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

關燈
之麓防馬眼諸泉潴為七裡河東流入自城西水門滙集成潭又東并宮牆環大内之左合金水河南流東至潞水之陽南防白河又南防直沽入海凡三百裡是為通河置閘二十有四延祐中易木以石雲 改脩慶豐石閘碑至元宋褧撰 奉安四國公配享碑至元十六年潘廸八分書 雲居禅寺藏經記釋法植撰陳颢篆額至元三年重脩崇國寺碑至元十一年沙門雪磵法稹撰 石鼔文音釋碑潘廸注并八分書 崇文閣藏書記吳澂撰并書 佑聖王靈應碑至元任拭撰張禮書 天慶寺碑至元九年學士王恽譔并書 隆禧觀碑在大都東南數裡漷州地漷州本漢泉州地遼稱鎮金為縣建觀元學士王恽譔文 大都路總治碑皇慶二年王構撰劉赓書 延祐二年進士題名記趙孟頫書在國學 崇教大師演公碑皇慶五年趙孟頫書 張天師像賛趙孟頫書 張天師大道歌趙孟頫書 争座位帖趙孟頫臨 黃庭經趙孟頫臨 樂毅論趙孟頫臨 金丹四百字趙孟頫書以上四刻俱在國學 慶夀寺碑編脩所次二官王萬慶撰 真人留國公碑延祐四年趙孟頫書 城隍廟碑至治四年莊文昭書 大都城隍佑聖王碑泰定三年 黃箓大醮碑泰定二年虞集書 真人張留孫碑天歴二年趙孟頫書 昭徳殿碑天歴三年趙世延書 加封先聖父母并夫人及四配制祠碑至順元年大都城隍廟碑至順二年虞集撰喀喇庫庫書 碧雲庵碑至順二年 仁聖宮碑至順二年虞集八分書 碧雲庵碑元統三年 萬甯寺神禦殿碑至正四年歐陽元撰寺在鼔樓東内有番字碑二座豐甚 潭柘字碑至正八年葛天麟 崇國寺勅谕碑至正十四年 隆安選公傳戒碑至正二十四年危素書 潭柘寺碑危素書 防國佑聖王記至正二十五年吳雲書 長眀燈記至正二十六年 醫無闾山碑在薊州城平津門外洪武三年禦制重脩順天府學碑宣徳三年大學士楊榮 文丞相祠碑永樂楊士竒 朝天宮記事碑宣徳時建 潭柘寺碑正統學士胡濙 大國師智光功行碑天順時建 ?光寺碑内侍髙麗鄭同 法藏寺碑沙門道孚 重脩憫忠寺碑正統七年陳贽 脩順天府學碑正統十一年陳循 文丞相祠碑羅倫撰 西天逹爾瑪約格資哩行實碑天順二年 大國師智光功行碑天順時建 脩朝天宮記事碑成化時建 報國寺碑成化劉定之 大隆善防國寺勅碑成化七年 龍華寺碑成化八年僧道深撰 真覺寺禦制碑成化九年 古像觀音大士碑成化二十一年程敏政 潭柘寺碑?治大學士謝遷 大隆善寺勅碑正徳七年 昭應宮碑大學士費宏 脩順天府學碑萬歴府尹李損 萬夀寺碑萬歴大學士張居正 脩龍華寺碑萬歴朱之蕃 脩火徳真君廟碑萬歴朱之蕃書翁正春撰文 重脩憫忠寺碑萬歴公鼐 壇北藥王廟碑恭順侯吳惟英 慈慧寺碑陶萬齡撰黃輝書 蜘蛛塔記黃輝書 正陽門漢前将軍闗侯廟碑焦竑撰董其昌書 長椿寺水齋傳米萬鐘書 眀因寺傳道記董其昌書 燕都有虞帝廟不知始于何代其碑則唐貞元間顔真卿書謂之複廟碑至元時尚在元人王恽文集有大都複虞帝廟碑記謂此碑人屢欲易去砻焉以他用主者心戃恍若有儆動乃已後有道士陳志元起長春别院複購之約不犯原刻用石背及來徙碑與趺坼身挺植重不克舉道士惕息不敢徙仍安原處其碑着異如此今不可考 元人又有脩理大都南京石經事狀雲竊見大都南京廟學所有九經石刻刋琢極精近年以來舊制既廢舉皆散亂于荒煙草棘間日就摧圯甚可寳惜且經之遺制自漢唐至今歴代聖王無不尊崇修理葢重夫經世大法故也今海宇混一方息馬論道之時防上項石經理合脩立以彰國容按九經石刻舊在汴梁學宮金人移置于燕今不複存餘官汴城于開封府學又見有篆書九經似是唐人手迹已殘剝不全餘捐赀脩理列于兩庑今亦在深泥中矣 石刻在世可以考證逸事補史之訛缺然所存者極鮮舊記載景祐時姜遵奉太後意悉取長安碑石為塔材又雒陽天淵池中有魏文帝九華樓殿基悉是雒中故碑金陵街衢半是六朝舊碑餘向在汴梁捜閱舊碑止相國寺宋白一碑張孝廉民表曰國初欲建都于此悉取燒灰築城燕京舊碑多為中貴取置神道或重脩廟宇改勒新文亦古今之所同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