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金殿當頭紫關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那人用刀方才要殺夢太,在東邊椅子上坐定是那位年稍長的說:“二弟不可,咱們都是北方之人。
馬夢太,你叫我們三聲會總爺,我就把你放了;你不叫我們,就把你殺了。
”馬夢太一聽大怒,說:“小子,好大膽量!我焉能叫你們這不知天地君親師的匹夫!我乃堂堂正正大清國的職官,焉能降賊!我絕不能與你這亂臣賊子讨饒!”說罷,破口大罵賊人。
那三個人不但不怒,反說:“朋友,你真有點膽子。
三弟,你把那封書信給馬大人瞧瞧。
”西邊椅子上坐着那個人站起來,把夢太的繩扣兒解開了,把他扶起,椅子落座。
然後腰中錦囊掏出來一封書信。
信上有字,皮上是“内函敬呈馬大人升啟,由京都發。
”馬夢太不知何人來的書信,打開一看,方才明白。
書中交代,這三個人,内中有一段緣故。
隻因前門外南孝順胡衕住着一個人,姓張,名奎元,家中富麗,在琉璃廠開設四寶齋南紙鋪的買賣,夫婦兩口人度日,家中使喚人男女十數名。
膝下一子,乳名玉官兒,年方四歲,張奎元愛如掌上之珠。
那官兒生的秋水為神,白玉作骨,天姿聰秀,品貌不俗。
這一日,奎元病體沉重,請醫調治不效,在上囑咐自己妻子,說:“倘若我死之後,你帶着那官兒要緊守家門,教他讀書,以圖上進。
”說罷,嗚呼哀哉身亡。
蕭氏辦理白事,賴有家人張順照料,諸事誠實。
葬埋以後,過了三年,官兒到了七歲,請了一個先生,是個飽學秀才,在都鄉試的,姓劉,名鼎甲,在張家教官兒一人。
起了個學名張玉峰,甚是聰明。
自入學之後,頭一年《四書》、《詩經》念完,又念些唐詩。
過了年,《書》、《易》、《左傳》,小題文章,念了純熟。
三年之久,能以作詩、作文章。
劉先生是鄉試中了舉人,歸大挑一等知縣用,分發在四川。
臨起身之時,諄諄囑咐玉峰認真讀書。
那張玉峰自先生去後,自己也不請先生了,自己用功。
這一年,他十三歲。
老太太感冒,在東院屋内養病,他自己侍病,在一旁瞧書。
天有二鼓之時,聽見北隔壁有火槍之聲。
老太太問:“哪裡放槍?”外間屋内是兩個大使女給老太太煎藥,說:“太太要問,是北街街坊王宅,他們老爺新從山東東昌府來,現時間夜晚每夜有賊來。
”老太太也就睡了,那外邊兩個使女都有十七八歲了,是老太太貼身之人,他兩個煎着藥,說閑話,兩個人又說笑話,張玉峰一瞧,說:“你們這兩個人真不知好歹!太太病着,你兩個人還說說笑笑的哪?”那兩個使女并不怕他,因玉峰自幼兒是他抱大了的。
他兩個人還是說說笑笑的。
張玉峰說:“你們給我出去吧,不必在這裡氣我。
”那使女說:“出去就出去!”站起來,兩個人去了。
玉峰自已拿着那書本,在外間屋内地下給老太太煎藥,是個小小炭火爐子。
玉峰坐在一個小闆凳上,面向北邊,旁邊是放了一個蠟燈,玉峰瞧書。
聽見院内有腳步之聲,玉峰認着是兩個使女在北院内鬧着玩呢。
張玉峰氣往上沖,說:“你這兩個無知的匹夫,膽子不小,在那院中氣我!” 原來那北院中并不是兩個使女,兩個使女往南院中去了。
這穿廳裡院是上房五間,東廂房三間,西廂房三間,并無人住,前院内是男女下人所居。
外邊院内由北鄰王宅驚過來兩個飛賊,是從他任上跟下來的,原打算要盜他的珠寶,不想他家中看家護院之人不少,不能下手,盤費用盡,想要找些個盤費,一瞧那南院,也是有錢之人。
