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成吉思汗家族

關燈
弟間感情很好。

    察合台系的不裡、窩闊台系的貴由聯合起來反對拔都,拖雷系的蒙哥卻一直支持統帥。

     庫裡爾台大會尊重拔都的意見,推舉蒙哥當大汗。

     這時朝中大權是在貴由的皇後海迷失手裡。

    她想叫自己的兒子做大汗,派人去對拔都說:“大會議向來是在東方蒙古本部舉行的,這次在西方開,不合祖宗規矩,而且許多王公大将都沒有參加,會議的決定不能算數。

    ”拔都說:“那麼明年在東方再開大會好了。

    ” 到了明年,拔都派自己的弟弟統領大軍,護送蒙哥到蒙古本部開會,自己駐在西方作後援。

    開大會之時,窩闊台與察合台兩個系統的王公知道争不過拔都和蒙哥,都不到會。

    拔都傳下命令:哪一個不遵大會決定,國法從事。

    朮赤和拖雷兩個系統的兵力很強,兩系聯合,窩闊台系和察合台系的力量及不上。

    蒙哥做大汗的決定,在東方的大會中又通過了。

    國家大權于是從窩闊台系轉移到了拖雷系的手裡。

     窩闊台曾經說過将來要讓蒙哥做大汗。

    但窩闊台的性子随随便便,說過的話不大放在心上。

    他養了幾頭小獵豹,沒有奶吃,就叫人牽了一頭母牛來,讓小獵豹吃母牛的奶。

    窩闊台有一個小孫子,名叫失烈門,就說:“爺爺,你叫小豹吃母牛的奶,這頭母牛自己的小牛就沒有奶吃了,不是要餓死麼?”⒁窩闊台很感動,說道:“失烈門這話很對。

    你很有仁愛心腸,将來可以繼我的位做大汗。

    ”所以失烈門一直認為自己有權繼承大汗的位子。

    失烈門不是貴由的兒子,是他的侄兒。

     蒙哥做了大汗,失烈門和貴由的兩個兒子都不服。

    貴由的兩個兒子在車中藏了兵器,想發動政變,結果被破獲了。

    蒙哥把這三人送到荒僻地方去監禁起來,後來都殺了他們。

     察合台的孫子不裡和貴由交好,曾在宴會中一起罵過拔都,也參與了貴由兒子侄兒的政變密謀。

    政變失敗後,蒙哥将不裡送去交給拔都。

    拔都就把他殺了。

     蒙哥英明果毅,善于處理政務,他滅了大理、征服今西康、西藏、印度支那一帶土地,派兵遠征,攻克今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遣兵攻朝鮮、印度,擄掠了大批百姓和财物回來。

    他做了九年大汗,在攻打四川重慶時而死⒂。

     孫子忽必烈(拖雷的第四子) 蒙哥的胞弟忽必烈接任大汗,滅了南宋,統一全中國,是元朝的開國皇帝⒃。

     忽必烈做了二十年大汗後征服中國,統治了十五年,到八十歲才死。

    他治理國家的本事,是蒙古所有大汗之中最好的⒄。

    他曾派兵去攻打日本、緬甸、越南等國。

     攻打日本的大軍十餘萬人,乘船在海中遇到飓風,全軍覆沒。

    蒙古兵天下無敵,但不懂海戰。

    征日本的大軍在陰曆八月初一出發,那正是飓風季節,隻要遲得兩個月出發,日本人一定也給蒙古人征服了⒅。

    蒙古兵從成吉思汗興起到忽必烈去世,一百年中隻打了一個大敗仗。

    不是敗在敵人的手裡,而是敗給了飓風。

     元朝在中國統治了八十九年,一共十個皇帝,都是拖雷的子孫。

     孫子旭烈兀(拖雷的第六子) 拖雷有十一個兒子,其中兩個做皇帝,那是長子蒙哥,四子忽必烈。

    第六子旭烈兀也是大大有名之人,他比忽必烈小兩歲。

     蒙古人有三次大西征。

    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率領,第二次是朮赤的次子拔都率領,第三次西征的統帥是旭烈兀。

