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十六卷 範巨卿雞黍死生交
關燈
小
中
大
張劭聽得前村犬吠,又往望之,如此六七遭。
因看紅曰西沉,觀出半輪新月,母出戶令弟喚劭曰:“兒久立倦矣!今日莫非巨卿不來?且自晚膳。
”劭謂弟曰:“汝豈知巨卿不至耶?若範兄不至,吾誓不歸。
汝農勞矣,可自歇息。
”母弟再三勸歸,劭終不許。
候至更深,各自歇息,劭倚門如醉如癡,風吹草木之聲,莫是範來,皆自驚訝。
看見銀河耿耿,玉宇澄澄,漸至三更時分,月光都沒了。
隐隐見黑影中,一人随風而至。
劭視之,乃巨卿也。
再拜踴躍而大喜曰:“小弟自早直候至今,知兄非爽信也,兄果至矣。
舊歲所約雞黍之物,備之己久。
路遠風塵,别不曾有人同來?”便請至草堂,與老母相見。
範式并不答話,徑入草堂。
張劭指座榻曰:“特設此位,專持兄來,兄當高座。
”張劭笑容滿面,再拜于地曰:“兄既遠來,路途勞困,且未可與老母相見,杜釀雞黍,聊且充饑。
”言訖又拜。
範式僵立不語,但以衫袖反掩其面。
劭乃自奔入廚下,取雞黍并酒,列于面前,再拜以進。
曰:“酒看雖微,劭之心也,幸兄勿責。
”但見範于影中,以手綽其氣而不食。
劭曰:“兄意莫不怪老母并弟不曾遠接,不肯食之?容請母出與同伏罪。
”範搖手止之。
劭曰:“喚舍弟拜兄,若何?”範亦搖手而止之。
劭曰:“兄食雞黍後進酒,若何?”範蹙其眉,似教張退後之意。
劭曰:“雞黍不足以奉長者,乃劭當日之約,幸勿見嫌。
”範曰:“弟稍退後,吾當盡情訴之。
吾非陽世之人,乃陰魂也。
”劭大驚曰:“兄何放出此言?”範曰:“自與兄弟相别之後,回家為妻子口腹之累,溺身商賈中,塵世滾滾,歲月匆匆,不覺又是一年。
向曰雞黍之約,非不挂心;近被蠅利所牽,忘其日期。
今早鄰右送榮英酒至,方知是重陽。
忽記賢弟之約,此心口醉。
山陽至此,千裡之隔,非一日可到。
若不如期,賢弟以我為何物?雞黍之約,尚自爽信,何況大事乎?尋思無計。
常聞古人有雲:人不能行千裡,魂能曰行幹裡。
遂囑咐妻子曰:‘吾死之後,且勿下葬,持吾弟張元伯至,方可入士。
’囑罷,自則而死。
魂駕陰風,特來赴雞黍之約。
萬望賢弟憐憫愚兄,恕其輕忽之過,鑒其兇暴之誠,不以千裡之程,肯為辭親,到山陽一見吾屍,死亦矚目無憾矣。
”言訖,淚如進泉,急離坐榻,下階砌。
劭乃趨步逐之,不覺忽踏了蒼苔,颠倒于地。
陰風拂面,不知巨卿所在。
有詩為證: 風吹落月夜三更,千裡幽魂叙舊盟。
隻恨世人多負約,故将一死見乎生。
張劭如夢如醉,放聲大哭。
那哭聲,驚動母親并弟,急起視之,見堂上陳列雞黍酒果,張元伯昏倒于地。
用水救醒,扶到堂上,半晌不能言,又哭至死。
母問曰:“汝兄巨卿不來,有甚利害?何苦自哭如此!”劭曰:“巨卿以雞黍之約,己死于非命矣。
”母曰:“何以知之?”劭曰:“适司親見巨卿到來,邀迎入坐,具雞黍以迎。
但見其不食,再三懇之。
巨卿曰:為商賈用心,失忘了日期。
今早方醒,恐負所約,遂自則而死。
陰魂千裡,特來一見。
母可容兒親到山陽葬兄之屍,兒明早收拾行李便行。
”母哭曰:“古人有雲:囚人夢赦,渴人夢漿。
此是吾兒念念在心,故有此夢警耳。
”劭曰:“非夢也,兒親見來,酒食見在;逐之不得,忽然颠倒,豈是夢乎?巨卿乃誠信之士,豈妄報耶!”弟曰:“此末可信。
如有人到山陽去,當問其虛實。
”劭曰:“人禀天地而生,天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則有五常,仁、義、禮、智、信以配之,惟信非同小可。
仁所以配木,取其生意也。
義所以配金,取其剛斷也。
禮所以配水,取其謙下也。
