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一卷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關燈
身出脫些珍珠首飾麼?”陳大郎道:“珠子也要買,還有大買賣作成你。

    ”薛婆道:“老身除了這一行貨,其餘都不熟慣。

    ”陳大郎道:“這裡可說得話麼?”薛婆便把大門關上,請他到小閣兒坐着,問道:“大官人有何分付?”大郎見四下無人.便向衣袖裡模出銀子,解開布包,攤在桌上,道:“這一百兩白銀,幹娘收過了,方才敢說。

    ”婆子不知高低,那裡肯受。

    大郎道:“莫非嫌少?”慌忙又取出黃燦燦的兩錠金子,也放在桌上,道:“這十兩金子,一并奉納。

    若幹娘再不收時,便是故意推調了。

    今日是我來尋你,非是你來求我。

    隻為這樁大買賣,不是老娘成不得,所以特地相求。

    便說做不成時,這金銀你隻管受用。

    終不然我又來取讨,日後再沒相會的時節了?我陳商不是恁般小樣的人!” 看官,你說從來做牙婆的那個個貪錢鈔?見了這股黃白之物,如何不動火?薛婆當時滿臉堆下笑來,便道:“大官人休得錯怪,老身一生不曾要别人一厘一毫不明不白的錢财。

    今日既承大官人分付,老身權且留下:若是不能效勞,依據日奉納。

    ”說罷,将金錠放銀包内,一齊包起,叫聲:“老身大膽了。

    ”拿向卧房中藏過,忙踅出來,道:“大官人,老身且不敢稱謝,你且說甚麼買賣,用着老身之處?”大郎道:“急切要尋一件救命之寶,是處都無,隻大市街上一家人家方有,特央幹娘去借借。

    ”婆子笑将起來道:“又是作怪!老身在這條巷中住過二十多年,不曾聞大市街有甚救命之寶。

    大官人你說,有寶的還是誰家?”大郎道:“敝鄉裡汪三朝奉典鋪對門高樓子内是何人之宅?”婆子想了一回,道:“這是本地蔣興哥家裡,他男子出外做客,一年多了,止有女眷在家。

