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呂布 作者:郭亮
關燈
小
中
大
不知為什麼,戲曲及演義小說總是随便地随心所欲地擺布曆史人物,在他們眼裡,好就一切都好壞就頭頂長瘡腳下流膿壞透膛了。
他們往往曲解曆史人物,把他們的希望和痛恨都加在古人身上。
他們痛恨的,哪怕是政治家處理問題的一般性的方法手段都說成是陰險醜惡的,而他們希望的,哪怕是一般的小恩小惠卻往往誇成了仁慈君主的慈善,也許他們就是那麼想的,小市民想當然的标準就算是衡量各色人等的尺子,畢竟動筆的僅僅是個文人而不是曆史家。
曆史所載基本上是政治問題,而看政治問題與看市俗生活,從政治家曆史學家看一個人與普通百姓看一個人,會有很大的不同,其不同并非人的素質有高下純雜之分,而實在是他們所居的位置不同,比如一個人權變靈活,在市俗生活中可能是嚴重的缺陷,是與狡猾,奸詐,無賴等相聯系的,而在政治社會裡處理複雜問題這又是必備的基本素質。
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看問題的境界自然就有霄壤懸隔。
要知道一些政界高官就是從百姓裡出來的,劉邦的宰相将軍大部分是販夫屠戶吹鼓手,地位變化前後他們的思維方式肯定會有不同,除了其他因素(經驗,既得利益)他們所站的位置是決定因素,登高而招聲非加疾也而見者遠,勢使之然。
呂布就是一個被誤解了的曆史人物,戲曲小說裡他給人們的印象不過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匹夫,武藝高強堪稱三國第一條好漢,所以小說家憑空編寫了一出劉關張三人大戰呂布的故事,以關羽張飛萬人敵的武藝倆人才剛剛敵住呂布一人,除此之外呂布就沒什麼可誇耀的了。
呂布是并州五原郡九原人,這地方在今天内蒙古包頭市西邊,烏梁素海的東邊,因為與匈奴人雜居,這地方人人勇武骠悍呂布也不能例外,與涼州,丹陽,冀州,幽州等同為盛産能戰的精兵之地,當時被稱為“并涼勁兵”。
《三國志》裡記呂布“便弓馬,臂力過人,号為飛将”。
或許他還有混血的可能,看看漢羌混血的馬超那麼善戰,呂布的弓馬骁武又居住在漢匈混居的北部邊陲應該有點兒來曆。
早年呂布是個類似搶劫的亡命之徒,不為人所恥。
《三國志》說:“司徒王允以布州裡壯健,厚接納之。
”《後漢書》說王允“素輕布,以劍客遇之。
”厚接納之,是為了共同刺殺董卓的需要,以劍客遇之,是從心裡對呂布的出身看不起,壯健是個中性詞,跟壯士差不多,而劍客則是東漢末年與士相對的一種人,不是正兒巴經的上等人,輕視法規為了哥們兒義氣铤而走險,殺人越貨無事生非,也稱做劍俠,遊俠,氣俠。
荀悅在《漢紀》裡說“以正行之者謂之武毅,其失之甚者至于為盜賊。
”這就是為什麼也有一些世家豪族子弟加入俠的行列,他們是以此自許為武毅而提高自己在野黨人士中的價值的。
呂布的這種出身使他有一身好武藝,又團結了一大批并州健兒,形成了以他為核心的軍事團體。
他們很重視騎兵戰術,騎兵是呂布取勝的法寶,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從側面證明呂布重視騎兵。
袁紹那麼強盛的軍隊卻為“黑山賊”傷腦筋,很長時間無法解決張燕和他的部隊。
呂布投奔袁紹時,率自己的騎兵沖殺張燕的強悍部衆,大敗這支頑敵。
呂布在董卓那邊任騎督,而曹操抓住他以後,呂布願降提出幫曹操打天下的也是騎兵“明公将步,令(呂)布将騎,則天下不足定也。
”雖然這支隊伍有沖擊力,然而本性不改,搶劫無賴不受約束蠻橫無理使其他軍事統帥無法接受他們。
呂布是并州人,第一階段,他在并州刺史丁原的主薄,丁原決非等閑之輩,在大将軍何進召大軍以脅迫太後同意殺礙事的宦官集團,丁原是何進所倚重的兩支軍隊之一并州軍的軍隊統帥,進京後任執金吾(衛戍區司令)一職。
他所統帥的著名将領除呂布外,還有張遼張楊。
丁原任用呂布為主薄,這一職相當于辦公室主任或秘書長,看來呂布并非一勇之夫,還有些文化。
呂布如果在這個集團裡做下去,可能不會有人批評他,他卻聽從董卓的挑撥,殺了丁原取而代之,也許董卓以武力威脅,也許還有利誘,可是無論哪一種,作為一個高級官員來說這麼做都是道德品質上的嚴重缺陷。
他殺丁原造就了他反複無常見利忘義的罵名,還不象殺董卓那是為國除害,雖說是當過董卓的義子,人們可以視為那是逢場作戲,王允也是董卓重用過的,還讓他主持朝廷大事,封為溫侯,但人們并不認為王允謀殺董卓是背叛。
可呂布殺丁原并沒有光明磊落的理由。
呂布不是那種想靠武藝高強忠心事主謀求名利地位的軍人,而是企圖抓住每個機會的野心家。
他殺丁原雖沒理由卻是為了滿足他要求跻身于政界高層的欲望,董卓吞并了并州軍馬,少了一個敢于挑戰的勁敵一躍而無敵于天下,而呂布則成了并州軍隊的頭兒,又封侯升官,帶來了無數的好處。
