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思想對客觀性的第三态度
關燈
小
中
大
是指基督教的信仰。
于是,耶柯比的信仰哲學看來本質上好象是虔誠的,而且具有基督教虔誠的熱忱。
基于這種虔誠,他便得着特殊自由,更可以自負和權威的态度任意下斷語。
但我們切不可僅因字面上偶爾相同的假象便被欺騙,而須緊記兩者間的區别。
一則,基督教信仰包皮含有教會的權威在内,而基于這種哲學立場的信仰,卻隻是憑借個人主觀的啟示的權威。
再則基督教的信仰是一個客觀的、本身内容豐富的、一個具有教義和知識的體系。
而耶柯比這種信仰本身卻并無确定的内容,既可接受基督教的信仰作為内容,又可容許任何内容摻入,甚至可以包皮括相信達賴喇嘛,猿猴,或牡牛為上帝的信仰于其内。
這樣一來,他所謂信仰便隻限制于以單純空泛的神、最高存在為内容了。
于是,信仰一詞就這種自命為哲學的意義看來,不過隻是一種直接知識的枯燥的抽象物罷了,也不過隻是一個可以應用來指謂許多異常不同的事物的純粹形式的範疇,無論就在信仰者心靈内的信仰而言,或者就聖靈内在于人心中而言,或就内容充實的神學理論而言,都決不可把它與具有豐富的精神内容的基督教信仰混為一談。
耶柯比這裡所謂信仰或直接知識,其實也就與别處叫做靈感,内心的啟示,天賦予人的真理,特别更與所謂人們的健康理智、常識、普通意見是同樣的東西。
所有這些形式,都同樣以一個直接呈現于意識内的内容或事實作為基本原則。
§64 這種直接知識确認它所知道的東西是存在的,即在我們觀念之内的無限、永恒、上帝,也是存在的。
這就是說,它确認:在意識内,它們的存在的确定性,同這個觀念直接地、不可分離地聯系在一起。
【說明】要反對這直接知識的原則恐怕是哲學家們很少想到的事。
他們反倒會感到欣幸,當他們看見這些足以表示哲學的普遍内容的古老學說,雖說是在這種非哲學的方式下,在某種限度内,會成為這時代的普遍信念。
人們倒是會感到驚異的,即何以竟會有人以為這些原則——真理内在于人心,人心可以把握真理(參看§63),——是違反哲學的。
從形式的觀點看來,上帝的存在與上帝的思想,客觀性與思想所首先具有的主觀性有直接而不可分離的聯系這一原則,特别令人感到興趣。
甚至還可以說,直接知識的哲學不僅以為單獨關于上帝的思想是與存在不可分的,而且還認為甚至在直觀中,存在這一規定與人們對于自己的身體以及外界事物的觀念也有不可分離的聯系。
——如果哲學的職責在于努力證明,亦即揭示這種思維與存在的統一,即包皮含在思想的本性或主觀性本身内就是與存在和客觀性有不可分離的關系,那末不管這些證明的性質如何,價值多高,無論如何,當哲學看見它的原則被證明,而且被揭示出也是意識中的事實,因而與經驗相符合時,它必然會感到異常滿意的。
至于哲學與直接知識的說法的區别,隻在于直接知識所抱的态度過于狹隘,也可以說是隻在于它所采取的反對哲學思考的态度。
但是當笛卡兒提出他的可以說是轉移近代哲學興趣的樞紐的“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這一原則時,他也是用直接自明的真理方式說出來的。
如果有人把笛卡兒這一命題認作是三段式的推論的話,那麼這人恐怕除了認識這命題中的“故”字以外,對于三段式推論的性質知道得似乎并不很多。
因為在這個命題内,你從哪裡去找中項(mediusterminus)呢?而且中項在三段式推論中,較之那一個“故”字,卻遠為主要。
如果我們一定要用“推論”這個詞,把笛卡兒這類概念的聯合叫做“直接的推論”,那麼,這多餘的一種推論形式,隻不過是把不同的規定加以完全沒有中項作媒介的聯合吧了。
照這樣說來,則持直接知識說者所表述的,認存在與我們的觀念相聯系的原則,也不多不少地是一種推論了。
