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
關燈
小
中
大
岸,世傑止之。
望着海水,長歎數聲,命取瓣香來。
世傑焚香,仰天大呼曰:“我為趙氏,心力盡矣,一君亡,複立一君,今君亡而我未死者,非畏死也,欲待敵兵退,别立趙氏,以存大宋之檀祀耳。
天若不欲我恢複趙氏,風覆我舟,世傑甯畏死之人哉!” 言未畢,果然飓風又起,雪浪掀天,世傑端坐不動,海水突然高起,十有餘丈,柁折舟覆,世傑死焉。
馬南寶在香山聞之,泣曰:“國亡與亡,吾之死期至矣!”遇樂、遇陽二子,日日悲泣,吟詩有雲:目極-門天地改,寸心不與夜潮消。
又雲:衆星耿耿滄波底,恨不同歸一少微。
亦不食而死。
當時有元将唆都等,分兵來追世傑。
見此風浪,亦舣舟近岸,不敢向前,徐徐回舟。
合着張宏範大軍,肅清閩廣,凱還燕京。
世祖大喜,升賞諸将,屢令宰相孛羅等勸降天祥。
天祥志貫金石,心如日月,迨至世祖至元十九年,不屈遇害。
前三日,大史奏三台星折,蓋忠義之氣,終不能挽回劫運矣。
且說元世祖自滅宋後,志得意滿,初政尚略有可觀,洎至無丙辰辛已年間,悖謬備至,燕滢宸極,穢污宮闱,傲狠之性,殆莫與抗。
先是世祖嘗問太保劉秉忠曰:“朕起沙漠,奄有中夏,海外諸國,罔不臣服,可謂千載一時矣!不知朕之國運,千載後誰為繼者?太保占事之來,若合符節,惟朕深知,當不隐諱。
”秉忠曰:“自古龍-烏火,洛龜無書,納甲飛符,河圖無法,又況鳥鵲知來而不知往,猩猩知往而不知來,天運國祚,安可預知也?然據臣推測,似屬西方之人。
”世祖默會其意,謂僧錄司八思麻等,乃西人也,平定諸國有佐命功,尊為帝師。
使天下極其崇奉,生列上公,死葬王禮,沒後更立一人,定為家法。
或可以暗損西人之福。
故平宋後,即诏以八思麻為推誠翊運保戴大國師,官上柱國,班宰相上,朝臣凡一品以下,莫與抗禮。
世職罔替,其桑門滿利班隻,授大司徒;嗣古妙高,為樞密副使。
弟子等,凡是西僧,概授五晶職銜。
旨下,有翰林承旨李迪,左庶子贊善大夫王晏,上表切谏。
其略謂朝廷名器,不可妄假于缁流。
且國家景運初開,一言一動,皆宜慎重舉止,以為天下後世法。
西僧等至假以國師之名,業已過矣,不可濫授。
極晶,紊亂典常,乞停此诏,則臣等幸甚,天下幸甚雲雲。
世祖大怒曰:“尊崇釋典,敬禮國師,乃朕祖宗家法,小子何得要君罔上,讪謗朝廷。
”立命押赴市曹斬首,文武不敢谏阻。
二人斬畢,退禦便殿,八思麻等入見謝恩。
世祖大喜,命各賜坐訖,謂之曰:“朕推崇釋教,凡有國政,皆與國師等商度是非,議論得失,國師等亦宜盡言無隐,罔負朕意。
忽令彼書生輩,饒舌不休也。
”八思麻等,再拜起謝曰:“陛下皈依釋門,崇奉吾教,我佛有靈,大元之國運,萬世永賴矣,臣等敢不竭盡愚衷,翊戴聖明哉!”世祖稱善。
八思麻遂乘機進曰:“陛下尊奉吾教,不擇臣等——,猥廁朝右,陛下之意至矣。
然在廷文武與天下之人,必不服。
”世祖怒曰:“朕為天下主,獨不能躁其權乎?”八思麻曰:“非也!自來三教并列,而與吾教相水火者,道也。
從古帝王重道則毀釋,崇釋則毀道,釋與道勢不兩立。
然最與吾釋門相仇敵者,尤莫甚于儒。
即如當今士大夫,多宋末衣冠之舊,謂其禮樂文章,足以治國平天下,其中奸詐百出,機變沓生,誤人家國,為禍不淺。
孰有我西方之教,清淨純一,易臻上理哉!陛下崇佛,而天下儒者皆謗佛,何也?蓋所崇者殊,而所尚者異也。
