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三十七卷 梁武帝累修成佛
關燈
小
中
大
煌;梵磬數聲,奚取琴瑟之嘹亮?破盂甘食,敝衲為衣。
泯色象于兩忘,齊生死于一徹。
伏望母親大人,大發慈悲,優容苦志。
永謝為雲神女,甯追奔月嫦娥。
佛果倘成,親恩可報。
莫問瓊箫之響,長寒玉杵之盟。
幹冒台慈,幸惟憐鑒。
養娘拿着小姐書,送上太太。
太太接得這書,對養娘道:“連日因黃家要求做親,不曾着人來看小姐。
我女兒因甚事,叫你送書來?”養娘把小姐不肯成親,閑常隻是看經念佛要出家的事,說了一遍。
太太聽了這話,心中不喜,就使人請老爺來看書。
太太把小姐的書送與太尉,太尉看了,說道:“沒教訓的婢子!男婚女嫁,人輪常道。
隻見孝弟通于神明,那曾見修行做佛?”把這封書扯得粉碎,罵道:“放屁,放屁!” 太尉隻依着黃家的日子,把小姐嫁過去。
黃複仁與童小姐兩個,那日拜了花燭,雖同一房,二人各自歇宿。
一連過了半年有餘,夫婦相敬相愛,就如賓客一般。
黃複仁要辭了小姐,出去雲遊。
小姐道:“官人若出去雲遊,我與你正好同去出家。
自古道:‘婦人嫁了從夫。
’身子決不敢壞了。
”複仁見小姐堅意要修行,又不肯改嫁,與小姐說道:“恁的,我與你結拜做兄姊,一同雙修罷。
”小姐歡喜,兩個各在佛前禮拜。
誓畢,二人換了粗布衣服,粗茶淡飯,在家修行。
黃員外看見這個模樣,都不歡喜。
恐怕被人笑恥,員外隻得把複仁夫妻二人,連一個養娘,兩個梅香,都打發到山裡西莊上冷落去處住下。
夫妻二人,隻是看經念佛,參禅打坐。
三年有餘,兩個正在佛前長明燈下坐禅。
黃複仁忽然見個美貌佳人,妖嬌袅娜,走到複仁面前,道個萬福,說道:“妾是童太尉府中唱曲兒的如翠,太太因大官人不與小姐同床,必然絕了黃家後嗣,二來不礙大官人修行,并無一人知覺。
”說罷,與複仁眷戀起來。
複仁被這美貌佳人親近如此,又聽說道絕了黃門後嗣,不覺也有些動心。
随又想道:“童小姐比他十分嬌美,我尚且不與他沾身,怎麼因這個女子,壞了我的道念?”才然自忖,隻聽得一聲響亮,萬道火光,飛騰缭繞。
複仁驚醒來,這小姐也卻好放參。
複仁連忙起來禮拜菩薩,又來禮拜小姐,說道:“複仁道念不堅,幾乎着魔,望姐姐指迷。
”說這小姐,聰明過人,智慧圓通,反勝複仁。
小姐就說道:“兄弟被色魔迷了,故有此幻象。
我與你除是去見空谷祖師,求個解脫。
”次日兩個來到光化寺中,來見長老。
空谷說道:“欲念一興,四大無着。
再求轉脫,方始圓明。
”因與複仁夫妻二人口号,如何:跳出愛欲淵,渴飲靈山泉。
夫也亡去住,妻也履福田。
休休同泰寺,荷荷極樂天。
夫妻二人拜辭長老,回到西莊來,對養娘、梅香說:“我姊妹二人,今夜與你們别了,各要回首。
”養娘說道:“我伏事大官人小姐數載,一般修行,如何不帶挈養娘同回首?”複仁說道:“這個勉強不得,恐你緣分不到。
”養娘回話道:“我也自有分曉。
”夫妻二人沐浴了,各在佛前禮拜,一對兒坐化了。
這養娘也在房裡不知怎麼也回首去了。