但呂布并不是一個做大人物的料,不能把機會牢牢抓住,總是讓它
他們往往曲解曆史人物,把他們的希望和痛恨都加在古人身上。
他們痛恨的,哪怕是政治家處理問題的一般性的方法手段都說成是陰險醜惡的,而他們希望的,哪怕是一般的小恩小惠卻往往誇成了仁慈君主的慈善,也許他們就是那麼想的,小市民想當然的标準就算是衡量各色人等的尺子,畢竟動筆的僅僅是個文人而不是曆史家。
曆史所載基本上是政治問題,而看政治問題與看市俗生活,從政治家曆史學家看一個人與普通百姓看一個人,會有很大的不同,其不同并非人的素質有高下純雜之分,而實在是他們所居的位置不同,比如一個人權變靈活,在市俗生活中可能是嚴重的缺陷,是與狡猾,奸詐,無賴等相聯系的,而在政治社會裡處理複雜問題這又是必備的基本素質。
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看問題的境界自然就有霄壤懸隔。
要知道一些政界高官就是從百姓裡出來的,劉邦的宰相将軍大部分是販夫屠戶吹鼓手,地位變化前後他們的思維方式肯定會有不同,除了其他因素(經驗,既得利益)他們所站的位置是決定因素,登高而招聲非加疾也而見者遠,勢使之然。
呂布就是一個被誤解了的曆史人物,戲曲小說裡他給人們的印象不過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匹夫,武藝高強堪稱三國第一條好漢,所以小說家憑空編寫了一出劉關張三人大戰呂布的故事,以關羽張飛萬人敵的武藝倆人才剛剛敵住呂布一人,除此之外呂布就沒什麼可誇耀的了。
呂布是并州五原郡九原人,這地方在今天内蒙古包頭市西邊,烏梁素海的東邊,因為與匈奴人雜居,這地方人人勇武骠悍呂布也不能例外,與涼州,丹陽,冀州,幽州等同為盛産能戰的精兵之地,當時被稱為“并涼勁兵”。
《三國志》裡記呂布“便弓馬,臂力過人,号為飛将”。
或許他還有混血的可能,看看漢羌混血的馬超那麼善戰,呂布的弓馬骁武又居住在漢匈混居的北部邊陲應該有點兒來曆。
早年呂布是個類似搶劫的亡命之徒,不為人所恥。
《三國志》說:“司徒王允以布州裡壯健,厚接納之。
”《後漢書》說王允“素輕布,以劍客遇之。
”厚接納之,是為了共同刺殺董卓的需要,以劍客遇之,是從心裡對呂布的出身看不起,壯健是個中性詞,跟壯士差不多,而劍客則是東漢末年與士相對的一種人,不是正兒巴經的上等人,輕視法規為了哥們兒義氣铤而走險,殺人越貨無事生非,也稱做劍俠,遊俠,氣俠。
荀悅在《漢紀》裡說“以正行之者謂之武毅,其失之甚者至于為盜賊。
”這就是為什麼也有一些世家豪族子弟加入俠的行列,他們是以此自許為武毅而提高自己在野黨人士中的價值的。
呂布的這種出身使他有一身好武藝,又團結了一大批并州健兒,形成了以他為核心的軍事團體。
他們很重視騎兵戰術,騎兵是呂布取勝的法寶,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從側面證明呂布重視騎兵。
袁紹那麼強盛的軍隊卻為“黑山賊”傷腦筋,很長時間無法解決張燕和他的部隊。
呂布投奔袁紹時,率自己的騎兵沖殺張燕的強悍部衆,大敗這支頑敵。
呂布在董卓那邊任騎督,而曹操抓住他以後,呂布願降提出幫曹操打天下的也是騎兵“明公将步,令(呂)布将騎,則天下不足定也。
”雖然這支隊伍有沖擊力,然而本性不改,搶劫無賴不受約束蠻橫無理使其他軍事統帥無法接受他們。
呂布是并州人,第一階段,他在并州刺史丁原的主薄,丁原決非等閑之輩,在大将軍何進召大軍以脅迫太後同意殺礙事的宦官集團,丁原是何進所倚重的兩支軍隊之一并州軍的軍隊統帥,進京後任執金吾(衛戍區司令)一職。
他所統帥的著名将領除呂布外,還有張遼張楊。
丁原任用呂布為主薄,這一職相當于辦公室主任或秘書長,看來呂布并非一勇之夫,還有些文化。
呂布如果在這個集團裡做下去,可能不會有人批評他,他卻聽從董卓的挑撥,殺了丁原取而代之,也許董卓以武力威脅,也許還有利誘,可是無論哪一種,作為一個高級官員來說這麼做都是道德品質上的嚴重缺陷。
他殺丁原造就了他反複無常見利忘義的罵名,還不象殺董卓那是為國除害,雖說是當過董卓的義子,人們可以視為那是逢場作戲,王允也是董卓重用過的,還讓他主持朝廷大事,封為溫侯,但人們并不認為王允謀殺董卓是背叛。
可呂布殺丁原并沒有光明磊落的理由。
呂布不是那種想靠武藝高強忠心事主謀求名利地位的軍人,而是企圖抓住每個機會的野心家。
他殺丁原雖沒理由卻是為了滿足他要求跻身于政界高層的欲望,董卓吞并了并州軍馬,少了一個敢于挑戰的勁敵一躍而無敵于天下,而呂布則成了并州軍隊的頭兒,又封侯升官,帶來了無數的好處。
但呂布并不是一個做大人物的料,不能把機會牢牢抓住,總是讓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