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群雄歸心約三章

關燈
之前,我和不悔下山遊玩,見到她一人在沙漠之中,撫着兩具屍首哭泣。

    我們上前查問,她說死的二人是她爹娘。

    她爹爹在中原得罪了官府,一家三口被充軍來到西域,前幾日因不堪蒙古官兵淩辱,逃了出來,她爹娘終于傷發力竭,雙雙斃命。

    我見她小小一個女孩,孤苦伶仃,雖容貌奇醜,說話倒也不蠢,便給她葬了父母,收留了她,叫她服侍不悔。

    ” 張無忌點了點頭,心想:“原來小昭父母雙亡,身世極是可憐,跟我竟是一般。

    ” 楊逍續道:“我們帶小昭來到光明頂上之後,有一日我教不悔武藝,小昭在旁聽着,怎知我解釋到六十四卦方位之時,不悔尚未領悟,小昭的眼光已射到了正确的方位之上。

    ”張無忌道:“想是她天資聰穎,悟性比不悔妹子快了一點。

    ” 楊逍道:“初時我也這麼想,倒很高興,但轉念一想,起了疑心,故意說了幾句極難的口訣,那是我從未教過不悔的。

    其時日光西照,地火明夷,水火未濟,我故意說錯了方位,隻見她眉頭微蹙,竟然發覺了我的錯處。

    從此我便留上了心,知道這小姑娘曾得高人傳授,身懷上乘武功,到光明頂上非比尋常,乃有所為而來。

    ” 張無忌道:“或者她父親精通易理,那是家傳之學,亦未可知。

    ” 楊逍道:“教主明鑒:文士所學的易理,和武功中的易理頗有不同。

    倘若小昭所學竟是她父母所傳,那麼她父母當是武林中的一流高手了,又怎能受蒙古官兵淩辱而死?我其時不動聲色,過了幾口,才閑閑問起她父母的姓名身世。

    她推得幹幹淨淨,竟不露絲毫痕迹。

    當時我也不發作,隻叮囑不悔暗中留神。

    有一日我說個笑話,不悔哈哈大笑,小昭在旁聽着,忍不住也笑了起來。

    其時她站在我和不悔背後,隻道我父女瞧不見她,豈知不悔手中正在把玩一把匕首,那匕首明淨如鏡,将她笑容清清楚楚地映了出來。

    她卻哪裡是個醜了頭?容貌比之不悔美得多了。

    而且她的面貌和一人十分相似,這個人和明教卻有大大的幹系。

    待我轉過頭來,她立時又變成了擠眼歪嘴的怪相。

    ” 張無忌微笑道:“要整日假裝這怪樣,當真不易。

    ”心想:“楊左使是何等精明厲害的人物,小昭這小丫頭在他面前耍花腔,自然瞞他不過。

    ” 楊逍又道:“當下我仍隐忍不言,這日晚間,夜靜人定之後,我悄悄到女兒房中,來窺探小昭動靜。

    隻見這了頭正從不悔房中出來。

    她徑往東邊房舍,不知找尋什麼,每一間房間、每一處隐僻之所,無不細細尋到。

    我再也忍不住了,現身而出,問她找尋什麼,是誰派她到光明頂來卧底。

    她倒也鎮靜,說無人派她,隻喜歡到處玩玩,出于好奇之心。

    我諸般恐吓勸誘,她始終不露半句門風,我關着她餓了七天七夜,餓得她奄奄一息,她仍不說。

    于是我将教中舊日留傳的這副玄鐵铐鐐将她铐住,令她行動之時發出丁當聲響,那便不能暗中加害不悔。

     “我所以不即殺她,是想查知她來曆。

    教主,這小丫頭乃敵人派來卧底,決無可疑,隻不過她所相似那人離去已久,陳年舊事,我也沒太放在心上,諒這小小丫頭,礙得什麼?念在她服侍教主一場,教主慈悲饒她,那也是她的造化。

    ”當日光明頂上,張無忌給周芷若刺傷,小昭對他情急關懷、他說認了她做妹子,楊逍都瞧在眼裡,知教主與她頗有情誼,原來對她所懷的敵意,便減了不少。

     張無忌站起身來,笑道:“咱們在地牢中關了這麼多日,也該出去散散心了吧?”楊逍大喜,問道:“這就出去?”張無忌道:“傷勢未愈的,無論如何不可動手,要立功也不忙在一時。

