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尺度(DasMaβ)
關燈
小
中
大
可承認幾平方英裡的領土或幾千人口的增減,對于這個國家的憲法決不會有重大的影響。
但反之,我們必不可忘記,當國家的面積或人口不斷地增加或減少,達到某一點時,除開别的情形不論,隻是由于這種量的變化,就會使得憲法的質不能不改變。
瑞士一小邦的憲法決不适宜于一個大帝國,同樣羅馬帝國的憲法如果移置于德國一小城,也不會适合。
§109 就質與量的第二種可能的關系而言,所謂“無尺度”(DasMa-βlose),就是一個尺度【質量統一體】由于其量的性質而超出其質的規定性。
不過這第二種量的關系,與第一種質量統一體的關系相比,雖說是無尺度,但仍然是具有質的,因此無尺度仍然同樣是一種尺度【或質量統一體】。
這兩種過渡,由質過渡到定量,由定量複過渡到質,可以表象為無限進展,表象為尺度揚棄其自身為無尺度,而又恢複其自身為尺度的無限進展過程。
附釋:有如我們曾經看見過的那樣,量不僅是能夠變化的,即能夠增減的,而且一般又是一個不斷地超出其自身的傾向。
量的這種超出自身的傾向,甚至在尺度中,也同樣保持着。
但如果某一質量統一體或尺度中的量超出了某種界限,則和它相應的質也就随之被揚棄了。
但這裡所否定的并不是一般的質,而隻是這種特定的質,這一特定的質立刻就被另一特定的質所代替。
質量統一體【尺度】的這種變化的過程,即不斷地交替着先由單純的量變,然後由量變轉化為質變的過程,我們可以用交錯線(Knotenline)作為比喻來幫助了解。
象這樣的交錯線,我們首先可以在自然裡看見,它具有不同的形式。
前面已經提到水由于溫度的增減而表現出質的不同的聚合狀态。
金屬的氧化程度不同,也表現出同樣的情形。
音調的差别也可認為是在尺度【質量統一體】變化過程中發生的,由最初單純的量變到質變的轉化過程的一個例證。
§110 事實上這裡所發生的,隻是仍然屬于尺度本身的直接性被揚棄的過程。
在尺度裡,質和量本身最初隻是直接的,而尺度隻是它們的相對的同一性。
但在“無尺度”裡,尺度顯得是被揚棄了;然而無尺度雖說是尺度的否定,其本身卻仍然是質量的統一體,所以即在無尺度裡,尺度仍然隻是和它自身相結合。
§111 無限,作為否定之否定的肯定,除了包皮含“有”與“無”、某物與别物等抽象的方面而外,現在是以質與量為其兩個方面。
而質與量(a)首先由質過渡到量(§98),其次由量過渡到質(§105),因此兩者都被表明為否定的東西。
(b)但在兩者的統一(亦即尺度)裡,它們最初是有區别的,這一方面隻是以另一方面為中介才可區别開的。
(c)在這種統一體的直接性被揚棄了之後,它的潛在性就發揮出來作為簡單的自身聯系,而這種聯系就包皮含着被揚棄了的一般存在及其各個形式在自身内。
——存在或直接性,通過自身否定,以自身為中介和自己與自己本身相聯系,因而正是經曆了中介過程,在這一過程裡,存在和直接性複揚棄其自身而回複到自身聯系或直接性,這就是本質。
附釋:尺度的進程并不僅是無窮進展的壞的無限無止境地采取由質過渡到量,由量過渡到質的形式,而是同時又在其對方裡與自身結合的真的無限。
質與量在尺度裡最初是作為某物與别物而處于互相對立的地位。
但質潛在地就是量,反之,量潛在地也即是質。
所以當兩者在尺度的發展過程裡互相過渡到對方時,這兩個規定的每一個都隻是回複到它已經潛在地是那樣的東西。
于是我們現在便得到其規定被否定了的、一般地被揚棄了的存在,這就是本質。
在尺度中潛在地已經包皮含本質;尺度的發展過程隻在于将它所包皮含的潛在的東西實現出來。
——普通意識認為事物是存在着的,并且依據質、量和尺度等範疇去考察事物。
但這些直接的範疇證實其自身并不是固定的,而在過渡中的,本質就是它們矛盾進展(Dialektik)的結果。
在本質裡,各範疇已不複過渡,而隻是相互聯系。
在存在裡,聯系的形式隻是我們的反思;反之,在本質階段裡,聯系則是本質自己特有的規定。
在存在的範圍裡,當某物成為别物時,從而某物便消逝了。
但在本質裡,卻不是如此。
在這裡,我們沒有真正的别物或對方,而隻有差異,一個東西與它的對方的聯系。
所以本質的過渡同時并不是過渡。
因為在由差異的東西過渡到差異的東西裡,差異的東西并未消逝,而是仍然停留在它們的聯系裡。
譬如,當我們說有與無時,“有”是獨立的,而“無”也同樣是獨立的。
但肯定與否定的關系便完全與此不同。
誠然,它們具有“有”和“無”的特性。
但單就肯定自身而言,實毫無意義;它是完全和否定相對待、相聯系的。
否定的性質也是這樣。
在存在的範圍裡,各範疇之間的聯系隻是潛在的,反之,在本質裡,各範疇之間的聯系便明顯地設定起來了。
一般說來,這就是存在的形式與本質的形式的區别。
