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武力大排名(連載之三趙雲)
關燈
小
中
大
裡要重點關注一個“力”字,力者盡力、用力也,似乎比大戰的強度還要高一點,如果不是對手的武力達到了相當的水準,用得着“虎癡”這麼勞神費力?綜合①、②可以推出這麼個結論:趙雲的武力底線至少在一流(以徐晃為參照),有接近或令超一流費力的能力(以許褚為參照),但是趙雲武力的準确定位依然模糊,尚需其他證據的支撐。
此外關于這一節也還有個觀點,認為趙雲上演了一場獨鬥許褚、于禁、李典的好戲,對此俺的認識是:也許。
因為原文中并未明确交代以一敵三,還是不要深究的好。
③趙雲VS馬超。
關于馬超的武力,俺在上一篇“龍骧大将①”中業已鑒定完畢,得出的結論是:馬超是不折不扣的超一流武将,而且是天下第二人。
那麼這裡想通過與馬超的全面對比推導出趙雲的武力定位。
A、以張郃為參照物。
見于書第五十八回:“(馬超)挺槍直殺過來。
曹操背後于禁出迎。
兩馬交戰,鬥得八九合,于禁敗走。
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
”見于書三十一回:“雲縱馬挺槍,殺散後隊,又來前軍獨戰張郃。
郃與雲戰三十餘合,撥馬敗走。
雲乘勢沖殺,卻被郃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
”這兩段文字有這麼幾個分析點:其一,同是敗張郃,超用二十合(羅本是三合),雲用三十餘合(羅本是十餘合),乍看超略強于雲。
有人說馬超身負殺父的血海深仇,狀态超強;那俺要說趙雲也是身負“勿傷吾主”的重任,狀态也不一般,君不見曹洪為護曹操居然與馬超力拼四五十合,直至刀法散亂?君不見典韋為護曹操血流滿身、以身殉職?君不見周泰為護孫權身被十二槍、兀自死戰?無論是報血仇還是護主都可以極大激發人的潛能,激發的深淺程度就無從比較了。
其二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報血仇或是護主,在于馬超敗張郃時基本上處于身完氣足、體力消耗不大的狀态,而趙雲敗張郃時卻是與許褚力戰在先,單騎沖陣突襲背挑高覽并殺散高覽部隊之後,趙雲的“勞動”強度較之馬超大,體力消耗也要大一些。
如果趙雲處于馬超的體力狀态下是否也可以二十合敗張郃呢?俺無從得知。
實際上俺更看中的是“馬超八九合敗于禁,子龍十數合令李典料敵不過(36)”,于禁、李典在本套排名中都隻是二流戰将,不仔細分析的話,二人的武力可說半斤八兩,這裡從大面上取二人武力完全一緻。
那麼在沒有體力因素幹擾的情形下,馬超八九合敗于禁所突出的武力似略強于子龍十數合令李典料敵不過(料敵不過有還可支持的意味,比直接敗逃要好),綜合上述兩人對張郃的戰例,可以得出馬超的攻擊力略大于趙雲,當然如果有人取馬、趙二人的攻擊力相等俺也不會十分反對。
B、全面的武力對比。
衆鬥方面:馬超曾仗劍以一敵五,殺二走三(59),力敵楊阜兄弟八人,殺七重創一(65);趙雲力戰馬延、張凱、焦觸、張南四将,殺退(41),不三合槍刺鐘缙落馬,劍砍鐘紳(42),獨戰韓瑤、韓瓊、韓琪,少時韓琪中槍,韓瓊中箭,生擒韓瑤(92)。
趙雲比之馬超不遑多讓。
箭術方面:馬超有“箭不虛發,應弦落水(59)”的描述;趙雲的箭術則更神奇:箭射帆索(49),這一箭也可列入三國箭術的前十名(見諸在下另一篇小文:孤狼拾遺品三國人物篇之神箭将軍),趙雲還曾射死過韓瓊(92)、萬政(95)。
箭防方面馬超有:“聽得背後弓銜響,急閃過(59)”、“操兵前後大至,虎衛軍當先,亂箭夾射馬超。
超以槍撥之,矢皆紛紛落地。
(59)”、“超卻閃過(張飛箭65)”;趙雲有:“趙雲以槍撥之,箭皆紛紛落水”(49),“韓瓊按戟,急取弓箭射之,連放三箭,皆被雲用槍撥落”(92)。
兩人的箭防能力可等量齊觀。
耐力方面:馬超兩度與猛将張飛、許褚酣鬥二百餘十合,趙雲卻是四番單騎沖陣,尤以長坂為最,七進七出斬将五十多員。
至于在擒斬将領大的數量上,趙雲力拔三國頭籌,達到26人(還不算長坂的無名無姓的五十多員)之多,遠遠超過了馬超。
更有書第六十五回,趙雲速殺劉晙、馬漢,給孟起一“下馬威”,令其心生敬佩。
綜合A、B,趙雲的武力極其極其接近馬超。
④趙雲VS張飛。
兩人的共同參照物依然是張郃,雲體力有虧的情況下三十餘合敗張郃,飛三五十合拿不下張郃。
