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又有八亭曰:禦書、紅芳、求已、迎合、狎鷗、觀魚、曲水、廣春。
又有休逸、飛仙二亭。
故老相傳,黃堂廳事,肇啟建于節度韓重贇。
宋太宗歸自河東,視其廳曰:“朕之所居,亦不過也。
”上欲留宿,重贇奏曰:“臣以一方之力,積歲成此,今陛下居一夕,即虛之矣,不免勞民重建,乞賜守臣,豈勝榮幸?”上乃命設幄宿于廳下而去。
至魏公大加完飾,郡廨園亭,雄壯華麗甲于河朔。
又傳:休逸堂,魏公取邺城冰井台四鐵梁為柱,初鐵梁棄邺台歲久,光瑩無藓剝,人以為神物,诃護不敢動,及以為堂柱,群疑始定。
今園亭廢毀,皆不可考,惟飛仙台基,在府治敏功堂後,今構觀音堂其上。
台北十餘步,逾小巷,後園有休逸堂基,面山。
亭基,金節度完顔熙載作養素樓其上,今廢,其碑尚存,其餘則不可知矣。
晝錦堂記碑,今移至魏公祠堂雲。
公有《康樂園詩》曰:“名園初辟至和中,思與康時共樂同。
一紀年光雖易老,萬家春色且無窮。
歸來敢炫吾鄉勝,到此須知舊邺榮。
病守縱疲猶強葺,欲随民适醉東風。
”十二月,餘至彰德府治,後因遊康樂園,今皆菜畦麥隴,可考者惟休逸台荒基,餘皆不複辨矣。
彰德路城中,富财坊南,街西第二巷,闾門扁曰“胡公裡”,故胡按察私第在焉。
公諱祗遹,字紹聞,武安人也。
祖父俱第進士,公北度居相州六十年,既卒,監郡伊爾布哈中順尊慕德望,即所居,立胡公裡。
缑山書院。
彰德路城南門,大街道左,高綽門榜,曰杜文獻公缑山書院。
諱英,字文玉,信安人也。
避亂居雒陽,謀隐缑山,故以此自号雲。
甲辰間,尼瑪哈行省征至彰德,辟為谏議官,不就。
遂隐居教授,日與王鹿庵、劉神川倡和為樂。
中統元年,世祖聞其賢,命為大名等路提舉學校官,年七十卒,葬安陽縣西十裡王裕村。
今其孫秉彜,字德常,以鄉貢進士,積官中書左司郎中,請建書院。
因贈資德大夫、翰林學士、魏郡公,谥“文獻”,設缑山書院,列于學官雲。
省城。
湯陰縣東北三十五裡有城,周回一百步,高二丈,土人呼為“雀城”。
世傳,文王厄于羑裡,武王築此城以望之,有赤雀見,因名雲。
涼馬台。
湯陰縣北十二裡有台,高三十尺,周回五百步,曰涼馬台。
按:《邺中記》曰:“後趙石虎所築。
建武六年,虎都邺,洗馬于洹水,築此台以涼馬,故以名”雲。
觀音禅院(八角井附)。
彰德路城中豐安坊,有寺曰觀音禅院。
唐天禧二年所建,寺有八角井。
父老相傳,井中嘗有雲氣如虹,衆謂有寶,探之,其深不可測。
郡人周邯,得昆侖奴,善入井,曰水精,使之入井底,良久,出曰:“一黃龍,抱數顆月明大珠熟睡。
”水精驚,亦病死。
初,州城在井北,避洹水泛溢南徙,乃包此井于城中雲。
隋龍興寺碑。
在彰德路北關外,古寺坊東,龍興寺寺前,豐碑一通,是為隋龍興寺。
範陽張庭圭,八分書,其文則相州刺史越王撰。
蓋所謂“信行禅師傳法碑”也。
陶唐廟,在安陽縣西北六十裡乞伏村。
廟有金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趙秉文所撰碑一通,并書篆額。
後銘曰:“鬼神睢盱,伏羲受圖,人文權輿,彜倫既叙,五谷既敷。
唐文煥乎披昏,挾塗藥民之愚。
有典有谟,位非我娛,萬民其孥,丹朱其疏,陸水其都,人蠱其居。
籲嗟!都俞思漸,于膚今其已夫。
祝焉忽諸,道祠路隅,田婦耕夫,或祝或巫,白馬同車,清風肅如,神來有無,清漳之墟,歲熟萬區,神遊藐姑,明昌有道,千載同符,擊壤康衢,走不知乎今世陶唐氏之民欤?” 湯聖王廟。
在安陽縣西北五十裡,廟有少中大夫、山東東西道按察使胡祗遹所撰碑。
