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七俠聚會樂未央

關燈
頸中盤了一條青蛇,手中舞弄着一條黑身甴點的大蛇。

    那條黑蛇忽兒盤到了他頭上,一忽兒橫背而過,甚是靈動。

    無忌在冰火島上從來沒見過蛇,看得甚是有趣。

    那老丐見到了他,向他笑了笑,手指一彈,那黑蛇突然躍起,在空中打了個筋鬥,落下時在他胸口盤了幾圈。

    無忌大奇,目不轉睛地瞧着。

    那老丐向他招了招手,做了幾個手勢,示意他走上岸去,還有好戲法變給他看。

     無忌當即從跳闆走上岸去。

    那老丐從背上取下一個布寨,張開了袋口,笑道:“裡面還有好玩的東西,你來瞧瞧。

    ”無忌道:“什麼東丙?”那老丐道:“挺有趣的,你一看便知道了。

    ”無忌探頭過去,往囊中瞧去,但黑黝黝的看不見什麼。

    他又移近一些,想瞧個明白,那老丐突然雙手一翻,将布袋套上了他的腦袋。

    無忌“啊”的一聲叫,嘴巴已給那老丐隔袋按住,跟着身子也給提了起來。

     他這一聲從布袋之中呼出,聲音低微,但俞蓮舟和張翠山已然聽見。

    兩人雖在艙中,相隔甚遠,已察覺呼聲不對,同時奔到船頭,見無忌已遭那老丐擒住。

     兩人正要飛身躍上岸去,那老丐厲聲喝道:“要保住孩子性命,便不許動。

    ”說着撕破無忌背上衣服,将黑蛇之口對準他背心皮肉。

     這時殷素素也已奔到船頭,見愛兒遭擒,急怒攻心,便欲發射銀針。

    俞蓮舟雙手一攔,喝道:“使不得!”他認得這黑蛇叫“漆裡星”,乃著名毒蛇,身子越黑,毒性愈烈。

    這黑蛇身子黑得發亮,身上白點也閃閃發光,張開大口,露出四根獠牙,對準着無忌背上的細皮白肉,這一口咬了下去,無忌頃刻閥便即斃命,縱使擊斃那老丐,獲得解藥,未必能及時解救,當卞不動聲色,問道:“尊駕跟這小小孩童為難,想幹什麼?” 那老丐道:“你命船家起錨開船,離岸五六丈,我再跟你說話。

    ”俞蓮舟知他怕自己突然躍上岸去,明知船一離岸,救人更加不易,但無忌在他挾制之下,隻得先答允了再說,便握住錨鍊,手臂微微一震,一隻五十來斤的鐵錨應手而起,從水中飛了上來。

     那老丐見俞蓮舟手臂輕抖,鐵鍊便已飛起,功力之精純,實所罕見,不禁臉上微微變色。

    張翠山提起長篙,在岸上一點,坐船緩緩退向江心。

    那老丐道:“再退開些!”張翠山憤然道:“難道還沒五六丈遠麼?”那老丐微笑道:“俞二俠手提鐵錨的武功如此了得,便在五六丈外,在下仍不能放心。

    ”張翠山隻得又将坐船撐退丈餘。

     俞蓮舟抱拳道:“請教尊姓大名。

    ”那老丐道:“在下是丐幫中的無名小卒,賤名沒的污了俞二俠尊耳。

    ”俞蓮舟見他背上負了六隻布袋,心想這是丐幫中的六袋弟子,位份已算不低,如何竟幹出這等卑污行徑來?何況丐幫素來行事仁義,他們幫主史火龍是條鐵铮铮的好漢子,江湖上大大有名,這事可真奇了。