——我從何佗(Hotho,?E.G.)先生于1826年出版的《關于笛卡兒哲學》的論文中,借用他所引用笛卡兒的一些文句,以表明笛卡兒自己的說法,即他那“我思故我在”的命題,并不是三段式推論。
(散見于《答第二反駁》(見《沉思錄》),《方法論》第四章,及《書信集》第一卷,第118頁等處。
)從第一段落裡我引用下面一句最切要的話。
笛卡爾首先說,我們是能思的存在,這“乃是一種本原的概念,并不是從三段式推論出來的”。
他接着又說“當一個人說我思故我在或者我思故我存在時,他也并非用三段式的推論從思維裡推出存在來”。
笛卡兒知道三段式的推論所須具備的條件,所以他補充道,要使那命題成為三段式的推論,我們還須加上一個大前提:“凡能思者都在或者都存在”一句話,但這個大前提卻又須首先從最初那一命題演繹出來。
笛卡兒關于我的思想與我的存在不可分離這一原則的種種說法,如果說這種我思與我在的聯系即呈現于并涵蘊于意識的簡單直觀裡,又謂這種聯系是絕對的第一,是最确定、最明白的原則,因此無法設想任何極端的懷疑思想可以不承認這一原則。
——他這種種說法是如此明晰而确定,緻使近代耶柯比等人關于直接聯系的許多言論,隻可以當作笛卡兒的原則之多餘的重述。
§65 這種直接知識的觀點,并不以指出孤立起來的間接知識不能夠把握真理為滿足,而其特點在于堅持單是孤立的直接知識,排斥任何中介性,即具有真理為其内容。
這種孤立的排他性表明,這種觀點仍然陷于堅持着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的理智觀念裡,亦即事實上仍然陷于外在的間接關系中,所謂外在的間接關系,即是基于堅持着有限的或片面的範疇的關系。
持直接知識的人,錯誤地以為他們業已超出了有限的範疇,而實際上則尚未達到。
但關于此點,讓我們此刻勿庸詳加發揮。
這種排他性的直接知識隻
于是,耶柯比的信仰哲學看來本質上好象是虔誠的,而且具有基督教虔誠的熱忱。
基于這種虔誠,他便得着特殊自由,更可以自負和權威的态度任意下斷語。
但我們切不可僅因字面上偶爾相同的假象便被欺騙,而須緊記兩者間的區别。
一則,基督教信仰包皮含有教會的權威在内,而基于這種哲學立場的信仰,卻隻是憑借個人主觀的啟示的權威。
再則基督教的信仰是一個客觀的、本身内容豐富的、一個具有教義和知識的體系。
而耶柯比這種信仰本身卻并無确定的内容,既可接受基督教的信仰作為内容,又可容許任何内容摻入,甚至可以包皮括相信達賴喇嘛,猿猴,或牡牛為上帝的信仰于其内。
這樣一來,他所謂信仰便隻限制于以單純空泛的神、最高存在為内容了。
于是,信仰一詞就這種自命為哲學的意義看來,不過隻是一種直接知識的枯燥的抽象物罷了,也不過隻是一個可以應用來指謂許多異常不同的事物的純粹形式的範疇,無論就在信仰者心靈内的信仰而言,或者就聖靈内在于人心中而言,或就内容充實的神學理論而言,都決不可把它與具有豐富的精神内容的基督教信仰混為一談。
耶柯比這裡所謂信仰或直接知識,其實也就與别處叫做靈感,内心的啟示,天賦予人的真理,特别更與所謂人們的健康理智、常識、普通意見是同樣的東西。
所有這些形式,都同樣以一個直接呈現于意識内的内容或事實作為基本原則。
§64 這種直接知識确認它所知道的東西是存在的,即在我們觀念之内的無限、永恒、上帝,也是存在的。
這就是說,它确認:在意識内,它們的存在的确定性,同這個觀念直接地、不可分離地聯系在一起。
【說明】要反對這直接知識的原則恐怕是哲學家們很少想到的事。
他們反倒會感到欣幸,當他們看見這些足以表示哲學的普遍内容的古老學說,雖說是在這種非哲學的方式下,在某種限度内,會成為這時代的普遍信念。