羑裡城文王廟。
羑城在湯陰縣北六裡道左,朱綽門,門榜題曰“羑裡城”,周文王之廟。
其城,周回二百五十步,高二丈餘。
門榜,則正議大夫、河南江北道肅政廉訪使康裡回回所書也。
廟有一碑,則太常博士、借注戶部員外郎兼奉翰林文字胡祗遹記,大元至元六年夏十有二日建廟壁龛,翰林承旨永年王磐五言古詩石刻一通。
按《史記音義》:“羑裡,蓋獄名也。
夏曰均台,商曰羑裡,周曰囹圄,皆圓土也。
”又按《史記》:“崇侯虎,谮西伯于商纣,纣囚之羑裡,西伯乃演《周易》,作六十四卦。
其臣闳夭太颠之徒,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馬、九驷及他奇怪,因商嬖臣費仲,獻之纣,纣大悅,乃赦西伯,賜之弓矢、鐵钺,使得征伐。
”又曰:“纣囚文王,将殺之,或曰:‘西伯聖人也,不可殺。
’纣曰:‘吾聞聖人有靈德,吾将驗焉。
’乃殺伯邑考,醢之以食文王。
文王食之,已而,嘔于羑裡之門外。
于是衆信文王為聖人,因以土封其嘔處,謂之‘嘔子冢’。
”其冢今尚存,土人訛為“狗子冢”雲。
王承旨鹿庵廟壁所刻詩曰:“羑水淺且清,羑裡餘荒城。
文王德如日,曾此夷其明。
陝樹憩召伯,箕山栖許生。
後人起敬愛,木石含芳榮。
嗟爾一壞土,耕犁未全平。
千秋不磨洗,永被囚聖名。
我行蕩陰dao,過之為停征。
念昔有殷季,虐主方狂酲。
羑鋒戮賢聖,若刈寸草莖。
左啖鄂侯脯,右啜鬼侯羹。
茲時無羑裡,何以纾氵?刑。
羑裡深杳杳,羑裡高亭亭。
君王在缧绁,不異南面聽。
淑氣發神慮,淳和助心靈。
演開伏羲畫,剖出天地精。
一時雖冥昧,萬古垂日星。
若無羑裡拘,易經何由成。
易經在所重,羑裡那可輕。
”康裡公,字子淵,積官至遼陽平章。
布呼密文貞王之子,翰林承旨庫庫之兄,父子皆國之名臣也。
西門豹祠。
漳水之上有祠,門扁曰“西門大夫之廟。
”按:魏文侯使西門豹為邺令,至邺,會長老問民疾苦,對曰:“苦為河伯娶婦。
”豹問其故,曰:“邺俗,祀河伯,巫視民女好者,雲當為河伯婦,即聘取,治齋宮河上,令女齋戒十日,乃洗浴粉飾如嫁狀,令坐床上,浮河中,行十餘裡,女乃溺。
俗傳否則漂沒,其民人久以為然。
故三老、廷掾,歲斂民錢數百萬,止用二三十萬,與巫祝共分餘錢持歸。
故民有好女者,皆遠逃去,邺民困貧,其所由來久矣。
”豹曰:“至為河伯娶婦,願幸相告,吾亦往送女。
”衆曰:“諾。
”至其時,豹往會,其巫妪年七十餘,從弟子女十人,皆單缯為衣,立大巫後。
豹呼婦視其妍醜,巫引女出帷,豹曰:“是女醜,不足為河伯婦,煩大巫妪入報河伯,更求好女,它日送之。
”即使吏卒抱巫妪投河中。
有頃,曰:“何久也?弟子當趣之。
”乃投一弟子河中。
有頃,曰:“何久也?”複投一巫,凡投三弟子。
豹曰:“巫皆女子,不能白事,煩三老入白之。
”複投三老河中。
豹簪筆磬折,向河立待,顧曰:“巫妪、三老不來,奈何?當使廷掾長者一人趣之。
”皆叩頭流血,豹曰:“河伯豈常留客哉?”于是,衆誓不敢為河伯娶婦,皆罷歸矣,氵?祀遂絕。
豹又鑿漳水溉田五百餘頃,民甚德之,因建祠雲。
廟有宋修祠碑一通,則錢塘楊蒙所撰,其略曰:“元祐八年癸酉,餘奉檄策委定武将亂衡漳,遲舟于客館,父老集琴堂下,曰:此地之東有祠,雲西門大夫,雖時祭不乏,而廟制湫陋,邑大夫君行農而谒焉,怆然虔矚,乃鸠工修祠”雲。
其後辭曰:“漳水可涸兮,君之澤方洋洋。
西山可頹兮,君之名方巍巍。
新厥宇兮神妥斯,琢諸石兮來者師。
”十二月,至祠下拜谒,讀碑而退。
史雲:“廟東北曰水樂浦,浦西五裡,俗謂之祭陌河,即西門豹投巫之所也。
”(按晏殊《類要》:“祭陌河,作紫陌河”。