     殷素素忽然叫道:“東川巫山幫投靠了丐幫麼?我瞧丐幫中沒閣下這一份字号?”那老丐“咦”的一聲,還未回答,殷素素又道:“賀老三,你搗什麼鬼。

    你隻要傷了我孩子的一根毫毛,我把你們的梅石堅,連同你賀老三剁做十七廿八塊!” 那老丐吃了一驚,說道:“殷姑娘果然好眼力,連我賀老三這等無名小卒也認得。

    在下正是受梅幫主的差遣,前來恭迎公子。

    ”殷素素怒道:“快把毒蛇拿開!你這巫山幫小小幫會,好大的膽子!竟惹到天鷹教頭上來啦。

    ”賀老三道:“隻須殷姑娘一句話,賀老三立時送回公子,梅幫主親自登門賠罪。

    ”殷素素道:“要我說什麼話?” 賀老三道:“我們梅幫主的獨生公子死在謝遜手下,殷姑娘想必早有聽聞。

    梅幫主求懇張五俠和殷姑娘……不,小人失言,該當稱張夫人,求懇兩位開恩,示知那惡賊謝遜的下落,敝幫合幫上下,盡感大德。

    ”殷素素秀眉一揚,說道:“我們不知道。

    ”賀老三道:“那隻有懇請兩位代為打聽打聽。

    我們好好侍候公子,一等兩位打聽到了謝遜的去處,梅幫主自當親身送還公子。

    ” 殷素素眼見毒蛇的獠牙和愛子的背脊相距不過數寸,心下一陣激動,便想将冰火島之事說了出來,轉頭向丈夫望了一眼,卻見他一臉堅毅之色。

    她和張翠山十年夫妻,知他為人極重義氣,自己如為救愛子而洩漏了謝遜住處,倘若義兄因此死于人手,隻怕夫妻之情也就難保,話到口邊,卻又忍住不說。

     張翠山朗聲道:“好,你把我兒子擄去便是。

    大丈夫豈能出賣朋友?你可把武當七俠瞧得忒也小了。

    ” 賀老三一愣,他隻道将無忌一擒到,張翠山夫婦非吐露謝遜的訊息不可,哪知張翠山竟如此斬釘截鐵地回答,一時倒也沒了主意,說道:“俞二俠,那謝遜罪惡如山,武當派主持公道,武林中人所共仰,還請你勸兩位一勸。

