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武力大排名(連載之四張飛)
關燈
小
中
大
龍骧上将①
張飛
像貌: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颔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單挑戰例:一合殺鄧茂(1);不數合刺高升落馬(2);首鬥呂布五十餘合不分勝負,與關羽聯手鬥呂布三十合平,劉、關、張三英戰呂布,遮攔不定敗走(5);鬥于禁數合平(11);三合敗曹豹,趕上殺死(14);力鬥呂布一百餘合未見勝負(16);鬥高順,高順不能取勝(19),一合生擒郝萌(19);鬥無十合大喝一聲殺紀靈(21);一合生擒劉岱(22);張飛奮力殺退夏侯淵(31);大喝一聲殺陳孫(34);呂翔措手不及被張飛一矛殺死(35);張飛戰不不數合一槍刺死夏侯蘭(39);許褚騎無鞍馬鬥張飛,張遼、徐晃夾攻(50);戰刑道榮不數合,道榮氣力不加敗走,一合生擒劉賢(52);大喝一聲若巨雷金旋不敢交鋒(53);步鬥殺周善(61);不十合生擒嚴顔(63);兩鬥張任十餘合平(64);戰不十合敗馬岱(65),三戰馬超:首戰一百餘合平手、再戰百餘合平、夜戰二十餘合平,動用回馬箭手段(65);首戰張郃三十餘合平,次戰張郃三五十合平(70);戰醉酒許褚不數合,傷之(72)。
1、經典戰例。
①張飛VS呂布。
張飛與呂布武力的詳細比較見諸本套武評系列中“戰神呂布”一節,在此不多贅述,隻再次提一下結論:張飛的武力略遜呂布,然張飛勇甚,悍不畏死,呂布則惜命貪生。
②張飛VS馬超。
張飛與馬超武力的比較見諸本套武評系列中“龍骧大将馬超”一節,在此也不多說,也隻提一下結論:二人武力單挑幾無上下之分,對比武力的全面性,馬超以微弱的優勢領先。
③張飛VS紀靈。
見于書第二十一回:“張飛更不搭話,直取紀靈。
鬥無十合,張飛大喝一聲,刺紀靈于馬下,敗軍奔走。
”紀靈乃袁術帳下第一員上将也,且看書中的描述“那紀靈乃山東人,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山東大漢,又掄着排名三國第四的重兵器,當也可算是猛将吧,隻是三國演義的擒敵斬将榜上卻無紀靈的片言隻語的記錄,莫非紀靈隻是浪得虛名?然紀靈作為大諸候袁術的首将兼先鋒使,在那個強權混戰的年代,理應多經陣仗,也許是三國作者限于篇幅剪裁略去也未可知。
紀靈的問題暫且放入豹級将領裡再說。
紀靈最大貢獻在于提供了一個張飛、關羽的比較平台:飛鬥無十合殺紀靈,而紀靈卻在關羽手下勉強支撐了三十合(詳見關羽一節,這裡不展開),方“大叫少歇”,并再不敢露面了。
也還有個問題要小小分辨一下:飛殺紀靈,正當紀靈之主――袁術領殘兵敗将惶如喪家之犬欲投奔河北袁紹之時,劉備于路截殺,瓦解術軍;羽敗紀靈,正當袁術勢盛,紀靈挾勇而來引大軍十萬征讨劉備,紀靈單挑雖敗于關羽,兩軍卻是相拒。
袁術軍勢上的時過境遷,多少可能會對紀靈的心理、乃至武力産生影響,然本套排名,對單挑環境、武力起伏不作過多考慮,因此還是判定:張飛的武力略大于關羽。
四度借用數值直觀說明一下:張飛武力97.99,關羽97.9。
④張飛VS張郃。
張飛、張郃一戰多有人拿來說事,以此來認定是張飛的污點之戰,張飛的武力排名也因此起伏不定。
在下對此頗有不同的見解:其一張郃的武力并不弱,奈何單挑中多有敗績,原因無他,對手太過強大也;在俺的本套三國武力排名中,将其列位虎級将領,這裡模糊處理一下(先不做細微比較),當與徐晃、張遼、夏侯惇等人相若;如果張飛三五十合(羅本是110合左右)拿不下的是侯成、宋憲之流,俺們質疑張飛的單挑武力是有道理的,畢竟書中有張郃“世之名将”的說法。
其二張飛三五十合拿不下張郃要仔細分析具體原因。
下面就将二張這一戰好好的剖析一下。
A、戰前分析。
a、張郃地位的變遷。
在曹操攻伐張魯之前,張郃多為操直屬的偏将間或扮演先鋒一職,公元215年左右,曹操戰敗張魯收東川,張郃與夏侯淵一起被委任為東川(漢中)的守将。
這樣張郃的身份與防守魏之東南的張遼、曹仁一樣,成為防守魏之西南的方面軍統帥。
身份的變化對一個戰将的思維方式是有直接影響的:公元200年左右曹操汝南破劉備,張郃單挑三十餘合負于趙雲,當其時也張郃隻是曹操麾下衆多戰将之一,未有防務一城一土的職責,因此一旦單挑失利,無需拼命戀戰;公元211年曹操破馬超渭南之戰,張郃單挑二十合負于馬超,同樣張郃是打不赢就跑,可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但是一旦張郃成為負有守土之責的方面軍的統帥之後,張郃的職責顯然要重得多,他要盡可能的不辜負主子的信任,帶兵打仗也不能光憑勇,還要用智,打了敗仗也不能孤身一跑了之,
