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關燈
灣住船,上岸獨步。

    上橋,登垂虹亭,憑闌伫目。

    遙望湖光潋滟,山色空蒙。

    風定漁歌聚,波搖雁影分。

     正觀玩間,忽見一青衣小童,進前作揖,手執名榜一紙,曰:“東人有名榜在此,欲見解元,未敢擅便。

    ”李元曰:“汝東人何在?”青衣曰:“在此橋左,拱聽呼喚。

    ”李元看名榜紙上一行書雲:“學生朱偉謹谒。

    ”元曰:“汝東人莫非誤認我乎?” 青衣曰:“正欲見解元,安得誤耶!”李元曰:“我自來江左,并無相識,亦無姓朱者來往為友,多敢同姓者乎?”青衣曰:“正欲見通判相公李衙内李伯元,豈有誤耶!”李元曰:“既然如此,必是斯文,請來相見何礙。

    ” 青衣去不多時,引一秀才至,眉清目秀,齒白唇紅,飄飄然有淩雲之氣。

    那秀才見李元先拜,元慌忙答禮。

    朱秀才曰:“家尊與令祖相識甚厚,聞先生自杭而回,特命學生伺候已久。

    倘蒙不棄,少屈文旆,至舍下與家尊略叙舊誼,可乎?” 李元曰:“元年幼,不知先祖與君家有舊,失于拜望,幸乞恕察。

    ”朱秀才曰:“蝸居隻在咫尺,幸勿見卻。

    ”李元見朱秀才堅意叩請,乃随秀才出垂虹亭。

    至長橋盡處,柳陰之中,泊一畫舫,上有數人,容貌魁梧,衣裝鮮麗。

    邀元下船,見船内五彩裝畫,-褥鋪設,皆極富貴。

    元早驚異。

    朱秀才教開船,從者蕩槳,舟去如飛,兩邊攪起浪花,如雪飛舞。

     須臾之間,船已到岸,朱秀之請李元上岸。

    元見一帶松柏,亭亭如蓋,沙草灘頭,擺列着紫衫銀帶約二十餘人,兩乘紫藤兜轎。

    李元問曰:“此公吏何府第之使也?”朱秀才曰:“此家尊之所使也,請上轎,咫尺便是。

    ”李元驚惑之甚,不得已上轎,左右呵喝入松林。

     行不一裡,見一所宮殿,背靠青山,面朝綠水。

    水上一橋,橋上列花石欄幹,宮殿上蓋琉璃瓦,兩廊下皆搗紅泥牆壁。

    朱門三座,上有金字牌,題曰“玉華之宮”。

    轎至宮門,請下轎。

    李元不敢那步,戰栗不已。

    宮門内有兩人出迎,皆頭頂貂蟬冠,身披紫羅-,腰系黃金帶,手執花紋簡,進前施禮,請曰:“王上有命,謹請解元。

    ”李元半晌不能對答。

    朱秀才在側曰:“吾父有請,慎勿驚疑。

    ”李元曰:“此何處也?” 秀才曰:“先生到殿上便知也。

    ”李元勉強随二臣宰行,從東廊曆階而進。

    上月台,見數十個人皆錦衣,簇擁一老者出殿上。

    其人蟬冠大袖,朱履長裾,手執玉圭,進前迎迓。

    李元慌忙下拜。

    王者命左右扶起。

    王曰:“坐邀文旆,甚非所宜,幸沐來臨,萬乞情耍”李元但隻唯唯答應而已。

    左右迎引入殿,王升禦座,左手下設一繡墩,請解元登席。

    元再拜于地,曰:“布衣寒生,王上禦前,安敢侍坐?”王曰:“解元于吾家有大恩,今令長男邀請至此,坐之何礙。

    ”二臣宰請曰:“王上敬禮,先生勿辭。

    ”李元再三推卻,不得已低首躬身,坐于繡墩。

    王乃喚小兒來拜恩人。

     少頃,屏風後宮女數人,擁一郎君至。

    頭戴小冠,身穿绛衣,腰系玉帶,足蹑花靴,面如傅粉,唇似塗脂,立于王側。

    王曰:“小兒外日遊于水際,不幸為頑童所獲;若非解元一力救之,則身為齑粉矣。

    衆族感戴,未嘗忘報。

    今既至此,吾兒可拜謝之。

    ”小郎君近前下拜,李元慌忙答禮。

    王曰:“君是吾兒之大恩人也,可受禮。

    ”命左右扶定,令兒拜訖。

    李元仰視王者滿面虬髯,目有神光,左右之人,形容皆異,方悟此處是水府龍宮,所見者龍君也;傍立年少郎君,即向日三高士祠後所救之小蛇也。

    元慌忙稽颡,拜于階下。

    王起身曰:“此非待恩人處,請入宮殿後,少進杯酌之禮。

    ” 李元随王轉玉屏,花磚之上,皆鋪繡褥,兩傍皆繃錦步障。

    出殿後,轉行廊,至一偏殿。

    但見金碧交輝,内列龍燈鳳燭,玉爐噴沉麝之香,繡幕飄流蘇之帶。

    中設二座,皆是蛟绡擁護,李元驚怕而不敢坐。

    王命左右扶李元上座。

    兩邊仙音缭繞,數十美女,各執樂器,依次而入。

    前面執寶杯盤進酒獻果者,皆絕色美女。

    但聞異香馥郁,瑞氣氤氲,李元不知手足所措,如醉如癡。

    王命二子進酒,二子皆捧觞再拜。

     台上果卓,伫目觀之,器皿皆是玻璃、水晶、琥珀、瑪瑙為之,曲盡巧妙,非人間所有。

    王自起身與李元勸酒,其味甚佳,肴馔極多,不知何物。

    王令諸宰臣輪次舉杯相勸,李元不覺大醉,起身拜王曰:“臣實不勝酒矣。

    ”俯伏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