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三國第一謀士 作者:artist9985
關燈
小
中
大
一:擇明主而事。
郭嘉從小胸懷大志,在二十歲時就已經敏銳的感覺到天下即将大亂,于是隐居以待時日,另一方面偷偷的和有才識之人保持交往。郭嘉最初出隐,是和田豐等北上依附當時勢力最強大的袁紹。袁紹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更是厚禮待之。但是數十日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優柔寡斷,用人不善,非成大事之人,遂隻有一人的毅然而去。恰逢曹操招賢納士之時,荀彧,程昱共舉郭嘉!曹操招見郭嘉,問計袁紹。郭嘉說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并獻計乘袁紹攻擊公孫瓒之時一舉攻克呂布。這能使曹軍擴大實力,又可以避免以後袁曹決戰時,呂布從側翼威脅曹軍。曹操聽完感歎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對曹操的才能抱負更是留下了深刻印象。當他離開曹操營帳後,大喜過望的說;“真吾主也。”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事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二:計呂劉而破。
建安三年九月,曹操便采納郭嘉之謀出兵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大軍圍困下邳。而呂布卻堅守下邳不出。曹操久攻不下,便思退軍。郭嘉勸說曹操繼續攻城,分析道;“呂布雖勇而無謀,現在其三戰皆敗,銳氣已衰,三軍将為首,将衰則軍衰。陳宮有謀卻反應遲鈍。現在正應該乘呂布銳氣未複,陳宮計謀未定之時,進軍急攻,必能徹底打垮呂布。”曹操依計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沂、泗之水灌淹下邳,同年十二月果然就攻克下邳,擒殺呂布,陳宮。
建安四年,曹操派劉備去攻擊進犯的袁術。郭嘉一聽說就大吃一驚阻止道:“決不能讓劉備率軍而出,出則必反。”曹操後悔不已。劉備果然馬上就殺了徐州刺史車胄,聚沛反曹。曹軍兩面受敵。曹操想迅速揮兵滅劉而向袁。衆将卻無一不怕袁紹乘機從背後攻來。曹操沉咛不決,又是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必不能迅速做出反應。劉備剛叛不久,衆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其必敗無疑。然後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決戰前夕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曹操終于堅定信心,從官渡回師擊劉,一戰而破并“獲其妻子”,擒其大将關羽,奪會了下邳。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以被擊敗。
三:離二袁而勝。
官渡之戰後袁紹病死,曹操攻其二子,連戰連捷。将領無不主張趁勢徹底掃蕩二袁。而郭嘉卻力排衆議,獨建奇策。為曹操分析了二袁兄弟之見的矛盾,如果攻之則力合,緩之則必哄。建議曹操回軍裝做南向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果然二袁為争奪地盤而大打出手。曹操乘機回軍北攻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赢的既輕松又順利并大獲全勝。
這時袁尚逃入烏恒,曹軍将領都認為不值得為了袁尚而遠攻烏恒,緻使許昌空虛,為劉備偷襲。在衆議一緻的反對聲中,郭嘉再次獨具慧眼,精辟的分析了平烏恒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郭嘉首先說出了征烏恒對鞏固曹軍剛攻占的黃河以北地區具有重大的意義。更說出了劉表,劉備之間的矛盾,指出劉表必不回讓劉備偷襲許昌。曹操從其言而迅速率軍出征。郭嘉又進言兵貴神速,加以輕裝前進,以奇攻之。果然曹軍逼近到離烏恒君長所居柳城一百多裡處,才被發現,結果張遼突陣,一戰斬烏恒君長。袁尚又逃奔入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獻其首級而降。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于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
五:曹郭相知。
曹操幾乎每次出征,郭嘉都是随從參謀軍機,行軍時以曹操是并肩而行,議事時也是和曹操同席而坐。每逢軍國大事議論紛紛時,郭嘉的計策總是正确的,并且他的策略從無失算,真正達到了算無遺策。郭嘉向不遵守禮法,而以其超群的智謀被曹操重用,也隻有曹操這種雄才大略,才敢于使用郭嘉這類藐視禮法的人。并把小己二十多歲的郭嘉引為“知己”。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托付給郭嘉。
當郭嘉因為病重卧床時,曹操不斷派人探視,“問疾者交錯。”當郭嘉病逝時,曹操親至靈堂,悲痛萬分。更有詩一般的精練的語言道出了自己的無限哀傷和惋惜:“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本傳《傅子》)後更表奏朝廷說:“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勳,實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戶,并前千戶。”
總結。
