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三十一卷 鬧陰司司馬貌斷獄

關燈
你,吐露胸中不平之氣,今日幸得相遇。

    你貴居王位,有左右判官,又有千萬鬼卒,牛頭、馬面,幫扶者甚衆。

    我司馬貌隻是個窮秀才,孑然一身,生死出你之手。

    你休得把勢力相壓,須是平心論理,理勝者為強。

    ”閻君道:“寡人忝為陰司之主,凡事皆依天道而行,你有何德能,便要代我之位?所更正者何事?”重湘道:“閻君,你說奉天行道,天道以愛人為心,以勸善懲惡為公。

    如今世人有等悭吝的,偏教他财積如山;有等肯做好事的,偏教他手中空乏;有等刻薄害人的,偏教他處富貴之位,得肆其惡;有等忠厚肯扶持人的,偏教他吃虧受辱,不遂其願。

    作善者常被作惡者欺瞞,有才者反為無才者淩壓。

    有冤無訴,有屈無伸,皆由你閻君判斷不公之故。

    即如我司馬貌,一生苦志讀書,力行孝弟,有甚不合天心處,卻教我終身蹭蹬,屈于庸流之下?似此颠倒賢愚,要你閻君何用?若讓我司馬貌坐于森羅殿上,怎得有此不平之事?” 閻君笑道:“天道報應,或遲或早,若明若暗;或食報于前生,或留報于後代。

    假如富人悭吝,其富乃前生行苦所緻;今生悭吝,不種福田,來生必受餓鬼之報矣。

    貧人亦由前生作業,或橫用非财,受享太過,以緻今生窮苦;若随緣作善,來生依然豐衣足食。

    由此而推,刻薄者雖今生富貴,難免堕落;忠厚者雖暫時虧辱,定注顯達。

    此乃一定之理,又何疑焉?人見目前,天見久遠。

    人每不能測天,緻汝紛纭議論,皆由淺見薄識之故也。

    ”重湘道:“既說陰司報應不爽,陰間豈無冤鬼?你敢取從前案卷,與我一一稽查麼?若果事事公平,人人心服,我司馬貌甘服妄言之罪。

    ”閻君道:“上帝有旨,将閻羅王位權借你六個時辰,容放告理獄。

    若斷得公明,還你來生之富貴;倘無才判問,永堕酆都地獄,不得人身。

    ”重湘道:“玉帝果有此旨,是吾之願也。

    ” 當下閻君在禦座起身,喚重湘入後殿,戴平天冠,穿蟒衣,束玉帶,裝扮出閻羅天子氣象。

    鬼卒打起升堂鼓,報道:“新閻君升殿!”善惡諸司,六曹法吏,判官小鬼,齊齊整整,分立兩邊。

    重湘手執玉簡,昂然而出,升于法座。

    諸司吏卒,參拜已畢,禀問要擡出放告牌。

    重湘想道:“五嶽四海,多少生靈?上帝隻限我六個時辰管事,倘然判問不結,隻道我無才了,取罪不便。

    ”心生一計,便教判官分付:“寡人奉帝旨管事,隻六個時辰,不及放告。

    你可取從前案卷來查,若有天大疑難事情,累百年不決者,寡人判斷幾件,與你陰司問事的做個榜樣。

    ”判官禀道:“隻有漢初四宗文卷,至今三百五十餘年,未曾斷結,乞我王拘審。

    ”重湘道:“取卷上來看。

    ” 判官捧卷呈上,重湘揭開看時: 一宗屈殺忠臣事。

     原告:韓信、彭越、英布 被告:劉邦、呂氏。

     一宗恩将仇報事。

     原告:丁公。

     被告:劉邦。

     一宗專權奪位事。

     原告:戚氏。

     被告:呂氏。

     一宗乘危逼命事。

     原告:項羽。

     被告:王翳、楊喜、夏廣、呂馬童、呂勝、楊武。

     重湘覽畢,呵呵大笑道:“恁樣大事,如何反不問決?你們六曹吏司,都該究罪。

    這都是向來閻君因循擔閣之故,寡人今夜都與你判斷明白。

    ”随叫直日鬼吏,照單開四宗文卷原被告姓名,一齊喚到,挨次聽審。

    那時振動了地府,鬧遍了陰司。

    有詩為證: 每逢疑獄便因循,地府陽間事體均。

     今日重湘新氣象,千年怨氣一朝伸。

     鬼吏禀道:“人犯已拘齊了,請爺發落。

    ”重湘道:“帶第一起上來。

    ”判官高聲叫道:“第一起犯人聽點!”原、被共五名,逐一點過,答應:原告:韓信有,彭越有,英布有。

     被告:劉邦有,呂氏有。

     重湘先喚韓信上來,問道:“你先事項羽,位不過郎中,言不聽,計不從;一遇漢祖,築壇拜将,捧毂推輪,後封王爵以酬其功。

    如何又起謀叛之心,自取罪戮,今日反告其主!” 韓信道:“閻君在上,韓信一一告訴。

    某受漢王築壇拜将之恩,使盡心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與漢王定了三秦;又救漢皇于荥陽,虜魏王豹,破代兵,禽趙王歇;北定燕,東定齊,下七十餘城;南敗楚兵二十萬,殺了名将龍且;九裡山排下十面埋伏,殺盡楚兵;又遣六将,逼死項王于烏江渡口。

    造下十大功勞,指望子子孫孫世享富貴。

    誰知漢祖得了天下,不念前功,将某貶爵。

    呂後又與蕭何定計,哄某長樂宮,不由分說,叫武士縛某斬之;誣以反叛,夷某三族。

    某自思無罪,受此慘禍,今三百五十餘年,銜冤未報,伏乞閻君明斷。

    ”重湘道:“你既為元帥,有勇無謀,豈無商量幫助之人?被人哄誘,如縛小兒,今日卻怨誰來?”韓信道:“曾有一個軍師,姓蒯,名通,奈何有始無終,半途而去。

    ”重湘叫鬼吏,快拘蒯通來審。

     霎時間,蒯通喚到。

    重湘道:“韓信說你有始無終,半途而逃,不盡軍師之職,是何道理?”蒯通道:“非我有始無終,是韓信不聽忠言,以緻于此。

    當初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