黃員外聽得說,自來收拾,不在話下。
且說黃大官人精靈,竟來投在蕭家,小姐來投在支家。
漁湖有個蕭二郎,在齊為世胄之家,蕭懿、蕭坦之俱是一族。
蕭二郎之妻單氏,最仁慈積善,懷娠九個月,将要分娩之時,這裡複仁卻好坐化。
單氏夜裡夢見一個金人,身長丈餘,衮服冕旒,旌旗羽雉,輝耀無比。
一夥绯衣人,車從簇擁,來到蕭家堂上歇下。
這個金身人,獨自一個,進到單氏房裡,望着單氏下拜。
單氏驚惶,正要問時,恍惚之間,單氏夢覺來,就生下一個孩兒來。
這孩兒生下來便會啼嘯,自與常兒不群,取名蕭衍。
八九歲時,身上異香不散。
聰明才敏,文章書翰,人不可及。
亦且長于談兵,料敵制勝,謀無遺策。
衍以五月五日生,齊時俗忌傷克父母,多不肯舉。
其母密養之,不令其父知之,至是始令見父。
父親說道:“五月兒刑克父母,養之何為?”衍對父親說道:“若五月兒有損父母,則蕭衍已生九歲,九年之間,曾有害于父母麼?九歲之間,不曾傷克父母,則九歲之後,豈能刑克父母哉?請父親勿疑。
”其父異其說,其惑稍解。
其叔蕭懿聞之,說道:“此兒識見超卓,他日必大吾宗。
”由此知其為不凡,每事亦與計議。
時有刺史李贲謀反,僭稱越帝,置立官屬。
朝命将軍楊瞟讨贲。
楊瞟見李贲勢大,恐不能取勝,每每來問計于蕭懿。
懿說:“有侄蕭衍,年雖幼小,智識不凡,命世之才。
我着人去請來,與他計議,必有個善處。
”蕭懿忙使人召蕭衍來見楊瞟。
瞟見衍舉止不常,遂緻禮敬,虛心請問,要求破贲之策。
衍說:“李贲蓄謀已久,兵馬精強,士衆歸向。
足下以一旅之師與彼交戰,猶如以肉投虎,立見其敗。
聞贲跨據淮南,近逼廣州。
孫-逗遛取罪,子雄失律賜死。
贲志驕意滿,不複顧忌。
足下引大軍屯于淮南,以一軍與陳霸先抄贲之後,略出數千之衆,與贲接戰,勿與争強,佯敗而走,引至淮南大屯之所。
且淮南蘆葦深曲,更兼地濕泥濘,不易馳騁,足下深溝高壘,不與接戰,坐斃其銳;候得天時,因風縱火,霸先從後斷其歸路,詐為贲軍逃潰,襲取其城。
贲進退無路,必成擒矣。
”瞟聞衍言,歎異驚伏,拜辭而去。
楊瞟依衍計策,随破了李贲。
蕭衍名譽益彰,遠近羨慕,人樂歸向。
衍有大志。
一日,齊明帝要起兵滅魏,又恐高歡這枝人馬強衆,不敢輕發,特遣黃門召衍入朝問計。
蕭衍随着使者進到朝裡,見明帝,拜舞已畢。
明帝雖聞蕭衍大名,卻見衍年紀幼小,說道:“卿年幼望重,何才而能?”蕭衍回奏道:“學問無窮,智識有限,臣不敢以之事陛下。
”明帝悚然啟敬,不以小兒待之。
因與衍計議:“要伐魏,滅爾朱氏,隻是高歡那厮士衆兵強,故與卿商議。
”衍奏道:“所謂衆者,得衆人之死;所謂強者,得天下之心。
今爾朱氏兇暴狡猾,滢惡滔天;高歡反複挾詐,竊窺不軌,名雖得衆,實失士心。
況君臣異謀,各立黨與,不能固守其常也。
陛下選将練兵,聲言北伐,便攻其東,彼備其東,我罷其戰。
今年一師,明年一旅,日肆侵擾,使彼不安,自然困斃。
且上下不和,國必内亂。
陛下因其亂而乘之,蔑不勝矣。
”明帝聞言大悅,留衍在朝,引入宮内,皇後妃嫔時常相見,與衍日親日近。
衍贊畫既多,-勞日積,累官至雍州刺史。