    ”大郎道:“我這救命之寶,正要問他女善借借。

    ”便把椅兒掇近了婆子身邊,向他訴出心腹,如此如此。

     婆子聽罷,連忙搖首道:“此事太難!蔣興哥新娶這房娘子,不上四年,夫妻兩個如魚似水,寸步不離。

    如今投奈何出去了,這小胡子足不下樓,甚是貞節。

    因興哥做人有些古怪,容易嗔嫌,老身輩從不曾上他的階頭。

    連這小娘子面長面短,老身還不認得,如何應承得此事?方才所賜,是老身薄福,受用不成了。

    ”陳大郎聽說,慌忙雙膝跪下。

    婆子去扯他時,被他兩手拿住衣袖,緊緊核定在椅上,動撣不得。

    口裡說:“我陳商這條性命,都在幹娘身上。

    你是必思量個妙計,作成我入馬,救我殘生。

    事成之日,再有白金百兩相酬。

    若是推阻,即今便是個死。

    ”慌得婆子沒理會處,連聲應道:“是,是!莫要折殺老身,大官人請起,老身有話講。

    ”陳大郎方才起身,拱手道:“有何妙策,作速見教。

    ”薛婆道:“此事須從容圖之,隻要成就,莫論歲月。

    若是限時限日,老身決難奉命。

    ”陳大郎道:“若果然成就,便退幾日何妨。

    隻是計将支出?”薛婆道:“明日不可太早,不可太退,早飯後,相約在汪三朝奉典鋪中相會。

    大官人可多帶銀兩,隻說與老身做買賣,其間自有道理。

    若是老身這兩隻腳跨進得蔣家門時,便是大官人的造化。

    大官人便可急回下處,莫在他門首盤桓,被人識破,誤了大事。

    讨得三分機會,老身自來回複。

    ”陳大郎道:“謹依尊命。

    ”唱了個肥喏,欣然開門而去。

    正是:未曾滅項興劉,先見築壇拜将。

     當日無話。

    到次日,陳大郎穿了一身齊整衣服,取上三四百兩銀子,放在個大皮匣内,晚小郎背着,跟随到大市街汪家典鋪來。

    瞧見對門樓窗緊閉,料是婦人不在,便與管典的拱了手,讨個木凳兒坐在門前,向東而望。

    不多時,隻見薛婆抱着一個蔑絲箱兒來了。

    陳大郎晚住,問道:“箱内何物?”薛婆道:“珠寶首飾,大官人可用麼?”大郎道:“我正要買。

    ”薛婆進了典鋪,與管典的相見了,叫聲聒噪,便把箱兒打開。

    内中有十來包珠子,又有幾個小匣兒,都盛着新樣簇花點翠的首飾,奇巧動人,光燦奪目。

    陳大郎揀幾吊極粗極白的珠子,和那些簪珥之類,做一堆兒放着,道:“這些我都要了。

    ”婆子便把眼兒瞅着,說道:“大官人要用時盡用,隻怕不肯出這樣大價錢。

    ”陳大郎己自會意,開了皮匣,把這些銀兩白華華的,攤做一台,高聲的叫道:“有這些銀子,難道買你的貨不起。

    ”此時鄰舍閑漢己自走過七八個人,在鋪前站着看了。

    婆子道:“老身取笑,豈敢小觑大官人。

    這銀兩須要仔細,請收過了,隻要還得價錢公道便好。

    ”兩下一邊的讨價多,一邊的還錢少,差得天高地遠。

    那讨價的一口不移,這裡陳大郎拿着東西,又不放手,又不增添,故意走出屋檐,件件的翻覆認看,言真道假、彈斤佑兩的在日光中恒耀。

    惹得一市人都來觀看,不住聲的有人喝采。

    婆子亂嚷道:“買便買,不買便罷,隻管擔閹人則甚!”陳大郎道:“怎麼不買?”兩個又論了一番價。

    正是:隻因酬價争錢口,驚動如花似玉人。

     王三巧兒聽得對門喧嚷,不覺移步前樓,推窗偷看。

    隻見珠光閃爍,寶色輝煌,甚是可愛。

    又見婆子與客人争價不定,便分付丫鬟去晚那婆子,借他東西看看。

    暗雲領命,走過街去,把薛婆衣抉一扯,道:“我家娘請你。

    ”婆子故意問道:“是誰家?”暗雲道:“對門蔣家。

    ”婆子把珍珠之類,劈手奪将過來,忙忙的包了,道:“老身沒有許多空閑與你歪纏!”陳大郎道:“再添些賣了罷。

    ”婆子道:“不賣,不賣!像你這樣價錢,老身賣去多時了。

    ”一頭說,一頭放入箱兒裡,依先關鎖了,抱着便走。

    暗雲道:“我督你老人家拿罷。

    ”婆子道:“不消。

    ”頭也不回,徑到對門去了。

    陳大郎心中暗喜,也收拾銀兩,别了管典的,自回下處。

    正是:眼望捷族旗,耳聽好消息。

     暗雲引薛婆上樓,與三巧兒相見了。

    婆子看那婦人,心下想道:“真天人也!怪不得陳大郎心迷,若我做男子,也要渾了。

    ”當下說道:“老身久聞大娘賢慧,但恨無緣拜識。

    ”三巧兒問道:“你老人家尊姓?”婆子道:“老身姓薛,隻在這裡東巷住,與大娘也是個鄰裡。

    ”三巧兒道:“你方才這些東西,如何不賣?”婆子笑道:“若不賣時,老身又拿出來怎的?隻笑那下路客人,空自一表人才,不識貨物。

    ”說罷便去開了箱兒,取出幾件簪珥,遞與那婦人看,叫道:“大娘,你道這樣首飾,便工錢也費多少!他們還得忒不像樣,教老身在主人家面前,如何台得許多消乏?”又把幾串珠子提将起來道:“這般頭号的貨,他們還做夢哩。