    其餘的便都出去。

    好不好?”楊逍出去傳令,秘道中登時歡聲雷動。

     衆人進秘道時是從楊不悔閨房的通道而入,這次出去,走的卻是側門,以便通往後山。

    張無忌推開阻門巨石,當先出去,待衆人走盡,又将巨石推上。

    那厚土旗的掌旗使顔垣是明教中第一神力之士,他試着運勁一推那塊小山般的巨石,竟如蜻蜓撼石柱,全沒動靜,不禁伸出了舌頭縮不回去,心中對這位青年教主更加敬佩無已。

     衆人出得秘道,生怕驚動了敵人,連咳嗽之聲也半點全無。

     張無忌站在一塊大石之上。

    月光瀉将下來,隻見天鷹教人衆排在西首賓位,天微、紫微、天市三堂,青龍、白虎、玄武、朱雀、神蛇五壇,各有統率,整整齊齊地排着。

    原來壇主白龜壽等多已去世,早另行立了新壇主。

    東首是明教五旗:銳金、巨木、洪水、烈火、厚土,各旗正副掌旗使率領本旗弟兄,分五行方位站定。

    中間是楊逍屬下天、地、風、雷四門門主所統的光明頂教衆。

    那天字門所屬是中原男子教衆;地字門所屬是女子教衆;風字門是釋道等出家人,明教雖為拜火之獨特教派,但門戶寬大,釋、道、景、回各教徒衆均可人教,不必舍棄原來教門;雷字門則是西域諸外族人氏的教衆。

