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關燈
小
中
大
一群破衣的孩子,一群汗臭味的男女,一行柳樹,一輪明麗的月亮。
在這片農場上人與物都是朋友,他們不太親密,卻也并不疏闊,正同農民與農民的關系一樣。
他們在廣大的土地上東一簇西一堆地住着,在阡陌中,土場中,菜園中,鄉間的小道上,他們能夠天天地互相看見。
墾地,收割,鋤,打葉子,拿蝗蟲,補屋,打土牆,編席子,他們在各家的工作上彼此相助,沒有請托也沒有揀擇,過着愁苦,受逼迫而混沌的日子,正是不密結卻不松散。
對于一切的東西也是如此。
譬如這時春夕的皎月,輕曳的柔條,郊野中飄散過來的青草幽香,偶而聽見遠處有幾聲狗吠。
空中的青輝是那麼靜,那麼淡,籠罩住這滿是塵土垢渾的地方。
偶而由各種車輛與廣告的電光網的都市中跑出來的人,見到這幽靜的自然,不是發狂似的贊歎,也要感到新奇。
然而這群孩子,這群男女,對于這些光景就是那樣地不奇怪也不厭惡。
一日的苦勞,倒在蓑衣上面粗聲喘着氣,望望無邊際的青空月亮,星星,銀河,都是一樣。
小花在暗中垂淚,流水在石灣中低鳴,柳絲袅娜着像等待什麼。
他們并不覺得這是詩,是有趣的散文,是難于描畫的圖畫。
他們隻在這樣的空間與時間中感到勞作後輕松的快适。
他們的心中不容易為這等自然的變化擾動,刺激,以至于苦悶,深思。
他們這樣與一切不太親密也不太疏遠的意識,是從久遠的過去一代一代傳下來的。
所以他們不輕易沉悶,不輕易狂歡。
在平闆不變的生活之中,種地,收糧,養家,生子,十年,百年,幾百年地過去,練成了他們的固定而較少變化的心情。
然而時代的飛輪卻早已從遠處的大海,海岸,與各地方飛碾到這些輕易不變的土地上面了! 因此,他們的意識狀态在無形中也有了不少的變化。
在農場東南角的柳蔭下面,圍坐的一圈黑影中間有磞磞的調弦聲音,即時許多小孩子都跑過去。
喧雜的笑聲中便聽見在當中的魏二道: &ldquo别忙,别忙,我還得想想詞兒,這多年不動的玩藝真還有些生手。
&hellip&hellip罷呀,奚老大你就是有四兩酒,難道還真叫我賣一賣?&rdquo他說着咳嗽了兩聲。
&ldquo不行,不行!魏大爺,這麼年紀說話盡當着玩。
今天在東泊裡咱怎麼講的?好,大家都知道了,全等着聽你這一手,你又來個臨陣脫逃。
&rdquo蹲在旁邊的小夥子像報複似的向圍聽的大衆宣言。
&ldquo來一下,來一下!&hellip&hellip&rdquo大衆都鼓舞起聽魚鼓的興緻。
&ldquo來一下還怕什麼,我還怕賣醜?可是你知道陳老頭也要來,一會聽見,他究竟是識文解字的,我唱上那麼幾口,&hellip&hellip也有點不好意思。
&rdquo &ldquo又來了,陳老頭子他管得了這個。
他怎麼常常到鎮上去聽大姑娘說書哩。
&rdquo小夥子下緊地催逼。
魏二就黑泥大碗裡喝了一口濃茶,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仿佛是歎息,說道:&ldquo打魚鼓不能不唱詞,大家,我還是那套老玩藝,當年預備往關東讨飯時的本事。
再來幾句?可是做起來卻不一樣了。
我說個&lsquo莊家段&rsquo,這是我當年在鎮上從你這村的老徐秀才學來的,詞是老一套,念書人的想法,&hellip&hellip咱就不頂對。
騙騙人,耍嘴罷了!&rdquo &ldquo莊家段&rdquo這眼前風光的題目引起大衆要聽的興趣,都一齊催他快說。
魚鼓雖是舊了,但是魏二的兩隻老手在那片中空的木頭上打起來,簡單的響聲初聽時似乎是毫無意味,及至他把手法一變,在急遽的調諧的拍打中間,驟然把一個農場上的聽衆引進他的音樂境界中,沒有一個人的語聲。
在這銀輝的月光下,隻有他身後的柳條兒輕輕擺動,似是在點頭贊許。
拍過一陣以後,魏二将頭一仰,高聲喊起老舊的魚鼓調來。
言的是&mdash&mdash名利&mdash&mdash二字不久長, 俱都是&mdash&mdash東奔西波&mdash&mdash空自&mdash&mdash忙。
見幾個&mdash朝臣待漏&mdash&mdash五更冷, 見幾個&mdash&mdash行客夜渡&mdash&mdash闆橋霜。
皆因為&mdash&mdash名利牽繩&mdash&mdash不由己, 趕不上&mdash&mdash坡下農夫&mdash&mdash經營強&mdash&mdash。
乍起首時的聽衆因為驟然聽見魏二的啞喉嚨迸出不很熟悉的說書調,似乎都在忍着,沒好意思大聲笑出來。
然而在他唱過兩句之後,這直截而又抑揚的剛勁調門,合上一拍一擊的魚鼓磞磞的音響,那些農民都把喉中的笑聲咽了下去。