     忽必烈九歲時,成吉思汗從西域凱旋,忽必烈和七歲的弟弟同去迎接祖父。

    成吉思汗率衆打獵,忽必烈射死一隻兔子,旭烈兀射死一隻野山羊。

    蒙古人的習俗,兒童第一次射殺禽獸,要将獵物的血塗在長輩的手指上表示敬意。

    旭烈兀握住成吉思汗的手塗血,出力很重,成吉思汗怪他太粗魯。

    忽必烈卻捧住祖父的手輕輕塗拂,成吉思汗很歡喜。

     這件事顯示兩兄弟從小就性格不同。

     蒙哥做大汗的時候,裡海、阿姆河一帶的回教徒木剌夷教派行兇作亂,派遣刺客到處殺人。

    蒙哥派六弟旭烈兀西征,将這個實行暗殺政策的教派滅了⒆。

    旭烈兀又再西行,攻破回教大教主哈裡發的總部巴格達⒇。

     旭烈兀在巴格達城中,見到大教主哈裡發的宮殿華美之極,一座又高又大的藏寶塔中珍寶堆積如山,感到十分驚異,把哈裡發叫來,說道:“你積聚了這麼許多金銀财寶,到底用來做什麼?你為什麼不把财寶分給部屬,叫他們為你出力死戰,保住你的性命和巴格達?”哈裡發不知道怎樣回答才是。

    旭烈兀道:“你既然這樣喜歡财寶,這許多财寶我就都還給你。

    ”于是把哈裡發關在藏寶塔裡,不給他飲食,對他說:“這些财寶都是你的,你要吃便吃好了,沒有人來幹涉。

    ” 哈裡發對着滿塔的金銀财物,但寶石珍珠是不能當飯吃的,困頓了七日就死了(21)。

     旭烈兀再派部下的漢人大将郭侃(22)西征,攻打天房(今沙特阿拉伯),天房蘇丹投降。

    郭侃再渡海攻富浪(今地中海中的塞浦路斯島),島上的蘇丹也投降。

    那時蒙哥去世的訊息傳到,旭烈兀便停止西攻。

     旭烈兀在伊朗、叙利亞、伊拉克、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一帶建立一個大汗國,稱為“伊兒汗國”。

    伊兒汗國包括了中東當代所有的石油出産國家,邊境與埃及相接。

    埃及抵抗蒙古人入侵,各地回教難民紛紛湧到,所以埃及就成為回教的文化中心。

     旭烈兀曾向東羅馬帝國國王求婚,要娶他女兒。

    東羅馬王不敢拒絕,但知道蒙古男人娶很多妻子,不舍得把公主嫁給他,于是送了自己的私生女兒瑪麗亞給他。

    瑪麗亞到時,旭烈兀剛逝世,旭烈兀的兒子阿八哈就娶了她。

    阿八哈瞧在妻子的面上,對待天主教徒很好,不加虐待,又和教皇、法蘭西等國建交,互通使節(23)。

     孫子阿裡不哥(拖雷的第七子) 拖雷的第七個兒子叫阿裡不哥,當大哥蒙哥大汗逝世時,四哥忽必烈在攻打中國,六哥旭烈兀在西征,他自己在老家蒙古的和林(在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大本營留守。