    雖然連曰激戰,五旗四門無不傷殘甚衆,但此刻人人精神振奮。

    青翼蝠王韋一笑及冷謙等五散人站在張無忌身後衛護。

    人人肅靜,隻候教主令下。

     張無忌緩緩說道:“敵人來攻本教重地,咱們雖欲善罷,亦不可得。

    但本人實不願多所殺傷,務希各位體念此意,得饒人處便饒人。

    天鷹教由殷教主率領,自西攻擊。

    五行旗由巨木旗掌旗使聞蒼松總領,自東攻擊。

    楊左使率領天字門、地字門,自北攻擊。

    五散人率領風字門、雷字門,自南攻擊。

    韋蝠王與本人居中策應。

    ”衆人一齊躬身應命。

     張無忌左手一揮,低聲道:“去吧!”四隊教衆分從東南西北四方包圍光明頂。

     張無忌向韋一笑道:“蝠王,咱兩個從秘道中出去,攻他們個措手不及。

    ”韋一笑大喜,說道:“妙極!”兩人重行回入秘道,從楊不悔閨房的入口處鑽了出來。

     其時上面已堆滿了瓦礫、焦木,費了好大力氣才走出來,撲鼻盡是焦臭之氣。

    其時明教人衆距離尚遠,但光明頂上留着的敵人已然發覺,大呼小叫,相互聱告。

    張無忌和韋一笑相視一笑,均想:“這批家夥大驚小怪,不必相鬥,勝敗已分。

    ”兩人隐身在倒塌了的半堵磚牆之後,月光下但見黑影來回奔走。

     過不多時,說不得和周颠兩人并肩先至,已從南方攻到,沖入人群。

    跟着殷天正、楊逍、五行旗人衆齊到,大呼酣鬥。

    奪得光明頂的本有丐幫、巫山幫、海沙派等十餘個大小幫會,眼見光明頂燒成一片白地,明教人衆無一漏網,隻道已大獲全勝。

    丐幫、巨鲸幫等一大半幫會這幾日都已紛紛下山,光明頂上隻剩下神拳門、三江幫、巫山幫、五鳳刀四個幫會門派。

    明教教衆突然殺出,這四個門派中雖也有若幹好手,卻怎是楊逍、殷天正這些人的對手,不到一頓飯工夫,已死傷大半。

     張無忌現身而出,朗聲說道:“明教高手此刻聚會光明頂。

    諸大幫會門派聽了,再鬥無益,一齊抛下兵刃投降,饒你們性命,好好送你們下山。

    ” 神拳門、三江幫、巫山幫、五鳳刀中的好手已死傷大半,餘下的眼見敵人大集,均無鬥志,紛紛抛下兵刃投降。

    二十餘名悍勇之徒兀自頑抗,片刻間便已屍橫就地。

     這十餘日中,丐幫等人衆已在山頂搭了若幹茅棚暫行栖身,巨木旗下教衆又再砍伐樹木,搭蓋茅舍。

    地字門下的女教衆忙着燒水煮飯。

     光明頂上燒起熊熊大火,叩謝明尊火聖佑護。

     白眉鷹王殷天正站起身來,大聲說道:“天鷹教教下各人聽了:本教和明教同氣連枝,本是一脈。

    二十餘年之前,本人和明教的夥伴們不和,這才遠赴東南,自立門戶。

    眼下明教由張大俠出任教主,人人捐棄舊怨,群策群力。

    ‘天鷹教’這個名字,打從今日起,世上再也沒有了,大夥兒都是明教的教衆,咱們人人聽張教主的分派号令。

    要是哪個不服,快快給我滾下山去吧!” 天鷹教教衆歡聲雷動,都道:“天鷹教源出明教,現今是返本歸宗。

    咱們大夥兒都人明教,那是何等美事。

    殷教主和張教主是家人至親,聽哪一位教主的号令都是一樣。

    ”殷天正大聲道:“打從今日起隻有張教主,哪個再叫我一聲‘殷教主’,便是犯上叛逆。

    ” 張無忌拱手道:“天鷹教和明教分而複合,真是天大喜事。

    先前在下迫于情勢,暫攝教主之位。

    此刻大敵已除,咱們正該重推教主。

    教中有這許多英雄豪傑,小子年輕識淺,何敢居長?” 周颠大聲道:“教主,你倒是代大夥兒想想,我們為了這教主之位,鬧得四分五裂,好容易個個都服了你。

    你若再推辭,那麼你派個人出來當教主吧。

    哼,哼!不論是誰,我周颠首先不服。

    要我周颠當吧,别個兒可又不服。

    ”彭瑩玉道:“教主,倘若你不肯擔此重任,明教又回到了。

    相殘殺、大起内讧的老路,難道那時又來求你搭救?” 張無忌心想:“這幹人說的也是實情,當此情勢,我确難袖手不顧。

    可是這個教主,我确是既不會做,又不想做。

    ”于是朗聲道:“各位既如此垂愛,小子不敢推辭,隻得暫攝教主重任,隻是有三件事要清各位允可,否則小子甯死不肯擔當。

    ” 衆人紛紛說道:“教主有令,莫說三件,便三十件也當遵奉,不敢有違。

    不知是哪三件,請教主示下。

    ” 張無忌道:“本教給人為邪魔外道,雖說是教外之人不明本教真相,但本教教衆人數多了,難免良莠不齊,亦有不尚之徒行為放縱,殘害無辜。

    這第一件事,自今而後,從本人以下,人人須得嚴守教規,遵奉‘三大令、五小令’,為善去惡、行俠仗義。

    本教兄弟之間,務須親愛互助,有如手足,切戒自相争鬥。

    ”向周颠看了一眼,說道:“吵嘴相罵則可,動手萬萬不行。

    本人請冷謙冷先生擔任刑堂執法,凡違犯教規,和本教兄弟鬥毆砍殺,一律處以重刑,即令是本人的外公、舅父等尊長,亦無例外。

    ” 衆人躬身說道:“正該如此。

    ”冷謙跨上一步,說道:“奉令!”他不喜多話,這兩個字,便是說應自當竭盡所能,奉行教主命令。

     張無忌道:“第二件事說來比較為難。

    本教和中原各大門派結怨已深,雙方門人弟子、親戚好友,都互有殺傷。

    此後咱們既往不咎,前想盡釋,不再去和各門派尋仇。

    ”衆人聽了,心頭都氣忿不平,良久無人答話。

     周颠道:“倘若各門派再來惹是生非呢?”張無忌道:“那時随機應變。