    ” 俞蓮舟道:“此事如何處理,在下師兄弟正要回歸武當,禀明恩師,請他老人家示下。

    武昌黃鶴樓英雄大會,請貴幫梅幫主和閣下同來與會,屆時是非曲直,自有交代。

    你先将孩子放下。

    ” 他離岸六七丈,說這幾句話時絲毫沒提聲縱氣,但賀老三聽來,一字一句清清楚楚,便如接席而談一般,心下好生佩服,暗想:“武當七俠威震天下,果然名不虛傳。

    這一次我們破釜沉舟,幹出這件事來,小小巫山幫又怎惹得起武當派和天鷹教?但梅幫主殺子之仇,不能不報。

    ”躬身說道:“既是如此,小人多有得罪,隻有請張公子赴東川一行。

    ” 突然之間,殷素素伸掌向站在船舷邊的一名水手背上重重一推,跟着飛起左腳,又踢下另一名水手。

    兩名水手啊啊大叫,撲通、撲通地跌入水中,水花高濺。

     殷素素大叫:“啊喲,啊喲,五哥,你幹嗎打我?”在船頭縱聲大叫大跳。

    俞蓮舟與張翠山愕然,都不知她何以如此。

    賀老三遙遙望見奇變陡生,更詫異之極。

     俞蓮舟隻一轉念間便即明白,眼見賀老三目瞪口呆,當即拔出長劍,運勁擲出。

    嗤的一聲響,長劍飛越半空,激射過去,将“漆裡星”毒蛇的蛇頭斬落,連賀老三抓住毒蛇的四根手指也一起削下。

    當俞蓮舟長劍出鞘之時,張翠山已抓住系在桅杆頂上的纖索,雙足在船頭一登,抓着纖索從半空中蕩了過去。

    他比俞蓮舟的長劍隻遲到了片刻,足未着地,半空中探身而前,左手砰的一掌,将賀老三擊得翻出幾個筋鬥,右手已将無忌抱過。

    賀老三口吐鮮血,委頓在地,再也站不起來。

     兩名水手遊向岸邊,不知殷素素何以發怒,不敢回上船來。

    殷素素笑吟吟地叫道:“兩位大哥請。

    匕船來,适才多有得罪,對不住了!每位二兩銀子,請你們喝酒。

    ” 江船溯江而上,偏又遇着逆風,舟行甚緩。

    張翠山和師父及諸師兄弟分别十年,急欲會見,到了安慶後便想舍舟乘馬。

    俞蓮舟卻道:“五弟,咱們還是坐船的好,雖然遲到幾天,但坐在船艙之中,少生事端。

    今日江湖之上,不知有多少人要查問你義兄的下落。

    ”殷素素道:“我們和二伯同行,難道有人敢阻俞二俠的大駕?”俞蓮舟道:“我們師兄弟七人聯手,或者沒人能阻得住,單是我和五弟二人,怎敵得過源源而來的高手?何況隻盼此事能善加罷休,又何必多結冤家?”張翠山點頭道:“二哥說的不錯。

    ” 舟行數日,過了江夏、武昌,西行到了襄陽路。

    這晚來到灌子灘,舟子泊了船,準拟過夜。

    俞蓮舟忽聽得岸上馬嘶聲響,向艙外一張,隻見兩騎馬剛掉轉馬頭,向鎮上馳去。

    馬上乘客隻見到背影,但身手便捷,顯是會家子。

    他轉頭向張翠山道:“在這裡隻怕要惹是非,咱們連夜走吧。

    ”張翠山道:“好!”心下好生感激。

    武當七俠自下山行道以來,武藝既高,行事又正,隻有旁人望風遠避,從沒避過人家。

    近年來俞蓮舟威名大震,便昆侖、崆峒這些名門大派的掌門人,名聲也尚不及他響亮,但這次見到兩個無名小卒的背影,便不願在灌子灘逗留,自是為了師弟一家三口之故。

     俞蓮舟将船家叫來,賞了他四兩銀子,命他連夜開船。

    船家雖然疲倦,但四兩銀子已是幾個月的夥食之資,自是大喜過望,當即拔錨啟航。

     這一晚月白風清,無忌已自睡了,俞蓮舟和張翠山夫婦在船頭飲酒賞月,望着浩浩大江,胸襟甚爽。

     張翠山道:“恩師百歲大壽轉眼即至,小弟竟能趕上這件武林中罕見的盛事,老天爺可說待我不薄了。

    ”殷素素道:“就可惜倉促之間,我們沒能給他老人家好好備一份壽禮。

    ”俞蓮舟道:“弟妹,你可知我恩師在七個弟子之中,最喜歡誰?”殷素素知道:“他老人家最得意的弟子,自然是你二伯。

    ”俞蓮舟笑道:“你這句話可是言不由衷,心中明明知道,卻故意說錯。

    我們師兄弟七人,師父日夕挂在心頭的,便是你這位英俊夫郎。

    ”殷素素心下甚喜,搖頭道:“我不信。

    ” 俞蓮舟道:“我們七人各有所長,大師哥深通老莊之學,沖淡弘遠,道家的修為最深。

    三師弟精明強幹,師父交下來的事,從沒錯失過一件。

    四師弟機智過人。

    六師弟劍術最精。

    七師弟近年來專練外門武功,他日内外兼修、剛柔合一,那是非他莫屬……”殷素素道:“二伯你自己呢?”俞蓮舟道:“我資質愚魯,一無所長,勉強說來,師傳的本門武功,算我練得最刻苦勤懇些。

