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氏家傳
關燈
小
中
大
荀淑八子,皆以慈為字。
〈(《後漢書》六十二注)〉〈(按荀淑八子:儉、緄、靖、燾、詵、爽、肅、旉。
其字可知者,唯靖,字叔慈;爽,字慈明而已。
)〉 荀淑有子八人皆賢,其地舊稱「西豪裡」,颕陰令範康曰:「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荀公亦有才子八人。
」乃改「西豪」為「高陽裡」。
時同郡人陳實為太丘長,奕葉賢徳,往詣荀門。
陳君使元方為禦,季方從後,孫子長文尚幼,抱之於膝。
君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自餘六龍侍側,孫文若猶小,坐之於懐。
言語三日,徳星為之聚。
太史奏曰:「五百裡內,有賢人集,故徳星為之聚。
」因名荀裡曰「徳星鄉」,今郡城西南故宅是也。
〈(《太平寰宇記》七)〉 荀彧德行周備,其所規謩,以聖人為度。
〈(《藝文類聚》二十一)〉 荀彧徳行周備,名重天下,莫不以為儀表。
〈(《文選》五十九《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李注)〉 荀彧徳行周備,名重天下,海內英俊,鹹嘉焉。
〈(《禦覽》四百零三、《三國志補注》二)〉 荀彧,字文若。
太祖既定冀州,為公起大第於鄴,諸將各以功次受居第。
太祖親遊之,笑曰:「此亦《周禮》六勲之差也。
」〈(《禦覽》一百八十一)〉 鍾繇以為顏子既沒,能備九徳百行,不二其過者,唯荀彧乎!或問繇曰:「君推荀君,比之顏子,自以不及,其可??得聞乎?」繇曰:「夫明君師臣,其次友之。
以太祖之聰明,毎大事,常為先諮又〈(按:「又」字疑衍。
)〉荀彧,是則古師友之義也。
吾等受命而行,猶或不盡,去固逺耶。
」〈(《禦覽》四百零三)〉 魏文帝在東宮,武帝謂曰:「荀公為人之師表,汝當盡禮敬之。
」荀病,世子問疾,拜床下。
〈(《禦覽》五百四十二。
按:「荀公」,蓋謂荀彧)〉 惲字長倩,俁字叔倩,詵字曼倩。
俁子寓,字景伯。
《世語》曰:「寓少與裴楷、王戎、杜默俱有名京邑,仕晉,位至尚書,名見顯著。
子羽嗣,位至尚書。
」〈(《三國志·荀彧傳》注、《冊府元龜》七百八十三)〉 頵字溫伯,為羽林右監,早卒。
頵子崧,字景猷。
《晉陽秋》稱崧少有志操,雅好文學,孝義和愛,在朝恪勤,位至左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崧子羨,字令則,清和有才。
尚公主,少歷顯位,年二十八為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假節都督徐、兗、青三州諸軍事。
在任十年,遇疾解職,卒於家,追贈驃騎將軍。
羨孫伯子,今禦史中丞也。
〈(《三國志·荀彧傳》注、《續後漢書》三十一)〉 荀羨,字令則,年十五,擬國婚之選。
羨不欲連姻帝室,乃遠遁長沙。
監司追尋,不獲已,遂尚潯陽公主。
〈(《初學記》十、《禦覽》一百五十四、《山堂肆考》四十一、《淵鑑類函》一百零六)〉〈(按:《禦覽》三百八十亦引,文字出入較大,此不具)〉 荀羨與沛國劉真長、太原王仲祖、陳郡商洪源,並著情契。
太宗時居阿衡之任,虛中誘納,賓友賢哲,與羨等數人為布衣之好。
〈(《禦覽》四百零九)〉 〔以上為荀伯子直系父祖。
〕 〈(荀)〉巨伯,漢桓帝時人也,亦出潁川,未詳其始末。
〈(《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條注)〉 荀爽對策曰:「臣聞火生於木,故其徳孝。
漢之諡帝稱孝〈(《類聚》四十「孝」下有「者」字、)〉,其義取此也。
故漢制,〈(《類聚》四十「天」上有「使」字)〉天下皆誦《孝經》,選吏則舉孝廉,蓋以孝〈(《類聚》四十、《禦覽》五百六十二「孝」下並有「為」字)〉務也。
夫親自盡〈(《淵鑑類函》一百八十作「蓋夫喪親自盡」)〉,孝之終也。
今二千石不得行三年喪,非所以崇孝道而稱火徳也。
頃者,漢嗣數乏,枝葉不繁,其咎未必不由此。
往者文帝勞謙自約,行過乎儉,故有遺詔,以日易月,此所謂夷惠激俗,當身而已,非貫萬世,為後嗣法者也。
」〈(《禦覽》五百四十五、《東漢文紀》十六、《淵鑑類函》一百八十)〉 荀爽,字慈〈(原作「德」,據《三國志·荀彧傳》注、《職官分紀》二十八改。
)〉明,董卓徵公,公到府三日,策拜司空。
起巖穴九十五日而為台司,世人號曰「白衣登三公」。
〈(《藝文類聚》卷四十七、《書鈔》五十二、《淵鑑類函》六十七)〉 爽,字慈明,幼而岐嶷,大學、儒林鹹嘆服之。
年十二,太尉杜喬師焉。
〈(《禦覽》四百零四)〉 曇字元智。
兄昱,字伯脩。
張璠《漢紀》稱昱、曇並傑俊有殊才。
昱與李膺、王暢、杜密等號為八俊,位至沛相。
攸父彜,州從事。
彜於彧為從祖兄弟。
〈(《三國志·荀攸傳》注、《續後漢書》三十一)〉 〈(荀)
