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天 人
關燈
小
中
大
可是、再怎麼說,雷損還是有一雙手——他頂多不過是少了三根手指而已,關七卻隻有一隻手。
隻剩下一隻手。
一隻手又如何使雙手十指聯施的:“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的決法? 能。
關七能。
他非但能,而且隻見他五隻指頭、骨節彈動不已,轉眼狄飛驚的擒拿手已擒他不下、拿他不住。
而且反而給他扣住、揩住、克住。
很快的,狄飛驚已兇險百出。
瀕臨險境。
關七居然以一隻手使兩隻手才能使的“密宗九字訣”。
他一下子便反敗為勝。
反制狄飛驚。
化被動為主動。
轉弱為強。
他開始隻是念念有詞:“臨兵鬥者,皆陣列于前”,到後來,他每吐一字,即施一訣,本來披頭散發,一臉煞白的他,此時竟滿臉佛光,滿身佛性,每一招遞出,都透露出神機、夾着佛法,以念力把大宇宙、大自然、大無地間生克制化的力量,與本身與生俱來的天性靈力結合為一,再以神佛之力和自身之力融為一體,手勢時而蓮華時而劍,快時極慢慢時極快,在印契曲直伸合間發揮了“臨兵鬥者皆陣裂在前”的殺力、魔力與攻擊力。
狄飛驚當然已制不住了。
且為他所制。
狄飛驚遇險。
險極。
——誰能挽救狄飛驚的險境? 沒有人。
除了他自己。
他用一句話救了自己。
同時也完全轉移了關七的攻擊。
那一句話是。
“她落在他手上。
” 一句話。
五個字。
夠了。
局面變了。
完全改了。
關七停手。
轉身。
目露兇光。
飛掠。
撲向另一個人。
他撲向這個人就形同攻擊兩個人。
因為戚少商是跟楊無邪同在一起的。
他們不但同在一個組織裡,也在同一條船上,同一陣線上,同一危機和利害關系上。
他們是在一起的。
确是在一道的。
5.走水入魔
“她落在他手上。
” 說這句活時候的狄飛驚,眼睛望向楊無邪。
他望向楊無邪的時候,楊無邪也正好望着他。
他很清楚一件事。
在場中,最希望他死的,其中一個,必定是楊無邪。
原因很簡單: 這些年來,他和楊無邪,一個在“金風細雨樓”,一個在“六分半堂”鬥了那麼久了,兩人不管是在蘇夢枕還是戚少商當政、或是雷損抑是雷純掌權時期,仍然穩當第二号人物,甚稱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們勾心鬥角,許久以來,結仇必然深厚:不管是楊無邪的計略陰謀下使狄飛驚的手下心腹中伏喪命,還是狄飛驚的布署謀略下殺害暗算了不少楊無邪的門人子弟,兩人雖始終未能鬥倒對方,但仇恨必深,仇怨必多。
楊無邪當然不希望“六分半堂”仍有狄飛驚、他在,就會礙着他的大計。
狄飛驚也必然希望“金風細雨樓”沒有了楊無邪,他仍活着,就一定會礙着他的事。
所以狄飛驚自然知道,楊無邪巴不得他死。
對付敵人,狄飛驚的方法一向是: 一,化敵為友,把敵方的攻擊力量變為自己的實力,何樂而不為哉! 二,避而不戰,他自己下限對方直接交手,可無涉險,也可消耗對方的戰力與鬥志,若真要交手,他也會假借他人之力,清除異己,消除障礙。
不到萬不得已時,他是決不出手的。
至少是不親自出手的。
三,若避不開、化不了,隻好應戰,一旦接戰,就不留活口,不留餘地,決不讓對方有卷土重來或報仇的機會。
他平生絕少出手,而今,遇上關七,他是不得不出手。
可是他仍敵不過關七。
四,要是他真的打不過敵手,便令馬上轉移敵人的攻擊目标。
他移轉敵人的視線的方式有很多種,讓敵人知道有更可恨的敵人、或更志在必得的事物,就往往可以讓敵人分心亂神。
一分心,一失神他就可以乘虛而入,有機可趁。
他現在就是這樣。
他知道關七要找雷純。
關七一定會找上他。
盯死他。
同時也釘死他。