    ”三巧兒問了他讨價、還價,便道:“真個虧你些兒。

    ”婆子道:“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三巧兒晚丫鬟看茶,婆子道:“不擾茶了。

    老身有件要緊的事,欲往西街走走,遇着這個客人,纏了多時,正是:‘買賣不成,擔誤工程’。

    這箱兒連鎖放在這裡,權煩大娘收拾。

    巷身暫去,少停就來。

    ”說罷便走。

    三巧兒叫暗雲送他下樓,出門向西去了。

     三巧兒心上愛了這幾件東西,專等婆子到來酬價,一連五日不至。

    到第六日午後,忽然下一場大雨。

    雨聲未絕,砰砰的敲門聲響。

    三巧兒晚丫鬟開看,隻見薛婆衣衫半濕,提個破傘進來,口兒道:“睛千不肯走,直待雨淋頭。

    ”把傘兒放在樓梯邊,走上樓來萬福道:“大娘,前晚失信了。

    ”三巧兒慌忙答禮道:“這幾日在那裡去了?”婆子道:“小女托賴,新添了個外甥。

    老身去看看,留住了幾日,今早方回。

    半路上下起雨來,在一個相識人家借得把傘,又是破的,卻不是晦氣!”三巧兒道:“你老人家幾個兒女?”婆子道:“隻一個兒子,完婚過了。

    女兒到有四個,這是我第四個了,嫁與徽州朱八朝奉做偏房,就在這北門外開鹽店的。

    ”三巧兒道:“你老人家女兒多,不把來當事了。

    本鄉本士少什麼一夫一婦的,怎舍得與異鄉人做小?”婆子道:“大娘不知,到是異鄉人有情懷。

    雖則偏房,他大娘子隻在家裡,小女自在店中,呼奴使嬸,一般受用。

    老身每遍去時,他當個尊長看待,更不怠慢。

    如今養了個兒子,愈加好了。

    ”三巧兒道:“也是你老人家造化,嫁得着。

    ” 說罷,恰好暗雲讨茶上來,兩個吃了。

    婆子道:“今日雨天沒事,老身大膽,敢求大娘的首飾一看,看些巧樣兒在肚裡也好。

    ”三巧兒道:“也隻是平常生活,你老人家莫笑話。

    ”就取一把鑰匙,開了箱籠,陸續搬你老人家莫笑話。

    ”就取一把鑰匙,開了箱籠,陸續搬出許多級、細、纓絡之類。

    薛婆看了,誇美不盡,道:“大娘有恁般珍異,把老身這幾件東西,看不在眼了。

    ”三巧兒道:“好說,我正要與你老人家請個實價。

    ”婆子道:“娘子是識貨的,何消老身費嘴。

    ”三巧兒把東西檢過,取出薛婆的篾絲箱兒來,放在桌上,将鑰匙遞與婆子道:“你老人家開了,檢看個明白。

    ”婆子道:“大娘成精細了。

    ”當下開了箱兒,把東西逐件搬出。

    三巧兒品評價錢,都不甚遠。

    婆子并不争論,歡歡喜喜的道:“恁地,便不枉了人。

    老身就少賺幾貫錢,也是快活的。

    ”三巧兒道:“隻是一件,目下湊不起價錢,隻好現奉一半。

    等待我家官人回來,一并清楚,他也隻在這幾日回了。

    ”婆子道:“便遲幾日,也不妨事。

    隻是價錢上相讓多了,銀水要足紋的。

    ”三巧兒道:“這也小事。

    ”便把心愛的幾件首飾及珠子收起,晚暗雲取杯見成酒來,與老人家坐坐。

     婆子道:“造次如何好攪擾?”三巧兒道:“時常清閑,難得你老人家到此作伴扳話。

    你老人家若不嫌怠慢,時常過來走走。

    ”婆子道:“多謝大娘錯愛,老身家裡當不過嘈雜,像宅上又忒清閑了。

    ”三巧兒道:“你家兒子做甚生意?”婆子道:“也隻是接些珠寶客人,每日的讨酒讨漿,刮的人不耐煩。

    老身虧殺各宅們走動,在家時少,還好。

    若隻在六尺地上轉,怕不燥死了人。

    ”三巧兒道:“我家與你相近,不耐煩時,就過來閑話。

    ”婆子道:“隻不敢頻頻打攪。

    ”三巧兒道:“老人家說那裡話。

    ”隻見兩個丫鬟輪番的走動,擺了兩副杯著,兩碗臘雞,兩碗臘肉,兩碗鮮魚,連果碟素菜,共一十六個碗。

    婆子道:“如何盛設!”三巧兒道:“見成的,休怪怠慢。

    ”說罷,斟酒遞與婆子,婆子将杯回敬,兩下對坐而飲。

    原來三巧兒酒量盡去得,那婆子又是酒壺酒甕,吃起酒來,一發相投了,隻恨會面之晚。

    那日直吃到傍晚,剛剛雨止,婆子作謝要回。

    三巧兒又取出大銀鐘來,勸了幾鐘。

    又陪他吃了晚飯。

    說道:“你老人家再寬坐一時,我将這一半價錢付你去。

    ”婆子道:“天晚了。

    大娘請自在,不争這一夜兒,明日卻來領罷。

    連這篾絲箱兒,老身也不拿去了,省得路上泥滑滑的不好走。

    ”三巧兒道:“明日專專望你。

    ”婆子作别下樓,取了破傘,出門去了。

    正是:世間隻有虔婆嘴,哄動多多少少人。

     卻說陳大郎在下處呆等了幾日,并無音信。

    見這日天雨,料是婆子在家,拖泥帶水的進城來問個消息,又不相值。

    自家在酒肆中吃了三杯,用了些點心,又到薛婆門首打聽,隻是未回。

    看看天晚,卻待轉身,隻見婆子一臉春色,腳略斜的走入巷來。

    陳大郎迎着他,作了揖,問道:“所言如何?”婆子搖手道:“尚早。

    如今方下種,還沒有發芽哩。

    再隔五六年,開花結