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三十一卷 鬧陰司司馬貌斷獄
關燈
小
中
大
戲之心。
臣戲君妻,理該處斬。
”彭越道:“呂後在楚軍中,慣與審食其私通。
我彭越一生剛直,那有滢邪之念!”重湘道:“彭越所言是真,呂氏是假飾之詞,不必多言。
審得彭越,乃大功臣,正直不滢,忠節無比,來生仍作忠正之士,與韓信一同報仇。
”存案。
再喚九江王英布聽審。
英布上前訴道:“某與韓信、彭越三人,同動一體。
漢家江山,都是我三人掙下的,并無半點叛心。
一日某在江邊玩賞,忽傳天使到來,呂娘娘懿旨,賜某肉醬一瓶。
某謝恩已畢,正席嘗之,覺其味美。
偶吃出人指一個,心中疑惑,盤問來使,隻推不知。
某當時發怒,将來使拷打,說出真情,乃大梁王彭越之肉也。
某聞言凄慘,便把手指插入喉中,向江中吐出肉來,變成小小螃蟹。
至今江中有此一種,名為‘蟛-’,乃怨氣所化。
某其時無處洩怒,即将使臣斬訖。
呂後知道,差人将三般朝典,寶劍、藥酒、紅羅三尺,取某首級回朝。
某屈死無申,伏望閻君明斷。
”重湘道:“三賢果是死得可憐,寡人做主,把漢家天下三分與你三人,各掌一國,報你生前汗馬功勞,不許再言。
”畫招而去。
第一起人犯權時退下,喚第二起聽審。
第二起恩将仇報事原告:丁公有。
被告:劉邦有。
丁公訴道:“某在戰場上圍住漢皇,漢皇許我平分天下,因此開放。
何期立帝之後,反加殺害。
某心中不甘,求閻爺作主。
” 重湘道:“劉邦怎麼說?”漢皇道:“丁公為項羽愛将,見仇不取,有背主之心,朕故誅之。
為後人為臣不忠者之戒,非枉殺無辜也。
”丁公辨道:“你說我不忠,那紀信在荥陽替死,是忠臣了,你卻無一爵之贈,可見你忘恩無義。
那項伯是項羽親族,鴻門宴上,通同樊哙,拔劍救你,是第一個不忠于項氏,如何不加殺戮,反得賜姓封侯?還有個雍齒,也是項家愛将,你平日最怒者,後封為什方侯。
偏與我做冤家,是何意故?”漢皇頓口無言。
重湘道:“此事我已有處分了,可喚項伯、雍齒與丁公做一起,聽候發落。
暫且退下。
” 再帶第三起上來。
第三起專權奪位事, 原告:戚氏有。
被告:呂氏有。
重湘道:“戚氏,那呂氏是正宮,你不過是寵妃,天下應該歸于呂氏之子。
你如何告他專權奪位,此何背理?”戚氏訴道:“昔日漢皇在睢水大戰,被丁公、雍齒趕得無路可逃,單騎走到我戚家莊,吾父藏之。
其時妾在房鼓瑟,漢皇聞而求見,悅妾之貌,要妾衾枕,妾意不從。
漢皇道:‘若如我意時,後來得了天下,将你所生之子立為太子。
’扯下戰袍一幅,與妾為記,奴家方才依允。
後生一子,因名如意。
漢皇原許萬歲之後傳位如意為君,因滿朝大臣都懼怕呂後,其事不行。
未幾漢皇駕崩,呂後自立己子,封如意為趙王,妾母子不敢争。
誰知呂後心猶不足,哄妾母子入宮飲宴,将鸩酒賜與如意,如意九竅流血,登時身死。
呂後假推酒辭,隻做不知。
妾心懷怨恨,又不敢啼哭,斜看了他一看。
他說我一雙鳳眼,迷了漢皇,即叫宮娥,将金針刺瞎雙眼。
又将紅銅熔水,灌入喉中,斷妾四肢,抛于坑廁。
妾母子何罪,枉受非刑?至今含冤未報,乞閻爺做主。
”說罷,哀哀大哭。
重湘道:“你不須傷情,寡人還你個公道,教你母子來生為後為君,團-到老。