方落在院内,望
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那人用刀方才要殺夢太,在東邊椅子上坐定是那位年稍長的說:“二弟不可,咱們都是北方之人。
馬夢太,你叫我們三聲會總爺,我就把你放了;你不叫我們,就把你殺了。
”馬夢太一聽大怒,說:“小子,好大膽量!我焉能叫你們這不知天地君親師的匹夫!我乃堂堂正正大清國的職官,焉能降賊!我絕不能與你這亂臣賊子讨饒!”說罷,破口大罵賊人。
那三個人不但不怒,反說:“朋友,你真有點膽子。
三弟,你把那封書信給馬大人瞧瞧。
”西邊椅子上坐着那個人站起來,把夢太的繩扣兒解開了,把他扶起,椅子落座。
然後腰中錦囊掏出來一封書信。
信上有字,皮上是“内函敬呈馬大人升啟,由京都發。
”馬夢太不知何人來的書信,打開一看,方才明白。
書中交代,這三個人,内中有一段緣故。
隻因前門外南孝順胡衕住着一個人,姓張,名奎元,家中富麗,在琉璃廠開設四寶齋南紙鋪的買賣,夫婦兩口人度日,家中使喚人男女十數名。
膝下一子,乳名玉官兒,年方四歲,張奎元愛如掌上之珠。
那官兒生的秋水為神,白玉作骨,天姿聰秀,品貌不俗。
這一日,奎元病體沉重,請醫調治不效,在上囑咐自己妻子,說:“倘若我死之後,你帶着那官兒要緊守家門,教他讀書,以圖上進。
”說罷,嗚呼哀哉身亡。
蕭氏辦理白事,賴有家人張順照料,諸事誠實。
葬埋以後,過了三年,官兒到了七歲,請了一個先生,是個飽學秀才,在都鄉試的,姓劉,名鼎甲,在張家教官兒一人。
起了個學名張玉峰,甚是聰明。
自入學之後,頭一年《四書》、《詩經》念完,又念些唐詩。
過了年,《書》、《易》、《左傳》,小題文章,念了純熟。
三年之久,能以作詩、作文章。
劉先生是鄉試中了舉人,歸大挑一等知縣用,分發在四川。
臨起身之時,諄諄囑咐玉峰認真讀書。
那張玉峰自先生去後,自己也不請先生了,自己用功。
這一年,他十三歲。
老太太感冒,在東院屋内養病,他自己侍病,在一旁瞧書。
天有二鼓之時,聽見北隔壁有火槍之聲。
老太太問:“哪裡放槍?”外間屋内是兩個大使女給老太太煎藥,說:“太太要問,是北街街坊王宅,他們老爺新從山東東昌府來,現時間夜晚每夜有賊來。
”老太太也就睡了,那外邊兩個使女都有十七八歲了,是老太太貼身之人,他兩個煎着藥,說閑話,兩個人又說笑話,張玉峰一瞧,說:“你們這兩個人真不知好歹!太太病着,你兩個人還說說笑笑的哪?”那兩個使女并不怕他,因玉峰自幼兒是他抱大了的。
他兩個人還是說說笑笑的。
張玉峰說:“你們給我出去吧,不必在這裡氣我。
”那使女說:“出去就出去!”站起來,兩個人去了。
玉峰自已拿着那書本,在外間屋内地下給老太太煎藥,是個小小炭火爐子。
玉峰坐在一個小闆凳上,面向北邊,旁邊是放了一個蠟燈,玉峰瞧書。
聽見院内有腳步之聲,玉峰認着是兩個使女在北院内鬧着玩呢。
張玉峰氣往上沖,說:“你這兩個無知的匹夫,膽子不小,在那院中氣我!” 原來那北院中并不是兩個使女,兩個使女往南院中去了。
這穿廳裡院是上房五間,東廂房三間,西廂房三間,并無人住,前院内是男女下人所居。
外邊院内由北鄰王宅驚過來兩個飛賊,是從他任上跟下來的,原打算要盜他的珠寶,不想他家中看家護院之人不少,不能下手,盤費用盡,想要找些個盤費,一瞧那南院,也是有錢之人。
方落在院内,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