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百歲壽宴摧肝腸

關燈
翠山上前見禮道勞,陪着六人入内。

    殷梨亭極是腼腆,一眼也不敢向紀曉芙瞧去,行到廊下,見衆人均在前面,忍不住向紀曉芙望去。

    這時紀曉芙低着頭剛好也斜了他一眼,兩人目光相觸。

    紀曉芙的師妹貝錦儀大聲咳嗽了一下。

    兩人羞得滿臉通紅,一齊轉頭。

    貝錦儀撲哧一聲笑了出來,低聲道:“師姊,這位殷師哥比你還會害臊。

    ”突然之間,紀曉芙身子顫抖了幾下,臉色慘白,眼眶中淚珠瑩然。

     張松溪一直在盤算敵我情勢,見峨嵋六弟子到來,稍覺寬心,喑想:“紀姑娘是六弟未過門的妻子,待會兒倘若說僵了動手,峨嵋派或會助我們一臂之力。

    ” 各路賓客絡繹而至,轉眼已是正午。

    紫霄宮中絕無預備,哪能開什麼筵席?火工道人隻能每人送一大碗白米飯,飯上鋪些青菜豆腐。

    武當六弟子連聲道歉。

    但見衆人一面扒飯,一面不停地向廳門外張望,似乎在等什麼人。

     宋遠橋等細看各人,見各派掌門、各幫幫主大都自重,身上未帶兵刃,但門人部屬看很多輛間脹鼓鼓的,顯是暗藏兵器,隻峨嵋、昆侖、崆峒三派的弟子才全部空手。

    宋遠橋等都心下不忿:“你們既說來跟師父祝壽,卻又為何暗藏兵刃?” 又看各人所送的壽禮,大都是從山下鎮上臨時買的一些壽桃壽面之類,倉促間随便置辦,不但跟張三豐這位武學大宗師的身份不合,也不符各派宗主、首腦的排場。

     隻峨嵋派送的才是真正重禮,十六色珍貴玉器之外,另有一件大紅錦緞道袍,用金線繡着一百個各不相同的“壽”字,花的功夫甚是不小。

    靜玄師太向張三豐言道:“這是峨嵋門下十個女弟子合力繡成的。

    ”張三豐心下甚喜,笑道:“峨嵋女俠拳劍功夫天下知名,今口卻來給老道繡了這件壽袍,那可真貴重之極了。

    ” 張松溪眼瞧各人神氣,尋思:“不知他們還在等待什麼強援?偏生師父不喜熱鬧,武當派的至交好友事先一位也沒邀請,否則也不緻落得這般衆寡懸殊、孤立無援。

    ”他想,師父交遊遍于天下,七兄弟又行俠仗義、廣結善緣,倘若事先有備,自可邀得數十位高手前來同慶壽誕。

     俞蓮舟在張松溪身邊悄聲道:“咱們本想過了師父壽誕之後,發出英雄帖,在武昌黃鶴樓頭開英雄大宴,不料一着之失,全盤受制。

    ”他心中早已盤算定當,在英雄大宴之中,由張翠山說明不能出賣朋友的苦衷。

    凡在江湖上行走之人,對這個“義”字都看得極重,張翠山隻須坦誠相告,誰也不能硬逼他做不義之徒。

    便有人不肯罷休,英雄宴中自有不少和武當派交好的高手,當真須得以武相見,也決不緻落了下風。

    哪料到對方已算到此着,竟以祝壽為名,先內約齊人手,湧上山來,攻了個武當派措手不及。

     張松溪低聲道:“事已至此,隻有拼力死戰。

    ”武當七俠中以張松溪最為足智多謀,遇上難題,他往往能忽出奇計,轉危為安。

    俞蓮舟心下黯然:“連四弟也束手無策,看來今日武當六弟子要血濺山頭了。

    ”若以一對一而論,來客之中隻怕誰也不是武當六俠的對手,可是此刻山上之勢,不僅是二十對一,而是三四十對一的局面。

     張松溪扯了扯俞蓮舟衣角,兩人走到廳後。

    張松溪道:“待會兒說僵之後,若能用言語擠住了他們,單打獨鬥,以六陣定輸赢,咱們自是立于不敗之地,可是他們有備而來,定然想到此節,決不會答允隻鬥六陣便算,勢必是個群毆的局面。

