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教正謬
關燈
小
中
大
前言
叔父佛氏入中國久矣,彼教所至:東,日本;北,高麗、蒙古;西,前後藏;西南,雪山、尼八剌、南天竺;外,錫蘭海島;南,緬甸、暹羅等處,皆拜其偶像,謂之象教。
今吾耶稣正教,傳至中土,以上帝之命,毋許崇拜偶像,故與彼教論辨。
究其由來,明其非上帝所證之教。
所有謬誤,細為指陳。
昔保羅有言曰:“慎勿為曲學空言所誘。
” 第一節論經典 一、佛經是假托臆說,聖經系天授默示 釋氏經典數千卷,皆雲釋迦牟尼所說。
以梵文譯華言,費千百年、數百人之心力,非一時、一人所能辦。
漢唐以來,講求經旨,分有數派,亦可證經非一人所說矣。
如是,則作釋典者必有多人,皆佛諸弟子,假托佛口,增以“如是我聞”四字而已。
中國經書著述之人,實有名氏可考,知非僞撰。
我泰西耶稣《聖經》六十六冊,前後人地,各有考據。
由於天授,非由人能;由於默示,非由臆說。
彼得曰:“爾當知經言非人所能也。
”以古預言原非臆說,乃上帝聖人,感於聖神而言也。
佛氏所言諸經,說於何地,述自何人,每多假托。
如《華嚴經·序》,言龍樹菩薩於龍宮取出。
”案:龍樹在前漢中葉講大乘。
大乘經典中,《華嚴》最著。
孰知本龍樹自作,欲人尊敬,故托名如來耳。
今試與釋徒論辨是非,彼必引經據典,不知經典皆天竺國人所著。
彼國中人,較他國更為謬妄,其間無實之言尤多。
如言如來升三十三天,于大自在兜率諸天說法,天龍八部鹹來聽受。
此即著書者之飾詞,不如各國史記,俱載實事。
轉似小說家,務為寓言,以悅人目。
如此則宜自明寓言,勿雲實事,誤人觀聽,為害匪淺。
保羅曰:“當棄妄言老媪之談,練習敬虔上帝之事。
” 二、佛經不是金科玉律,《聖經》卻是默示聖書 且也即知其為釋迦牟尼所說,亦不能以是為金科玉律。
彼亦猶人耳,非如上帝親诏之《聖經》,所由來者大也。
《語》雲:“誕妄之談勿信、無稽之言勿聽。
”而可據為依歸者,非《聖經》其誰與哉?況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名分相等,則同氣之規谏無權;且互相教訓,無一定憑,故必以天父之言訓之。
蓋保羅曰:“世人恃其智,不識上帝。
故上帝喜以若愚之道,救諸信者。
”斯上帝之智也。
佛經導人出家,皈三寶而象教。
愚勸世人勿從,宜信從上帝親口所诏,遵其所言,守其所命,棄妄論浮詞,僞為智慧之辨。
彼佛經但憑己見,惟上帝默示而作之聖書,不可視為世間一切經典也。
三、佛經不合處世之道,《聖經》明上帝旨 佛經又有一病,如《金剛經》為世傳誦,然其旨難明。
非合於處世之道,又非與人為善之意。
所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本是梵語,令讀者茫然。
以漢文譯之,方知為無上正等正覺,即吾之真性是也。
然此一地步,人不易到。
以愚解之,明上帝之道,即是正覺;人性合於上帝之性,方可謂之真性。
所羅門曰:“畏上帝即智慧之本。
”識聖理即聰明之源,斯之謂也。
凡說道理,宜以人人應有之事為言,如敬事天父、愛人如己是也。
即欲明心見性,何如歸於上帝之更為切要乎?又有不住聲色、不住於相之說,大要是一“空”字。
空則無用於世,不能使吾為子臣弟友,不能使吾得事天父,此亦何足為經典大旨耶? 四、佛經為虛空之學,《聖經》是有用之書 又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如此,則使人疑惑滋甚。