” 畫招而去。
再喚第四起乘危逼命事,人犯到齊,唱名已畢,重湘問項羽道:“滅項興劉,都是韓信,你如何不告他,反告六将?” 項羽道:“是我空有重瞳之目,不識英雄,以緻韓信棄我而去,實難怪他。
我兵敗垓下,潰圍逃命,遇了個田夫,問他左右兩條路,那一條是大路?田夫回言:‘左邊是大路。
’某信其言,望左路而走,不期走了死路,被漢兵追及。
那田夫乃漢将夏廣,裝成計策。
某那時仗生平本事,殺透重圍,來到烏江渡口,遇了故人呂馬童,指望他念故舊之情,放我一路。
他同着四将,逼我自刎,分裂支體,各去請功。
以此心中不服。
” 重湘點頭道是。
“審得六将原無鬥戰之功,止乘項羽兵敗力竭,逼之自刎,襲取封侯,僥幸甚矣。
來生當發六将,仍使項羽斬首,以報其怨。
”立案訖,且退一邊。
喚判官将冊過來,一一與他判斷明白:恩将恩報,仇将仇報,分毫不錯。
重湘口裡發落,判官在傍用筆填注,何州、何縣、何鄉,姓甚名誰,幾時生,幾時死,細細開載。
将人犯逐一喚過,發去投胎出世:“韓信,你盡忠報國,替漢家奪下大半江山,可惜銜冤而死。
發你在樵鄉曹嵩家托生,姓曹,名躁,表字孟德。
先為漢相,後為魏王,坐鎮許都,享有漢家山河之半。
那時威權蓋世,任從你謀報前世之仇。
當身不得稱帝,明你無叛漢之心。
子受漢禅,追尊你為武帝,償十大功勞也。
” 又喚過漢祖劉邦發落:“你來生仍投入漢家,立為獻帝,一生被曹躁欺侮,膽戰魂驚,坐卧不安,度日如年。
因前世君負其臣,來生臣欺其君以相報。
” 喚呂後發落:“你在伏家投胎,後日仍做獻帝之後,被曹躁千磨百難,将紅羅勒死宮中,以報長樂宮殺
臣戲君妻,理該處斬。
”彭越道:“呂後在楚軍中,慣與審食其私通。
我彭越一生剛直,那有滢邪之念!”重湘道:“彭越所言是真,呂氏是假飾之詞,不必多言。
審得彭越,乃大功臣,正直不滢,忠節無比,來生仍作忠正之士,與韓信一同報仇。
”存案。
再喚九江王英布聽審。
英布上前訴道:“某與韓信、彭越三人,同動一體。
漢家江山,都是我三人掙下的,并無半點叛心。
一日某在江邊玩賞,忽傳天使到來,呂娘娘懿旨,賜某肉醬一瓶。
某謝恩已畢,正席嘗之,覺其味美。
偶吃出人指一個,心中疑惑,盤問來使,隻推不知。
某當時發怒,将來使拷打,說出真情,乃大梁王彭越之肉也。
某聞言凄慘,便把手指插入喉中,向江中吐出肉來,變成小小螃蟹。
至今江中有此一種,名為‘蟛-’,乃怨氣所化。
某其時無處洩怒,即将使臣斬訖。
呂後知道,差人将三般朝典,寶劍、藥酒、紅羅三尺,取某首級回朝。
某屈死無申,伏望閻君明斷。
”重湘道:“三賢果是死得可憐,寡人做主,把漢家天下三分與你三人,各掌一國,報你生前汗馬功勞,不許再言。
”畫招而去。
第一起人犯權時退下,喚第二起聽審。
第二起恩将仇報事原告:丁公有。
被告:劉邦有。
丁公訴道:“某在戰場上圍住漢皇,漢皇許我平分天下,因此開放。
何期立帝之後,反加殺害。
某心中不甘,求閻爺作主。
” 重湘道:“劉邦怎麼說?”漢皇道:“丁公為項羽愛将,見仇不取,有背主之心,朕故誅之。
為後人為臣不忠者之戒,非枉殺無辜也。
”丁公辨道:“你說我不忠,那紀信在荥陽替死,是忠臣了,你卻無一爵之贈,可見你忘恩無義。
