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 雄 劉 備 作者:孟德伯符

關燈
根本沒把張松當回事.于是乎,張松的熱臉貼在了曹操的冷屁股上,偏偏這買主求榮的張松也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主,雙方鬧僵,曹操要殺張松,多虧衆謀士相勸才沒有被殺,弄得張松灰頭土臉地逃回.故事就發生在這時,張松受辱于曹操,因為出發前說了大話,沒法回川交待,聽說劉備在荊州,便想取道荊州看看劉備的為人.剛到郢州界口,就見劉備派大将趙雲帶五百來人的隊伍迎接他來了,用現在的話說,就到外省的地界去迎接.來到荊州界首,關羽又領人馬來迎接,上馬前行了三五裡,劉備領着諸葛亮和龐統,親自來迎接(量一張松在劉備眼裡真的那麼重要嗎?意在西川也.在曹操處劉備豈無細作?).和曹操一對比,張松好不感動!張松在荊州,一連三天,全是宴請,劉備絕口不提川中之事,張松臨走,劉備依依不舍,甚至潸然淚下,張松終于被感動得不行了,親口将西川交給了劉備并答應做内應.事後的局勢發展證明,這是劉備後來能夠成功取得西川的重要開端.這也說明,劉備早在荊州時,就已把在西川的”宗親”劉璋視為獵物了.入川後滿口的”宗親”自然也是欺騙路人的了. 益州的劉璋受到張魯的進攻,請劉備進川幫助對付張魯,哪知引狼入室,劉備比張魯還很,幹脆奪了劉璋的全部基業,把”宗親”劉璋發配到荊州.劉備剛一進川的時候,左右的謀臣武将們都勸劉備在劉璋迎接他的時候除掉劉璋,劉備堅決不同意,說劉璋是他的宗親,怎麼忍心殺劉璋呢.後來在宴會上龐統等不聽劉備的命令,硬是想殺掉劉璋,這下劉備讓龐統等逼極了,才說了真話:“初到蜀中,恩信未立若行此事,上天不容,下民亦怨.”龐統等這時候才明白,劉備不是不想殺掉劉璋,而是時機未到,殺掉以後也很可能失去人心,很難站得住腳.可謂深謀遠慮,連”鳳雛”龐通也甘拜下風. 劉備當上了蜀漢的皇帝不久,鎮守荊州的關羽被東吳的呂蒙用計殺害并奪回了荊州.劉備失去了荊州和關羽,要起傾國之兵讨伐東吳,以諸葛亮為首的大臣極力勸谏,都認為兩個小國應該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強大的曹魏.一生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的劉備這一次卻沒有聽諸葛亮的,蓋因他認為當時以他的力量有能力先滅東吳,滅了東吳,自然增加了與曹操抗衡的本錢.最終還是親自帶領七十五萬大軍征讨東吳,劉備的這一行動,當然不排除他為關羽報仇的原因,但另一個更重要的動機是他想先統一南方,再與曹操抗衡.否則,在東吳同意交出所有仇人和交還荊州之後,他就該收兵了. 袁術的皇帝瘾太大,有了點人馬和地盤,再加上那塊惹禍的石頭------玉玺,就迫不及待地稱起帝來,引來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袁術大敗,成了過街老鼠.正在袁術外攻内叛不堪一擊的時候,劉備這時候趁火打劫,名利雙收.劉備打敗了袁術,趕緊寫表申奏朝廷,更成了天下仰慕的英雄. 劉備被東吳的陸遜一把火燒得逃回白帝城,七十萬大軍盡數化為灰燼,又氣又急又羞,得了重病,自知不起,于是把諸葛亮叫到塌前,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諸葛亮聽了,當時就把頭磕得流出血來了.其實,阿鬥可輔不可輔,劉備自己最清楚,俗話說,“知子莫如父”,諸葛亮也清楚.正因為知其不可輔,才有了這一番遺囑,意思是要諸葛亮明知其不可輔也”硬要輔”.完了,又命令幾個兒子拜諸葛亮為義父.你想,經過這一番折騰,諸葛亮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才怪呢.劉備死後,諸葛亮一直扶着那個扶不起來的阿鬥,直到病逝于五丈原. 劉備是不是奸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