耳所聞、目所見,無有是處,将山川非山川、日月非日月、父母非父母、天地非天地矣。
此是何等道理?何足使人受持讀誦?人之受持讀誦者,萬不能學好為善,正心修身,作天路之指南也。
以《新舊約書》觀之,則佛經之離於正道,若何相遠,可見矣。
古聖先知與耶稣所行異迹、預言未來事,聖神默示先知聖人及耶稣門徒筆之於書者,其事其理,皆人倫日用之間所當行者。
會而歸之於上帝,能發人敬心,開人善道,俾上帝得頌聲之洋溢,顯榮光之輝煌。
是道也,是真上帝親訓於民之道也。
其書亦最為世間有用之書。
彼佛氏經典,不特非上帝所作,即在世間,亦為虛空無補之學耳。
保羅曰:“彼既知上帝,猶不以上帝尊之、謝之,乃志意虛妄、心頑蒙昧。
自稱為知,适成愚魯。
不崇永生上帝之榮,反拜速朽世人、禽獸、昆蟲之像。
故上帝聽其心之嗜欲、淪於污穢、互辱其身。
夫恒久所當頌美者,上帝也。
”乃彼棄真尚僞,崇奉受造之物,不崇奉造化之主,是以上帝聽其喪心,行所不當行也。
嗟乎!世人既知上帝,猶複傲然罔顧,惑於竺乾誕妄之說,信乎佛氏不經之談,棄真尚僞,逆主遠天,溺而不返,甯不可悲?世之精曉内典、妄诩明通者,請以我言為當頭棒喝。
第二節論教乘 一、小乘與大乘 梵文“摩诃衍”三字,即所謂大乘也。
摩诃,大;衍,乘也。
小乘,梵文“希那衍”三字。
小乘《四十二章經》、《佛本行集經》等;大乘《華嚴》、《楞伽》、《大涅》諸經。
大乘所載彌陀、阿閦、藥師諸佛,文殊、普賢、觀音諸菩薩,小乘無之。
奉佛諸國,其教早分南北。
南信小乘,北信大乘。
南方經典,不用大乘諸佛菩薩,惟雲七佛千佛而已;北方經典,大小乘鹹備。
二、小乘是如來親授,大乘是釋徒僞作 愚思小乘為如來親授;大乘諸經,即北方釋徒所僞為者也。
中國漢明帝時,迦葉摩騰所翻,不過小乘。
迨魏晉六朝,始有大乘經典。
如是,恐釋氏所言如來金口宣言──二部經者,大非真實話頭也。
案晉法顯經曆西域諸方參學,或從大乘,或從小乘。
蓋當時北方諸國,所習大乘中,猶未盡去小乘也。
二十八祖達摩來東土,以七佛相傳,為正法眼藏。
彼南天竺未有他佛、菩薩,亦可證大乘非如來親授矣。
學佛者宜知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非如來實有此諸大弟子,無非馬鳴、龍樹、天親等聳人觀聽、憑空結撰。
即彼法中所雲,華嚴樓閣,彈指應現也。
釋氏複恐人視小乘為不足觀,於是造作大乘。
一娑婆世界,化而華藏世界;一佛、一經,化而為十方三世、無數諸佛名經,大為塗飾,以炫人目。
要之,終不能使人敬事上帝、愛人如己,以循其本分事也。
中國各處崇奉大乘經教,較西南諸國所重者,更無實際可考。
三、《聖經》是上帝默示,全無假托之語 我泰西現有一書,名為《新舊約諸經》,“本上帝所默示,有益於教誨、督責、正己、學義。
俾事上帝之人,無不練達,百善悉備。
”爾學佛者,盍将此書一觀,全無假托之語,如《華嚴》、《楞伽》、《涅》諸經之一無實際也。
自天啟示之書,畢竟有真實去處,皇矣上帝之明旨也。
爾欲靠托彌陀,往生極樂。
而西方十萬億世界相隔遙遙,彼佛菩薩,如何來救,其理殊不可解。
若上帝遣子救世,生於泰西,去此不遠,近在漢代,異迹昭然,救人甚易。
凡在含靈,當念茲、在茲,期望身後得生天永福也。
保羅曰:“勿以為誰能升天堂,誰能下陰府,道在迩,在汝口,在汝心。
即所傳信主之道是也。
若口認耶稣為主,心信上帝甦之,則得救矣。
” 四、小乘與大乘互相矛盾,均不可信 小乘中,如來於邪惡世界,欲化人去邪皈正者,所論無甚高遠,惟出家證空及輪回因果之說而已。