所以他把這“燙手山芋”扔了出去—— 扔給楊無邪! 他遇險,他也祈禱楊無邪遇險。
最好,楊無邪死,而他不死! 關七即刻找上了楊無邪。
他真是說走就走。
要撤就撤。
狄飛驚想要困他片刻都力有未逮。
何況狄飛驚根本不想困阻關七。
他巴不得關七替他殺了楊無邪。
楊無邪本來要孫魚盡心調度“一0八公案”為戚少商解危。
但卻在頃刻間,關七的攻勢已變:先把詹黑光打下古毛,又飛撲狄飛驚讨人,數招間他眼看已有機會格殺狄飛驚,卻因狄飛驚一句話而攻向自己。
關七一手抓向楊無邪。
他抓得很直接。
很不客氣。
也很嚣張。
——可是他嚣張得起。
别看他輕而易舉、旁若無物的随便一抓,這裡邊蘊含了多少大力、大信和大武功! 這一爪下來,其勢決施,決無回圜餘地,也絕不容情,但其間自蘊多少複雜變化、包含多少奇功蓋勁,孫魚隻有一眼.已夠驚心。
至于楊無邪,甚至不必擡頭看,已知來勢非同小可! 這是“大力鷹爪手”! 據楊無邪的記憶裡和他所收集的資料中,他完全聯想不出關七跟“大力鷹爪王”這一系的人曾有過什麼樣的關系? 沒有。
但這已不重要。
因為跟前的關七,既會使白愁飛的“驚神指”、“三指彈天”,又會使王小石的“隔空相思刀”、“淩空銷魂劍”,還會使雷損的“密宗大手印九字訣法”——他還有什麼不能使?下會使? 問題隻是怎麼破?如何對付? 簡直不可破! 無可對付! 關七就這樣一把當頭抓落,竟難破難挽,難分難解! 這時候的關七,已不像是一個人。
像一位神魔。
如果他是人,也必非凡人,而是天人。
——天人合為一體的: “天人”! 關七的光芒是赤熱的。
烘熱的。
他一面仍發出凄厲的喝問: “純兒呢?!” 一一一純兒?! “純兒”當然就是雷純! 雷純當然不在楊無邪手上。
一一一要是雷純落在“金風細雨樓”,那就天下太平了! 楊無邪近日已愈來愈發現: 雷純也許比她父親雷損更不好對付! 也許,雷損的武功确比雷純高多了,可是,雪損的沉着、詭詐和以退為進的老謀深算,至少還可能預防在先。
有迹可尋。
但跟雷純交手鬥智,可謂羚蘋挂角,深沉莫測,這女子看似全無江湖經驗,純潔溫馴,但有時又機詐百出,笑裡藏刀;楊無邪跟她明争暗鬥迄今,竟連她到底會不會武功這一點上也沒摸清。
根本摸不清。
楊無邪卻有一個推斷: 人皆以為狄飛驚是個世間難得的忠義之士,雷損在主的時候,他為雷損盡忠效命,忠心不貳。
雷損殁後,他秉承雷損遺志,鞠躬盡瘁,依然效忠于雷純,為她賣命,以報其父識重之情。
楊無邪不以為然。
他認為狄飛驚不是為報雷損而對雷純忠心耿耿,而是根本狄飛驚對雷純有思慕之情。
——愛一個人,才會為她不惜一切,也不惜犧牲一切。
像狄飛驚這種人,就算是愛一個人,也不會輕易向人表白。
更何況他愛上的是雷純。
像雷純這種人,她真要是喜歡一個人,恐怕也不好表達。
何況她今天的身份是“六分半堂”的代總堂主。
——她是“代總堂主”,然而卻沒有真的“總堂主”。
像狄飛驚這種人,除非不愛,一旦發生情愫,必定會愛得如夢似幻,欲生欲死。
狄飛驚是個深沉的人。
深沉的人自有深沉的愛。
——練武的人,練到癡處,真氣走岔,可能導緻走火人魔。
愛情也是。
——若說柔情似水,有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故爾不止于走火入魔,走水,何當不能入魔。
若說人佛之法門有四萬八千種,人魔之道何當不有八萬四千種? 楊無邪甚至懷疑: 狄飛驚是因為雷純而忠于“六分半堂”,才把一生的精力和智慧都擺了進去,反而不一定是為了報答雷損的知遇之恩,而為“六分半堂”耗了他的半生。
是以,楊無邪認為: 若自己掌握了雷純,就大可也能控制狄飛驚。
可是。
雷純當然沒受他縱控。
所以他和狄飛驚抗争: 難分軒轾。
“金風細雨樓”仍跟“六分半堂”對壘: 旗鼓相當!