後至齊主寶卷,惟喜遊嬉,荒滢無度,不接朝士,
泯色象于兩忘,齊生死于一徹。
伏望母親大人,大發慈悲,優容苦志。
永謝為雲神女,甯追奔月嫦娥。
佛果倘成,親恩可報。
莫問瓊箫之響,長寒玉杵之盟。
幹冒台慈,幸惟憐鑒。
養娘拿着小姐書,送上太太。
太太接得這書,對養娘道:“連日因黃家要求做親,不曾着人來看小姐。
我女兒因甚事,叫你送書來?”養娘把小姐不肯成親,閑常隻是看經念佛要出家的事,說了一遍。
太太聽了這話,心中不喜,就使人請老爺來看書。
太太把小姐的書送與太尉,太尉看了,說道:“沒教訓的婢子!男婚女嫁,人輪常道。
隻見孝弟通于神明,那曾見修行做佛?”把這封書扯得粉碎,罵道:“放屁,放屁!” 太尉隻依着黃家的日子,把小姐嫁過去。
黃複仁與童小姐兩個,那日拜了花燭,雖同一房,二人各自歇宿。
一連過了半年有餘,夫婦相敬相愛,就如賓客一般。
黃複仁要辭了小姐,出去雲遊。
小姐道:“官人若出去雲遊,我與你正好同去出家。
自古道:‘婦人嫁了從夫。
’身子決不敢壞了。
”複仁見小姐堅意要修行,又不肯改嫁,與小姐說道:“恁的,我與你結拜做兄姊,一同雙修罷。
”小姐歡喜,兩個各在佛前禮拜。
誓畢,二人換了粗布衣服,粗茶淡飯,在家修行。
黃員外看見這個模樣,都不歡喜。
恐怕被人笑恥,員外隻得把複仁夫妻二人,連一個養娘,兩個梅香,都打發到山裡西莊上冷落去處住下。
夫妻二人,隻是看經念佛,參禅打坐。
三年有餘,兩個正在佛前長明燈下坐禅。
黃複仁忽然見個美貌佳人,妖嬌袅娜,走到複仁面前,道個萬福,說道:“妾是童太尉府中唱曲兒的如翠,太太因大官人不與小姐同床,必然絕了黃家後嗣,二來不礙大官人修行,并無一人知覺。
”說罷,與複仁眷戀起來。
複仁被這美貌佳人親近如此,又聽說道絕了黃門後嗣,不覺也有些動心。
随又想道:“童小姐比他十分嬌美,我尚且不與他沾身,怎麼因這個女子,壞了我的道念?”才然自忖,隻聽得一聲響亮,萬道火光,飛騰缭繞。
複仁驚醒來,這小姐也卻好放參。
複仁連忙起來禮拜菩薩,又來禮拜小姐,說道:“複仁道念不堅,幾乎着魔,望姐姐指迷。
”說這小姐,聰明過人,智慧圓通,反勝複仁。
小姐就說道:“兄弟被色魔迷了,故有此幻象。
我與你除是去見空谷祖師,求個解脫。
”次日兩個來到光化寺中,來見長老。
空谷說道:“欲念一興,四大無着。
再求轉脫,方始圓明。
”因與複仁夫妻二人口号,如何:跳出愛欲淵,渴飲靈山泉。
夫也亡去住,妻也履福田。
休休同泰寺,荷荷極樂天。
夫妻二人拜辭長老,回到西莊來,對養娘、梅香說:“我姊妹二人,今夜與你們别了,各要回首。
”養娘說道:“我伏事大官人小姐數載,一般修行,如何不帶挈養娘同回首?”複仁說道:“這個勉強不得,恐你緣分不到。
”養娘回話道:“我也自有分曉。
”夫妻二人沐浴了,各在佛前禮拜,一對兒坐化了。
這養娘也在房裡不知怎麼也回首去了。
黃員外聽得說,自來收拾,不在話下。
且說黃大官人精靈,竟來投在蕭家,小姐來投在支家。
漁湖有個蕭二郎,在齊為世胄之家,蕭懿、蕭坦之俱是一族。
