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二十五卷 晏平仲二桃殺三士

關燈
敢亂開大口!吾三人有誅龍斬虎之威,力敵萬夫之勇,親提精兵,平吞楚國,要汝何用?”景公曰:“丞相既出大言,必有廣學。

    且待入楚之後,若果獲利,勝似典兵。

    ”三士曰:“且看侏儒小兒這回為使,若折了我國家氣概,回采時砍為肉泥!”三士出朝。

    景公曰:“丞相此行,不可輕忽。

    ”晏子曰:“主上放心,至楚邦,視彼君臣如土壤耳。

    ” 遂辭而行,從者十餘人跟随。

     車馬已至郢都,楚國臣宰奏知。

    君臣商議曰:“齊晏子乃舌辯之士,可定下計策,先塞其口,令不敢來下說詞。

    ”君臣定計了,宣晏子入朝。

    晏子到朝門,見金門不開,下面閘闆止留半段,意欲令晏子低頭鑽入,以顯他矮小辱之。

    晏子望見下面便鑽,從人意止之曰:“彼見丞相矮小,故以辱之,何中其計?”晏子大笑曰:“汝等豈知之耶?吾聞人有人門,狗有狗窦。

    使于人,即當進人門;使于狗,即當進狗窦。

    有何疑焉?”楚臣聽之,火急開金門而接。

    晏子旁若無人,昂然而入。

     至殿下,禮畢,楚王問曰:“汝齊國地狹人稀乎?”晏子曰:“臣齊國東連海島,西跨魏秦,北拒趙燕,南吞吳楚,雞鳴犬吠相聞,數千裡不絕,安得為地狹耶?”楚王曰:“地土雖闊,人物卻少。

    ”晏子曰:“臣國中人呵氣如雲,沸汗如雨,行者摩肩,立者并迹,金銀珠玉,堆積如山,安得人物稀少耶?”楚王曰:“既然地廣人稠,何故使一小兒來吾國中為使耶?”晏子答曰:“使于大國者,則用大人;使于小國者,則當用小兒。

    因此特命晏嬰到此。

    ”楚王視臣下,無言可答。

    請晨嬰上殿,命座。

    侍臣進酒,晏子欣然暢飲,不以為意。

     少刻,金瓜簇擁一人至筵前,其人口稱冤屈。

    晏子視之,乃齊國帶來從者。

    問得何罪,楚臣對曰:“來筵前作賊,盜酒器而出,被戶尉所獲,乃真贓正犯也。

    ”其人曰:“實不曾盜,乃戶尉圖賴。

    ”晏子曰:“真贓正犯,尚敢抵賴!速與吾牽出市曹斬之。

    ”楚臣曰:“丞相遠來,何不帶誠實之人?令從者作賊,其主豈不羞顔?”晏子曰:“此人自幼跟随,極知心腹,今日為盜,有何難見?昔在齊國,是個君子;今到楚國,卻為小人,乃風俗之所變也。

    吾聞江南洞庭有一樹,生一等果,其名曰橘,其色黃而香,其味甜而美;若将此樹移于北方,結成果木,乃名枳實,其色青而臭,其味酸而苦。

    名謂南橘北枳,便分兩等,乃風俗之不等也。

    以此推之,在齊不為盜,在楚為盜,更複何疑!”楚王大慚,急離禦座,拱手于晏子曰:“真乃賢士也。

    吾國中大小公卿,萬不及一。

    願賜見教,一聽嚴命。

    ” 晏子曰:“王上安坐,聽臣一言。

    齊國中有三士,皆萬夫不當之勇,久欲起兵來吞楚國,吾力言不可。

    齊楚不睦,蒼生受害,心何忍焉?今臣特來講和,王上可親詣齊國和親,結為唇齒之邦,歃血為盟。

    若鄰國加兵,互相救應,永無侵擾,可保萬年之基業。

    若不聽臣,禍不遠矣。

    非臣相吓,願王裁之。

    ”王曰:“聞公之才,寡人情願和親。

    但所患者,齊三士皆無仁義之人,吾不敢去。

    ”晏子曰:“王上放心,臣願保駕,聊施小計,教三士死于大王之前,以絕兩國之患。

    ”楚王曰:“若三士俱亡,吾甯為小邦,年朝歲貢而無怨。

    ”晏子許之。

    楚王乃大設筵席,送令先去,随後收拾進獻禮物而至。

     晏子先使人歸報,齊景公聞之大喜,令大小公卿,盡随吾出郭迎接丞相。

    三士聞之轉怒。

    晏子至,景公下車而迎。

    慰勞已畢,同載而回,齊國之人看者塞途。

     晏了辭景公回府。

    次日入宮,見三士在閣下博戲。

    晏子進前施禮,三士亦不回顧,傲忽之氣,旁若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