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宗室正任已上,步導進行,直南沿城入太廟。
至南神門外降绛殿,入幄,升腰輿,各袝本室。
太祖室曰孝惠,次孝明,次孝章。
太宗室曰淑德,次懿德,次明德,次元德。
真宗室曰章懷,次章穆,次章獻,次章懿。
既升袝,行遍享之禮。
雍王、曹王、濮陽郡王充三獻。
禮畢,百官詣東上合門奉表稱賀。
以戶部尚書安焘為司知樞密院事,以吏部侍郎李承之為戶部尚書,以戶部侍郎陳安石為吏部侍郎,以河北都轉運使蹇周輔為戶部侍郎,以左司郎中吳雍為直龍圖閣、河北轉運使,以吏部員外郎曾伉為左司員外郎,又以司勳員外郎黃好謙為郎中,以戶部員外郎井亮采為金部員外郎。
唐德宗正元十年七月,賜故唐安公主谥莊穆。
蓋公主賜谥,始于此也。
韓文公《永正行》雲:「公然白日受賄賂,火齊磊落堆金盤。
」《南史》中天竺國說:火齊狀如雲母,色如紫金,有光輝。
别之,則如蟬翼;積之,則如紗谷之重沓。
又王子年《拾遺記》曰:「董偃嘗卧延清之室,上設火齊屏風。
」所謂磊落者,亦珠琲之謂也。
二十五日,文武百官詣太廟,奏請上仁宗徽号曰體大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浚哲明孝皇帝。
左相行事,起居郎蔡京、著作郎豐稷讀祝。
其祝言皇帝謹遣百官奏請徽号之意雲。
二十八日诏門下:升袝禮畢,宜覃慶澤,以暨後昆。
四後之家,各與最長者初等官,已仕者改一官。
幹德五年正月十六日,诏以朝廷無事,年谷屢豐,上元觀燈,可更增十七十八日兩夜。
自後每至十六日,開封府以舊例奏聞,皆诏更放兩夕。
雍熙二年十月,下元節張燈,賜近臣宴于樞密使王顯私第。
夜分,命中使賜禦制詩一章。
其後每燈夕,皆命中書、樞密分往大寺焚香,就賜禦筵。
遂為故事,自此始也。
杜甫《紫宸退朝》詩雲:「香飄合殿春風轉,花覆千官淑景移。
」又《晚出左掖》雲:「退朝花底散,歸院柳邊迷。
」乃知唐朝殿亦種花柳。
今殿庭唯對植槐楸,郁郁然有嚴毅之氣也。
八月,左丞蒲宗孟罷,出知汝州。
以右丞王安禮為左丞。
以吏部尚書李清臣為右丞。
以端明殿學士、知鄿州曾孝寬為吏部尚書。
以都官員外郎葉溫叟為郎中。
禮部李侍郎說:秘書少監孫莘老莊居在高郵新開湖邊。
嘗一夕陰晦,莊客報湖中珠見。
與數同人行小草徑中,至水際,見微有光彩。
俄而光明如月,陰霧中人面相覩。
忽見蚌蛤如蘆席大,一殼浮水上,一殼如張帆狀,其疾如風。
舟子飛小艇競逐之,終不可及,既遠乃沒。
九月,以吏部郎中呂嘉問為光祿卿。
以司勳郎中黃好謙知揚州。
是月,都官員外郎許安世以憂去官。
皇佑二年,大享明堂。
仁宗謂輔臣曰:「前代禮神,有祭玉、燔玉二品,今獨燔玉,無乃阙禮文邪」輔臣等對曰:「唐大和中,太常卿王起以當時祀事止有燔玉,而無禮神美玉,請下有司造蒼璧等七玉,祭訖藏之。
燔玉即用珉。
唐末以來,祀典廢阙,禮神之玉,不複備用,以至于今。
」 勑:其令有司議如典禮。
是時,适回纥貢玉璞數十,剖之,命匠者制為蒼璧、黃琮,四圭有邸,青圭、赤璋、白琥、黝璜,尤溫粹。
祭玉之備,始複于此。
十月,以右司郎中楊景略為起居郎,以錢勰為左司郎中,以孫覽為右司員外郎,又以大理卿楊汲為刑部侍郎。