天下僅陛下一人崇佛而已,
望着海水,長歎數聲,命取瓣香來。
世傑焚香,仰天大呼曰:“我為趙氏,心力盡矣,一君亡,複立一君,今君亡而我未死者,非畏死也,欲待敵兵退,别立趙氏,以存大宋之檀祀耳。
天若不欲我恢複趙氏,風覆我舟,世傑甯畏死之人哉!” 言未畢,果然飓風又起,雪浪掀天,世傑端坐不動,海水突然高起,十有餘丈,柁折舟覆,世傑死焉。
馬南寶在香山聞之,泣曰:“國亡與亡,吾之死期至矣!”遇樂、遇陽二子,日日悲泣,吟詩有雲:目極-門天地改,寸心不與夜潮消。
又雲:衆星耿耿滄波底,恨不同歸一少微。
亦不食而死。
當時有元将唆都等,分兵來追世傑。
見此風浪,亦舣舟近岸,不敢向前,徐徐回舟。
合着張宏範大軍,肅清閩廣,凱還燕京。
世祖大喜,升賞諸将,屢令宰相孛羅等勸降天祥。
天祥志貫金石,心如日月,迨至世祖至元十九年,不屈遇害。
前三日,大史奏三台星折,蓋忠義之氣,終不能挽回劫運矣。
且說元世祖自滅宋後,志得意滿,初政尚略有可觀,洎至無丙辰辛已年間,悖謬備至,燕滢宸極,穢污宮闱,傲狠之性,殆莫與抗。
先是世祖嘗問太保劉秉忠曰:“朕起沙漠,奄有中夏,海外諸國,罔不臣服,可謂千載一時矣!不知朕之國運,千載後誰為繼者?太保占事之來,若合符節,惟朕深知,當不隐諱。
”秉忠曰:“自古龍-烏火,洛龜無書,納甲飛符,河圖無法,又況鳥鵲知來而不知往,猩猩知往而不知來,天運國祚,安可預知也?然據臣推測,似屬西方之人。
”世祖默會其意,謂僧錄司八思麻等,乃西人也,平定諸國有佐命功,尊為帝師。
使天下極其崇奉,生列上公,死葬王禮,沒後更立一人,定為家法。
或可以暗損西人之福。
故平宋後,即诏以八思麻為推誠翊運保戴大國師,官上柱國,班宰相上,朝臣凡一品以下,莫與抗禮。
世職罔替,其桑門滿利班隻,授大司徒;嗣古妙高,為樞密副使。
弟子等,凡是西僧,概授五晶職銜。
旨下,有翰林承旨李迪,左庶子贊善大夫王晏,上表切谏。
其略謂朝廷名器,不可妄假于缁流。
且國家景運初開,一言一動,皆宜慎重舉止,以為天下後世法。
西僧等至假以國師之名,業已過矣,不可濫授。
極晶,紊亂典常,乞停此诏,則臣等幸甚,天下幸甚雲雲。
世祖大怒曰:“尊崇釋典,敬禮國師,乃朕祖宗家法,小子何得要君罔上,讪謗朝廷。
”立命押赴市曹斬首,文武不敢谏阻。
二人斬畢,退禦便殿,八思麻等入見謝恩。
世祖大喜,命各賜坐訖,謂之曰:“朕推崇釋教,凡有國政,皆與國師等商度是非,議論得失,國師等亦宜盡言無隐,罔負朕意。
忽令彼書生輩,饒舌不休也。
”八思麻等,再拜起謝曰:“陛下皈依釋門,崇奉吾教,我佛有靈,大元之國運,萬世永賴矣,臣等敢不竭盡愚衷,翊戴聖明哉!”世祖稱善。
八思麻遂乘機進曰:“陛下尊奉吾教,不擇臣等——,猥廁朝右,陛下之意至矣。
然在廷文武與天下之人,必不服。
”世祖怒曰:“朕為天下主,獨不能躁其權乎?”八思麻曰:“非也!自來三教并列,而與吾教相水火者,道也。
從古帝王重道則毀釋,崇釋則毀道,釋與道勢不兩立。
然最與吾釋門相仇敵者,尤莫甚于儒。
即如當今士大夫,多宋末衣冠之舊,謂其禮樂文章,足以治國平天下,其中奸詐百出,機變沓生,誤人家國,為禍不淺。
孰有我西方之教,清淨純一,易臻上理哉!陛下崇佛,而天下儒者皆謗佛,何也?蓋所崇者殊,而所尚者異也。
天下僅陛下一人崇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