    他得到一批王公大将的擁戴,立為大汗,而忽必烈則在上都開平(在今蒙古多倫之北)立為大汗。

     兩兄弟争奪大位,擁護阿裡不哥的王公大将較多。

    但兩兄弟領兵打了幾仗,弟弟打不過哥哥,連戰連敗,終于投降。

    忽必烈問他:“你倒平心而論,到底是該你做大汗,還是該我做?”阿裡不哥說:“以前是該我做,現今當然是你該做了。

    ”他意思是說,我是根據蒙古祖傳的規矩,由王公大将開“庫裡爾台”推舉的,你是用刀槍弓箭打出來的。

     女兒 成吉思汗女兒很多,其中一個叫做阿剌海别吉,最有本事。

    她先嫁汪古部酋長的兒子,丈夫死後,改嫁丈夫的哥哥的兒子,丈夫又死,改嫁趙王孛要合。

    成吉思汗西征,四個兒子都帶兵随行,派這個公主留守老家,稱為“監國公主”。

    這位監國公主處理政事很有見識,經常判斷得很對。

    監國公主的辦公廳有數千名女官和侍女,奉她命令辦理政務。

    那時在東方負責攻打金國的大将是木華黎,遇到軍國大事,都要向監國公主請示。

    (《射雕》小說中華筝為虛構,不提其他公主,求簡也。

    ) 成吉思汗另有一個女兒布亦塞克,成吉思汗将她許配給宏吉剌部的酋長。

    那個酋長嫌她相貌太醜,不肯娶她,成吉思汗就将這酋長殺了。

     宏吉剌部是蒙古各部中專出美女的地方。

    那個酋長平生美女見得多了,竟連大汗的公主也感到不能忍耐。

     成吉思汗的妻子蒲兒帖就是宏吉剌部人,他的許多媳婦、孫媳也都是這部的女子。

    到了忽必烈時,更定下規矩,每兩年一次,到宏吉剌去選妃嫔和宮女(24)。

     曠古未有的蒙古大帝國,到成吉思汗的孫子手裡才建成,但基礎是成吉思汗奠定的。

    無敵于天下的蒙古軍隊的一切軍事制度和軍事技術,也是成吉思汗一手建立的。

    他是人類曆史中位居第一的軍事大天才。

    他團結蒙古各部族,發展蒙古的生産力和經濟,對蒙古人功勞很大,他西征南伐雖然也有溝通東西文化和交通的功勞,但破壞和殘殺厲害,對于整個人類,到底功大還是罪大,後世學者的評價因觀點不同而有異。

    無論如何,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偉人。

    西方文化以擴張征服為尚,但西方人的曆史中,無一人及得上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子孫拔都、旭烈兀等等)。

     西方傳統的曆史家既有種族自大、以及西方文化最為優秀的偏見,對于西方國家給成吉思汗、拔都、旭烈兀打得一敗塗地的史實十分不忿,因之在評價成吉思汗時盡量誇大他的殘暴和破壞。

    其實,任何戰争中都有殘暴和破壞,以高舉基督教旗幟、并以保衛西方文明為号召的十字軍東征,何嘗不燒殺殘暴、奸淫擄掠?決沒有比蒙古大軍西征文明了半點。

    近代曆史家對蒙古西征和其他戰争以同一标準評論,就比較公允,一般認為,其破壞和殘暴,和任何大戰役相等,但有溝通世界貿易、促進東西交通之功。

    阿拉伯回教人從第七到十一世紀時打得西方人步步退縮,束手無策,蒙古人攻克巴格達,占領中亞細亞各地,回教大軍大敗,西方曆史家出于種族及宗教偏見,又大贊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亦非公允。

     研究成吉思汗領導的蒙古大軍所以能征服中亞、俄羅斯,一直打到威尼斯、維也納,原因之一是蒙古馬質素優良,能耐勞,可長途行軍戰鬥,蒙古人學會了使用馬镫,騎在馬上雙手可空出來射箭,而騎射之術遠勝回教徒及西方武士。

     第二個原因是科技上的,當時阿拉伯回教徒的科技文明大大勝于西歐人。

    中國宋代的煉鐵、鑄鐵之術、使用火藥的高科技剛發明,蒙古人從遼國、金國(女真人)那裡間接學得,使用于戰陣,回教徒及西歐人無可抗擋。

     最大的原因是成吉思汗的軍事天才與組織天才。

    西方曆史家認為整個人類曆史上,隻有希臘馬其頓王亞曆山大大帝、迦太基大将漢尼拔、阿拉伯回教蘇丹薩拉丁、法國拿破侖,這四個人的軍事天才方可和成吉思汗相比較,但四個人都比他不上。

    世界論劍,他是人類曆史中天下無絕的“天下第一”。

     但《射雕英雄傳》所更頌揚的英雄,是質樸厚道的平民郭靖,而不是滅國無數的成吉思汗。

    相信這是更加人民性的曆史觀點。

     注:在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台北舉行的“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讨會”中,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柳存仁教授提出一篇《〈脫蔔赤顔〉·全真教和〈射雕英雄傳〉》的論文。

    本書作者向來尊柳教授為半師半友的前輩,以他學識之淵博,品德之崇高,其實是“大半為師小半友”。

    該論文所述《蒙古秘史》一書諸家之評述,以及與《射雕》之幹系,多為作者所未知,深受教益,謹此書以志感。

    該文收入研讨會之論文集中,論文集由台北遠流出版公司出版,王秋桂教授主編。

     注釋: ①别勒古台據說有子孫八十人。

     ②蒙古人譯名非常複雜。

    本文譯名大緻上依照《新元史》,但也有若幹改動。

    “依速甘”在《新元史》中譯作“也速幹”,和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的名字太接近了。

     ③斡赤斤在蒙古語中是“竈君、火王”的意思。

    蒙古習俗,由幼子守家,看管家财。

     丘處機西去見成吉思汗時,途中曾受斡赤斤的款待。

    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