十一月十二日,大慶殿遣上仁宗皇帝、英宗皇帝玉冊玉寶。
上服绛紗袍,再拜廷中,跪授冊寶。
使既出大慶門,禮儀使奏禮畢,上猶立廷中。
冊寶升辂既遠,從官方前導歸禦幄雲。
十五日,遷寓治禮部入新省。
自尚書令列曹員外郎廳屏風,皆書《周官》一篇。
在位何以稱上所以戒責之意邪 南郊大駕,上乘舊玉辂。
戶部王員外說:辂上有款識,唐高宗顯慶年造。
高宗麟德三年、玄宗開元十三年、真宗皇帝祥符元年封禅,此辂凡三至泰山。
開元十一年、祥符四年亦兩至濉《宋史》作「脽」。
上。
真所謂萬乘之器也。
司封員外郎王祖道出知汀州,以禮部員外郎王子韶為庫部員外郎,以太常博士何洵直為禮部員外郎,以駕部郎中吳安持為太府少卿,以柯述為司封郎中,以蘇注為司勳員外郎,以王兢為倉部員外郎,以蒲宗闵為都官郎中。
十九日,車駕詣萬壽觀恭謝畢。
由天波門幸尚書新省,至令仆廳,遂徧至六曹,傳宣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各轉一官。
主事已下,等第支賜,凡二萬缗。
至禮部,上顧謂侍郎李常曰:「唐尚書省亦止于四千楹。
」又問:「吏額多少」常具以對。
又宣谕雲:「朝廷待遇責任之意非輕,卿等各宜自勉。
」雖千載難逄之期,顧羣臣何以上報聖恩邪 十二月一日,文德殿視朝,仗衛如式。
是日大風,诏移禦紫宸殿,百官起居,正如唐喚仗入閣之儀也。
右省趙谏議說:王汾學士皆言:夢中見人雲:「君要如意,須逄元公。
」了不曉所謂。
後數年,得知兖州,其字即元公,方悟前夢之可信也。
二十八日,以魯國大長公主薨,辍朝五日。
是日,北遼賀正旦使副見于崇政殿,賜茶而已。
上禦靴袍,自延和乘辇至崇政,非後殿常儀也。
至南神門外降绛殿,入幄,升腰輿,各袝本室。
太祖室曰孝惠,次孝明,次孝章。
太宗室曰淑德,次懿德,次明德,次元德。
真宗室曰章懷,次章穆,次章獻,次章懿。
既升袝,行遍享之禮。
雍王、曹王、濮陽郡王充三獻。
禮畢,百官詣東上合門奉表稱賀。
以戶部尚書安焘為司知樞密院事,以吏部侍郎李承之為戶部尚書,以戶部侍郎陳安石為吏部侍郎,以河北都轉運使蹇周輔為戶部侍郎,以左司郎中吳雍為直龍圖閣、河北轉運使,以吏部員外郎曾伉為左司員外郎,又以司勳員外郎黃好謙為郎中,以戶部員外郎井亮采為金部員外郎。
唐德宗正元十年七月,賜故唐安公主谥莊穆。
蓋公主賜谥,始于此也。
韓文公《永正行》雲:「公然白日受賄賂,火齊磊落堆金盤。
」《南史》中天竺國說:火齊狀如雲母,色如紫金,有光輝。
别之,則如蟬翼;積之,則如紗谷之重沓。
又王子年《拾遺記》曰:「董偃嘗卧延清之室,上設火齊屏風。
」所謂磊落者,亦珠琲之謂也。
二十五日,文武百官詣太廟,奏請上仁宗徽号曰體大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浚哲明孝皇帝。
左相行事,起居郎蔡京、著作郎豐稷讀祝。
其祝言皇帝謹遣百官奏請徽号之意雲。
二十八日诏門下:升袝禮畢,宜覃慶澤,以暨後昆。
四後之家,各與最長者初等官,已仕者改一官。
幹德五年正月十六日,诏以朝廷無事,年谷屢豐,上元觀燈,可更增十七十八日兩夜。
自後每至十六日,開封府以舊例奏聞,皆诏更放兩夕。
雍熙二年十月,下元節張燈,賜近臣宴于樞密使王顯私第。
夜分,命中使賜禦制詩一章。