單挑戰例:一合殺鄧茂(1);不數合刺高升落馬(2);首鬥呂布五十餘合不分勝負,與關羽聯手鬥呂布三十合平,劉、關、張三英戰呂布,遮攔不定敗走(5);鬥于禁數合平(11);三合敗曹豹,趕上殺死(14);力鬥呂布一百餘合未見勝負(16);鬥高順,高順不能取勝(19),一合生擒郝萌(19);鬥無十合大喝一聲殺紀靈(21);一合生擒劉岱(22);張飛奮力殺退夏侯淵(31);大喝一聲殺陳孫(34);呂翔措手不及被張飛一矛殺死(35);張飛戰不不數合一槍刺死夏侯蘭(39);許褚騎無鞍馬鬥張飛,張遼、徐晃夾攻(50);戰刑道榮不數合,道榮氣力不加敗走,一合生擒劉賢(52);大喝一聲若巨雷金旋不敢交鋒(53);步鬥殺周善(61);不十合生擒嚴顔(63);兩鬥張任十餘合平(64);戰不十合敗馬岱(65),三戰馬超:首戰一百餘合平手、再戰百餘合平、夜戰二十餘合平,動用回馬箭手段(65);首戰張郃三十餘合平,次戰張郃三五十合平(70);戰醉酒許褚不數合,傷之(72)。
1、經典戰例。
①張飛VS呂布。
張飛與呂布武力的詳細比較見諸本套武評系列中“戰神呂布”一節,在此不多贅述,隻再次提一下結論:張飛的武力略遜呂布,然張飛勇甚,悍不畏死,呂布則惜命貪生。
②張飛VS馬超。
張飛與馬超武力的比較見諸本套武評系列中“龍骧大将馬超”一節,在此也不多說,也隻提一下結論:二人武力單挑幾無上下之分,對比武力的全面性,馬超以微弱的優勢領先。
③張飛VS紀靈。
見于書第二十一回:“張飛更不搭話,直取紀靈。
鬥無十合,張飛大喝一聲,刺紀靈于馬下,敗軍奔走。
”紀靈乃袁術帳下第一員上将也,且看書中的描述“那紀靈乃山東人,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山東大漢,又掄着排名三國第四的重兵器,當也可算是猛将吧,隻是三國演義的擒敵斬将榜上卻無紀靈的片言隻語的記錄,莫非紀靈隻是浪得虛名?然紀靈作為大諸候袁術的首将兼先鋒使,在那個強權混戰的年代,理應多經陣仗,也許是三國作者限于篇幅剪裁略去也未可知。
紀靈的問題暫且放入豹級将領裡再說。
紀靈最大貢獻在于提供了一個張飛、關羽的比較平台:飛鬥無十合殺紀靈,而紀靈卻在關羽手下勉強支撐了三十合(詳見關羽一節,這裡不展開),方“大叫少歇”,并再不敢露面了。
也還有個問題要小小分辨一下:飛殺紀靈,正當紀靈之主――袁術領殘兵敗将惶如喪家之犬欲投奔河北袁紹之時,劉備于路截殺,瓦解術軍;羽敗紀靈,正當袁術勢盛,紀靈挾勇而來引大軍十萬征讨劉備,紀靈單挑雖敗于關羽,兩軍卻是相拒。
袁術軍勢上的時過境遷,多少可能會對紀靈的心理、乃至武力産生影響,然本套排名,對單挑環境、武力起伏不作過多考慮,因此還是判定:張飛的武力略大于關羽。
四度借用數值直觀說明一下:張飛武力97.99,關羽97.9。
④張飛VS張郃。
張飛、張郃一戰多有人拿來說事,以此來認定是張飛的污點之戰,張飛的武力排名也因此起伏不定。
在下對此頗有不同的見解:其一張郃的武力并不弱,奈何單挑中多有敗績,原因無他,對手太過強大也;在俺的本套三國武力排名中,将其列位虎級将領,這裡模糊處理一下(先不做細微比較),當與徐晃、張遼、夏侯惇等人相若;如果張飛三五十合(羅本是110合左右)拿不下的是侯成、宋憲之流,俺們質疑張飛的單挑武力是有道理的,畢竟書中有張郃“世之名将”的說法。
其二張飛三五十合拿不下張郃要仔細分析具體原因。
下面就将二張這一戰好好的剖析一下。
A、戰前分析。
a、張郃地位的變遷。
在曹操攻伐張魯之前,張郃多為操直屬的偏将間或扮演先鋒一職,公元215年左右,曹操戰敗張魯收東川,張郃與夏侯淵一起被委任為東川(漢中)的守将。
這樣張郃的身份與防守魏之東南的張遼、曹仁一樣,成為防守魏之西南的方面軍統帥。
身份的變化對一個戰将的思維方式是有直接影響的:公元200年左右曹操汝南破劉備,張郃單挑三十餘合負于趙雲,當其時也張郃隻是曹操麾下衆多戰将之一,未有防務一城一土的職責,因此一旦單挑失利,無需拼命戀戰;公元211年曹操破馬超渭南之戰,張郃單挑二十合負于馬超,同樣張郃是打不赢就跑,可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但是一旦張郃成為負有守土之責的方面軍的統帥之後,張郃的職責顯然要重得多,他要盡可能的不辜負主子的信任,帶兵打仗也不能光憑勇,還要用智,打了敗仗也不能孤身一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