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二十五回 跖跋将計取南安
關燈
小
中
大
,碧眼黃須,極有膂力。
元太傅伯顔,掠地至大同得之,用為虎贲将軍,撥守江右三關。
三關者,一北藏關,一上梧關,一上蓬關。
南扼交廣,西拒湖湘,連控隘所。
一人把守,萬夫莫開。
總名之曰:桂陽嶺,此外更有揭陽、臨賀、始安三嶺,乃響馬出入所在。
拓跋琳總鎮三關,威懾全嶺。
綠林不敢正觑,因昔年落魄山西酷好樗蒲,為鄉裡所賤,漂泊在外。
史進家資巨萬,販負為生。
路過壺關羊腸坡,遇紅毛賊巢瑰剪徑,與史進大戰不已。
恰好拓跋琳中途遇着,拔刀相助,殺敗賊黨。
史進德之,遂訂車笠之好。
又憐其貧,贈以百金,令作經紀。
奈拓跋琳一見雙陸,即又技癢,呼盧而進,傾囊而退。
久而逋負益深,自顧無顔,流落澤潞間。
史進又令人訪之,延至其家,再三勉慰,又贈以千金。
拓跋琳不覺泣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史進也。
”遂立意改行,舊日交遊,概屏絕之,立志自勵,仍歸鄉裡,一時拓跋琳之名大噪。
伯顔略地至朔州,召而用之,故授總鎮。
史進白楊鎮龍身死,千裡奔赴蓬頭,與桂嶺聲息相通,不時來往。
拓跋琳屢欲薦之,史進不可。
然拓跋琳久鎮三關,威名甚著,五載并無升遷。
此時完澤未相,桑哥當國,累來索賄,拓跋琳怒而不與。
繼聞史進約投故宋。
大喜曰:“今日有以報史公矣。
”即引心腹數人至蓬頭寨,與史進商議,或攻茶陵,或攻南安。
史進曰:“先取南安,路通江右,随後好清閩廣。
”拓跋琳即起身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史進大喜,各自回歸。
次日,史進引兵,直下大庾嶺,離南安五十裡下寨。
令人哨探,南安城四門緊閉,星夜往桂嶺約兵,前後夾攻。
史進得實,率兵直逼南安城下,讨戰。
其統制海疊塔速兒殘酷不仁。
平日減刻軍糧,兵不附将。
臨時勉強附以恩信,督之守城,稍拂其意,又鞭撻随加。
太守郝成志柔懦無能,兵臨城下,方寸已亂。
幸府丞馮道南内外調停,撫恤軍士,整饬器械,清理糗糧,各門巡哨防守,井井區畫,各有條理,人心賴以少安。
自知城中決不可戰,惟待桂嶺兵至便可成功。
史進日夜督兵,攻打甚急。
城中日日盼望,忽見塵頭大起,知是援兵至矣。
海疊塔速兒準備接應出戰,史進之兵即時退去裡許,結陣以待。
少時拓跋琳鼓噪而來,掉起開山大斧,與史進交手。
不數合,史進敗走。
海疊塔速兒乘勢從城中殺出,一齊混戰。
史進兵棄甲抛戈而逃,海疊塔速兒大喜,收兵,即請拓跋琳率衆人人城,設宴慶賀,犒賞元兵。
府丞馮道南進曰:“援兵今晚,且在城外安營,以防他變,得犄角相援。
”海疊塔速兒曰:“賊兵敗去,豈有複來之理!況援兵遠來,安營城外,非敬客意也。
”馮道南歎息而退,海疊塔速兒遂盛開筵席,呼盧暢飲。
犒賞不及南安軍士,仍責令小心守城。
軍士各出怨言。
太守郝成志,亦言己兵無功,不加犒賞。
馮道南又赍牛酒,私自登城,慰勞軍士。
恰際黃昏,史進又引大兵殺至,擂鼓呐喊,将城緊緊圍困。