大乘中,此等言語,已為小果。
小乘中,惟婆羅門
今吾耶稣正教,傳至中土,以上帝之命,毋許崇拜偶像,故與彼教論辨。
究其由來,明其非上帝所證之教。
所有謬誤,細為指陳。
昔保羅有言曰:“慎勿為曲學空言所誘。
” 第一節論經典 一、佛經是假托臆說,聖經系天授默示 釋氏經典數千卷,皆雲釋迦牟尼所說。
以梵文譯華言,費千百年、數百人之心力,非一時、一人所能辦。
漢唐以來,講求經旨,分有數派,亦可證經非一人所說矣。
如是,則作釋典者必有多人,皆佛諸弟子,假托佛口,增以“如是我聞”四字而已。
中國經書著述之人,實有名氏可考,知非僞撰。
我泰西耶稣《聖經》六十六冊,前後人地,各有考據。
由於天授,非由人能;由於默示,非由臆說。
彼得曰:“爾當知經言非人所能也。
”以古預言原非臆說,乃上帝聖人,感於聖神而言也。
佛氏所言諸經,說於何地,述自何人,每多假托。
如《華嚴經·序》,言龍樹菩薩於龍宮取出。
”案:龍樹在前漢中葉講大乘。
大乘經典中,《華嚴》最著。
孰知本龍樹自作,欲人尊敬,故托名如來耳。
今試與釋徒論辨是非,彼必引經據典,不知經典皆天竺國人所著。
彼國中人,較他國更為謬妄,其間無實之言尤多。
如言如來升三十三天,于大自在兜率諸天說法,天龍八部鹹來聽受。
此即著書者之飾詞,不如各國史記,俱載實事。
轉似小說家,務為寓言,以悅人目。
如此則宜自明寓言,勿雲實事,誤人觀聽,為害匪淺。
保羅曰:“當棄妄言老媪之談,練習敬虔上帝之事。
” 二、佛經不是金科玉律,《聖經》卻是默示聖書 且也即知其為釋迦牟尼所說,亦不能以是為金科玉律。
彼亦猶人耳,非如上帝親诏之《聖經》,所由來者大也。
《語》雲:“誕妄之談勿信、無稽之言勿聽。
”而可據為依歸者,非《聖經》其誰與哉?況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名分相等,則同氣之規谏無權;且互相教訓,無一定憑,故必以天父之言訓之。
蓋保羅曰:“世人恃其智,不識上帝。
故上帝喜以若愚之道,救諸信者。
”斯上帝之智也。
佛經導人出家,皈三寶而象教。
愚勸世人勿從,宜信從上帝親口所诏,遵其所言,守其所命,棄妄論浮詞,僞為智慧之辨。
彼佛經但憑己見,惟上帝默示而作之聖書,不可視為世間一切經典也。
三、佛經不合處世之道,《聖經》明上帝旨 佛經又有一病,如《金剛經》為世傳誦,然其旨難明。
非合於處世之道,又非與人為善之意。
所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本是梵語,令讀者茫然。
以漢文譯之,方知為無上正等正覺,即吾之真性是也。
然此一地步,人不易到。
以愚解之,明上帝之道,即是正覺;人性合於上帝之性,方可謂之真性。
所羅門曰:“畏上帝即智慧之本。
”識聖理即聰明之源,斯之謂也。
凡說道理,宜以人人應有之事為言,如敬事天父、愛人如己是也。
即欲明心見性,何如歸於上帝之更為切要乎?又有不住聲色、不住於相之說,大要是一“空”字。
空則無用於世,不能使吾為子臣弟友,不能使吾得事天父,此亦何足為經典大旨耶? 四、佛經為虛空之學,《聖經》是有用之書 又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如此,則使人疑惑滋甚。
耳所聞、目所見,無有是處,将山川非山川、日月非日月、父母非父母、天地非天地矣。
此是何等道理?何足使人受持讀誦?人之受持讀誦者,萬不能學好為善,正心修身,作天路之指南也。