其後每燈夕,皆命中書、樞密分往大寺焚香,就賜禦筵。
遂為故事,自此始也。
杜甫《紫宸退朝》詩雲:「香飄合殿春風轉,花覆千官淑景移。
」又《晚出左掖》雲:「退朝花底散,歸院柳邊迷。
」乃知唐朝殿亦種花柳。
今殿庭唯對植槐楸,郁郁然有嚴毅之氣也。
八月,左丞蒲宗孟罷,出知汝州。
以右丞王安禮為左丞。
以吏部尚書李清臣為右丞。
以端明殿學士、知鄿州曾孝寬為吏部尚書。
以都官員外郎葉溫叟為郎中。
禮部李侍郎說:秘書少監孫莘老莊居在高郵新開湖邊。
嘗一夕陰晦,莊客報湖中珠見。
與數同人行小草徑中,至水際,見微有光彩。
俄而光明如月,陰霧中人面相覩。
忽見蚌蛤如蘆席大,一殼浮水上,一殼如張帆狀,其疾如風。
舟子飛小艇競逐之,終不可及,既遠乃沒。
九月,以吏部郎中呂嘉問為光祿卿。
以司勳郎中黃好謙知揚州。
是月,都官員外郎許安世以憂去官。
皇佑二年,大享明堂。
仁宗謂輔臣曰:「前代禮神,有祭玉、燔玉二品,今獨燔玉,無乃阙禮文邪」輔臣等對曰:「唐大和中,太常卿王起以當時祀事止有燔玉,而無禮神美玉,請下有司造蒼璧等七玉,祭訖藏之。
燔玉即用珉。
唐末以來,祀典廢阙,禮神之玉,不複備用,以至于今。
」 勑:其令有司議如典禮。
是時,适回纥貢玉璞數十,剖之,命匠者制為蒼璧、黃琮,四圭有邸,青圭、赤璋、白琥、黝璜,尤溫粹。
祭玉之備,始複于此。
十月,以右司郎中楊景略為起居郎,以錢勰為左司郎中,以孫覽為右司員外郎,又以大理卿楊汲為刑部侍郎。
十一月十二日,大慶殿遣上仁宗皇帝、英宗皇帝玉冊玉寶。
上服绛紗袍,再拜廷中,跪授冊寶。
使既出大慶門,禮儀使奏禮畢,上猶立廷中。
冊寶升辂既遠,從官方前導歸禦幄雲。
十五日,遷寓治禮部入新省。
自尚書令列曹員外郎廳屏風,皆書《周官》一篇。
在位何以稱上所以戒責之意邪 南郊大駕,上乘舊玉辂。
戶部王員外說:辂上有款識,唐高宗顯慶年造。
高宗麟德三年、玄宗開元十三年、真宗皇帝祥符元年封禅,此辂凡三至泰山。
開元十一年、祥符四年亦兩至濉《宋史》作「脽」。
上。
真所謂萬乘之器也。
司封員外郎王祖道出知汀州,以禮部員外郎王子韶為庫部員外郎,以太常博士何洵直為禮部員外郎,以駕部郎中吳安持為太府少卿,以柯述為司封郎中,以蘇注為司勳員外郎,以王兢為倉部員外郎,以蒲宗闵為都官郎中。
十九日,車駕詣萬壽觀恭謝畢。
由天波門幸尚書新省,至令仆廳,遂徧至六曹,傳宣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各轉一官。
主事已下,等第支賜,凡二萬缗。
至禮部,上顧謂侍郎李常曰:「唐尚書省亦止于四千楹。
」又問:「吏額多少」常具以對。
又宣谕雲:「朝廷待遇責任之意非輕,卿等各宜自勉。
」雖千載難逄之期,顧羣臣何以上報聖恩邪 十二月一日,文德殿視朝,仗衛如式。
是日大風,诏移禦紫宸殿,百官起居,正如唐喚仗入閣之儀也。
右省趙谏議說:王汾學士皆言:夢中見人雲:「君要如意,須逄元公。
」了不曉所謂。
後數年,得知兖州,其字即元公,方悟前夢之可信也。
二十八日,以魯國大長公主薨,辍朝五日。
是日,北遼賀正旦使副見于崇政殿,賜茶而已。
上禦靴袍,自延和乘辇至崇政,非後殿常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