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鳳雛 作者:佚名

關燈
是不适合待在蜀國,因為龐統的計謀劉備幾乎都不用,嫌龐統用謀略太毒,若他為曹操所用,ㄧ統天下絕非難事。

     劉備幫劉璋把守葭萌關聽聞曹操興兵犯濡須,統曰:“主公勿憂。

    有孔明在彼,料想東吳不敢犯荊州。

    主公可馳書去劉璋處,隻推曹操攻擊孫權,權求救于荊州。

    吾與孫權唇齒之邦,不容不相援。

    此時向劉璋要求精兵三、四萬,行糧十萬斛相助。

    請勿有誤。

    結果劉璋隻派撥老弱軍四千,米一萬斛,玄德大怒曰:“吾為汝禦敵,費力勞心。

    汝今積财吝賞,何以使士卒效命乎?”遂扯毀回書,大罵而起。

    (由于劉備心腸太過軟弱,龐統想若直接推出上計劉備必定不用,因此龐統立刻獻出三個計謀讓劉備選擇)龐統曰:“主公隻以仁義為重,今日毀書發怒,前情盡棄矣。

    ”玄德曰:“如此,當若何?”龐統曰:“某有三條計策,請主公自擇而行。

    ”玄德問:“那三條計?”統曰:“隻今便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此為上計。

    楊懷、高沛乃蜀中名将,各仗強兵拒守關隘﹔今主公佯以回荊州為名,二将聞知,必來相送﹔就送行處,擒而殺之,奪了關隘,先取涪城,然後卻向成都:此中計也。

    退還白帝,連夜回荊州,徐圖進取:此為下計。

    若沉吟不去,将至大困,不可救矣。

    ”玄德曰:“軍師上計太促,下計太緩﹔中計不遲不疾,可以行之。

    ”上計直取成都,劉備還是不用玄德大軍盡發。

    前至涪水之上,龐統在馬上謂玄德曰:“楊懷、高沛若欣然而來,可提防之﹔若彼不來,便起兵徑取其關,不可遲緩。

    ” 龐統吩咐魏延、黃忠:“但關上來的軍士,不問多少,馬步軍兵,一個也休放回。

    ”楊懷、高沛原本要暗殺劉備,當然是被龐統察覺,為了怕劉備又拖泥帶水,立刻下令斬首楊懷、高沛,讓劉備措手不及,既然殺了劉璋大将,想不翻臉都不行了,龐統這ㄧ招這是厲害啊! 龐統叱左右搜其身畔,果然各搜出利刃一口。

    統便喝斬二人﹔玄德還猶未決,統曰:"二人本意欲殺吾主,罪不容誅。

    ”遂叱刀斧手斬楊懷、高沛于帳前。

    黃忠、魏延早将二百從人,先自捉下,不曾走了一個。

    并獻出ㄧ計不費ㄧ兵ㄧ卒不流半滴血,得了涪關,原來龐統是利用這些抓來的降兵,假傳令,真是夠老奸。

    龐統曰:“吾今即用汝等引路,帶吾軍取關。

    各有重賞。

    ”衆皆應允。

    是夜二百人先行,大軍随後。

    前軍至關下叫曰:“二将軍有急事回,可速開關。

    ”城上聽得是自家軍,實時開關。

    大軍一擁而入,兵不血刃,得了涪關。

    蜀兵皆降。

     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裡說孔明算到罡星在西方,太白臨于雒城之分,必對主将帥不利;劉備知道之後,便欲回荊州,“龐統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書相阻耳。

    』”于是龐統找已經斬了蜀将冷苞為借口,已應兇兆,催促劉備進軍。

    這裡可以見到龐統與孔明的關系不太融洽,而且龐統也想把孔明擱開于取西川的事件中,從而獨占取西川的功勞,可想龐統的胸襟頗為狹窄。

     劉備擁有這兩種完全不同型态的謀士,當然以龐統這種為求目的不擇手段方式必不會讓劉備所青睐,孔明觀天象得知主帥有難特休書請劉備放棄西川趕回荊州,也難怪龐統要嫌孔明害怕取代劉備心中的地位因為以龐統的聰明才智,取西川絕對是輕而易舉之事當然龐統千算萬算也算不到自己有此ㄧ劫于是在前往雒城途中招到張任埋伏中箭身亡,時年才三十六歲或許是報應吧?天将亡龐統也,但若真的仔細想想,三國計謀誰是有狠又毒又愛騙人,呵呵龐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