) 扁鵲廟碑。
在湯陰縣東南二十裡
又有休逸、飛仙二亭。
故老相傳,黃堂廳事,肇啟建于節度韓重贇。
宋太宗歸自河東,視其廳曰:“朕之所居,亦不過也。
”上欲留宿,重贇奏曰:“臣以一方之力,積歲成此,今陛下居一夕,即虛之矣,不免勞民重建,乞賜守臣,豈勝榮幸?”上乃命設幄宿于廳下而去。
至魏公大加完飾,郡廨園亭,雄壯華麗甲于河朔。
又傳:休逸堂,魏公取邺城冰井台四鐵梁為柱,初鐵梁棄邺台歲久,光瑩無藓剝,人以為神物,诃護不敢動,及以為堂柱,群疑始定。
今園亭廢毀,皆不可考,惟飛仙台基,在府治敏功堂後,今構觀音堂其上。
台北十餘步,逾小巷,後園有休逸堂基,面山。
亭基,金節度完顔熙載作養素樓其上,今廢,其碑尚存,其餘則不可知矣。
晝錦堂記碑,今移至魏公祠堂雲。
公有《康樂園詩》曰:“名園初辟至和中,思與康時共樂同。
一紀年光雖易老,萬家春色且無窮。
歸來敢炫吾鄉勝,到此須知舊邺榮。
病守縱疲猶強葺,欲随民适醉東風。
”十二月,餘至彰德府治,後因遊康樂園,今皆菜畦麥隴,可考者惟休逸台荒基,餘皆不複辨矣。
彰德路城中,富财坊南,街西第二巷,闾門扁曰“胡公裡”,故胡按察私第在焉。
公諱祗遹,字紹聞,武安人也。
祖父俱第進士,公北度居相州六十年,既卒,監郡伊爾布哈中順尊慕德望,即所居,立胡公裡。
缑山書院。
彰德路城南門,大街道左,高綽門榜,曰杜文獻公缑山書院。
諱英,字文玉,信安人也。
避亂居雒陽,謀隐缑山,故以此自号雲。
甲辰間,尼瑪哈行省征至彰德,辟為谏議官,不就。
遂隐居教授,日與王鹿庵、劉神川倡和為樂。
中統元年,世祖聞其賢,命為大名等路提舉學校官,年七十卒,葬安陽縣西十裡王裕村。
今其孫秉彜,字德常,以鄉貢進士,積官中書左司郎中,請建書院。
因贈資德大夫、翰林學士、魏郡公,谥“文獻”,設缑山書院,列于學官雲。
省城。
湯陰縣東北三十五裡有城,周回一百步,高二丈,土人呼為“雀城”。
世傳,文王厄于羑裡,武王築此城以望之,有赤雀見,因名雲。
涼馬台。
湯陰縣北十二裡有台,高三十尺,周回五百步,曰涼馬台。
按:《邺中記》曰:“後趙石虎所築。
建武六年,虎都邺,洗馬于洹水,築此台以涼馬,故以名”雲。
觀音禅院(八角井附)。
彰德路城中豐安坊,有寺曰觀音禅院。
唐天禧二年所建,寺有八角井。
父老相傳,井中嘗有雲氣如虹,衆謂有寶,探之,其深不可測。
郡人周邯,得昆侖奴,善入井,曰水精,使之入井底,良久,出曰:“一黃龍,抱數顆月明大珠熟睡。
”水精驚,亦病死。
初,州城在井北,避洹水泛溢南徙,乃包此井于城中雲。
隋龍興寺碑。
在彰德路北關外,古寺坊東,龍興寺寺前,豐碑一通,是為隋龍興寺。
範陽張庭圭,八分書,其文則相州刺史越王撰。
蓋所謂“信行禅師傳法碑”也。
陶唐廟,在安陽縣西北六十裡乞伏村。
廟有金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趙秉文所撰碑一通,并書篆額。
後銘曰:“鬼神睢盱,伏羲受圖,人文權輿,彜倫既叙,五谷既敷。
唐文煥乎披昏,挾塗藥民之愚。
有典有谟,位非我娛,萬民其孥,丹朱其疏,陸水其都,人蠱其居。
籲嗟!都俞思漸,于膚今其已夫。
祝焉忽諸,道祠路隅,田婦耕夫,或祝或巫,白馬同車,清風肅如,神來有無,清漳之墟,歲熟萬區,神遊藐姑,明昌有道,千載同符,擊壤康衢,走不知乎今世陶唐氏之民欤?” 湯聖王廟。
在安陽縣西北五十裡,廟有少中大夫、山東東西道按察使胡祗遹所撰碑。
羑裡城文王廟。
羑城在湯陰縣北六裡道左,朱綽門,門榜題曰“羑裡城”,周文王之廟。
其城,周回二百五十步,高二丈餘。
