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三十七卷 梁武帝累修成佛

關燈
迎敵。

    侍中範雲奏道:“臣等去同泰寺與道林長老求個善處道理。

    ”梁主道:“朕須自去走一遭。

    ” 梁主慌忙命駕來到寺裡,禮拜支長老,把條枝國要來厮殺歸并,備說一遍。

    支公說道:“不妨事,條枝國要過西海方才轉洋入大海,一千七百裡到得明州;明州過二三條江,才到得建康。

    明州有個釋迦真身舍利塔,是阿育王所造,藏釋迦佛爪發舍利于塔中。

    這塔寺非是無故而設,專為鎮西海口子,使彼不得來暴中國,說不盡的好處。

    今塔已倒壞了,陛下若把這塔依先修起來,鎮壓風水,老僧上祝釋迦阿育王佛力護持,條枝國人馬,如何過得海來?”梁主見說,連忙差官修造釋迦塔,要增高做九十丈,刹高十文,與金陵長幹塔一般。

    錢糧工力,不計其數。

     這裡正好修造,說這大秦犁-王,催促條枝國,興起十萬人馬,海船千艘,精兵猛将,都過大海,要來厮并。

    道林長老入定時,見這景象。

    次日,來請梁主在寺裡,打個釋迦阿育王大會。

    長老拜佛忏祝,武帝也釋去禦服,持法衣,行清淨大舍,素床瓦器,親為禮拜講經。

    你看這佛力浩大,非同小可!這裡祈佛做會,那條枝國人馬,下得海,開船不到三四日,就阻了飓風,各船幾乎覆沒。

    躲得在海中一個阿耨嶼島裡住下,等了十餘日,風息了,方敢開船。

    不到一會間,風又發了,白浪滔天,如何過得來?仍舊回洋,躲在島裡。

    不開船便無風,若要開船就有風。

    條枝國大将軍乾笃說道:“卻不是古怪!不開船便無風,一要開船風就發起來,還是中國天子福分。

    天若容我們去厮并,看這光景,便過得海,也未必取勝他們,不若回了兵罷!”把船回得洋時,風也沒了,順順的放回去。

    乾笃領着衆頭目,來見大秦國王滿屈,備說這緣故。

    滿屈說道:“中國天子弘福,我們終是小邦,不可與大國抗禮。

    ”令乾笃領幾個頭目,修一通降表,進貢獅子、犀牛、孔雀、三足雉、長鳴雞,一班夷官來朝拜進貢。

    梁主見乾笃說阻風不敢過海一事,自知修塔的佛力,以此深信釋教,奉事益謹。

     梁王恃中國财力,欲并二魏,遂納侯景之降。

    景事東魏高歡,景左足偏短,不長弓馬,而謀算諸将莫及,嘗與高歡言:“願得精兵三萬,橫行天下,渡江縛取蕭老,公為太平主。

    ” 歡大喜,使将兵十萬,專制河南。

    适歡死,梁主因歡子高澄素與景不和,用反間高澄。

    澄果疑景,作為歡書召景。

    景發書知澄詐,遂據河南叛魏。

    景遂使郎中丁和奉降表于梁主,舉河南十三州歸附。

    梁主正月丁卯夜,夢中原牧守皆以地來降。

     次日,見朱異說夢中之事。

    異奏道:“此宇内混一之兆也。

    ”及丁和奉降表見梁主,言景定降計,實是正月乙卯。

    梁主益神其事,遂納景降,封景為河南王,又發兵馬助景。

    那裡曉得侯景反複兇人,他知道臨賀王蕭正德屢以貪暴得罪于梁主,正德陰養死士,隻願國家有變,景因緻書于正德。

    書雲:天子年尊,奸臣亂國。

    大王屬當儲貳,今被廢黜,景雖不才,實思自效。

     正德得書大喜,暗地與景連和,又緻書與景。

    書雲:仆為其内,公為其外,何為不濟?事機在速,今其時矣。

     說這侯景與正德密約,遂詐稱出獵起兵。

    十月,襲谯州,執刺史蕭泰。

    又攻破曆陽,太守莊鐵以城投降,因說侯景曰:“國家承平歲久,人不習戰鬥。