    ” 殷素素拍手笑道:“你是武當七俠中武功第一,自己偏謙虛不肯說。

    ” 張翠山道:“我們七兄弟之中,向來是二哥武功最好。

    十年不見,小弟更加望塵莫及。

    唉,少受恩師十年教誨,小弟是退居末座了。

    ”言下不禁頗有怅惘之意。

     俞蓮舟道:“可是我七兄弟中,文武全才,唯你一人。

    弟妹,我跟你說一個秘密。

    五年之前,恩師九十五歲壽誕,師兄弟稱觞祝壽之際,恩師忽然大為不歡,說道:‘我七個弟子之中,悟性最高,文武雙全,唯有翠山。

    我原盼他能承受我的衣缽,唉,可惜他福薄,五年來存亡未蔔,隻怕是兇多吉少了。

    ’你說,師父是不是最喜歡五弟?” 殷素素笑靥如花,心中甚喜。

    張翠山感激無已,不禁流下淚來。

     俞蓮舟道:“現下五弟平安歸來,送給恩師的壽禮,再沒比此更重的了。

    ” 正說到此處,忽聽得岸上隐隐傳來馬蹄聲響。

    蹄聲自東而西,靜夜中聽來分外清晰,共是四騎。

    三人對望了一眼,心知這四乘馬連夜急馳,多半與己有關。

    三人雖不想惹事,又豈是怕事之輩?當下誰也不提。

     俞蓮舟道:“我這次下山時,師父正自閉關靜修。

    盼望咱們上山時,他老人家已經開關。

    ”殷素素道:“我爹爹昔年跟我說道,他一生所欽佩的人物隻有兩位,一位是明教陽教主,他已經去世了,此外便隻尊師張真人。

    連少林派的‘見聞智性’四大高僧,我爹爹也不怎麼佩服。

    張真人今年百歲高齡,修持之深,當世并無其匹。

    現下還要閉關,是修煉長生不老之術麼?”俞蓮舟道:“不是,恩師是在精思武功。

    ”殷素素微微一驚,道:“他老人家武功早已深不可測,還鑽研什麼?難道當世還能有人是他敵手?” 俞蓮舟道:“恩師自九十五歲起,每年都閉關九個月。

    他老人家言道,我武當派的武功,主要得自一部《九陽真經》。

    可是恩師當年蒙覺遠祖師傳授真經之時,年紀太小,又全然不會武功,覺遠祖師也非有意傳授,隻是任意所之,說些給他聽,因之本門武功總尚有缺陷。

    恩師心想于《九陽真經》既所知不全,難道自己便創制不出?他每年閉關苦思,便是想自開一派武學,與世間所傳的各門各派武功全然不同。

    ” 張翠山和殷素素聽了,都慨然贊歎。

     俞蓮舟道:“當年聽得覺遠祖師背誦《九陽真經》的,共有三位。

    一是恩師,一是少林派的無色大師,另一位是個女子,便是峨嵋派的創派祖師郭襄郭女俠。

    ”殷素素道:“我曾聽爹爹說,郭女俠是位大有來頭的人物,她父親是郭靖郭大俠,母親是丐幫黃幫主黃蓉,當年襄陽失陷,郭大俠夫婦雙雙殉難。

    ” 俞蓮舟道:“正是。

    我恩師當年曾與郭大俠夫婦在華山絕頂有一面之緣,每當提起他兩位為國為民的仁風俠骨,常說我等學武之人,終身當以郭大俠夫婦為模楷。

    ”他出神半晌,續道:“當年傳得《九陽真經》的三位,悟性各有不同,根柢也大有差異。

    武功是無色大師最高;郭女俠是郭大俠和黃幫主之女,所學最博;恩師當時武功全無根基,但侍奉覺遠祖師最久,自幼便得傳授,可說傳承最多。

    是以少林、峨嵋、武當三派,一個得其‘高’,一個得其‘博’,一個得其‘純’。

    三派武功各有所長,但也可說各有所短。

    ” 殷素素道:“那麼這位覺遠祖師,武功之高,該是百世難逢了。

    ” 俞蓮舟道:“不!覺遠祖師不會武功。

    他在少林寺藏經閣中監管藏經,這位祖師愛書成癖,無經不讀,無經不背。

    他無意中看到《九陽真經》,便如念金剛經、法華經一般記在心中,至于經中所載博大精深的武學,他雖也有領悟,但所練的隻是内功,武術卻全然不會。

    ”于是将《九陽真經》如何失落,從此湮沒無聞的故事講給了她聽。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

