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客體(DasObjekt)

關燈
堅持着單純用機械的範疇去解釋,不顧這些機械範疇與樸素的直觀所提供的情況相矛盾,因而阻礙了對于自然獲得正确知識的道路。

    即以探讨精神世界的各種形态而論,機械觀的應用也常常超出了它應有的範圍。

    試舉一例,譬如說,人是由靈魂和肉體所構成。

    在這句話裡,靈魂和肉體好似兩個各個自存之物,它們之間隻有一種外在的聯系。

    同樣的機械看法,将靈魂認作僅僅是一堆彼此各個獨立自存的力量和性能,彼此并列在一起的複合體。

     所以一方面我們必須堅決地拒絕機械的考察方式,因為它走上來,冒充為代替了概念性認識的地位,并将機械性當作絕對範疇。

    但另一方面我們又須明白承認機械性具有一種普遍邏輯範疇的權利和意義。

    因此也不可将機械性僅僅限制在它由之得名的自然領域之内。

    譬如,即使我們越出機械學【力學】固有的範圍,而在物理學和生理學裡着眼于機械的活動(如重力、杠杆等類的作用),亦未始不可。

    但我們卻不可忽視一點,即在這些範圍之内,機械定律已不複是決定性的東西,而隻是居于從屬的地位。

    說到這裡,還有一點須得指出,即在自然界裡,當較高級的或有機的功能的正常作用遭受任何方式的擾亂或妨礙時,則原來處于從屬地位的機械性便會立即占優勢。

    譬如,一個胃弱的人隻消吃少量的食物,胃裡就會感得一種壓力,而别的消化機能健全的人即使吃一樣多的食物,卻不會感到什麼壓力。

    同樣,身體健康情況不佳的人,也會普遍地感到四肢沉重。

     即在精神世界内,機械性也有它的地位,不過僅僅具有從屬的地位罷了。

    人們很正确地說到機械的記憶,以及各式各樣的機械行動如機械的讀書,機械的寫字,機械的玩弄樂平等等。

    特别就記憶而論,機械式的活動可以說是屬于它的本質。

    忽視了這一事實,對于青年人的教育常引起很不良的後果,這是由于近代教育家過分熱心于理智的自由發展,而忘卻了機械的記憶有時也有其必需。

    如果一個人純粹依據機械定律去解釋記憶的性質,并徑直應用機械定律去研究靈魂,那麼,他将會是一個笨拙的心理學家。

    記憶的機械之處僅在于用純全外在的聯系以認識某些記号、聲調等等,而且即在這聯系裡重現所記憶的東西,而無須注意到所記着的這些東西的意義和内在聯系。

    要想認識這種機械記憶的情形,并不需要進一步去研究力學,況且力學的研究對于心理學本身也不能有什麼推進。

     §196 客體之所以有忍受外力支配的那種“非獨立性”,(依上節所說)隻是由于它有了獨立性。

    客體既然被設定為潛在的概念,則它的諸規定中的一個規定(如獨立性)決不能揚棄其自身于它的對方(非獨立性)裡,反之,客體由于否定它自身(即由于它的非獨立性),就會與它自身相結合,所以它才是獨立的。

    同時客體區别于它的外在性,并在它的獨立性裡否定了這種外在性,所以客體就是這種和它自身的否定的統一性,中心性,主觀性。

    這樣一來,客體自身便指向着并聯系着外在事物了。

    但這種外在事物也同樣是一自身中心,同樣隻與别的中心相聯系,它的中心也同樣在别的事物之中。

    這就是(2)有差别的(Di?e?eerenter)機械性(可用引力、意欲、社交本能等等為例)。

     §197 上面所說這種關系的充分發展便形成一種“推論”(Schluss)。

    在這種推論裡,内在的否定性,作為一個客體(抽象的中心)的中心個體性,通過一個中項與一些作為另一極端的非獨立的客體相聯系,而這中項結合起這些客體的中心性和非獨立性于自身内,而成為一相對的中心。

    這就是(3)絕對的機械性。

     §198 剛才所提到的推論(個體——特殊——普遍)是三重推論的結合。

    那些非獨立的客體的不真實的個體性,亦即在形式的機械性階段所特有的客體,由于它的非獨立性,也同樣是普遍性,不過隻是外在的普遍性罷了。

    因此這些客體也是絕對中心和相對中心之間的中項(其推論的形式為:普遍——個體——特殊);因為由于沒有獨立性,這兩者才彼此分離并形成兩極端,而同時又彼此互相聯系。

    同樣,絕對中心性作為實體性的普遍物(例如長久保持同一性的重力),并且作為純粹的否定性,同樣包皮括有個體性在内,就是相對的中心和無獨立性的客體間的中介,其推論形式為:特殊——普遍——個體。

    就它的内在的個體性來說,它同樣主要地是一個分離的力量,正如就它的普遍性來說,它又是同一東西的結合體和甯靜的自在存在。

     有如太陽系那樣,又如在實踐的範圍内的國家也是具有三個推論的體系:(1)個别的人(個人)通過他的特殊性(如物質的和精神的需要等等的進一步發展,就産生公民社會)與普遍體(社會、法律、權利、政府)相結合。

    (2)意志或個人的行動是起中介作用的東西,它使得在社會、法律等方面種種需要得到滿足,并使得社會和法律等等得到滿足和實現。

    (3)但普遍體(國家、政府、法律)乃是一個實體性的中項,在這個中項内,個人和他的需要的滿足享有并獲得充分的實現、中介和維持。

    三一式中的每一規定,由于中介作用而和别的兩極端結合在一起,同時也就自己和自己結合起來,并産生自己,而這種自我産生即是自我保存。

    ——隻有明了這種結合的本性,明了同樣的三項的三一式的推論,一個全體在它的有機結構中才可得到真正的理解。

     §199 客體在絕對機械性裡所具有的實際存在的直接性也就自在地被否定了。

    這是由于它們的獨立性通過它們彼此的關系,也就是通過它們的無獨立性的中介過程而被否定了。

    所以我們必須設定客體在它的實際存在裡與它的對方是有差别的,或者說【有親和力的,有傾向的】。

     (b)化學性(DerChemismus) §200 有差别的【或有傾向的】客體具有一種内在的構成它的本性的規定性。

    根據這種規定性,它就有了它的實際存在。

    但是作為概念的設定起來的全體性,客體就是它的這種全體性與它的實際存在的規定性之間的矛盾。

    因此客體不斷地努力去揚棄這矛盾,并使得它的特定存在符合于它的概念。

     附釋:化學性是客觀性的一個範疇,這範疇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