隻剩下一隻手。
一隻手又如何使雙手十指聯施的:“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的決法? 能。
關七能。
他非但能,而且隻見他五隻指頭、骨節彈動不已,轉眼狄飛驚的擒拿手已擒他不下、拿他不住。
而且反而給他扣住、揩住、克住。
很快的,狄飛驚已兇險百出。
瀕臨險境。
關七居然以一隻手使兩隻手才能使的“密宗九字訣”。
他一下子便反敗為勝。
反制狄飛驚。
化被動為主動。
轉弱為強。
他開始隻是念念有詞:“臨兵鬥者,皆陣列于前”,到後來,他每吐一字,即施一訣,本來披頭散發,一臉煞白的他,此時竟滿臉佛光,滿身佛性,每一招遞出,都透露出神機、夾着佛法,以念力把大宇宙、大自然、大無地間生克制化的力量,與本身與生俱來的天性靈力結合為一,再以神佛之力和自身之力融為一體,手勢時而蓮華時而劍,快時極慢慢時極快,在印契曲直伸合間發揮了“臨兵鬥者皆陣裂在前”的殺力、魔力與攻擊力。
狄飛驚當然已制不住了。
且為他所制。
狄飛驚遇險。
險極。
——誰能挽救狄飛驚的險境? 沒有人。
除了他自己。
他用一句話救了自己。
同時也完全轉移了關七的攻擊。
那一句話是。
“她落在他手上。
” 一句話。
五個字。
夠了。
局面變了。
完全改了。
關七停手。
轉身。
目露兇光。
飛掠。
撲向另一個人。
他撲向這個人就形同攻擊兩個人。
因為戚少商是跟楊無邪同在一起的。
他們不但同在一個組織裡,也在同一條船上,同一陣線上,同一危機和利害關系上。
他們是在一起的。
确是在一道的。
” 說這句活時候的狄飛驚,眼睛望向楊無邪。
他望向楊無邪的時候,楊無邪也正好望着他。
他很清楚一件事。
在場中,最希望他死的,其中一個,必定是楊無邪。
原因很簡單: 這些年來,他和楊無邪,一個在“金風細雨樓”,一個在“六分半堂”鬥了那麼久了,兩人不管是在蘇夢枕還是戚少商當政、或是雷損抑是雷純掌權時期,仍然穩當第二号人物,甚稱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們勾心鬥角,許久以來,結仇必然深厚:不管是楊無邪的計略陰謀下使狄飛驚的手下心腹中伏喪命,還是狄飛驚的布署謀略下殺害暗算了不少楊無邪的門人子弟,兩人雖始終未能鬥倒對方,但仇恨必深,仇怨必多。
楊無邪當然不希望“六分半堂”仍有狄飛驚、他在,就會礙着他的大計。
狄飛驚也必然希望“金風細雨樓”沒有了楊無邪,他仍活着,就一定會礙着他的事。
所以狄飛驚自然知道,楊無邪巴不得他死。
對付敵人,狄飛驚的方法一向是: 一,化敵為友,把敵方的攻擊力量變為自己的實力,何樂而不為哉! 二,避而不戰,他自己下限對方直接交手,可無涉險,也可消耗對方的戰力與鬥志,若真要交手,他也會假借他人之力,清除異己,消除障礙。
不到萬不得已時,他是決不出手的。
至少是不親自出手的。
三,若避不開、化不了,隻好應戰,一旦接戰,就不留活口,不留餘地,決不讓對方有卷土重來或報仇的機會。
他平生絕少出手,而今,遇上關七,他是不得不出手。
可是他仍敵不過關七。
四,要是他真的打不過敵手,便令馬上轉移敵人的攻擊目标。
他移轉敵人的視線的方式有很多種,讓敵人知道有更可恨的敵人、或更志在必得的事物,就往往可以讓敵人分心亂神。
一分心,一失神他就可以乘虛而入,有機可趁。
他現在就是這樣。
他知道關七要找雷純。
關七一定會找上他。
盯死他。
同時也釘死他。
所以他把這“燙手山芋”扔了出去—— 扔給楊無邪! 他遇險,他也祈禱楊無邪遇險。
最好,楊無邪死,而他不死! 關七即刻找上了楊無邪。
他真是說走就走。
要撤就撤。
狄飛驚想要困他片刻都力有未逮。