在存在裡,一切都是直接的,反之,在本質裡,一切都是相對的。
但反之,我們必不可忘記,當國家的面積或人口不斷地增加或減少,達到某一點時,除開别的情形不論,隻是由于這種量的變化,就會使得憲法的質不能不改變。
瑞士一小邦的憲法決不适宜于一個大帝國,同樣羅馬帝國的憲法如果移置于德國一小城,也不會适合。
§109 就質與量的第二種可能的關系而言,所謂“無尺度”(DasMa-βlose),就是一個尺度【質量統一體】由于其量的性質而超出其質的規定性。
不過這第二種量的關系,與第一種質量統一體的關系相比,雖說是無尺度,但仍然是具有質的,因此無尺度仍然同樣是一種尺度【或質量統一體】。
這兩種過渡,由質過渡到定量,由定量複過渡到質,可以表象為無限進展,表象為尺度揚棄其自身為無尺度,而又恢複其自身為尺度的無限進展過程。
附釋:有如我們曾經看見過的那樣,量不僅是能夠變化的,即能夠增減的,而且一般又是一個不斷地超出其自身的傾向。
量的這種超出自身的傾向,甚至在尺度中,也同樣保持着。
但如果某一質量統一體或尺度中的量超出了某種界限,則和它相應的質也就随之被揚棄了。
但這裡所否定的并不是一般的質,而隻是這種特定的質,這一特定的質立刻就被另一特定的質所代替。
質量統一體【尺度】的這種變化的過程,即不斷地交替着先由單純的量變,然後由量變轉化為質變的過程,我們可以用交錯線(Knotenline)作為比喻來幫助了解。
象這樣的交錯線,我們首先可以在自然裡看見,它具有不同的形式。
前面已經提到水由于溫度的增減而表現出質的不同的聚合狀态。
金屬的氧化程度不同,也表現出同樣的情形。
音調的差别也可認為是在尺度【質量統一體】變化過程中發生的,由最初單純的量變到質變的轉化過程的一個例證。
§110 事實上這裡所發生的,隻是仍然屬于尺度本身的直接性被揚棄的過程。
在尺度裡,質和量本身最初隻是直接的,而尺度隻是它們的相對的同一性。
但在“無尺度”裡,尺度顯得是被揚棄了;然而無尺度雖說是尺度的否定,其本身卻仍然是質量的統一體,所以即在無尺度裡,尺度仍然隻是和它自身相結合。
§111 無限,作為否定之否定的肯定,除了包皮含“有”與“無”、某物與别物等抽象的方面而外,現在是以質與量為其兩個方面。
而質與量(a)首先由質過渡到量(§98),其次由量過渡到質(§105),因此兩者都被表明為否定的東西。
(b)但在兩者的統一(亦即尺度)裡,它們最初是有區别的,這一方面隻是以另一方面為中介才可區别開的。
(c)在這種統一體的直接性被揚棄了之後,它的潛在性就發揮出來作為簡單的自身聯系,而這種聯系就包皮含着被揚棄了的一般存在及其各個形式在自身内。
——存在或直接性,通過自身否定,以自身為中介和自己與自己本身相聯系,因而正是經曆了中介過程,在這一過程裡,存在和直接性複揚棄其自身而回複到自身聯系或直接性,這就是本質。
附釋:尺度的進程并不僅是無窮進展的壞的無限無止境地采取由質過渡到量,由量過渡到質的形式,而是同時又在其對方裡與自身結合的真的無限。
質與量在尺度裡最初是作為某物與别物而處于互相對立的地位。
但質潛在地就是量,反之,量潛在地也即是質。
所以當兩者在尺度的發展過程裡互相過渡到對方時,這兩個規定的每一個都隻是回複到它已經潛在地是那樣的東西。
于是我們現在便得到其規定被否定了的、一般地被揚棄了的存在,這就是本質。
在尺度中潛在地已經包皮含本質;尺度的發展過程隻在于将它所包皮含的潛在的東西實現出來。
——普通意識認為事物是存在着的,并且依據質、量和尺度等範疇去考察事物。
但這些直接的範疇證實其自身并不是固定的,而在過渡中的,本質就是它們矛盾進展(Dialektik)的結果。
在本質裡,各範疇已不複過渡,而隻是相互聯系。
在存在裡,聯系的形式隻是我們的反思;反之,在本質階段裡,聯系則是本質自己特有的規定。
在存在的範圍裡,當某物成為别物時,從而某物便消逝了。
但在本質裡,卻不是如此。
在這裡,我們沒有真正的别物或對方,而隻有差異,一個東西與它的對方的聯系。
所以本質的過渡同時并不是過渡。
因為在由差異的東西過渡到差異的東西裡,差異的東西并未消逝,而是仍然停留在它們的聯系裡。
譬如,當我們說有與無時,“有”是獨立的,而“無”也同樣是獨立的。
但肯定與否定的關系便完全與此不同。
誠然,它們具有“有”和“無”的特性。
但單就肯定自身而言,實毫無意義;它是完全和否定相對待、相聯系的。
否定的性質也是這樣。
在存在的範圍裡,各範疇之間的聯系隻是潛在的,反之,在本質裡,各範疇之間的聯系便明顯地設定起來了。
一般說來,這就是存在的形式與本質的形式的區别。
在存在裡,一切都是直接的,反之,在本質裡,一切都是相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