門榜,則正議大夫、河南江北道肅政廉訪使康裡回回所書也。
廟有一碑,則太常博士、借注戶部員外郎兼奉翰林文字胡祗遹記,大元至元六年夏十有二日建廟壁龛,翰林承旨永年王磐五言古詩石刻一通。
按《史記音義》:“羑裡,蓋獄名也。
夏曰均台,商曰羑裡,周曰囹圄,皆圓土也。
”又按《史記》:“崇侯虎,谮西伯于商纣,纣囚之羑裡,西伯乃演《周易》,作六十四卦。
其臣闳夭太颠之徒,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馬、九驷及他奇怪,因商嬖臣費仲,獻之纣,纣大悅,乃赦西伯,賜之弓矢、鐵钺,使得征伐。
”又曰:“纣囚文王,将殺之,或曰:‘西伯聖人也,不可殺。
’纣曰:‘吾聞聖人有靈德,吾将驗焉。
’乃殺伯邑考,醢之以食文王。
文王食之,已而,嘔于羑裡之門外。
于是衆信文王為聖人,因以土封其嘔處,謂之‘嘔子冢’。
”其冢今尚存,土人訛為“狗子冢”雲。
王承旨鹿庵廟壁所刻詩曰:“羑水淺且清,羑裡餘荒城。
文王德如日,曾此夷其明。
陝樹憩召伯,箕山栖許生。
後人起敬愛,木石含芳榮。
嗟爾一壞土,耕犁未全平。
千秋不磨洗,永被囚聖名。
我行蕩陰dao,過之為停征。
念昔有殷季,虐主方狂酲。
羑鋒戮賢聖,若刈寸草莖。
左啖鄂侯脯,右啜鬼侯羹。
茲時無羑裡,何以纾氵?刑。
羑裡深杳杳,羑裡高亭亭。
君王在缧绁,不異南面聽。
淑氣發神慮,淳和助心靈。
演開伏羲畫,剖出天地精。
一時雖冥昧,萬古垂日星。
若無羑裡拘,易經何由成。
易經在所重,羑裡那可輕。
”康裡公,字子淵,積官至遼陽平章。
布呼密文貞王之子,翰林承旨庫庫之兄,父子皆國之名臣也。
西門豹祠。
漳水之上有祠,門扁曰“西門大夫之廟。
”按:魏文侯使西門豹為邺令,至邺,會長老問民疾苦,對曰:“苦為河伯娶婦。
”豹問其故,曰:“邺俗,祀河伯,巫視民女好者,雲當為河伯婦,即聘取,治齋宮河上,令女齋戒十日,乃洗浴粉飾如嫁狀,令坐床上,浮河中,行十餘裡,女乃溺。
俗傳否則漂沒,其民人久以為然。
故三老、廷掾,歲斂民錢數百萬,止用二三十萬,與巫祝共分餘錢持歸。
故民有好女者,皆遠逃去,邺民困貧,其所由來久矣。
”豹曰:“至為河伯娶婦,願幸相告,吾亦往送女。
”衆曰:“諾。
”至其時,豹往會,其巫妪年七十餘,從弟子女十人,皆單缯為衣,立大巫後。
豹呼婦視其妍醜,巫引女出帷,豹曰:“是女醜,不足為河伯婦,煩大巫妪入報河伯,更求好女,它日送之。
”即使吏卒抱巫妪投河中。
有頃,曰:“何久也?弟子當趣之。
”乃投一弟子河中。
有頃,曰:“何久也?”複投一巫,凡投三弟子。
豹曰:“巫皆女子,不能白事,煩三老入白之。
”複投三老河中。
豹簪筆磬折,向河立待,顧曰:“巫妪、三老不來,奈何?當使廷掾長者一人趣之。
”皆叩頭流血,豹曰:“河伯豈常留客哉?”于是,衆誓不敢為河伯娶婦,皆罷歸矣,氵?祀遂絕。
豹又鑿漳水溉田五百餘頃,民甚德之,因建祠雲。
廟有宋修祠碑一通,則錢塘楊蒙所撰,其略曰:“元祐八年癸酉,餘奉檄策委定武将亂衡漳,遲舟于客館,父老集琴堂下,曰:此地之東有祠,雲西門大夫,雖時祭不乏,而廟制湫陋,邑大夫君行農而谒焉,怆然虔矚,乃鸠工修祠”雲。
其後辭曰:“漳水可涸兮,君之澤方洋洋。
西山可頹兮,君之名方巍巍。
新厥宇兮神妥斯,琢諸石兮來者師。
”十二月,至祠下拜谒,讀碑而退。
史雲:“廟東北曰水樂浦,浦西五裡,俗謂之祭陌河,即西門豹投巫之所也。
”(按晏殊《類要》:“祭陌河,作紫陌河”。
) 扁鵲廟碑。
在湯陰縣東南二十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