    ”俞蓮舟點頭道:“咱們第一是要救出三弟,決不能讓他再落入人手,更受折辱,這件事歸你辦。

    五弟妹身子恐怕未曾大好,你叫五弟全力照顧她,應敵禦侮之事,由我們四人多盡些力。

    ” 張松溪點頭道:“好,便是這樣。

    ”微一沉吟,道:“或有一策,可以行險僥幸。

    ”俞蓮舟喜道:“行險僥幸,那也說不得了。

    四弟有何妙計,張松溪道:咱們各人認定一個對手,對方一動手,咱們一個服侍一個,一招之内便擒在手中。

    叫他們有所顧忌,不敢強來。

    ” 俞蓮舟躊躇道:“若不能一招便即擒住,旁人必定上來相助。

    要一招得手,隻怕……”張松溪道:“大難當頭,出手狠些也說不得了。

    使虎爪絕戶手!”俞蓮舟打了個突,說道:“虎爪絕戶手?今日是師父大喜的日子,使這門殺手,太狠毒了吧?” 原來武當派有一門極厲害的擒拿手法,叫做“虎爪手”。

    俞蓮舟學會之後,總嫌其一拿之下,對方若武功高強,仍能強運内勁掙脫,不免成為比拼内力的局面,于是自加變化,從“虎爪手”中脫胎,創了十二招新招出來。

     張三豐收徒之先,對每人的品德行為、資質悟性,都曾詳加查考,因此七弟子入門之後,無一不成大器,不但各傳師門之學,且能各依自己天性所近,另創新招。

    俞蓮舟變化“虎爪手”的招數,原本不是奇事,但張三豐見他試演之後,隻點了點頭,不加可否。

    俞蓮舟見師父不置一詞,知道招數之中必定還存着極大毛病,潛心苦思,更求精進。

    數月之後,再演給師父看時,張三豐歎了口氣,道:“蓮舟,這一十二招虎爪手,比我教給你的是厲害多了。

    不過你招招拿人腰眼,不論是誰受了一招,都有損陰絕嗣之虞。

    難道我教你的正大光明武功還不夠,定要一出手便令人絕子絕孫麼?”俞蓮舟聽了師父這番教訓,雖在嚴冬,也不禁汗流浃背,心下栗然,當即認錯謝罪。

     過了幾日,張三豐将七名弟子都叫到跟前,将此事說給各人聽了,最後道:“蓮舟所創的這一十二下招數,苦心孤詣,算得上是一門絕學,若憑我一言就此廢棄,也挺可惜,大家便跟蓮舟學一學吧,隻不過若非遇上生死關頭,決計不可輕用。

    我在‘虎爪’兩字之下,再加上‘絕戶’兩字,要大家記得,這路武功是令人斷子絕孫、毀滅門戶的殺手。

    ”七弟子拜領教誨。

    俞蓮舟便将這路武功傳了六位同門。

    七人學會以來,果然恪遵師訓,一次也沒使過。

    今日到了緊急關頭,張松溪提了出來,俞蓮舟仍頗為躊躇。

     張松溪道:“這虎爪絕戶手擒拿對方腰眼之後,多半會令他永遠不能生育。

    小弟卻有個計較,咱們隻找和尚、道士作對手,要不然便是七八十歲的老頭兒。

    ”俞蓮舟微微一笑,說道:“四弟果然心思靈巧,和尚道士便不能生兒子,那也無妨。

    七八十歲的老頭兒恰恰正好,各門派的首腦,多半已七老八十啦!” 兩人計議已定,分頭去告知宋遠橋和三個師弟,每人認定一個對手,隻待張松溪大叫一聲“啊喲”,六人各使“虎爪絕戶手”扣住對手。

    俞蓮舟選的是崆峒五老中年紀最高的一老關能。

    昆侖派掌門何太沖年歲未老,張翠山便選了昆侖派道人西華子。

    宋遠橋、張松溪、殷梨亭等選定了神拳門、巨鲸幫等幫會的首領。

     大廳上衆賓客用罷便飯,火工道人收拾了碗筷。

    張松溪朗聲說道:“諸位前輩,各位朋友,今日家師百歲壽誕,承衆位光降,敝派上下盡感榮寵,不過招待簡慢之極,還請原諒。

    家師原要邀請各位同赴武昌黃鶴樓共謀一醉,今日不恭之處,那時再行補謝。

    敝師弟張翠山遠離十載,今日方歸,他這十年來的遭遇經曆,還未及詳行禀明師長。

    再說今日是家師大喜的日子,倘若談論武林中的恩怨鬥殺,未免不祥,各位遠道前來祝壽的一番好意,也變成存心來尋事生非了。

    各位難得前來武當,便由在下陪同,赴山前山後賞玩風景如何?”他這番話先将衆人的口堵住了,聲明在先,今日乃壽誕吉期,倘若有人提起謝遜和龍門镖局之事,便是存心和武當派為敵。