一種簡單音樂的引動,一種唱句間趣味的尋求,使得他們莊嚴而肅靜地向下聽去。
大
在這片農場上人與物都是朋友,他們不太親密,卻也并不疏闊,正同農民與農民的關系一樣。
他們在廣大的土地上東一簇西一堆地住着,在阡陌中,土場中,菜園中,鄉間的小道上,他們能夠天天地互相看見。
墾地,收割,鋤,打葉子,拿蝗蟲,補屋,打土牆,編席子,他們在各家的工作上彼此相助,沒有請托也沒有揀擇,過着愁苦,受逼迫而混沌的日子,正是不密結卻不松散。
對于一切的東西也是如此。
譬如這時春夕的皎月,輕曳的柔條,郊野中飄散過來的青草幽香,偶而聽見遠處有幾聲狗吠。
空中的青輝是那麼靜,那麼淡,籠罩住這滿是塵土垢渾的地方。
偶而由各種車輛與廣告的電光網的都市中跑出來的人,見到這幽靜的自然,不是發狂似的贊歎,也要感到新奇。
然而這群孩子,這群男女,對于這些光景就是那樣地不奇怪也不厭惡。
一日的苦勞,倒在蓑衣上面粗聲喘着氣,望望無邊際的青空月亮,星星,銀河,都是一樣。
小花在暗中垂淚,流水在石灣中低鳴,柳絲袅娜着像等待什麼。
他們并不覺得這是詩,是有趣的散文,是難于描畫的圖畫。
他們隻在這樣的空間與時間中感到勞作後輕松的快适。
他們的心中不容易為這等自然的變化擾動,刺激,以至于苦悶,深思。
他們這樣與一切不太親密也不太疏遠的意識,是從久遠的過去一代一代傳下來的。
所以他們不輕易沉悶,不輕易狂歡。
在平闆不變的生活之中,種地,收糧,養家,生子,十年,百年,幾百年地過去,練成了他們的固定而較少變化的心情。
然而時代的飛輪卻早已從遠處的大海,海岸,與各地方飛碾到這些輕易不變的土地上面了! 因此,他們的意識狀态在無形中也有了不少的變化。
在農場東南角的柳蔭下面,圍坐的一圈黑影中間有磞磞的調弦聲音,即時許多小孩子都跑過去。
喧雜的笑聲中便聽見在當中的魏二道: &ldquo别忙,别忙,我還得想想詞兒,這多年不動的玩藝真還有些生手。
&hellip&hellip罷呀,奚老大你就是有四兩酒,難道還真叫我賣一賣?&rdquo他說着咳嗽了兩聲。
&ldquo不行,不行!魏大爺,這麼年紀說話盡當着玩。
今天在東泊裡咱怎麼講的?好,大家都知道了,全等着聽你這一手,你又來個臨陣脫逃。
&rdquo蹲在旁邊的小夥子像報複似的向圍聽的大衆宣言。
&ldquo來一下,來一下!&hellip&hellip&rdquo大衆都鼓舞起聽魚鼓的興緻。
&ldquo來一下還怕什麼,我還怕賣醜?可是你知道陳老頭也要來,一會聽見,他究竟是識文解字的,我唱上那麼幾口,&hellip&hellip也有點不好意思。
&rdquo &ldquo又來了,陳老頭子他管得了這個。
他怎麼常常到鎮上去聽大姑娘說書哩。
&rdquo小夥子下緊地催逼。
魏二就黑泥大碗裡喝了一口濃茶,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仿佛是歎息,說道:&ldquo打魚鼓不能不唱詞,大家,我還是那套老玩藝,當年預備往關東讨飯時的本事。
再來幾句?可是做起來卻不一樣了。
我說個&lsquo莊家段&rsquo,這是我當年在鎮上從你這村的老徐秀才學來的,詞是老一套,念書人的想法,&hellip&hellip咱就不頂對。
騙騙人,耍嘴罷了!&rdquo &ldquo莊家段&rdquo這眼前風光的題目引起大衆要聽的興趣,都一齊催他快說。
魚鼓雖是舊了,但是魏二的兩隻老手在那片中空的木頭上打起來,簡單的響聲初聽時似乎是毫無意味,及至他把手法一變,在急遽的調諧的拍打中間,驟然把一個農場上的聽衆引進他的音樂境界中,沒有一個人的語聲。
在這銀輝的月光下,隻有他身後的柳條兒輕輕擺動,似是在點頭贊許。
拍過一陣以後,魏二将頭一仰,高聲喊起老舊的魚鼓調來。
言的是&mdash&mdash名利&mdash&mdash二字不久長, 俱都是&mdash&mdash東奔西波&mdash&mdash空自&mdash&mdash忙。
見幾個&mdash朝臣待漏&mdash&mdash五更冷, 見幾個&mdash&mdash行客夜渡&mdash&mdash闆橋霜。
皆因為&mdash&mdash名利牽繩&mdash&mdash不由己, 趕不上&mdash&mdash坡下農夫&mdash&mdash經營強&mdash&mdash。
乍起首時的聽衆因為驟然聽見魏二的啞喉嚨迸出不很熟悉的說書調,似乎都在忍着,沒好意思大聲笑出來。
然而在他唱過兩句之後,這直截而又抑揚的剛勁調門,合上一拍一擊的魚鼓磞磞的音響,那些農民都把喉中的笑聲咽了下去。
一種簡單音樂的引動,一種唱句間趣味的尋求,使得他們莊嚴而肅靜地向下聽去。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