人們倒是會感到驚異的,即何以竟會有人以為這些原則——真理内在于人心,人心可以把握真理(參看§63),——是違反哲學的。
從形式的觀點看來,上帝的存在與上帝的思想,客觀性與思想所首先具有的主觀性有直接而不可分離的聯系這一原則,特别令人感到興趣。
甚至還可以說,直接知識的哲學不僅以為單獨關于上帝的思想是與存在不可分的,而且還認為甚至在直觀中,存在這一規定與人們對于自己的身體以及外界事物的觀念也有不可分離的聯系。
——如果哲學的職責在于努力證明,亦即揭示這種思維與存在的統一,即包皮含在思想的本性或主觀性本身内就是與存在和客觀性有不可分離的關系,那末不管這些證明的性質如何,價值多高,無論如何,當哲學看見它的原則被證明,而且被揭示出也是意識中的事實,因而與經驗相符合時,它必然會感到異常滿意的。
至于哲學與直接知識的說法的區别,隻在于直接知識所抱的态度過于狹隘,也可以說是隻在于它所采取的反對哲學思考的态度。
但是當笛卡兒提出他的可以說是轉移近代哲學興趣的樞紐的“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這一原則時,他也是用直接自明的真理方式說出來的。
如果有人把笛卡兒這一命題認作是三段式的推論的話,那麼這人恐怕除了認識這命題中的“故”字以外,對于三段式推論的性質知道得似乎并不很多。
因為在這個命題内,你從哪裡去找中項(mediusterminus)呢?而且中項在三段式推論中,較之那一個“故”字,卻遠為主要。
如果我們一定要用“推論”這個詞,把笛卡兒這類概念的聯合叫做“直接的推論”,那麼,這多餘的一種推論形式,隻不過是把不同的規定加以完全沒有中項作媒介的聯合吧了。
照這樣說來,則持直接知識說者所表述的,認存在與我們的觀念相聯系的原則,也不多不少地是一種推論了。
——我從何佗(Hotho,?E.G.)先生于1826年出版的《關于笛卡兒哲學》的論文中,借用他所引用笛卡兒的一些文句,以表明笛卡兒自己的說法,即他那“我思故我在”的命題,并不是三段式推論。
(散見于《答第二反駁》(見《沉思錄》),《方法論》第四章,及《書信集》第一卷,第118頁等處。
)從第一段落裡我引用下面一句最切要的話。
笛卡爾首先說,我們是能思的存在,這“乃是一種本原的概念,并不是從三段式推論出來的”。
他接着又說“當一個人說我思故我在或者我思故我存在時,他也并非用三段式的推論從思維裡推出存在來”。
笛卡兒知道三段式的推論所須具備的條件,所以他補充道,要使那命題成為三段式的推論,我們還須加上一個大前提:“凡能思者都在或者都存在”一句話,但這個大前提卻又須首先從最初那一命題演繹出來。
笛卡兒關于我的思想與我的存在不可分離這一原則的種種說法,如果說這種我思與我在的聯系即呈現于并涵蘊于意識的簡單直觀裡,又謂這種聯系是絕對的第一,是最确定、最明白的原則,因此無法設想任何極端的懷疑思想可以不承認這一原則。
——他這種種說法是如此明晰而确定,緻使近代耶柯比等人關于直接聯系的許多言論,隻可以當作笛卡兒的原則之多餘的重述。
§65 這種直接知識的觀點,并不以指出孤立起來的間接知識不能夠把握真理為滿足,而其特點在于堅持單是孤立的直接知識,排斥任何中介性,即具有真理為其内容。
這種孤立的排他性表明,這種觀點仍然陷于堅持着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的理智觀念裡,亦即事實上仍然陷于外在的間接關系中,所謂外在的間接關系,即是基于堅持着有限的或片面的範疇的關系。
持直接知識的人,錯誤地以為他們業已超出了有限的範疇,而實際上則尚未達到。
但關于此點,讓我們此刻勿庸詳加發揮。
這種排他性的直接知識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