馮道南大驚頓足曰:“統制不聽吾言,援兵入城,大失策矣。
”拓跋琳、海疊塔速兒等,一齊登城,見史進耀武揚威,指揮攻打。
馮道南觑定分明,拽滿雕弓,一矢正中史進甲上。
登時拔出,血流如注。
史進大怒,催軍速打,手出流星,打上城去。
軍中四下,遍懸紅燈。
隻見城上拓跋琳手起一劍,将太守斬之,提着首級,大呼:“我等奉故宋涪陵公之命,收複南安。
不傷百姓,軍士降者免死!” 南安兵先無鬥志,援兵斬關落鎖。
史進首先沖入,兵不血刃,盡願投降。
海疊塔速兒方欲下城而走,見左右概是桂林援兵,一齊向前,擒住上綁。
馮道南知大事已去,方欲自刎,被史進追上城來,一把擒定。
于是皆降,出榜曉谕。
齊至府中,軍士綁海疊塔速兒至,史進立命斬之。
少頃,馮道南亦縛至,史進一見,咬牙切齒大怒曰:“汝還能射否?”馮道南面不改色,從容請死。
隻見滿城百姓,扶老攜幼,齊至府門泣告曰:“若殺馮府丞,是殺滿城百姓也。
”投降軍士皆大呼:“願替一死。
”史進大驚,回嗔作喜,慌忙下階,親解其縛,扶之上座,納頭便拜。
謝曰:“馮先生,君子人也。
史進愚莽村夫,負罪多矣。
不知肯與史進等共事否?”拓跋琳亦婉言勸之,道南乃降,百姓大悅。
史進遂出涪陵手書,與道南觀之。
道南看畢,驚謝曰:“馮某不合誤傷将軍,然馮某區區一紙,招降南康上遊崇義三縣官吏,以助将軍,免煩勞師動衆,何如?”史進大喜,即請修書,遣人分頭去訖。
原來馮道南以集賢院大學士降授府丞,三縣邑宰皆其門生,得書皆來納款。
史進又将府事請道南攝理。
拓跋琳仍守桂嶺,遙為聲援。
自引本部兵,望建昌府告捷而去。
元太傅伯顔,掠地至大同得之,用為虎贲将軍,撥守江右三關。
三關者,一北藏關,一上梧關,一上蓬關。
南扼交廣,西拒湖湘,連控隘所。
一人把守,萬夫莫開。
總名之曰:桂陽嶺,此外更有揭陽、臨賀、始安三嶺,乃響馬出入所在。
拓跋琳總鎮三關,威懾全嶺。
綠林不敢正觑,因昔年落魄山西酷好樗蒲,為鄉裡所賤,漂泊在外。
史進家資巨萬,販負為生。
路過壺關羊腸坡,遇紅毛賊巢瑰剪徑,與史進大戰不已。
恰好拓跋琳中途遇着,拔刀相助,殺敗賊黨。
史進德之,遂訂車笠之好。
又憐其貧,贈以百金,令作經紀。
奈拓跋琳一見雙陸,即又技癢,呼盧而進,傾囊而退。
久而逋負益深,自顧無顔,流落澤潞間。
史進又令人訪之,延至其家,再三勉慰,又贈以千金。
拓跋琳不覺泣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史進也。
”遂立意改行,舊日交遊,概屏絕之,立志自勵,仍歸鄉裡,一時拓跋琳之名大噪。
伯顔略地至朔州,召而用之,故授總鎮。
史進白楊鎮龍身死,千裡奔赴蓬頭,與桂嶺聲息相通,不時來往。
拓跋琳屢欲薦之,史進不可。
然拓跋琳久鎮三關,威名甚著,五載并無升遷。
此時完澤未相,桑哥當國,累來索賄,拓跋琳怒而不與。
繼聞史進約投故宋。
大喜曰:“今日有以報史公矣。
”即引心腹數人至蓬頭寨,與史進商議,或攻茶陵,或攻南安。
史進曰:“先取南安,路通江右,随後好清閩廣。
”拓跋琳即起身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史進大喜,各自回歸。