     這些人聯袂上山,除了峨嵋派之外,原均不惜一戰,以求逼問出金毛獅王謝遜的下落,但武當派威名赫赫,無人敢單獨與其結下梁子。

    倘若數百人一湧而上,那自是無所顧忌,可是要誰挺身而出,先行發難,卻是誰都不想做這冤大頭。

     衆人面面相觑,僵持了片刻。

    昆侖派的西華子站起身來,大聲道:“張四俠,你不用把話說在頭裡。

    我們明人不做暗事,打開天窗說亮話,此番上山,一來是跟張真人祝壽,二來正是要打聽一下謝遜那惡賊的下落。

    ” 莫聲谷憋了半天氣,這時再也難忍,冷笑道:“好啊,原來如此,怪不得,怪不得!”西華子睜大雙目,問道:“什麼怪不得?”莫聲谷道:“在下先前聽說各位來到武當,是來給家師拜壽,但見各位身上暗藏兵刃,心下好生奇怪,難道大家帶了寶刀寶劍,來送給家師作壽禮麼?這時候方才明白,送的竟是這樣一份壽禮。

    ” 西華子一拍身子,跟着解開道袍,大聲道:“莫七俠瞧清楚些,小小年紀,莫要含血噴人。

    我們身上誰暗藏兵刃來着。

    ”莫聲谷冷笑道:“很好,果然沒有。

    ”伸出兩指,輕輕在身旁的兩人腰帶上一扯。

    他出手快極,這麼一扯,已将兩人的衣帶拉斷,但聽得嗆啷、嗆啷接連兩聲響過,兩柄短刀掉在地下,青光閃閃,耀眼生花。

     這一來,衆人臉色盡皆大變。

    西華子大聲道:“不鍺,張五俠倘若不肯告知謝遜的下落,那麼掄刀動劍,也說不得了。

    ” 張松溪正要大呼“啊喲”為号,先發制人,忽然門外傳來一聲:“阿彌陀佛!”這聲佛号清清楚楚地傳進衆人耳鼓,又清又亮,似是從遠處傳來,但聽來又像發自身旁。

     張三豐笑道:“原來是少林派空聞禅師到了,快快迎接。

    ”門外那聲音接口道:“少林寺住持空聞,率同師弟空智、空性,暨門下弟子,恭祝張真人千秋長樂。

    ” 空聞、空智、空性三人,是少林四大神僧中的人物,空見大師已然圓寂,其餘三位神僧竟盡數到來。

    張松溪一驚之下,那一聲“啊喲”便叫不出聲,知道少林高手大舉來到武當,他六人便以虎爪絕戶手制住了昆侖、崆峒等派的人物,還是無用。

     昆侖派掌門何太沖道:“久仰少林神僧清名,今日有幸得見,真不虛此行了。

    ”門外另一個較為低沉的聲音說道:“這一位想是昆侖掌門何先生了。

    幸會,幸會!張真人,老衲等拜壽來遲,實是不恭。

    ”張三豐道:“今日武當山上嘉賓雲集,老道隻不過虛活了一百歲,敢勞三位神僧玉趾?”他四人隔着數道門戶,各運内力互相對答,便如對面晤談一般。

    峨嵋派靜玄師太、靜虛師太,崆峒派的關能、宗維俠、唐文亮、常敬之等功力不逮,便插不下口去。

    其餘各幫各派的人物更加自愧不如。

     張三豐率領弟子迎出,隻見三位神僧率領着九名僧人,緩步走到紫霄宮前。

     張三豐和空聞等雖均是武林中的大宗師,但從未見過面。

    論起年紀,張三豐比他們大上三四十歲。

    他出身少林,若從他師父覺遠大師行輩叙班,那麼他比空聞等也要高上兩輩。

    但他既非在少林寺受戒為僧,又沒正式跟少林僧人學過武藝,當下各以平輩之禮相見。

    宋遠橋等反而矮了一輩。

     那空聞大師白眉下垂,直覆到眼上,便似長眉羅漢一般;空性大師身軀雄偉,貌相威武;空智大師卻是一臉苦相,嘴角下垂。

    宋遠橋暗暗奇怪,他頗精于風鑒相人之學,心道:“常人生了空智大師這副容貌,若非短命,便必早遭橫禍,何以他非但得享高壽,還成為武林中人所共仰的宗師?看來我這相人之學,所知實在有限。

    ” 張三豐迎着空聞等進入大殿。

    何太沖、靜玄師太、關能等上前相見,互道仰慕,又是一番客套。

    偏生空聞大師極是謙抑,對每一派每一幫的後輩子弟都要合十為禮,招呼幾句,亂了好一陣,數百人才一一引見完畢。

     空聞、空智、空性三位高僧坐定,喝了一杯清茶。

    空聞說道:“張真人,貧僧依年紀班輩說,都是你的後輩。

    今日除了拜壽,原不該另提别事。

    但貧僧忝為少林派掌門,有幾句話要向前輩坦率相陳,還請張真人勿予見怪。

    ” 張三豐向來豪爽,開門見山地便道:“三位高僧,可是為了我這第五弟子張翠山而來麼?”張翠山聽得師父提到自己名字,便站了起來。

     空聞道:“正是,我彳門有兩件事,要請教張五俠。

    第一件,張五俠殺了我少林派的龍門镖局滿局七十一口,又擊斃了少林僧人三人,這七十四人的性命,該當如何了結?第二件事,敝師兄空見大師,一生慈悲有德,與人無争,卻慘為金毛獅王謝遜害死,聽說張五俠知曉那姓謝的下落,還請張五俠賜示。