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其深具通曉事理,足智多謀的資質。應該說,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孫吳”。其中因為有郭嘉為其運籌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用曹操的話來說。便是:“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郭嘉從小胸懷大志,在二十歲時就已經敏銳的感覺到天下即将大亂,于是隐居以待時日,另一方面偷偷的和有才識之人保持交往。郭嘉最初出隐,是和田豐等北上依附當時勢力最強大的袁紹。袁紹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更是厚禮待之。但是數十日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優柔寡斷,用人不善,非成大事之人,遂隻有一人的毅然而去。恰逢曹操招賢納士之時,荀彧,程昱共舉郭嘉!曹操招見郭嘉,問計袁紹。郭嘉說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并獻計乘袁紹攻擊公孫瓒之時一舉攻克呂布。這能使曹軍擴大實力,又可以避免以後袁曹決戰時,呂布從側翼威脅曹軍。曹操聽完感歎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對曹操的才能抱負更是留下了深刻印象。當他離開曹操營帳後,大喜過望的說;“真吾主也。”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事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二:計呂劉而破。
建安三年九月,曹操便采納郭嘉之謀出兵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大軍圍困下邳。而呂布卻堅守下邳不出。曹操久攻不下,便思退軍。郭嘉勸說曹操繼續攻城,分析道;“呂布雖勇而無謀,現在其三戰皆敗,銳氣已衰,三軍将為首,将衰則軍衰。陳宮有謀卻反應遲鈍。現在正應該乘呂布銳氣未複,陳宮計謀未定之時,進軍急攻,必能徹底打垮呂布。”曹操依計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沂、泗之水灌淹下邳,同年十二月果然就攻克下邳,擒殺呂布,陳宮。
建安四年,曹操派劉備去攻擊進犯的袁術。郭嘉一聽說就大吃一驚阻止道:“決不能讓劉備率軍而出,出則必反。”曹操後悔不已。劉備果然馬上就殺了徐州刺史車胄,聚沛反曹。曹軍兩面受敵。曹操想迅速揮兵滅劉而向袁。衆将卻無一不怕袁紹乘機從背後攻來。曹操沉咛不決,又是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必不能迅速做出反應。劉備剛叛不久,衆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其必敗無疑。然後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決戰前夕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曹操終于堅定信心,從官渡回師擊劉,一戰而破并“獲其妻子”,擒其大将關羽,奪會了下邳。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以被擊敗。
三:離二袁而勝。
官渡之戰後袁紹病死,曹操攻其二子,連戰連捷。将領無不主張趁勢徹底掃蕩二袁。而郭嘉卻力排衆議,獨建奇策。為曹操分析了二袁兄弟之見的矛盾,如果攻之則力合,緩之則必哄。建議曹操回軍裝做南向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果然二袁為争奪地盤而大打出手。曹操乘機回軍北攻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赢的既輕松又順利并大獲全勝。
這時袁尚逃入烏恒,曹軍将領都認為不值得為了袁尚而遠攻烏恒,緻使許昌空虛,為劉備偷襲。在衆議一緻的反對聲中,郭嘉再次獨具慧眼,精辟的分析了平烏恒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郭嘉首先說出了征烏恒對鞏固曹軍剛攻占的黃河以北地區具有重大的意義。更說出了劉表,劉備之間的矛盾,指出劉表必不回讓劉備偷襲許昌。曹操從其言而迅速率軍出征。郭嘉又進言兵貴神速,加以輕裝前進,以奇攻之。果然曹軍逼近到離烏恒君長所居柳城一百多裡處,才被發現,結果張遼突陣,一戰斬烏恒君長。袁尚又逃奔入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獻其首級而降。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于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
五:曹郭相知。
曹操幾乎每次出征,郭嘉都是随從參謀軍機,行軍時以曹操是并肩而行,議事時也是和曹操同席而坐。每逢軍國大事議論紛紛時,郭嘉的計策總是正确的,并且他的策略從無失算,真正達到了算無遺策。郭嘉向不遵守禮法,而以其超群的智謀被曹操重用,也隻有曹操這種雄才大略,才敢于使用郭嘉這類藐視禮法的人。并把小己二十多歲的郭嘉引為“知己”。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托付給郭嘉。
當郭嘉因為病重卧床時,曹操不斷派人探視,“問疾者交錯。”當郭嘉病逝時,曹操親至靈堂,悲痛萬分。更有詩一般的精練的語言道出了自己的無限哀傷和惋惜:“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本傳《傅子》)後更表奏朝廷說:“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勳,實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戶,并前千戶。”
總結。
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其深具通曉事理,足智多謀的資質。應該說,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孫吳”。其中因為有郭嘉為其運籌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用曹操的話來說。便是:“平定天下,謀功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