次日,史進引兵,直下大庾嶺,離南安五十裡下寨。
令人哨探,南安城四門緊閉,星夜往桂嶺約兵,前後夾攻。
史進得實,率兵直逼南安城下,讨戰。
其統制海疊塔速兒殘酷不仁。
平日減刻軍糧,兵不附将。
臨時勉強附以恩信,督之守城,稍拂其意,又鞭撻随加。
太守郝成志柔懦無能,兵臨城下,方寸已亂。
幸府丞馮道南内外調停,撫恤軍士,整饬器械,清理糗糧,各門巡哨防守,井井區畫,各有條理,人心賴以少安。
自知城中決不可戰,惟待桂嶺兵至便可成功。
史進日夜督兵,攻打甚急。
城中日日盼望,忽見塵頭大起,知是援兵至矣。
海疊塔速兒準備接應出戰,史進之兵即時退去裡許,結陣以待。
少時拓跋琳鼓噪而來,掉起開山大斧,與史進交手。
不數合,史進敗走。
海疊塔速兒乘勢從城中殺出,一齊混戰。
史進兵棄甲抛戈而逃,海疊塔速兒大喜,收兵,即請拓跋琳率衆人人城,設宴慶賀,犒賞元兵。
府丞馮道南進曰:“援兵今晚,且在城外安營,以防他變,得犄角相援。
”海疊塔速兒曰:“賊兵敗去,豈有複來之理!況援兵遠來,安營城外,非敬客意也。
”馮道南歎息而退,海疊塔速兒遂盛開筵席,呼盧暢飲。
犒賞不及南安軍士,仍責令小心守城。
軍士各出怨言。
太守郝成志,亦言己兵無功,不加犒賞。
馮道南又赍牛酒,私自登城,慰勞軍士。
恰際黃昏,史進又引大兵殺至,擂鼓呐喊,将城緊緊圍困。
馮道南大驚頓足曰:“統制不聽吾言,援兵入城,大失策矣。
”拓跋琳、海疊塔速兒等,一齊登城,見史進耀武揚威,指揮攻打。
馮道南觑定分明,拽滿雕弓,一矢正中史進甲上。
登時拔出,血流如注。
史進大怒,催軍速打,手出流星,打上城去。
軍中四下,遍懸紅燈。
隻見城上拓跋琳手起一劍,将太守斬之,提着首級,大呼:“我等奉故宋涪陵公之命,收複南安。
不傷百姓,軍士降者免死!” 南安兵先無鬥志,援兵斬關落鎖。
史進首先沖入,兵不血刃,盡願投降。
海疊塔速兒方欲下城而走,見左右概是桂林援兵,一齊向前,擒住上綁。
馮道南知大事已去,方欲自刎,被史進追上城來,一把擒定。
于是皆降,出榜曉谕。
齊至府中,軍士綁海疊塔速兒至,史進立命斬之。
少頃,馮道南亦縛至,史進一見,咬牙切齒大怒曰:“汝還能射否?”馮道南面不改色,從容請死。
隻見滿城百姓,扶老攜幼,齊至府門泣告曰:“若殺馮府丞,是殺滿城百姓也。
”投降軍士皆大呼:“願替一死。
”史進大驚,回嗔作喜,慌忙下階,親解其縛,扶之上座,納頭便拜。
謝曰:“馮先生,君子人也。
史進愚莽村夫,負罪多矣。
不知肯與史進等共事否?”拓跋琳亦婉言勸之,道南乃降,百姓大悅。
史進遂出涪陵手書,與道南觀之。
道南看畢,驚謝曰:“馮某不合誤傷将軍,然馮某區區一紙,招降南康上遊崇義三縣官吏,以助将軍,免煩勞師動衆,何如?”史進大喜,即請修書,遣人分頭去訖。
原來馮道南以集賢院大學士降授府丞,三縣邑宰皆其門生,得書皆來納款。
史進又将府事請道南攝理。
拓跋琳仍守桂嶺,遙為聲援。
自引本部兵,望建昌府告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