軍法,哪一位英雄好漢不遵号令,銳金旗長矛短斧齊往他身上招呼。
縱然是本教耆宿、武林長輩,俱無例外。
”吳勁草大聲道:“得令!”從懷中抽出了一面小小白旗,持在手中。
吳勁草本人的武功聲望,在江湖上未臻一流之境,旁人對他原不如何重視。
但自那。
廣場上五行旗大顯神威,群雄均知他手中這面白旗所到之處,跟着而來的便是五百支羽箭、五百根标槍、五百柄短斧,任你本領通天,霎時之間也成為一團肉醬,是以見他白旗展動,心中都是一凜。
原來張無忌翻閱《武穆遺書》,見第一章便說:“治軍之道,嚴令為先。
”他知這些江湖豪士向來人人自負,各行其是,個别武功雖強,聚在一起卻是烏合之衆,若非申令部勒,令人人遵從指揮,決不能與蒙古精兵相抗,因此第一件事便命銳金旗監令執法。
張無忌指着殿前的一堵照壁,說道:“衆位英雄,凡輕功高強,能一躍而上此堵照壁的,請一獻身手。
”群雄中登時有不少人臉現不滿,心道:“這是什麼當口,卻叫我們來幹這無關緊要的縱高蹿低?”有些前輩高手更覺他小觑了人,大是不愉。
張松溪排衆而出,說道:“我能躍上。
”躍上照壁,輕輕從另一面翻下,武當派梯雲縱輕功名聞天下,以張松溪的能耐,要躍過這堵照壁可說不費吹灰之力,但他毫不賣弄,隻老老實實地遵令躍上,再行翻下。
接着俞蓮舟、殷梨亭、楊逍、範遙、韋一笑等高手依次遵行,隻見群雄如穿花蝴蝶,接二連三地躍過牆去,有的炫耀輕功,更在半空中演出諸般花式,躍到四百餘人,餘下便再無人試。
這堵照壁着實不低,若非輕功了得,卻也不易一躍而上。
群雄武功修為不同,擅于拳腳兵刃的,輕功往往便甚平常。
江湖上的成名人物無不有自知之明,決不肯當衆自暴其短。
張無忌見這四百餘人之中,少林派僧衆占了八九十人,心想:“少林是武林中第一大門派,果然名不虛傳。
單以輕功一項而論,好手便遠較别派為多。
”于是傳令道:“俞二伯、張四伯、殷六叔,請你們三位帶同擅長輕功的衆位英雄,虛張聲勢,假裝寺中人衆盡數逃走,引得敵軍來追,一到後山,便即如此如此。
”武當派俞張殷三俠齊聲接令。
張無忌一一分派,何者埋伏,何者斷後,何者攻堅,何者側擊,俱各詳細安排。
楊逍等見他設計巧妙,而布陣迎敵,又如此井井有條,若有預謀,無不驚訝,卻不知他乃襲用嶽武穆遺法,隻是因地形有異、部屬不同,而略加更改而已。
張無忌分派已畢,最後說道:“空聞方丈、空智大師兩位,清率同峨嵋派諸位,救死扶傷。
”周芷若既不在山上,峨嵋派無人為首,張無忌自覺與峨嵋派嫌隙甚深,不便指揮,因此請空聞、空智這兩位德高望重的神僧率領,料想峨嵋群弟子不緻抗命。
他号令一下,峨嵋派的男女弟子果然默然接令,并無異言。
張無忌朗聲說道:“今日中原志士,齊心合力,共與鞑子周旋。
少林派執掌鐘鼓的諸位師父,便請擂鼓鳴鐘。
”群雄轟然歡呼,抽刀拔劍,意氣昂揚。
烈火旗将寺中積儲的柴草都搬了出來,堆在寺前,點火燃燒,片刻間煙焰沖天而起。
厚土旗在各處佛殿頂上鋪以泥沙,烈火旗再在泥沙上堆柴澆油,點燃火頭,如此縱火,不緻延燒殿身,從山下遠遠望将上來,卻見數百間寺院到處有熊熊大火冒上。
山下元軍先聽得鐘鼓響動,已自戒備,待見山上火起,都道:“不好,蠻子放火燒寺,定要逃走。
” 俞蓮舟率領一百五十餘名輕功卓越的好漢,從少室山的左側奔了下去。
奔不到山腰,元軍已大聲鼓噪,列隊追來。
群雄四散亂走,好叫元軍羽箭沒法集中施射。
第二批由張松溪率領,第三批由殷梨亭率領。
每人背上各負一個大包袱,包中藏的不是木闆,便是衣被。
在元軍看來,果是棄寺逃命的狼狽情狀,羽箭射中包袱,卻傷不到人。
元軍于煙霧之中看不清人數多寡,當下分兵一萬追趕,餘下一個萬人隊留在原地防變。
張無忌向楊逍道:“楊左使,鞑子将軍頗能用兵,并不全軍追逐。
這倒麻煩了。
”楊逍道:“是,此事确實可憂。
” 隻聽得山下号角響起,元軍兩個千人隊分從左右攻上山來,山坡崎岖,蒙古兵馬卻馳騁如飛,長矛鐵甲,軍容甚盛。
待元軍先鋒攻到半山亭邊,張無忌一揮手,烈火旗人衆從兩側搶開,伏在草中。
待敵軍二千人馬又前進百餘丈,辛然一聲呼哨,噴筒中火油射出,烈火忽發,都往馬匹身上燒去。
群馬悲嘶驚叫,一大半滾下山去,登時大亂。
元軍軍紀嚴明,前隊雖敗,後隊毫不為動,号令之下,三個千人隊棄去馬匹,步攻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