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處,異列同款,既有證據,差非風聞。

    妨賢敗政,孰過于此而不除戮,憲章安用請以見事,徙根翦葉,斥出台外,庶懲彼将來,謝此衆屈。

    」曆觀自昔文集,未嘗有類此制者。

    雖曰新奇,蓋亦有所寓托也。

     朝廷承五代之弊,名式未正。

    文德殿東西有上合門而無上合。

    按大唐宣政殿,周之中朝也。

    是謂正衙。

    紫宸殿直其北,是謂上合。

    蓋自晉太極殿有東西合,天子坐以聽政,合之名起于此。

    方唐盛時,立仗于宣政,天子坐紫宸,而金吾殿中細仗自東西上合門入,謂之喚仗。

    今文德殿,唐宣政正衙也。

    而垂拱直其北,紫宸乃在東偏。

    文德殿東西但有上合二門,未審以何殿為上合謂宜參詳典故,正上合之名,以複有唐盛事焉。

     以知蔡州黃好謙為駕部郎中,劉摯為秘書少監,以都官郎中蒲宗闵為利州路轉運副使,以知明州馬珫為都官郎中,以左司郎中胡宗愈為起居郎,以右司員外郎邢恕為起居舍人,以吏部郎中張汝賢為右郎中。

     元豐八年七月,禦史台班簿:銀青光祿大夫二員,光祿大夫二員、正議大夫六員、通議大夫九員,大中大夫四員,中大夫六十員,朝散大夫七十三員,朝奉大夫八十七員,朝請郎一百二十一員,朝散郎二百一十四員,朝奉郎二百八十四員,承議郎三百六十七員,奉議郎四百八十九員,通直郎二百三十五員,分司官四十員,宣德郎二百三十八員,宣義郎一百一十四員、承事郎一百三員,承奉郎一百五十七員,承務郎一百一員,内外共一千八百餘員。

    近者登極覃恩,各有遷改,其多如此,然舊數亦依約可見也。

     《史記季布傳》:楚人曹丘生招權,顧金錢,事貴人趙同等。

    《漢書》同作談,司馬遷以父名故改之。

    今人與父同名者改曰同為是也。

     唐慈恩題名。

    按《劉公嘉話錄》,起自進士張莒,于長安慈恩寺閑遊,題其姓名于塔下。

    後書之于闆,遂為故事。

    本朝進士題名,皆刻石于相國、興國兩寺,亦慈恩之比也。

     梁四公子:一人姓(蜀去蟲加圭)音攜。

    名闖,萬禁反。

    孫原人。

    一人姓(左需右免),音萬。

    名傑,音傑。

    天齊人。

    一人姓(左麥右戈),音蜀。

    名(左端右廣),音湍。

    浩(左氵右亹)人。

    一人姓仉,音掌。

    名,五阮人。

    昭明太子曰:(蜀去蟲加圭)出揚雄《蜀記》;闖出《公羊傳》;(左需右免)出《世本》,字亦作簡,出《三齊記》;傑出《竹書紀年》;(左麥右戈)出索緯《隴西人物志》;(左端右廣)出《世本》及《廣雅》;仉出《太乙符》,出《史記》。

    孫原,僰山名。

    浩(左氵右亹),洮湟之間二水名。

    五阮,雁門也。

     浩音告,(左氵右亹)音門,今俗呼為合門河,蓋疾言之,告為合耳。

     吏部四選:一曰尚書左選,京朝官三千餘員。

    二曰尚書右選,大使臣一千九百餘員。

    三曰侍郎左選,幕職、令錄、判司、簿尉四千餘員。

    四曰侍郎右選,小使臣一萬三十餘員。

    四選除非次阙外,例多待阙及二年者,員多阙少之弊也。

     唐制:天子坐朝,宮人引至殿上。

    故杜甫詩雲:「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禦坐引朝儀。

    」天佑二年十二月,诏曰:「宮妃女職,本備内任。

    今後每遇延英坐日,隻令小黃門祗候引從,宮人不得出内。

    」自此始罷也。

     今三省官、谏議大夫、司谏、正言、郎中方出入重戴。

    蓋昔者門下、中書省自侍郎、常侍、給、舍、谏議至起居遺補,尚書省自尚書、丞、郎至正郎皆重戴,是為清望官。

    唯員外郎不得預此。

    禦史台至今自中丞、監察皆重戴,獨此為是耳。

    三省皆非故事也。

     周顯德六年,高麗遣使獻《别叙孝經》一卷、《越五孝經新義》八卷、《皇靈孝經》一卷、《孝經雌圖》三卷。

    别叙者,記孔子所生及弟子從學之事。

    新義者,以越王為問目,釋疏文之義。

    皇靈者,止說延年避災之事及符文,乃道書也。

    雌圖者,止說日之環暈、星之彗孛,亦非奇書。

    熙甯中,王徽病,诏醫官馬世長往治之。

    歸,得《東觀漢記》七冊。

    彼亦自無完本。

    然俗好經書,至于庶賤之家,各于衢路造大屋,謂之局堂,子弟晝夜誦讀雲。

     建隆三年班簿,計二百二十四員,南班在内。

    元豐八年止,階官計二千八百餘員。

    然建隆時,兩省凡二十七人,蓋不專職本務,分莅中外之任焉。

     神皇帝靈駕發引,自福甯出垂拱殿,由西上合門,文德殿端禮門出右升龍門至德門,而不由大慶殿平日辇路。

    既葬,吉仗即日東還到阙。

    虞主自右掖門入,由右長慶嘉肅銀台承天門至集英殿奉安,列聖故事也。

     中書舍人禮上有押角。

    尚書、八坐、丞、郎初拜,并集都坐交禮,遷又解交。

    《六典》載蘊位動位,省未詳其義,以俟知者。

     押角、解交,已檢獲,載後篇。

     梁均王,晉天福中始葬,故妃張氏獨存。

    考功員外商鵬為志文曰:「七月有期,不見望陵之妾;九疑無色,空餘泣竹之妃。

    」後唐武皇師還渭北,不獲入觐,幙客李龔吉作違離表雲:「穴禽有翼,聽舜樂以猶來;天路無梯,望堯雲而不到。

    」五代之季,工翰墨者,無以過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