何況狄飛驚根本不想困阻關七。
他巴不得關七替他殺了楊無邪。
楊無邪本來要孫魚盡心調度“一0八公案”為戚少商解危。
但卻在頃刻間,關七的攻勢已變:先把詹黑光打下古毛,又飛撲狄飛驚讨人,數招間他眼看已有機會格殺狄飛驚,卻因狄飛驚一句話而攻向自己。
關七一手抓向楊無邪。
他抓得很直接。
很不客氣。
也很嚣張。
——可是他嚣張得起。
别看他輕而易舉、旁若無物的随便一抓,這裡邊蘊含了多少大力、大信和大武功! 這一爪下來,其勢決施,決無回圜餘地,也絕不容情,但其間自蘊多少複雜變化、包含多少奇功蓋勁,孫魚隻有一眼.已夠驚心。
至于楊無邪,甚至不必擡頭看,已知來勢非同小可! 這是“大力鷹爪手”! 據楊無邪的記憶裡和他所收集的資料中,他完全聯想不出關七跟“大力鷹爪王”這一系的人曾有過什麼樣的關系? 沒有。
但這已不重要。
因為跟前的關七,既會使白愁飛的“驚神指”、“三指彈天”,又會使王小石的“隔空相思刀”、“淩空銷魂劍”,還會使雷損的“密宗大手印九字訣法”——他還有什麼不能使?下會使? 問題隻是怎麼破?如何對付? 簡直不可破! 無可對付! 關七就這樣一把當頭抓落,竟難破難挽,難分難解! 這時候的關七,已不像是一個人。
像一位神魔。
如果他是人,也必非凡人,而是天人。
——天人合為一體的: “天人”! 關七的光芒是赤熱的。
烘熱的。
他一面仍發出凄厲的喝問: “純兒呢?!” 一一一純兒?! “純兒”當然就是雷純! 雷純當然不在楊無邪手上。
一一一要是雷純落在“金風細雨樓”,那就天下太平了! 楊無邪近日已愈來愈發現: 雷純也許比她父親雷損更不好對付! 也許,雷損的武功确比雷純高多了,可是,雪損的沉着、詭詐和以退為進的老謀深算,至少還可能預防在先。
有迹可尋。
但跟雷純交手鬥智,可謂羚蘋挂角,深沉莫測,這女子看似全無江湖經驗,純潔溫馴,但有時又機詐百出,笑裡藏刀;楊無邪跟她明争暗鬥迄今,竟連她到底會不會武功這一點上也沒摸清。
根本摸不清。
楊無邪卻有一個推斷: 人皆以為狄飛驚是個世間難得的忠義之士,雷損在主的時候,他為雷損盡忠效命,忠心不貳。
雷損殁後,他秉承雷損遺志,鞠躬盡瘁,依然效忠于雷純,為她賣命,以報其父識重之情。
楊無邪不以為然。
他認為狄飛驚不是為報雷損而對雷純忠心耿耿,而是根本狄飛驚對雷純有思慕之情。
——愛一個人,才會為她不惜一切,也不惜犧牲一切。
像狄飛驚這種人,就算是愛一個人,也不會輕易向人表白。
更何況他愛上的是雷純。
像雷純這種人,她真要是喜歡一個人,恐怕也不好表達。
何況她今天的身份是“六分半堂”的代總堂主。
——她是“代總堂主”,然而卻沒有真的“總堂主”。
像狄飛驚這種人,除非不愛,一旦發生情愫,必定會愛得如夢似幻,欲生欲死。
狄飛驚是個深沉的人。
深沉的人自有深沉的愛。
——練武的人,練到癡處,真氣走岔,可能導緻走火人魔。
愛情也是。
——若說柔情似水,有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故爾不止于走火入魔,走水,何當不能入魔。
若說人佛之法門有四萬八千種,人魔之道何當不有八萬四千種? 楊無邪甚至懷疑: 狄飛驚是因為雷純而忠于“六分半堂”,才把一生的精力和智慧都擺了進去,反而不一定是為了報答雷損的知遇之恩,而為“六分半堂”耗了他的半生。
是以,楊無邪認為: 若自己掌握了雷純,就大可也能控制狄飛驚。
可是。
雷純當然沒受他縱控。
所以他和狄飛驚抗争: 難分軒轾。
“金風細雨樓”仍跟“六分半堂”對壘: 旗鼓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