那項伯是項羽親族,鴻門宴上,通同樊哙,拔劍救你,是第一個不忠于項氏,如何不加殺戮,反得賜姓封侯?還有個雍齒,也是項家愛将,你平日最怒者,後封為什方侯。
偏與我做冤家,是何意故?”漢皇頓口無言。
重湘道:“此事我已有處分了,可喚項伯、雍齒與丁公做一起,聽候發落。
暫且退下。
” 再帶第三起上來。
第三起專權奪位事, 原告:戚氏有。
被告:呂氏有。
重湘道:“戚氏,那呂氏是正宮,你不過是寵妃,天下應該歸于呂氏之子。
你如何告他專權奪位,此何背理?”戚氏訴道:“昔日漢皇在睢水大戰,被丁公、雍齒趕得無路可逃,單騎走到我戚家莊,吾父藏之。
其時妾在房鼓瑟,漢皇聞而求見,悅妾之貌,要妾衾枕,妾意不從。
漢皇道:‘若如我意時,後來得了天下,将你所生之子立為太子。
’扯下戰袍一幅,與妾為記,奴家方才依允。
後生一子,因名如意。
漢皇原許萬歲之後傳位如意為君,因滿朝大臣都懼怕呂後,其事不行。
未幾漢皇駕崩,呂後自立己子,封如意為趙王,妾母子不敢争。
誰知呂後心猶不足,哄妾母子入宮飲宴,将鸩酒賜與如意,如意九竅流血,登時身死。
呂後假推酒辭,隻做不知。
妾心懷怨恨,又不敢啼哭,斜看了他一看。
他說我一雙鳳眼,迷了漢皇,即叫宮娥,将金針刺瞎雙眼。
又将紅銅熔水,灌入喉中,斷妾四肢,抛于坑廁。
妾母子何罪,枉受非刑?至今含冤未報,乞閻爺做主。
”說罷,哀哀大哭。
重湘道:“你不須傷情,寡人還你個公道,教你母子來生為後為君,團-到老。
” 畫招而去。
再喚第四起乘危逼命事,人犯到齊,唱名已畢,重湘問項羽道:“滅項興劉,都是韓信,你如何不告他,反告六将?” 項羽道:“是我空有重瞳之目,不識英雄,以緻韓信棄我而去,實難怪他。
我兵敗垓下,潰圍逃命,遇了個田夫,問他左右兩條路,那一條是大路?田夫回言:‘左邊是大路。
’某信其言,望左路而走,不期走了死路,被漢兵追及。
那田夫乃漢将夏廣,裝成計策。
某那時仗生平本事,殺透重圍,來到烏江渡口,遇了故人呂馬童,指望他念故舊之情,放我一路。
他同着四将,逼我自刎,分裂支體,各去請功。
以此心中不服。
” 重湘點頭道是。
“審得六将原無鬥戰之功,止乘項羽兵敗力竭,逼之自刎,襲取封侯,僥幸甚矣。
來生當發六将,仍使項羽斬首,以報其怨。
”立案訖,且退一邊。
喚判官将冊過來,一一與他判斷明白:恩将恩報,仇将仇報,分毫不錯。
重湘口裡發落,判官在傍用筆填注,何州、何縣、何鄉,姓甚名誰,幾時生,幾時死,細細開載。
将人犯逐一喚過,發去投胎出世:“韓信,你盡忠報國,替漢家奪下大半江山,可惜銜冤而死。
發你在樵鄉曹嵩家托生,姓曹,名躁,表字孟德。
先為漢相,後為魏王,坐鎮許都,享有漢家山河之半。
那時威權蓋世,任從你謀報前世之仇。
當身不得稱帝,明你無叛漢之心。
子受漢禅,追尊你為武帝,償十大功勞也。
” 又喚過漢祖劉邦發落:“你來生仍投入漢家,立為獻帝,一生被曹躁欺侮,膽戰魂驚,坐卧不安,度日如年。
因前世君負其臣,來生臣欺其君以相報。
” 喚呂後發落:“你在伏家投胎,後日仍做獻帝之後,被曹躁千磨百難,将紅羅勒死宮中,以報長樂宮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