蕭二郎之妻單氏,最仁慈積善,懷娠九個月,将要分娩之時,這裡複仁卻好坐化。
單氏夜裡夢見一個金人,身長丈餘,衮服冕旒,旌旗羽雉,輝耀無比。
一夥绯衣人,車從簇擁,來到蕭家堂上歇下。
這個金身人,獨自一個,進到單氏房裡,望着單氏下拜。
單氏驚惶,正要問時,恍惚之間,單氏夢覺來,就生下一個孩兒來。
這孩兒生下來便會啼嘯,自與常兒不群,取名蕭衍。
八九歲時,身上異香不散。
聰明才敏,文章書翰,人不可及。
亦且長于談兵,料敵制勝,謀無遺策。
衍以五月五日生,齊時俗忌傷克父母,多不肯舉。
其母密養之,不令其父知之,至是始令見父。
父親說道:“五月兒刑克父母,養之何為?”衍對父親說道:“若五月兒有損父母,則蕭衍已生九歲,九年之間,曾有害于父母麼?九歲之間,不曾傷克父母,則九歲之後,豈能刑克父母哉?請父親勿疑。
”其父異其說,其惑稍解。
其叔蕭懿聞之,說道:“此兒識見超卓,他日必大吾宗。
”由此知其為不凡,每事亦與計議。
時有刺史李贲謀反,僭稱越帝,置立官屬。
朝命将軍楊瞟讨贲。
楊瞟見李贲勢大,恐不能取勝,每每來問計于蕭懿。
懿說:“有侄蕭衍,年雖幼小,智識不凡,命世之才。
我着人去請來,與他計議,必有個善處。
”蕭懿忙使人召蕭衍來見楊瞟。
瞟見衍舉止不常,遂緻禮敬,虛心請問,要求破贲之策。
衍說:“李贲蓄謀已久,兵馬精強,士衆歸向。
足下以一旅之師與彼交戰,猶如以肉投虎,立見其敗。
聞贲跨據淮南,近逼廣州。
孫-逗遛取罪,子雄失律賜死。
贲志驕意滿,不複顧忌。
足下引大軍屯于淮南,以一軍與陳霸先抄贲之後,略出數千之衆,與贲接戰,勿與争強,佯敗而走,引至淮南大屯之所。
且淮南蘆葦深曲,更兼地濕泥濘,不易馳騁,足下深溝高壘,不與接戰,坐斃其銳;候得天時,因風縱火,霸先從後斷其歸路,詐為贲軍逃潰,襲取其城。
贲進退無路,必成擒矣。
”瞟聞衍言,歎異驚伏,拜辭而去。
楊瞟依衍計策,随破了李贲。
蕭衍名譽益彰,遠近羨慕,人樂歸向。
衍有大志。
一日,齊明帝要起兵滅魏,又恐高歡這枝人馬強衆,不敢輕發,特遣黃門召衍入朝問計。
蕭衍随着使者進到朝裡,見明帝,拜舞已畢。
明帝雖聞蕭衍大名,卻見衍年紀幼小,說道:“卿年幼望重,何才而能?”蕭衍回奏道:“學問無窮,智識有限,臣不敢以之事陛下。
”明帝悚然啟敬,不以小兒待之。
因與衍計議:“要伐魏,滅爾朱氏,隻是高歡那厮士衆兵強,故與卿商議。
”衍奏道:“所謂衆者,得衆人之死;所謂強者,得天下之心。
今爾朱氏兇暴狡猾,滢惡滔天;高歡反複挾詐,竊窺不軌,名雖得衆,實失士心。
況君臣異謀,各立黨與,不能固守其常也。
陛下選将練兵,聲言北伐,便攻其東,彼備其東,我罷其戰。
今年一師,明年一旅,日肆侵擾,使彼不安,自然困斃。
且上下不和,國必内亂。
陛下因其亂而乘之,蔑不勝矣。
”明帝聞言大悅,留衍在朝,引入宮内,皇後妃嫔時常相見,與衍日親日近。
衍贊畫既多,-勞日積,累官至雍州刺史。
後至齊主寶卷,惟喜遊嬉,荒滢無度,不接朝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