    這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

    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俠楊過。

    郭女俠走遍天下,沒再能跟楊大俠相會,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殷素素“哦”的一聲,不禁深為郭襄難過,轉眼向張翠山瞧去。

    張翠山的目光也正轉過來。

    兩人四目交投,均想:“我倆天上地下永不分離,比之這位峨嵋創派祖師郭女俠,可幸運得多了。

    ” 俞蓮舟平日沉默寡言,有時接連數日可以一句話也不說,但自和張翠山久别重逢之下,欣喜逾常,談鋒也健了起來。

    他和殷素素相處十餘日後,覺她本性其實不壞,自幼耳濡目染,所見所聞者盡是邪惡之事,這才善惡不分,任性殺戮,但和張翠山成婚十年,氣質已大有變化,因之初見時對她的不滿之情,已逐漸消除,覺得她坦誠率真,比之名門正派中某些迂腐自大之士,反而更具真性情。

     這時忽聽得馬蹄聲響,又自東方隐隐傳來,不久蹄聲從舟旁掠過,向西而去。

    張翠山隻作沒聽見,說道:“二哥,倘若師父邀請少林、峨嵋兩派高手,共同研讨,截長補短,三派武功都可大進。

    ” 俞蓮舟伸手在大腿上一拍,道:“照啊,師父說你是将來承受他衣缽門戶之人,果真一點也不錯。

    ”張翠山道:“恩師隻因小弟不在身邊,這才時緻思念。

    浪子若遠遊不歸,在慈母心中,卻比随侍在側的孝子更加好了。

    其實小弟此時的修為,别說和大哥、二哥、四哥相比固遠遠不及,便六弟、七弟,也定比小弟強勝得多。

    ” 俞蓮舟搖頭道:“不然,目下以武功而論,自是你不及我。

    但恩師的衣缽傳人,負有昌大武學的重任。

    恩師常自言道,天下如此之大,武當一派是榮是辱,何足道哉?但若能精研武學奧秘,慎擇傳人,使正人君子的武功,非邪惡小人所能及;再進而相結天下義士,驅除鞑虜,還我河山,這才算是盡了我輩武學之士的本分。