再通過類似于趙、馬的武力全面比較趙、張的武力,俺們可以推出一個結論:趙雲的武力略強于張飛一點點。
2、以一敵衆。
見于書第四十一回:“後面趕的是馬延、張凱,前面阻的是焦觸、張南,……趙
此外關于這一節也還有個觀點,認為趙雲上演了一場獨鬥許褚、于禁、李典的好戲,對此俺的認識是:也許。
因為原文中并未明确交代以一敵三,還是不要深究的好。
③趙雲VS馬超。
關于馬超的武力,俺在上一篇“龍骧大将①”中業已鑒定完畢,得出的結論是:馬超是不折不扣的超一流武将,而且是天下第二人。
那麼這裡想通過與馬超的全面對比推導出趙雲的武力定位。
A、以張郃為參照物。
見于書第五十八回:“(馬超)挺槍直殺過來。
曹操背後于禁出迎。
兩馬交戰,鬥得八九合,于禁敗走。
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
”見于書三十一回:“雲縱馬挺槍,殺散後隊,又來前軍獨戰張郃。
郃與雲戰三十餘合,撥馬敗走。
雲乘勢沖殺,卻被郃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
”這兩段文字有這麼幾個分析點:其一,同是敗張郃,超用二十合(羅本是三合),雲用三十餘合(羅本是十餘合),乍看超略強于雲。
有人說馬超身負殺父的血海深仇,狀态超強;那俺要說趙雲也是身負“勿傷吾主”的重任,狀态也不一般,君不見曹洪為護曹操居然與馬超力拼四五十合,直至刀法散亂?君不見典韋為護曹操血流滿身、以身殉職?君不見周泰為護孫權身被十二槍、兀自死戰?無論是報血仇還是護主都可以極大激發人的潛能,激發的深淺程度就無從比較了。
其二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報血仇或是護主,在于馬超敗張郃時基本上處于身完氣足、體力消耗不大的狀态,而趙雲敗張郃時卻是與許褚力戰在先,單騎沖陣突襲背挑高覽并殺散高覽部隊之後,趙雲的“勞動”強度較之馬超大,體力消耗也要大一些。
如果趙雲處于馬超的體力狀态下是否也可以二十合敗張郃呢?俺無從得知。
實際上俺更看中的是“馬超八九合敗于禁,子龍十數合令李典料敵不過(36)”,于禁、李典在本套排名中都隻是二流戰将,不仔細分析的話,二人的武力可說半斤八兩,這裡從大面上取二人武力完全一緻。
那麼在沒有體力因素幹擾的情形下,馬超八九合敗于禁所突出的武力似略強于子龍十數合令李典料敵不過(料敵不過有還可支持的意味,比直接敗逃要好),綜合上述兩人對張郃的戰例,可以得出馬超的攻擊力略大于趙雲,當然如果有人取馬、趙二人的攻擊力相等俺也不會十分反對。
B、全面的武力對比。
衆鬥方面:馬超曾仗劍以一敵五,殺二走三(59),力敵楊阜兄弟八人,殺七重創一(65);趙雲力戰馬延、張凱、焦觸、張南四将,殺退(41),不三合槍刺鐘缙落馬,劍砍鐘紳(42),獨戰韓瑤、韓瓊、韓琪,少時韓琪中槍,韓瓊中箭,生擒韓瑤(92)。
趙雲比之馬超不遑多讓。
箭術方面:馬超有“箭不虛發,應弦落水(59)”的描述;趙雲的箭術則更神奇:箭射帆索(49),這一箭也可列入三國箭術的前十名(見諸在下另一篇小文:孤狼拾遺品三國人物篇之神箭将軍),趙雲還曾射死過韓瓊(92)、萬政(95)。
箭防方面馬超有:“聽得背後弓銜響,急閃過(59)”、“操兵前後大至,虎衛軍當先,亂箭夾射馬超。
超以槍撥之,矢皆紛紛落地。
(59)”、“超卻閃過(張飛箭65)”;趙雲有:“趙雲以槍撥之,箭皆紛紛落水”(49),“韓瓊按戟,急取弓箭射之,連放三箭,皆被雲用槍撥落”(92)。
兩人的箭防能力可等量齊觀。
耐力方面:馬超兩度與猛将張飛、許褚酣鬥二百餘十合,趙雲卻是四番單騎沖陣,尤以長坂為最,七進七出斬将五十多員。
至于在擒斬将領大的數量上,趙雲力拔三國頭籌,達到26人(還不算長坂的無名無姓的五十多員)之多,遠遠超過了馬超。
更有書第六十五回,趙雲速殺劉晙、馬漢,給孟起一“下馬威”,令其心生敬佩。
綜合A、B,趙雲的武力極其極其接近馬超。
④趙雲VS張飛。
兩人的共同參照物依然是張郃,雲體力有虧的情況下三十餘合敗張郃,飛三五十合拿不下張郃。
再通過類似于趙、馬的武力全面比較趙、張的武力,俺們可以推出一個結論:趙雲的武力略強于張飛一點點。
2、以一敵衆。
見于書第四十一回:“後面趕的是馬延、張凱,前面阻的是焦觸、張南,……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