    要是對方一再進逼,咱們自也不能束手待斃。

    ”鐵冠道人道:“好吧!反正我們的性命都是教主救的,教主要我們怎樣,那便怎樣。

    ”彭瑩玉大聲道:“各位兄弟:中原各門派殺了咱們不少人,咱們也殺了各門派不少人,要是雙方仇怨糾纏,循環報複,大家隻有越死越多。

    教主命令咱們不再尋仇,也正是為咱們好。

    ”衆人心想這話不錯,便都答允了。

     張無忌心下甚喜,抱拳說道:“各位寬宏大量,實是武林之福,蒼生之幸。

    ”命五行旗各旗使去釋放所俘神拳門、巫山幫等門派幫會的俘虜,向他們申述明教不再與中原各門派幫會為敵之意,任由衆俘下光明頂而去。

     張無忌道:“這第三件事,乃依據陽前教主的遺命而來。

    陽前教主遺書中說道:由覓回聖火令之人接任第三十四代教主之位,他逝世後,教主之位由謝法王暫攝。

    咱們即當前赴海外,迎歸謝法王,由他攝行教主,然後設法尋覓聖火令。

    那時小子退位讓賢,各位不得再有異議。

    ” 衆人聽了,不由得面面相觑,均想:“群龍無首數十年,好容易得了位智勇雙全、仁義豪俠的教主。

    金毛獅王雖有勇有謀,但脾氣暴躁,恐怕終究不及這位少年教主。

    日後倘是本教一個碌碌無能之徒無意中拾得聖火令,難道竟由他來當教主?” 楊逍道:“陽前教主的遺言寫于數十年前,其時世局與現今大不相同。

    謝法王自是要去迎接的,聖火令也是要尋覓的,但若由旁人擔任教主,實難令大衆心服。

    ” 張無忌堅執陽前教主的遺命決不可違。

    衆人拗不過,隻得依了,均想:“金毛獅王隻怕早已死了,聖火令失落将近百年,哪裡還找得着?且聽他的,将來倘若有變,再作道理。

    ” 這三件大事,張無忌于這十幾日中一直在心頭盤旋思索,此時聽得衆人盡皆遵依,甚是歡喜,當下宰殺牛羊,和衆人歃血為盟,不可違了這三件約言。

     張無忌道:“本教眼前第一大事,是去海外迎歸謝法王。

    此行非本人親去不可,有哪一位願與本人同去?”衆人一齊站起身來,說道:“願追随教主,同赴海外。

    ” 張無忌初負重任,自知才識俱無,處分大事必難妥善,低聲和楊逍商議了一會,才朗聲道:“前往海外的人手也不必太多,何況此外尚有許多大事需人料理。

    這樣吧,請楊左使率領天地風雷四門,留鎮光明頂,重建總壇。

    金木火土四旗分赴各地,招集本教分散了的人衆,傳谕咱們适才約定的三件事。

    請外公和舅父率領天鷹旗,探聽是否尚有敵人意欲跟本教為難,再尋訪光明右使和紫衫龍王兩位的下落。

    請彭瑩玉大師與說不得大師兩位,分别前往六大派掌門人居處,說明本教止戰修好之意,就算不能化敵為友,也當止息幹戈。

    這件事甚不易辦,但兩位口才極佳,定能克建殊功。

    至于赴海外迎接謝法王之事,則由本人和韋蝠王、餘下三位散人,以及熟識水性的洪水旗同去。

    ” 此時他是教主之尊,雖言語謙遜有禮,伲每一句話即是不可違抗的嚴令,衆人一一接令,無不凜遵。

     楊不悔道:“爹,我想到海外去瞧瞧大海冰山。

    ”楊逍微笑道:“你向教主求去,我可作不了主。

    ”楊不悔撅起了小嘴,卻不作聲。

     張無忌微微一笑,想起數年前護送楊不悔西來時,一路上她纏着要說故事,自己曾将冰火島上諸般奇景,以及白熊、海豹、怪魚等各種珍異動物說給她聽,這當兒她便想親自去看看了,說道:“不悔妹子,海行甚多兇險,你若不怕,你爹爹又放心你去,那麼楊左使和你一起都随我到海外去吧。

    ”楊不悔拍手道:“我怕什麼?爹,咱們都跟無忌哥哥……無忌教主……教主哥哥一起去!”楊逍不答,望着張無忌,聽他示下。

     張無忌道:“既然如此,偏勞冷先生留鎮光明頂,天地風雷四門,暫歸冷先生統率。

    ”冷謙道:“是!”周颠拍手頓足,大叫:“妙極,妙極!”說不得道:“周兄,妙什麼?”周颠道:“教主如此倚重冷謙,那是咱五散人的面子。

    再說,大海茫茫,不知要坐幾日幾夜的海船,多了楊左使父女,談談說說,何等快活!我要和人合口吵鬧,也有楊左使做對手。

    倘若同着冷謙,隻不過多了一塊不開口、會吃飯的活木頭罷了。

    ”衆人一齊大笑。

    冷謙既不生氣,也不發笑,便似沒聽見。

     當日衆人飽餐歡聚,分别休息。

    張無忌要楊不悔替小昭開了玄鐵铐鐐,但那鑰匙失落在火場的焦木瓦礫之中,再也尋找不着。

    小昭淡淡地道:“我戴了這丁丁當當的鐵鍊,走起路來反而好聽,還是戴着的好。

    ”張無忌安慰她道:“小昭,你安心在光明頂上住着,我接了義父回來,借他的屠龍刀給你斬脫铐鐐。

    小妹子乖乖地等着我回來!”最後這句話說得甚輕,隻她一人聽見。

    小昭凄然搖了搖頭,并不答應。

     次日清晨,張無忌率領衆人,和冷謙道别。

    冷謙道:“教主,保重。

    ”張無忌道:“冷先生坐鎮總壇,多多辛苦。

    ”冷謙向周颠道:“小心,怪魚,吃你!”周颠握着他手,頗為感動。

    五散人情若兄弟,冷謙今日破例多說了這六個字,那确是十分擔心大海中的怪魚将衆兄弟吃了。

     冷謙和天地風雷四門首領直送下光明頂來,這才作别。

    金木火土四旗和天鷹旗人衆,也随教主及洪水旗偕赴中原。

    張無忌見小昭滿眼都是淚水,握着她手輕輕捏了捏,示意安慰。

    與她分别,心中也真戀戀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