〈(《後漢書》六十二注)〉〈(按荀淑八子:儉、緄、靖、燾、詵、爽、肅、旉。
其字可知者,唯靖,字叔慈;爽,字慈明而已。
)〉 荀淑有子八人皆賢,其地舊稱「西豪裡」,颕陰令範康曰:「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荀公亦有才子八人。
」乃改「西豪」為「高陽裡」。
時同郡人陳實為太丘長,奕葉賢徳,往詣荀門。
陳君使元方為禦,季方從後,孫子長文尚幼,抱之於膝。
君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自餘六龍侍側,孫文若猶小,坐之於懐。
言語三日,徳星為之聚。
太史奏曰:「五百裡內,有賢人集,故徳星為之聚。
」因名荀裡曰「徳星鄉」,今郡城西南故宅是也。
〈(《太平寰宇記》七)〉 荀彧德行周備,其所規謩,以聖人為度。
〈(《藝文類聚》二十一)〉 荀彧徳行周備,名重天下,莫不以為儀表。
〈(《文選》五十九《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李注)〉 荀彧徳行周備,名重天下,海內英俊,鹹嘉焉。
〈(《禦覽》四百零三、《三國志補注》二)〉 荀彧,字文若。
太祖既定冀州,為公起大第於鄴,諸將各以功次受居第。
太祖親遊之,笑曰:「此亦《周禮》六勲之差也。
」〈(《禦覽》一百八十一)〉 鍾繇以為顏子既沒,能備九徳百行,不二其過者,唯荀彧乎!或問繇曰:「君推荀君,比之顏子,自以不及,其可??得聞乎?」繇曰:「夫明君師臣,其次友之。
以太祖之聰明,毎大事,常為先諮又〈(按:「又」字疑衍。
)〉荀彧,是則古師友之義也。
吾等受命而行,猶或不盡,去固逺耶。
」〈(《禦覽》四百零三)〉 魏文帝在東宮,武帝謂曰:「荀公為人之師表,汝當盡禮敬之。
」荀病,世子問疾,拜床下。
〈(《禦覽》五百四十二。
按:「荀公」,蓋謂荀彧)〉 惲字長倩,俁字叔倩,詵字曼倩。
俁子寓,字景伯。
《世語》曰:「寓少與裴楷、王戎、杜默俱有名京邑,仕晉,位至尚書,名見顯著。
子羽嗣,位至尚書。
」〈(《三國志·荀彧傳》注、《冊府元龜》七百八十三)〉 頵字溫伯,為羽林右監,早卒。
頵子崧,字景猷。
《晉陽秋》稱崧少有志操,雅好文學,孝義和愛,在朝恪勤,位至左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崧子羨,字令則,清和有才。
尚公主,少歷顯位,年二十八為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假節都督徐、兗、青三州諸軍事。
在任十年,遇疾解職,卒於家,追贈驃騎將軍。
羨孫伯子,今禦史中丞也。
〈(《三國志·荀彧傳》注、《續後漢書》三十一)〉 荀羨,字令則,年十五,擬國婚之選。
羨不欲連姻帝室,乃遠遁長沙。
監司追尋,不獲已,遂尚潯陽公主。
〈(《初學記》十、《禦覽》一百五十四、《山堂肆考》四十一、《淵鑑類函》一百零六)〉〈(按:《禦覽》三百八十亦引,文字出入較大,此不具)〉 荀羨與沛國劉真長、太原王仲祖、陳郡商洪源,並著情契。
太宗時居阿衡之任,虛中誘納,賓友賢哲,與羨等數人為布衣之好。
〈(《禦覽》四百零九)〉 〔以上為荀伯子直系父祖。
〕 〈(荀)〉巨伯,漢桓帝時人也,亦出潁川,未詳其始末。
〈(《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條注)〉 荀爽對策曰:「臣聞火生於木,故其徳孝。
漢之諡帝稱孝〈(《類聚》四十「孝」下有「者」字、)〉,其義取此也。
故漢制,〈(《類聚》四十「天」上有「使」字)〉天下皆誦《孝經》,選吏則舉孝廉,蓋以孝〈(《類聚》四十、《禦覽》五百六十二「孝」下並有「為」字)〉務也。
夫親自盡〈(《淵鑑類函》一百八十作「蓋夫喪親自盡」)〉,孝之終也。
今二千石不得行三年喪,非所以崇孝道而稱火徳也。
頃者,漢嗣數乏,枝葉不繁,其咎未必不由此。
往者文帝勞謙自約,行過乎儉,故有遺詔,以日易月,此所謂夷惠激俗,當身而已,非貫萬世,為後嗣法者也。
」〈(《禦覽》五百四十五、《東漢文紀》十六、《淵鑑類函》一百八十)〉 荀爽,字慈〈(原作「德」,據《三國志·荀彧傳》注、《職官分紀》二十八改。
)〉明,董卓徵公,公到府三日,策拜司空。
起巖穴九十五日而為台司,世人號曰「白衣登三公」。
〈(《藝文類聚》卷四十七、《書鈔》五十二、《淵鑑類函》六十七)〉 爽,字慈明,幼而岐嶷,大學、儒林鹹嘆服之。
年十二,太尉杜喬師焉。
〈(《禦覽》四百零四)〉 曇字元智。
兄昱,字伯脩。
張璠《漢紀》稱昱、曇並傑俊有殊才。
昱與李膺、王暢、杜密等號為八俊,位至沛相。
攸父彜,州從事。
彜於彧為從祖兄弟。
〈(《三國志·荀攸傳》注、《續後漢書》三十一)〉 〈(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