智所以配火,取其明達也。
信所以配土,取其重
因看紅曰西沉,觀出半輪新月,母出戶令弟喚劭曰:“兒久立倦矣!今日莫非巨卿不來?且自晚膳。
”劭謂弟曰:“汝豈知巨卿不至耶?若範兄不至,吾誓不歸。
汝農勞矣,可自歇息。
”母弟再三勸歸,劭終不許。
候至更深,各自歇息,劭倚門如醉如癡,風吹草木之聲,莫是範來,皆自驚訝。
看見銀河耿耿,玉宇澄澄,漸至三更時分,月光都沒了。
隐隐見黑影中,一人随風而至。
劭視之,乃巨卿也。
再拜踴躍而大喜曰:“小弟自早直候至今,知兄非爽信也,兄果至矣。
舊歲所約雞黍之物,備之己久。
路遠風塵,别不曾有人同來?”便請至草堂,與老母相見。
範式并不答話,徑入草堂。
張劭指座榻曰:“特設此位,專持兄來,兄當高座。
”張劭笑容滿面,再拜于地曰:“兄既遠來,路途勞困,且未可與老母相見,杜釀雞黍,聊且充饑。
”言訖又拜。
範式僵立不語,但以衫袖反掩其面。
劭乃自奔入廚下,取雞黍并酒,列于面前,再拜以進。
曰:“酒看雖微,劭之心也,幸兄勿責。
”但見範于影中,以手綽其氣而不食。
劭曰:“兄意莫不怪老母并弟不曾遠接,不肯食之?容請母出與同伏罪。
”範搖手止之。
劭曰:“喚舍弟拜兄,若何?”範亦搖手而止之。
劭曰:“兄食雞黍後進酒,若何?”範蹙其眉,似教張退後之意。
劭曰:“雞黍不足以奉長者,乃劭當日之約,幸勿見嫌。
”範曰:“弟稍退後,吾當盡情訴之。
吾非陽世之人,乃陰魂也。
”劭大驚曰:“兄何放出此言?”範曰:“自與兄弟相别之後,回家為妻子口腹之累,溺身商賈中,塵世滾滾,歲月匆匆,不覺又是一年。
向曰雞黍之約,非不挂心;近被蠅利所牽,忘其日期。
今早鄰右送榮英酒至,方知是重陽。
忽記賢弟之約,此心口醉。
山陽至此,千裡之隔,非一日可到。
若不如期,賢弟以我為何物?雞黍之約,尚自爽信,何況大事乎?尋思無計。
常聞古人有雲:人不能行千裡,魂能曰行幹裡。
遂囑咐妻子曰:‘吾死之後,且勿下葬,持吾弟張元伯至,方可入士。
’囑罷,自則而死。
魂駕陰風,特來赴雞黍之約。
萬望賢弟憐憫愚兄,恕其輕忽之過,鑒其兇暴之誠,不以千裡之程,肯為辭親,到山陽一見吾屍,死亦矚目無憾矣。
”言訖,淚如進泉,急離坐榻,下階砌。
劭乃趨步逐之,不覺忽踏了蒼苔,颠倒于地。
陰風拂面,不知巨卿所在。
有詩為證: 風吹落月夜三更,千裡幽魂叙舊盟。
隻恨世人多負約,故将一死見乎生。
張劭如夢如醉,放聲大哭。
那哭聲,驚動母親并弟,急起視之,見堂上陳列雞黍酒果,張元伯昏倒于地。
用水救醒,扶到堂上,半晌不能言,又哭至死。
母問曰:“汝兄巨卿不來,有甚利害?何苦自哭如此!”劭曰:“巨卿以雞黍之約,己死于非命矣。
”母曰:“何以知之?”劭曰:“适司親見巨卿到來,邀迎入坐,具雞黍以迎。
但見其不食,再三懇之。
巨卿曰:為商賈用心,失忘了日期。
今早方醒,恐負所約,遂自則而死。
陰魂千裡,特來一見。
母可容兒親到山陽葬兄之屍,兒明早收拾行李便行。
”母哭曰:“古人有雲:囚人夢赦,渴人夢漿。
此是吾兒念念在心,故有此夢警耳。
”劭曰:“非夢也,兒親見來,酒食見在;逐之不得,忽然颠倒,豈是夢乎?巨卿乃誠信之士,豈妄報耶!”弟曰:“此末可信。
如有人到山陽去,當問其虛實。
”劭曰:“人禀天地而生,天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則有五常,仁、義、禮、智、信以配之,惟信非同小可。
仁所以配木,取其生意也。
義所以配金,取其剛斷也。
禮所以配水,取其謙下也。
智所以配火,取其明達也。
信所以配土,取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