    大王舉兵,内外震駭。

    宜乘此際,速趨建康,兵不血刃,而成大功。

    若使朝廷徐得為備,使羸兵千人,直據采石,雖有精甲百萬,不能濟矣。

    ”景聞大悅,遂以鐵為導引。

    梁主不知正德與景暗通,反令正德督軍屯丹陽。

    正德遣大船數十艘,詐稱載荻,暗濟景衆。

    侯景得渡,遂圍台城,晝夜攻城不息。

    被董勳引景衆登城,就據了台城。

    把梁主拘于太極東堂,以五百甲士防衛内外,周圍鐵桶相似。

     景遂入宮,恣意肆取宮中寶玩珍鼎前代法器之類,又選美好宮嫔,名姬千數,悉歸于己。

    景陰體弘壯,滢毒無度,夜禦數十人,猶不遂其所欲。

    聞溧陽公主音律超衆,容色傾國,欲納為妃。

    遂使小黃門田香兒,以紫玉軟絲同心結兒一奁,并合歡水果,盛以金泥小盒,密封遺公主。

    公主啟看,左右皆怒,勸主碎其盒,拒而不納。

    公主曰:“不然,非爾輩所知。

     侯王天下豪傑,父王昔曾夢-猴升禦榻,正應今日。

    我不束身歸侯王,則蕭氏無遺類矣。

    ”遂以雙鳳名錦被,珊瑚嵌金交蓮枕,遺侯景。

    景見田香兒回奏,大悅,遣親近左右數十人迎公主。

    定情之夕,景雖狎毒萬端,主亦曲為忍受。

    日親不移,緻景寵結,得以颠倒是非,妨于朝務,保全公族,主之力也。

    後王偉勸景廢立,盡除衍族,主與偉忤,愛弛。

     梁主既為侯景所制,不得來見支公。

    所求多不遂意,飲膳亦為所裁節。

    憂憤成疾,口苦索密不得,荷荷而殂,年八十六歲。

    景秘不發喪,支長老早已知道,況時節已至,不可待也,在寺裡坐化了。

     且說梁湘東王繹痛梁主被景幽死,遂自稱假黃钺大都督中外諸軍,承制起兵,來誅侯景。

    先使竟陵太守王僧辯領五千人馬,來複台城。

    軍到湘州地方,僧辯暗令孫伯超來探聽侯景消息。

    伯超恐路上不好行,裝做個平常商人,行到柏桐尖山邊深林裡走過,望見梁主與支公二人,各倚着一杖,緩緩的行來。

    伯超走近,見了梁主,吃這一驚不小,連忙跪下奏道:“陛下與長老因甚到此?今要往何處去?”梁主回答道:“朕功行已滿,與長老往西天竺極樂國去。

    有封書寄與湘東王,正沒人可寄,卿可仔細收好,與朕寄去。

    ”說了,梁主就袖中取出書,遞與趙伯超。

    伯超剛接得書,就不見了梁主與支公。

     後伯超探聽侯景消息,回複王僧辯,忙将書送上湘東王,說見梁主一事。

     湘東王拆開書看,是一首古風,詩雲: 好虜竊神器,毒-流四海。

    嗟哉蕭正德,為景所愚賣。

    兇逆賊君父,不複辦翊戴。

    惟彼湘東王,憤起忠勤在。

    落星霸先謀,使景台城敗。

    竄身依答仁,為鸱所屠害。

    身首各異處,五子誅夷外。

    暴屍陳市中,争食民心快。

    今我脫敝履,去住兩無礙。

     極樂為世尊,自在兜利界。

    篡逆安在哉?-钺誅千載。

     湘東王讀罷是詩,淚涕潛流,不勝嗚咽。

    後王僧辯、陳霸先攻破侯景。

    景竟欲走吳依答仁。

    羊侃二子羊鸱殺之,暴景屍于市,民争食之,并骨亦荊溧陽公主亦食其肉,雪冤于天,期以自死。

    景五子皆被北齊殺荊于詩無一不驗。

    詩曰:堪笑世人眼界促,隻就自前較禍福。

     台城去路是西天,累世證明有空谷—— 網絡圖書獨家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