以《新舊約書》觀之,則佛經之離於正道,若何相遠,可見矣。
古聖先知與耶稣所行異迹、預言未來事,聖神默示先知聖人及耶稣門徒筆之於書者,其事其理,皆人倫日用之間所當行者。
會而歸之於上帝,能發人敬心,開人善道,俾上帝得頌聲之洋溢,顯榮光之輝煌。
是道也,是真上帝親訓於民之道也。
其書亦最為世間有用之書。
彼佛氏經典,不特非上帝所作,即在世間,亦為虛空無補之學耳。
保羅曰:“彼既知上帝,猶不以上帝尊之、謝之,乃志意虛妄、心頑蒙昧。
自稱為知,适成愚魯。
不崇永生上帝之榮,反拜速朽世人、禽獸、昆蟲之像。
故上帝聽其心之嗜欲、淪於污穢、互辱其身。
夫恒久所當頌美者,上帝也。
”乃彼棄真尚僞,崇奉受造之物,不崇奉造化之主,是以上帝聽其喪心,行所不當行也。
嗟乎!世人既知上帝,猶複傲然罔顧,惑於竺乾誕妄之說,信乎佛氏不經之談,棄真尚僞,逆主遠天,溺而不返,甯不可悲?世之精曉内典、妄诩明通者,請以我言為當頭棒喝。
第二節論教乘 一、小乘與大乘 梵文“摩诃衍”三字,即所謂大乘也。
摩诃,大;衍,乘也。
小乘,梵文“希那衍”三字。
小乘《四十二章經》、《佛本行集經》等;大乘《華嚴》、《楞伽》、《大涅》諸經。
大乘所載彌陀、阿閦、藥師諸佛,文殊、普賢、觀音諸菩薩,小乘無之。
奉佛諸國,其教早分南北。
南信小乘,北信大乘。
南方經典,不用大乘諸佛菩薩,惟雲七佛千佛而已;北方經典,大小乘鹹備。
二、小乘是如來親授,大乘是釋徒僞作 愚思小乘為如來親授;大乘諸經,即北方釋徒所僞為者也。
中國漢明帝時,迦葉摩騰所翻,不過小乘。
迨魏晉六朝,始有大乘經典。
如是,恐釋氏所言如來金口宣言──二部經者,大非真實話頭也。
案晉法顯經曆西域諸方參學,或從大乘,或從小乘。
蓋當時北方諸國,所習大乘中,猶未盡去小乘也。
二十八祖達摩來東土,以七佛相傳,為正法眼藏。
彼南天竺未有他佛、菩薩,亦可證大乘非如來親授矣。
學佛者宜知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非如來實有此諸大弟子,無非馬鳴、龍樹、天親等聳人觀聽、憑空結撰。
即彼法中所雲,華嚴樓閣,彈指應現也。
釋氏複恐人視小乘為不足觀,於是造作大乘。
一娑婆世界,化而華藏世界;一佛、一經,化而為十方三世、無數諸佛名經,大為塗飾,以炫人目。
要之,終不能使人敬事上帝、愛人如己,以循其本分事也。
中國各處崇奉大乘經教,較西南諸國所重者,更無實際可考。
三、《聖經》是上帝默示,全無假托之語 我泰西現有一書,名為《新舊約諸經》,“本上帝所默示,有益於教誨、督責、正己、學義。
俾事上帝之人,無不練達,百善悉備。
”爾學佛者,盍将此書一觀,全無假托之語,如《華嚴》、《楞伽》、《涅》諸經之一無實際也。
自天啟示之書,畢竟有真實去處,皇矣上帝之明旨也。
爾欲靠托彌陀,往生極樂。
而西方十萬億世界相隔遙遙,彼佛菩薩,如何來救,其理殊不可解。
若上帝遣子救世,生於泰西,去此不遠,近在漢代,異迹昭然,救人甚易。
凡在含靈,當念茲、在茲,期望身後得生天永福也。
保羅曰:“勿以為誰能升天堂,誰能下陰府,道在迩,在汝口,在汝心。
即所傳信主之道是也。
若口認耶稣為主,心信上帝甦之,則得救矣。
” 四、小乘與大乘互相矛盾,均不可信 小乘中,如來於邪惡世界,欲化人去邪皈正者,所論無甚高遠,惟出家證空及輪回因果之說而已。
大乘中,此等言語,已為小果。
小乘中,惟婆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