    因此恩師的衣缽傳人,首重心術,次重悟性。

    說到心術,我師兄弟七人無甚分别,悟性卻以你為最高。

    ” 張翠山搖手道:“那是恩師思念小弟,一時興到之言。

    就算恩師真有此意,小弟也萬萬不敢承當。

    ” 俞蓮舟微微一笑,道:“弟妹,你去護着無忌,别讓他受了驚吓,外面的事有我和五弟料理。

    ”殷素素極目遠眺,不見有何動靜,正遲疑間,俞蓮舟道:“岸上灌木之中,刀光閃爍,伏得有人。

    前邊蘆葦中必有敵舟。

    ” 殷素素遊目四顧,但見四下裡靜悄悄的絕無異狀,心想隻怕是你眼花了吧? 忽聽得俞蓮舟朗聲說道:“武當山俞二、張五,道經貴地,請恕禮數不周。

    哪一位朋友倘若有興,請上船來共飲一杯如何?”他這幾句話一完,忽聽得蘆葦中槳聲響動,六艘小船飛也似的劃了出來,一字排開,攔在江心。

    一艘船上嗚的一聲,射出一枝響箭,南岸一排矮樹中竄出十餘個勁裝結束的漢子,一色黑衣,手中各持兵刃,臉上卻蒙了黑帕,隻露出眼睛。

     殷素素心下好生佩服:“這位二伯名不虛傳,當真了得。

    ”見敵人甚衆,急忙回進艙中,無忌已然驚醒。

    殷素素給他穿好衣服,低聲道:“乖孩兒,不用怕。

    ” 俞蓮舟又道:“前面當家的是哪一位朋友,武當俞二、張五問好。

    ”但六艘小船中除了後艄的漿手之外不見有人出來,更無人答話。

     俞蓮舟忽地省悟,叫道:“不好!”翻身躍人江中。

    他自幼生于長江之畔,水性極佳,剛一下江,隻見四個漢子手持利錐,潛水時來,顯是想錐破船底,将舟中各人生擒活抓。

    他隐身船側,待四人遊近,雙手分别點出,已中兩人穴道,跟着一腳踢中了第三人腰間志室穴。

    第四人一驚欲逃,俞蓮舟左手已抓住他小腿,甩上船來。

    他想那三人穴道受點,勢必要溺死在江中,于是一一抓起,抛在船頭,這才翻身上船。

     那第四個漢子在船頭打了個滾,縱身躍起,挺錐向張翠山胸口刺落。

    張翠山見他武功平常,也不閃避,左手一探,抓住他手腕,跟着左肘挺出,撞中了他胸口穴道。

    那漢子一聲輕哼,便即摔倒。

     俞蓮舟道:“岸上似乎有幾個好手,禮數已到,不理他們,沖下去吧!”張翠山點了點頭,吩咐船家隻管開船。

    慢慢駛近那六艘小船時,俞蓮舟提起那四個漢子,拍開他們身上穴道,擲了過去。

    但說也奇怪,對方舟中固然沒人出聲,岸上那十餘個黑衣人也悄無聲息,竟個個都如啞巴一般。

    那四個潛水的漢子鑽入艙中,不再現身。

     座船剛和六艘小船并行,便要掠舟而過之時,一艘小舟上的一名槳手突然右手揚了兩下,砰砰兩聲,木屑紛飛,座船船舵已然炸毀,船身登時橫過。

    原來那槳手擲出的是兩枚漁家炸魚用的漁炮,隻是制得特大,多裝火藥,因此炸力甚強。

     俞蓮舟不動聲色,輕輕躍上對方小舟,他藝高人膽大,仍是一雙空手。

     小舟上的槳手手持木槳,眼望前面,對他躍上船來竟毫不理會。

    俞蓮舟喝道:“是誰擲的漁炮?”那槳手木然不答。

    俞蓮舟搶進艙去,艙中對坐着兩個漢子,見他進艙,仍一動不動,絲毫不現迎敵之意。

    俞蓮舟一把揪住他頭頸,提了起來,喝道:“你們瓢把子呢?”那人閉目不答。

    俞蓮舟是武林一流高手身份,不願以武力逼問,當即回到後艄,隻見張翠山和殷素素已抱着無忌過來小舟。

     俞蓮舟奪過木槳,逆水上劃。

    隻劃得幾下,殷素素叫道:“毛賊放水!”船艙中江水湧将上來。

    原來小舟中各人拔開艙底木塞,放水入船。

    俞蓮舟躍到第二艘小舟時,見舟中也已小半船水。

    他回頭說道:“五弟,既是非要咱們上岸不可,那就上去吧!”那六艘小舟顯是事先安排好了,作為請客上岸的跳闆。

    三人帶同無忌、躍上岸去。

     岸上十餘名蒙着臉的黑衣漢子早就排成了個半圓形,将四人圍在弧形之内。

    這十餘人手中所持大都均是長劍,另一小半或持雙刀,或握軟鞭,沒一個使沉重兵刃。

     俞蓮舟抱臂而立,自左而右地掃視一遍,神色冷然,并不說話。

     中間一個黑衣漢子右手一擺,衆人忽地向兩旁分開,各人微微躬身,手中兵器刃尖向地,抱拳行禮,讓出路來。

    俞蓮舟還了一禮,昂然而過。

    這幹人待俞蓮舟走出圈子,忽地向中間一合,封住了道路,将張翠山等三人圍住,青光閃爍,兵刃一齊挺起。

     張翠山哈哈一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