    ” 張翠山朗聲道:“空聞大師,龍門镖局和少林僧人這七十四口人命,絕非晚輩所傷。

    張翠山一生受恩師訓誨,雖然愚庸,卻不敢打诳。

    至于傷這七十四口性命之人是誰,晚輩倒也知曉,可是不願明言。

    這是第一件。

    那第二件呢,空見大師圓寂,天下無不痛悼。

    那金毛獅王謝遜和晚輩有八拜之交,義結金蘭。

    謝遜身在何處,實不相瞞,晚輩原也知悉。

    但我武林中人,最重一個‘義’字,張翠山頭可斷,血可濺,我義兄的下落,決計不能吐露。

    此事跟我恩師無關,跟我衆同門亦無幹連,隻由張翠山一人擔當。

    各位若欲以死相逼,要殺要剮,便請下手。

    姓張的生平沒做過半件贻羞師門之事,沒妄殺過一個好人,各位今日定要逼我不義,有死而已。

    ”他這番話侃侃而言,滿臉正氣。

     空聞念了聲:“阿彌陀佛!”心想:“聽他言來,倒似不假,這便如何處置?” 便在此時,大廳的落地長窗之外忽然有個孩子聲音叫道:“爹爹!” 張翠山心頭大震,這聲音正是無忌,驚喜交集之下,大聲叫道:“無忌,你回來了?”搶步出廳,崆峒派和神拳門各有一人站在大廳門口,隻道張翠山要逃走,齊聲叫道:“往哪裡逃?”伸手便抓。

    張翠山思子心切,使一招“天”字訣中的一撇一捺,雙臂分振,将兩人摔得分跌左右丈餘,奔到長窗之外,隻見空空蕩蕩,哪有半個人影? 他大聲叫道:“無忌,無忌!”并無回音。

    廳中十餘人追了出來,見他并未逃走,也就不上前圍堵,均站在一旁監視。

     張翠山又叫:“無忌,無忌!”仍無人答應。

    他回到大廳,向空聞行了一禮,道:“晚輩思念犬子,緻有失禮,請大師見諒。

    ” 空智說道:“善哉,善哉!張五俠思念愛子,如癡如狂,難道謝遜所害那許許多多人,便無父母妻兒麼?”他身子瘦瘦小小,出言卻聲如洪鐘,隻震得滿廳衆人耳中嗡嗡作響。

    張翠山心亂如麻,無言可答。

     空聞方丈向張三豐道:“張真人,今日之事如何了斷,還須請張真人示下。

    ” 張三豐道:“我這小徒雖無他長,卻還不敢欺師,諒他也不敢欺诳三位少林高僧。

    龍門镖局的人命和貴派弟子,不是他傷的。

    謝遜的下落,他是不肯說的。

    ” 空智冷笑道:“但有人親眼瞧見張五俠殺害我門下弟子,難道武當弟子不打诳,少林門人便會打诳麼?”左手一揮,他身後走出三名中年僧人。

     三名僧人各眇右目,正是在臨安府西湖邊遭殷素素用銀針打瞎的少林僧圓心、圓音、圓業。

     這三僧随着空聞大師等上山,張翠山早已瞧見,心知定要對質西湖邊上的鬥殺之事,果然空智大師沒說幾句話,便将三僧叫了出來。

    張翠山心中為難之極,西湖之畔行兇殺人,确實不是他下的手,可是真正下手之人,這時已成了他妻子。

    他夫妻情義深重,如何不加庇護?然而當此情勢,卻又如何庇護? “圓”字輩三僧之中,圓業的脾氣最為暴躁,依他心性,一見張翠山便要動手拼命,礙于師伯、師叔在前,這才強自壓抑,這時師父将他叫了出來,當即大聲說道:“張翠山,你在臨安西湖之旁,用毒針自慧風口中射入,傷他性命,是我親眼目睹,難道冤枉你了?我們三人的右眼給你用毒針射瞎,難道你還想混賴麼?” 張翠山這時隻辯得一分便是一分,說道:“我武當門下,所學暗器雖也不少,但均是鋼镖袖箭的大件暗器。

    我同門七人,在江湖上行走已久,可有人見到武當弟子使過金針、銀針之類暗器麼?至于針上喂毒,更加不必提起。

    ”武當七俠出手向來光明正大,武林中衆所周知,若說張翠山用毒針傷人,衆人确實難以相信。

     圓業怒道:“事到如今,你還在狡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